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陈竹沥胆星汤_伤寒大白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二陈竹沥胆星汤_伤寒大白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11.原方111.1.组成: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11.2.功效:挟痰发狂。中脘有痰,胸膈痞满,迷塞包络,口出无伦语,症似阳狂,但唇不焦,口不渴,舌有滑胎,关脉洪滑。111.3.来源:伤寒大白卷二。11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112.相似度67%:竹沥二陈汤112.1.组成:熟半夏、白茯苓、广皮、甘草、竹沥。112.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12.3.加:广皮112.4.减:陈皮、胆星112.5.功效:中风,中脘停痰。112.6.来
2、源:症因脉治卷一。113.相似度57%:南星二陈汤113.1.组成:胆星、熟半夏、白茯苓、橘红、甘草、海石、香附。113.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13.3.加:橘红、海石、香附113.4.减:陈皮、竹沥113.5.功效:内伤腰痛,痰涎停注者。113.6.来源:症因脉治卷一。124.相似度50%:二陈平胃散124.1.组成:熟半夏、白茯苓、广皮、甘草、熟苍术、厚朴。124.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24.3.加:广皮、熟苍术、厚朴124.4.减:陈皮、胆星、竹沥124.5.功效:食积咳嗽,每至五更嗽发,嗽至清晨,吐痰味甜,胸满闷,脉沉
3、滑;痰积泄泻,或泻或止,或多或少,或下白胶如蛋白,腹中漉漉有声,或如雷鸣,或两胁攻刺作痛,或因泄泻,水液偏渗大肠,小便不利,胃有痰饮者,及食滞中宫,内伤呃逆;湿热呕吐,满闷恶心者。124.6.来源:症因脉治卷二。125.相似度50%:加味白术芍药汤125.1.组成:白术(炒)1钱,白芍药(炒)1钱,白茯苓1钱,陈皮7分,甘草(炙)5分。125.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25.3.加:白术、白芍药125.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25.5.功效:痢后更衣不止者。125.6.来源:保命歌括卷二十二。126.相似度50%:化坚二陈丸126.1.组成:陈皮1钱,半夏(制
4、)1钱,白僵蚕2两(炒),白茯苓1两5钱,甘草3钱(生),川黄连3钱。136.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36.3.加:半夏、白僵蚕、川黄连136.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36.5.功效:痰核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硬肿不疼,由湿痰气郁而成。136.6.来源:金鉴卷六十五。137.相似度50%:诃子汤137.1.组成:诃黎勒皮1两,人参(去芦)1两,木香1两,白茯苓1两,甘草(炙)半两,陈皮(汤浸,去白)半两。137.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37.3.加:诃黎勒皮、人参、木香137.4.减
5、:熟半夏、胆星、竹沥137.5.功效:小儿伤冷,泻不止。137.6.来源:卫生总微卷十。138.相似度50%:海石二陈汤138.1.组成:海石、半夏、陈皮、甘草、白茯苓。138.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38.3.加:海石、半夏148.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48.5.功效:牡疟。148.6.来源:症因脉治卷四。149.相似度50%:干葛竹茹汤149.1.组成:干葛、竹茹、广皮、白茯苓、熟半夏、甘草。149.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49.3.加:干葛、竹茹、广皮149.4.减:陈皮、胆星、竹沥149.5.功效:外感风寒,寒郁成热
6、,逆于阳明,喘逆呕吐,六脉沉数。149.6.来源:症因脉治卷二。1410.相似度50%:安神散1410.1.组成:人参(去芦)5钱,白茯苓(去皮)5钱,半夏(汤煮透,滤,仍锉,焙干)5钱,甘草(炙)5钱,陈皮(去白)5钱,枳实(去瓤,锉片,麦麸炒微黄)5钱。1410.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410.3.加:人参、半夏、枳实1410.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410.5.功效:吐泻诸病后,心虚烦闷,触物易惊,气郁生涎,涎与气搏,睡不得宁。1510.6.来源:活幼心书卷下。1511.相似度50%:二母二陈汤1511.1.组成:知母、贝母、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
