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的般理论(下)_第1页
中医养生的般理论(下)_第2页
中医养生的般理论(下)_第3页
中医养生的般理论(下)_第4页
中医养生的般理论(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 第第三章三章 中医养生的中医养生的基本基本理论理论( (中中) )上篇上篇 中医养生学基本知中医养生学基本知识识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第五节形神合一第五节形神合一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第五节形神合一第五节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主要说明形神合一主要说明心理与生理心理与生理的对立统一,的对立统一,精精神与物质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的对立统一,本质与现象本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的对立统一。 形,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是物质基础;织器官是物质基础; 神,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是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

2、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 合一合一,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形为神之,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形与神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基,神为形之主。形与神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一、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念一、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念(一)神为生命之主(一)神为生命之主 “形神合一形神合一”构成了人的生命,神是生命构成了人的生命,神是生命的主宰。人的生命活动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的主宰。人的生命活动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类: 1.生理性活动生理性活动 以物质、能量代谢为主的以物质、

3、能量代谢为主的生理性活动;生理性活动; 2.精神性活动精神性活动 在心神的统帅在心神的统帅和和调节下,调节下,生命活动才表现出各脏器组织的整体特性、生命活动才表现出各脏器组织的整体特性、整体功能、整体行为、整体规律整体功能、整体行为、整体规律。 心神起统帅和协调作用。心神起统帅和协调作用。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一)神为生命之主(一)神为生命之主 人的精神活动是相当复杂的,中医用人的精神活动是相当复杂的,中医用“五神五神”(神魂魄意志)、(神魂魄意志)、“五志五志”(怒喜(怒喜思忧恐)等概念加以概括,用思忧恐)等概念加以概括,用“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与五脏联系起来,认为这些与五脏联系起来,认为

4、这些精神活动是脏腑精神活动是脏腑的功能表现的功能表现,而且都是在,而且都是在“心神心神”的主宰的主宰下下进行的。进行的。 张景岳在张景岳在类经类经中说:中说:“人身之神,唯人身之神,唯心所主,心所主,此即吾身之元神也。外如魂魄此即吾身之元神也。外如魂魄志意五种五志之类,孰匪元神所化而统乎一志意五种五志之类,孰匪元神所化而统乎一心心”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二)形为生命之基(二)形为生命之基 神以形为物质神以形为物质(躯体躯体)基础,基础,“形具形具”才才能能“神生神生”。战国思想家荀况在。战国思想家荀况在荀子荀子天天论论中说:中说:“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

5、生神生”。 “天天”,是指自然界;,是指自然界;“形形”指人之形体;指人之形体;“神神”指精神。指精神。 意为人的形体及精神活动都是自然界的规意为人的形体及精神活动都是自然界的规律在起作用,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必然结果,律在起作用,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必然结果,只要具备了人的形体结构,才能产生精神活只要具备了人的形体结构,才能产生精神活动。动。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二)形为生命之基(二)形为生命之基 中医养生学把中医养生学把精、气、神精、气、神视为视为人生人生“三三宝宝”,强调精、气、营、卫、血、津液等精,强调精、气、营、卫、血、津液等精微,是微,是“神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活动的物质基础。 素问

6、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天真论指出:指出:“积精积精”可可以以“全神全神”,陶弘景,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养性延命录说:说:“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的盈亏关系到神的盛衰精的盈亏关系到神的盛衰。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三)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三)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从本原上说,从本原上说,神生于形神生于形,但从作用上说,但从作用上说,神又主宰形神又主宰形,形与神的对立统一,便形成了,形与神的对立统一,便形成了人体生命这一有机统一的整体。人体生命这一有机统一的整体。 灵枢灵枢天年天年篇说:篇说:“血气已和,营卫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

7、,乃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成为人”。 只有血气、五脏、精神、魂魄毕具,才只有血气、五脏、精神、魂魄毕具,才会表现出生命力,才会是一个活体的人会表现出生命力,才会是一个活体的人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三)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三)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人生的生命活动是十分复杂的,以物质、能量人生的生命活动是十分复杂的,以物质、能量代谢为特征的脏腑功能活动,和以脏腑的生代谢为特征的脏腑功能活动,和以脏腑的生理活动相应的高级精神活动(意识、思维、理活动相应的高级精神活动(意识、思维、情感等)的协调统一,是在情感等)的协调统一,是在“心神心神”主导作主导作用下完成的。现代研究表明

8、,社会用下完成的。现代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心理因素并不是人类情绪变化的唯一刺激因素。因素并不是人类情绪变化的唯一刺激因素。说明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是随时随地互相转说明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是随时随地互相转化,相互影响,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化,相互影响,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二、形神共养二、形神共养 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

9、展。 中医养生学的养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中医养生学的养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看,归纳起来,不外乎看,归纳起来,不外乎“养神养神”与与“养形养形”两大部分,即所谓两大部分,即所谓“守神全形守神全形”和和“保形全保形全神神”。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一)守神全形(一)守神全形 在形神关系中,在形神关系中,“神神”起着主导作用,起着主导作用,“神明则形安神明则形安”。故中医养生观是以。故中医养生观是以“调神调神”为第一要义,养生必须充分重视为第一要义,养生必须充分重视“神神”的调的调养。养。 调神摄生的内容很丰富,可以从多方面调神摄生的内容很丰富,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入手。 1.清静养神:清静养神

10、: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状态,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状态,减少名利和物质欲望,和情畅志,协调七情减少名利和物质欲望,和情畅志,协调七情活动,使之平和无过极。活动,使之平和无过极。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1)清静为本清静为本 :即:即“恬淡虚无恬淡虚无” (2)少思少虑少思少虑 : 即即“少少思虑以养其神思虑以养其神” (3)调情志调情志:即即“以恬以恬愉为务愉为务”常乐观,和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喜怒,无邪念,无奢无奢妄妄 。1 1 清静养神清静养神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一)守神全形(一)守神全形2.四气调神:四气调神:顺应一年四季阴阳之变调节精神,顺应一年四季阴阳之变调节精神,使精神活动与

11、五脏四时阴阳关系相协调使精神活动与五脏四时阴阳关系相协调3.气功练神:气功练神:通过调身、调心、调息三个主要通过调身、调心、调息三个主要环节,对神志、脏腑进行自我锻炼。环节,对神志、脏腑进行自我锻炼。4.节欲养神:节欲养神:虽说性欲乃阴阳自然之道,但过虽说性欲乃阴阳自然之道,但过度则伤精耗神、节欲可保精全神。度则伤精耗神、节欲可保精全神。5.修性怡神:修性怡神:通过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培养自通过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培养自己的情趣爱好,己的情趣爱好,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附:附:道教医药养生特点道教医药养生特点 1. 形神兼养形神兼养 ,“动静结合动静结合” “动动”与与“静静”是道教养生哲学的

12、一对基本范畴;是道教养生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 “恬淡虚无恬淡虚无”是是“静静” ;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动也。”动形以达郁动形以达郁” 。 2. 药物养生药物养生 ,以偏纠偏,以偏纠偏 运用药物调节脏腑功能、纠正偏胜偏(纠偏)的病运用药物调节脏腑功能、纠正偏胜偏(纠偏)的病理现象,以达到延缓衰老,健身强身的方法。理现象,以达到延缓衰老,健身强身的方法。 3.有病早医有病早医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二)保形全神(二)保形全神 1.形体是人体生命存在的基础形体是人体生命存在的基础,有了形体,有了形体,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才能产生精神活动和具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才能产生精神