7、1511.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511.3.加:知母、贝母、半夏1511.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511.5.功效:外感燥痰证。发热唇焦,烦渴引饮,喘咳短息,时作时止,吐咯难出。1511.6.来源:症因脉治卷二。1512.相似度50%:橘皮饮子1512.1.组成:陈皮(去白)2钱,人参2钱,高良姜(米泔煮)2钱,槟榔2钱,白茯苓1钱2分半,甘草1钱2分半。1512.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512.3.加:人参、高良姜、槟榔1512.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512.5.功效:宿食不化,心腹胀满,呕逆恶心,不进乳食。1512
8、.6.来源:医方大成卷三十引汤氏方。1513.相似度50%:调中散1613.1.组成:白术、人参、白茯苓、甘草(炙)、陈皮、罂粟壳。1613.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613.3.加:白术、人参、罂粟壳1613.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613.5.功效:小儿虚积痢,腹肚痛,里急频。1613.6.来源:活幼口议卷二十。1614.相似度50%:调降汤1614.1.组成:人参、黄耆(蜜炙)、白芍药、白茯苓、陈皮(去白)、甘草各等分。1614.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614.3.加:人参、黄耆、白芍药1614.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
9、1614.5.功效:气壅甚。1614.6.来源:百一卷五。1615.相似度50%:查补二陈汤1615.1.组成:山查、厚朴、陈皮、白茯苓、半夏、甘草。1615.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615.3.加:山查、厚朴、半夏1615.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715.5.功效:伤寒温疫初起3-4日之间者。1715.6.来源:医林绳墨大全卷一。1716.相似度50%:补中丸1716.1.组成:厚朴(生姜制香)、干姜(炮)、陈皮(去白)、白茯苓(去皮)、甘草(炙紫)各等分。1716.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716.3.加:厚朴、干姜1716
10、.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716.5.功效:一切气疾心腹(疒丂)痛,呕吐气逆,不思美食。1716.6.来源:宣明论卷十二。1717.相似度50%:倍术二陈汤1717.1.组成:白术加倍,陈皮、半夏(制)、白茯苓各等分,甘草减半。1717.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717.3.加:白术、半夏1717.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717.5.功效:湿痰泻泄。1717.6.来源:医统卷三十五引辨疑。1718.相似度50%:半夏茯苓汤1718.1.组成:半夏(泡洗7次,炒黄)2两半,陈皮2两半,白茯苓2两,缩砂仁1两,甘草4两。1818.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
11、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818.3.加:半夏、缩砂仁1818.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818.5.功效:妊娠痰逆不思食,妊娠恶阻,恶闻食气,胸膈痰逆,呕吐恶心。1818.6.来源:妇人良方卷十二引张氏方。1819.相似度50%:茯苓半夏汤1819.1.组成:半夏1钱5分,白术1钱,白茯苓1钱,甘草5分,陈皮6分,缩砂仁8分。1819.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819.3.加:半夏、白术、缩砂仁1819.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819.5.功效:恶阻,呕吐不止者。1819.6.来源:同寿录卷三。1820.相似度50%:渗湿汤1820.1.组成:苍术1两(制
12、),干姜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陈皮1两,甘草1两。1820.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820.3.加:苍术、干姜、白术1920.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920.5.功效:阴肿痛。1920.6.来源:普济方卷二四八引海上方。1921.相似度50%:指迷丸1921.1.组成:半夏、陈皮、甘草、白茯苓、枳实、玄明粉。1921.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921.3.加:半夏、枳实、玄明粉1921.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921.5.功效:热痰下结大肠,谵语。1921.6.来源:伤寒大白卷二。1922.相似度50%:星石二陈汤19
13、22.1.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胆星、石菖蒲。1922.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922.3.加:半夏、橘红、石菖蒲1922.4.减:熟半夏、陈皮、竹沥1922.5.功效:痰饮凝结中脘,上冲头额,时常作痛。1922.6.来源:伤寒大白卷一。1923.相似度50%:小半夏饮2023.1.组成:半夏(汤洗7遍)、白茯苓、陈皮(洗,去白)、甘草(炙)各等分。2023.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023.3.加:半夏2023.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023.5.功效:痰嗽。2023.6.来源:传信适用方卷一。2024.相似度50%
14、:五味杏仁汤2024.1.组成:陈皮1两,麻黄1两,甘草1两,杏仁1两,五味子1两,白茯苓1两。2024.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024.3.加:麻黄、杏仁、五味子2024.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024.5.功效:肺经寒壅不调,痰实咳嗽,头昏鼻塞,项强恶气,身体拘倦,痰唾稠粘,语声不出。2024.6.来源:鸡峰卷十一。2025.相似度50%:推广苍朴二陈汤2025.1.组成:熟半夏、广皮、甘草、白茯苓、熟苍术、厚朴。2025.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025.3.加:广皮、熟苍术、厚朴2125.4.减:陈皮、胆星、竹沥2125
15、.5.功效:胃家有水饮,胸满呕吐不渴者,饮伤肺则喘咳,饮伤胃则呕逆。2125.6.来源:症因脉治卷二。2126.相似度50%:加味二陈汤2126.1.组成:陈皮1两,半夏1两,白茯苓1两,甘草5钱,丁香3钱,胡椒3钱。2126.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126.3.加:半夏、丁香、胡椒2126.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126.5.功效:痰晕,或因冷食所伤。2126.6.来源:得效卷三。2127.相似度50%:生气养胃丸2127.1.组成:大附子1只(炮,去皮脐,切块,姜汁半盏煮干),厚朴1两(去皮,姜制),苍术1两(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陈皮1两(去白),白
16、茯苓1两(去皮),甘草半两(炙)。2127.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127.3.加:大附子、厚朴、苍术2127.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127.5.功效:脾虚冷涎,翻胃,药食不纳者。2127.6.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五。2228.相似度50%:加味二陈汤2228.1.组成:陈皮1钱半,白茯苓1钱,半夏(炒)1钱,甘草3分,黄连(姜汁炒)3分,吴萸(炮,去皮)3分。2228.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228.3.加:半夏、黄连、吴萸2228.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228.5.功效:吐酸水同食物出者,热也。2228.6.来源:广
17、嗣纪要卷十二。2229.相似度50%:前胡散2229.1.组成:半夏(汤洗7次,切)6两,陈皮6两,白茯苓3两,前胡3两,枳壳(麸炒赤,去瓤)3两,甘草(炙)3两。2229.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229.3.加:半夏、前胡、枳壳2229.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229.5.功效:妇人脾虚,心下有结气及气疾,不能服温药者。2229.6.来源:产宝诸方。2230.相似度50%:木通二陈汤2230.1.组成:木通、陈皮(去白)、白茯苓、半夏(姜制)、甘草、枳壳。2230.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330.3.加:木通、半夏、枳壳23
18、30.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330.5.功效:痰隔于中焦,气滞于下焦,心脾疼后,小便不通。2330.6.来源:法律卷五。2331.相似度50%:蒌苏饮2331.1.组成:瓜蒌3钱,甘草1钱,半夏3钱,苏叶3钱,竹沥1合,陈皮1钱。2331.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331.3.加:瓜蒌、半夏、苏叶2331.4.减:熟半夏、白茯苓、胆星2331.5.功效:痰饮。因多食青梅而得,痰饮随气升降,日间胸膈中如刀之刺,至晚而胸膈痛止,膝(骨可)大痛。2331.6.来源:辨证录卷九。2332.相似度50%:六味顺气散2332.1.组成:白术5两(微炒黄),白茯苓3两,人