13、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有生理功能。 张景岳说:张景岳说:“形伤则神气为之消形伤则神气为之消”,“善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神明之宅;善治;善治病者,可不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为兴复之基先治此形以为兴复之基乎乎”? 着重强调神依附形而存在,形盛则神旺,着重强调神依附形而存在,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表,形体衰亡,生命便可告终。形衰则神表,形体衰亡,生命便可告终。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二)保形全神(二)保形全神2.保养身体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保养身体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做到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劳逸适度、避做到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劳逸适度、避其外邪、坚持锻炼等,才能有效地增

14、强体其外邪、坚持锻炼等,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质,促进健康。3.养神和养形二者不可偏废养神和养形二者不可偏废 “守神全形守神全形”和和”保形全神保形全神”,是在,是在“形形神合一神合一”论推导下,要同时进行。对立统论推导下,要同时进行。对立统一规律在养生学中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一规律在养生学中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第六节第六节 动静互涵动静互涵 (互摄互摄)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第六节动静互涵第六节动静互涵 一、动静互涵的概念一、动静互涵的概念 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两个方面或两种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两个方

15、面或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不同表现形式,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活动功能。 周易周易说: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者,立本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是阴阳相互对应的作用,在阴的变化,无不是阴阳相互对应的作用,在阴阳交错的往来中,阴退阳进,阳隐阴显,相阳交错的往来中,阴退阳进,阳隐阴显,相互作用,相反相成,生化不息。互作用,相反相成,生化不息。 王夫之王夫之周易外传周易外传说:说:“动静互涵,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以为万变之宗”。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 一、动静互涵的概念一、动静互涵的概念 1.孤阳不

16、生,独阴不长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故阴阳互涵互根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则,故阴阳互涵互根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则,也是生命活动的要谛。也是生命活动的要谛。 思问录思问录谓:谓:“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方动即静,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静者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动,非不动也”。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 一、动静互涵的概念一、动静互涵的概念 2.动与静互为其根动与静互为其根 无静不能动,无动不能静,阴静之中已无静不能动,无动不能静,阴静之中已有阳动之根,阳动之中自有阴静之理,说明有阳动之根,阳

17、动之中自有阴静之理,说明动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动静动静”即言运动,但动不等于动而无即言运动,但动不等于动而无静,静亦不等于静止,而是动中包含着静,静,静亦不等于静止,而是动中包含着静,静中又蕴伏着动,动静相互为用,才促进了静中又蕴伏着动,动静相互为用,才促进了生命体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生命体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二、生命体的动静统一观二、生命体的动静统一观 生命体的发展变化,始终处在一个动静生命体的发展变化,始终处在一个动静相对平衡的自身更新状态中。相对平衡的自身更新状态中。 事物在平衡、安静状态下,其内部运动变事物在平衡、安静状态

18、下,其内部运动变化并未停止。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平衡就要化并未停止。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平衡就要破坏而呈现出新的生灭变化。破坏而呈现出新的生灭变化。 正如正如素问素问六微旨大论六微旨大论所言:所言:“岐伯岐伯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也。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二、生命体的动静统一观二、生命体的动静统一观 升降出入是宇宙万物自身变化的普遍规律。升降出入是宇宙万物自身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生命活动也正是合理地顺应万物的自然人体生命活动也正是合理地顺应万物的自然之性。之

19、性。 周述官说:周述官说:“人身,阴阳也;阴阳,动静人身,阴阳也;阴阳,动静也。动静合一,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也。动静合一,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尽其天年”(增演易筋洗髓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内功图说说)。由此可见,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由此可见,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都可以用生变化、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都可以用生命体的动静对立统一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命体的动静对立统一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指导实践。问题、指导实践。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二、生命体的动静统一观二、生命体的动静统一观 从生理而言,阴成形主静,是人体的营从生理而言,阴成形主静,是人体的