19、参3两,陈皮3两半(去白,麸炒),青皮2两(去白),甘草2两(炮,再麸炒)。2332.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332.3.加:白术、人参、青皮2332.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332.5.功效:中风。2432.6.来源:普济方卷八十九引卫生宝鉴。2433.相似度50%:楝陈汤2433.1.组成:苦楝根皮2钱,陈皮1钱,半夏(姜炒)1钱,白茯苓(去皮)1钱,甘草5分。2433.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433.3.加:苦楝根皮、半夏2433.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433.5.功效:小儿吐蛔虫。2433.6.来源:寿世保元卷八
20、。2434.相似度50%:竹茹二陈汤2434.1.组成:竹茹2钱,陈皮1钱,半夏1钱,白茯苓1钱,甘草(炙)5分。2434.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434.3.加:竹茹、半夏2434.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434.5.功效:胃中有热,膈上有痰,呕吐不已。2434.6.来源:医统卷二十四。2435.相似度50%:缩砂二陈汤2435.1.组成:半夏1钱,陈皮(去白)1钱,砂仁(炒)1钱,白茯苓2钱,甘草(炙)5分。2535.2.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535.3.加:半夏、砂仁2535.4.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535.5.功效:
21、妊娠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呕吐不止。2535.6.来源:济阴纲目卷八。25241. 原方1.1. 组成: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2. 功效:挟痰发狂。中脘有痰,胸膈痞满,迷塞包络,口出无伦语,症似阳狂,但唇不焦,口不渴,舌有滑胎,关脉洪滑。1.3. 来源:伤寒大白卷二。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2. 相似度67%:竹沥二陈汤2.1. 组成:熟半夏、白茯苓、广皮、甘草、竹沥。2.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3. 加:广皮2.4. 减:陈皮、胆星2.5. 功效:中风,中脘停痰。2.6. 来源:症因脉治卷一。3. 相似度57%:
22、南星二陈汤3.1. 组成:胆星、熟半夏、白茯苓、橘红、甘草、海石、香附。3.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3.3. 加:橘红、海石、香附3.4. 减:陈皮、竹沥3.5. 功效:内伤腰痛,痰涎停注者。3.6. 来源:症因脉治卷一。4. 相似度50%:二陈平胃散4.1. 组成:熟半夏、白茯苓、广皮、甘草、熟苍术、厚朴。4.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4.3. 加:广皮、熟苍术、厚朴4.4. 减:陈皮、胆星、竹沥4.5. 功效:食积咳嗽,每至五更嗽发,嗽至清晨,吐痰味甜,胸满闷,脉沉滑;痰积泄泻,或泻或止,或多或少,或下白胶如蛋白,腹中漉漉有声,
23、或如雷鸣,或两胁攻刺作痛,或因泄泻,水液偏渗大肠,小便不利,胃有痰饮者,及食滞中宫,内伤呃逆;湿热呕吐,满闷恶心者。4.6.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5. 相似度50%:加味白术芍药汤5.1. 组成:白术(炒)1钱,白芍药(炒)1钱,白茯苓1钱,陈皮7分,甘草(炙)5分。5.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5.3. 加:白术、白芍药5.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5.5. 功效:痢后更衣不止者。5.6. 来源:保命歌括卷二十二。6. 相似度50%:化坚二陈丸6.1. 组成:陈皮1钱,半夏(制)1钱,白僵蚕2两(炒),白茯苓1两5钱,甘草3钱(生),川黄连3钱。6.2. 原方
24、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6.3. 加:半夏、白僵蚕、川黄连6.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6.5. 功效:痰核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硬肿不疼,由湿痰气郁而成。6.6. 来源:金鉴卷六十五。7. 相似度50%:诃子汤7.1. 组成:诃黎勒皮1两,人参(去芦)1两,木香1两,白茯苓1两,甘草(炙)半两,陈皮(汤浸,去白)半两。7.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7.3. 加:诃黎勒皮、人参、木香7.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7.5. 功效:小儿伤冷,泻不止。7.6. 来源:卫生总微卷十。8. 相似度50%:
25、海石二陈汤8.1. 组成:海石、半夏、陈皮、甘草、白茯苓。8.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8.3. 加:海石、半夏8.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8.5. 功效:牡疟。8.6.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9. 相似度50%:干葛竹茹汤9.1. 组成:干葛、竹茹、广皮、白茯苓、熟半夏、甘草。9.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9.3. 加:干葛、竹茹、广皮9.4. 减:陈皮、胆星、竹沥9.5. 功效:外感风寒,寒郁成热,逆于阳明,喘逆呕吐,六脉沉数。9.6.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10. 相似度50%:安神散10.1. 组成:人参(去芦)5钱,白茯苓(
26、去皮)5钱,半夏(汤煮透,滤,仍锉,焙干)5钱,甘草(炙)5钱,陈皮(去白)5钱,枳实(去瓤,锉片,麦麸炒微黄)5钱。10.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0.3. 加:人参、半夏、枳实10.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0.5. 功效:吐泻诸病后,心虚烦闷,触物易惊,气郁生涎,涎与气搏,睡不得宁。10.6. 来源:活幼心书卷下。11. 相似度50%:二母二陈汤11.1. 组成:知母、贝母、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11.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1.3. 加:知母、贝母、半夏11.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1.5. 功效:外感燥痰
27、证。发热唇焦,烦渴引饮,喘咳短息,时作时止,吐咯难出。11.6.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12. 相似度50%:橘皮饮子12.1. 组成:陈皮(去白)2钱,人参2钱,高良姜(米泔煮)2钱,槟榔2钱,白茯苓1钱2分半,甘草1钱2分半。12.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2.3. 加:人参、高良姜、槟榔12.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2.5. 功效:宿食不化,心腹胀满,呕逆恶心,不进乳食。12.6. 来源:医方大成卷三十引汤氏方。13. 相似度50%:调中散13.1. 组成:白术、人参、白茯苓、甘草(炙)、陈皮、罂粟壳。13.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
28、胆星、竹沥。13.3. 加:白术、人参、罂粟壳13.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3.5. 功效:小儿虚积痢,腹肚痛,里急频。13.6. 来源:活幼口议卷二十。14. 相似度50%:调降汤14.1. 组成:人参、黄耆(蜜炙)、白芍药、白茯苓、陈皮(去白)、甘草各等分。14.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4.3. 加:人参、黄耆、白芍药14.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4.5. 功效:气壅甚。14.6. 来源:百一卷五。15. 相似度50%:查补二陈汤15.1. 组成:山查、厚朴、陈皮、白茯苓、半夏、甘草。15.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
29、。15.3. 加:山查、厚朴、半夏15.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5.5. 功效:伤寒温疫初起3-4日之间者。15.6. 来源:医林绳墨大全卷一。16. 相似度50%:补中丸16.1. 组成:厚朴(生姜制香)、干姜(炮)、陈皮(去白)、白茯苓(去皮)、甘草(炙紫)各等分。16.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6.3. 加:厚朴、干姜16.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6.5. 功效:一切气疾心腹(疒丂)痛,呕吐气逆,不思美食。16.6. 来源:宣明论卷十二。17. 相似度50%:倍术二陈汤17.1. 组成:白术加倍,陈皮、半夏(制)、白茯苓各等分,甘草减半。17.