20、营养物质的根源;养物质的根源; 阳化气主动,是人体的运动原动力。形属阳化气主动,是人体的运动原动力。形属阴主净,代表物质结构,是生命的基础;阴主净,代表物质结构,是生命的基础; 气属阳主动,代表生理功能,是生命力气属阳主动,代表生理功能,是生命力的反映。就具体的脏腑功能亦是如此,例如的反映。就具体的脏腑功能亦是如此,例如心属火,主动:肾属水,主静。只有心属火,主动:肾属水,主静。只有“水火水火既济既济”、“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才能保持正常生理,才能保持正常生理状态状态。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二、生命体的动静统一观二、生命体的动静统一观 保持适当的动静协调状态,才能促进和提保持适当的动静协调

21、状态,才能促进和提高机体内部的高机体内部的“吐故纳新吐故纳新”的活动,使各器的活动,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改变。官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改变。 从病理而讲,不论是从病理而讲,不论是“六淫六淫”所伤,还所伤,还是是“七情七情”所致的病理变化,都是因为人体所致的病理变化,都是因为人体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发生障碍,导致体内阴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发生障碍,导致体内阴阳动静失去了相对平衡协调,出现了阴阳的阳动静失去了相对平衡协调,出现了阴阳的偏盛偏衰的结果。偏盛偏衰的结果。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三、动静结合的摄生保健三、动静结合的摄生保健 运动和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运动和静养

22、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要原则。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运动”是人所共知的保是人所共知的保健格言,它说明运动能锻炼人体各组健格言,它说明运动能锻炼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增织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强体质,防止早衰。 运动运动适度适度。并并非非运动越多越好,运动运动越多越好,运动量越大越好。以动、静养生的思想更量越大越好。以动、静养生的思想更符合人体生命的内在规律。符合人体生命的内在规律。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一)静以养神(一)静以养神 神气清静,有利健康长寿。由于神气清静,有利健康长寿。由于“神神”有易动难静的特点,有易动难静的特点,“神神”有

23、任万物而理万有任万物而理万机的作用,常处于易动难静的状态,故情静机的作用,常处于易动难静的状态,故情静养神就显得特别重要。养神就显得特别重要。 老子认为老子认为“静为躁君静为躁君”,主张,主张“致虚极,致虚极,宁静笃(宁静笃(d) ”。即要尽量排除杂念,以。即要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内经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了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淡虚无恬淡虚无”的摄生防病的思想。的摄生防病的思想。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一)静以养神(一)静以养神 三国的嵇康,唐代的孙思邈,明代万全等三国的嵇康,唐代的孙思邈,明代万全等都有精辟的论述。清代的曹庭栋在总结前人都有精辟的论述。清代的

24、曹庭栋在总结前人静养思想的基础上,赋于静养思想的基础上,赋于“静神静神”新的内容。新的内容。他说:他说:“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不妄动,亦静也”。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二)动以养形(二)动以养形 形体的动静状态与精气神的生理功能状形体的动静状态与精气神的生理功能状态有着密切关系,静而乏动则易导致精气郁态有着密切关系,静而乏动则易导致精气郁滞、气血凝结,久即损寿。所以,滞、气血凝结,久即损寿。所以,吕氏春吕氏春秋秋达郁达郁说: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形不动则精不流,

25、精不流则气郁则气郁”,寿世保元寿世保元说:说:“养生之道,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久则损寿”。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三)动静适宜(三)动静适宜 类经附翼类经附翼医易医易说:说:“天下之万理,出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于一动一静”。我国古代养生家们一直很重我国古代养生家们一直很重视动静适宜,主张视动静适宜,主张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刚柔相济。 动为健,静为康,动以养形,静以养气,动为健,静为康,动以养形,静以养气,柔动生精,精中生气,气中生精,是相辅相柔动生精,精中生气,气中生精,是相辅相成的。实践证明,能将动和静

26、,劳和逸,紧成的。实践证明,能将动和静,劳和逸,紧张和松弛,协调有方,则有利于养生。张和松弛,协调有方,则有利于养生。 从从内经内经的的“不妄作劳不妄作劳”,到孙思邈,到孙思邈的的“养性之道,常欲小劳养性之道,常欲小劳”,都强调动静适,都强调动静适度度。 形与神、动和静有机结合。形与神、动和静有机结合。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第七节协调平衡第七节协调平衡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第七节协调平衡第七节协调平衡 “协调协调”,是指调节人体自身的生理功,是指调节人体自身的生理功能状态,及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状态,及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是协调正常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一是协调正常生理功