30、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7.3. 加:白术、半夏17.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7.5. 功效:湿痰泻泄。17.6. 来源:医统卷三十五引辨疑。18. 相似度50%:半夏茯苓汤18.1. 组成:半夏(泡洗7次,炒黄)2两半,陈皮2两半,白茯苓2两,缩砂仁1两,甘草4两。18.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8.3. 加:半夏、缩砂仁18.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8.5. 功效:妊娠痰逆不思食,妊娠恶阻,恶闻食气,胸膈痰逆,呕吐恶心。18.6. 来源:妇人良方卷十二引张氏方。19. 相似度50%:茯苓半夏汤19.1. 组成:半
31、夏1钱5分,白术1钱,白茯苓1钱,甘草5分,陈皮6分,缩砂仁8分。19.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19.3. 加:半夏、白术、缩砂仁19.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19.5. 功效:恶阻,呕吐不止者。19.6. 来源:同寿录卷三。20. 相似度50%:渗湿汤20.1. 组成:苍术1两(制),干姜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陈皮1两,甘草1两。20.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0.3. 加:苍术、干姜、白术20.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0.5. 功效:阴肿痛。20.6. 来源:普济方卷二四八引海上方。21. 相似度50%:指迷丸
32、21.1. 组成:半夏、陈皮、甘草、白茯苓、枳实、玄明粉。21.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1.3. 加:半夏、枳实、玄明粉21.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1.5. 功效:热痰下结大肠,谵语。21.6. 来源:伤寒大白卷二。22. 相似度50%:星石二陈汤22.1. 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胆星、石菖蒲。22.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2.3. 加:半夏、橘红、石菖蒲22.4. 减:熟半夏、陈皮、竹沥22.5. 功效:痰饮凝结中脘,上冲头额,时常作痛。22.6. 来源:伤寒大白卷一。23. 相似度50%:小半夏饮23.1
33、. 组成:半夏(汤洗7遍)、白茯苓、陈皮(洗,去白)、甘草(炙)各等分。23.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3.3. 加:半夏23.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3.5. 功效:痰嗽。23.6. 来源:传信适用方卷一。24. 相似度50%:五味杏仁汤24.1. 组成:陈皮1两,麻黄1两,甘草1两,杏仁1两,五味子1两,白茯苓1两。24.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4.3. 加:麻黄、杏仁、五味子24.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4.5. 功效:肺经寒壅不调,痰实咳嗽,头昏鼻塞,项强恶气,身体拘倦,痰唾稠粘,语声不出。24.6. 来源:
34、鸡峰卷十一。25. 相似度50%:推广苍朴二陈汤25.1. 组成:熟半夏、广皮、甘草、白茯苓、熟苍术、厚朴。25.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5.3. 加:广皮、熟苍术、厚朴25.4. 减:陈皮、胆星、竹沥25.5. 功效:胃家有水饮,胸满呕吐不渴者,饮伤肺则喘咳,饮伤胃则呕逆。25.6.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26. 相似度50%:加味二陈汤26.1. 组成:陈皮1两,半夏1两,白茯苓1两,甘草5钱,丁香3钱,胡椒3钱。26.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6.3. 加:半夏、丁香、胡椒26.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6.5. 功效:
35、痰晕,或因冷食所伤。26.6. 来源:得效卷三。27. 相似度50%:生气养胃丸27.1. 组成:大附子1只(炮,去皮脐,切块,姜汁半盏煮干),厚朴1两(去皮,姜制),苍术1两(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陈皮1两(去白),白茯苓1两(去皮),甘草半两(炙)。27.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7.3. 加:大附子、厚朴、苍术27.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7.5. 功效:脾虚冷涎,翻胃,药食不纳者。27.6.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五。28. 相似度50%:加味二陈汤28.1. 组成:陈皮1钱半,白茯苓1钱,半夏(炒)1钱,甘草3分,黄连(姜汁炒)3分,吴萸(炮,去皮)3分。28.2. 原方对照: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28.3. 加:半夏、黄连、吴萸28.4. 减:熟半夏、胆星、竹沥28.5. 功效:吐酸水同食物出者,热也。28.6. 来源:广嗣纪要卷十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金融服务提升策略研究报告
- 普通企业产品推广与市场营销计划方案
- 日常办公事务处理指南教程
- 明确物理测试误差标准操作规范
- (2025年标准)国企校园招聘协议书
- (2025年标准)管理蜜蜂协议书
- (2025年标准)管护人员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关于 补贴协议书
- 消防安全个人工作总结
-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
- 港口和码头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美容外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3篇)
- 住宅公共部分装修综合项目施工专项方案
- 皮肤病真菌感染性皮肤
- 骨折内固定术术前宣教
- 咖啡店成本及消耗一览
- DB32-T 4281-2022 江苏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配备标准
- GB/T 618-2006化学试剂结晶点测定通用方法
- GB/T 28799.2-2020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 办公室工作手册(国企、事业单位版本)
- 警械使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