27、能的动态平衡; 二是协调机体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二是协调机体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的相对平衡。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一、协调平衡与生命活动一、协调平衡与生命活动(一)一)协调平衡协调平衡的意义的意义 1.维持维持“阴平阳秘阴平阳秘” 中医养生学从阳阳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中医养生学从阳阳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观点出发,认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的观点出发,认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等,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才能等,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才能维持维持“阴平阳秘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从而保证机的正常生理状态,从而保证机体的生存。体的生存。 正如恩格斯所说:正如恩格斯所说:“物体相

28、对静止的可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能性,暂时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阴平阳秘阴平阳秘:动静相宜“阴平阳秘阴平阳秘”是健康之本是健康之本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 2.供给性与消耗性运动和谐供给性与消耗性运动和谐 正常的运动旨在使机体正常的运动旨在使机体“内在运动内在运动”与与“外在运动外在运动”的和谐。的和谐。 “内在运动内在运动”,是指脏腑、气血精气的,是指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是维护生命的生理运动,是维护生命的“供给性供给性”运动。运动。 “外在运动外在运动”,是指

29、脑力、体力活动和是指脑力、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的总和,是保持生命活力的体育运动的总和,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消耗消耗性性”运动。运动。 一、协调平衡与生命活动一、协调平衡与生命活动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一、协调平衡与生命活动一、协调平衡与生命活动(二)避免七情过激(二)避免七情过激 人体生命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在人体生命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内的多种多样的新陈代谢,都是这个过程中,人体内的多种多样的新陈代谢,都是通过阴阳协调完成的。通过阴阳协调完成的。 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是以五脏为主体,脏腑功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是以五脏为主体,脏腑功能的综合反映。能的综合反映

30、。 在协调机体功能时,要特别注意调节情志,避在协调机体功能时,要特别注意调节情志,避免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激,造成免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激,造成脏腑功能失衡而孽生疾病,而疾病又可反馈人的情脏腑功能失衡而孽生疾病,而疾病又可反馈人的情志,造成恶性循环。志,造成恶性循环。 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二、协调平衡与保健功法二、协调平衡与保健功法(三)五行生克(三)五行生克平衡平衡法法 五行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五行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生成的。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

31、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生克制化生克制化”的联系,从而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人的联系,从而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人体生理的协调平衡。体生理的协调平衡。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三三)五行生克平衡法)五行生克平衡法火火土土木木水水金金相相生生相相克克“五行五行”相相生相克生相克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三三)五行生克平衡法)五行生克平衡法五行五行 木木 火火 土土 金金 水水五脏五脏 肝肝 心心 脾脾 肺肺 肾肾五窍五窍 目目 舌舌 口口 鼻鼻 耳与前后阴耳与前后阴五体五体 筋筋 脉脉 肌肉肌肉 皮毛皮毛 骨骨五志五志 怒怒 喜喜 忧忧 思悲思悲 惊恐惊恐五味五味 酸酸 苦苦 甘甘 辛辛

32、 咸咸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三三)五行生克平衡法)五行生克平衡法五行五行 木木 火火 土土 金金 水水五音五音 角角 徵徵 宫宫 商商 羽羽五色五色 青青 赤赤 黄黄 白白 黑黑季节季节 春春 夏夏 长夏长夏 秋秋 冬冬方位方位 东东 南南 中中 西西 北北五化五化 生生 长长 化化 收收 藏藏五气五气 风风 暑热暑热 湿湿 燥燥 寒寒生药学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 味过于酸味过于酸:酸味补肝,味过于酸,反能伤肝,引起肝:酸味补肝,味过于酸,反能伤肝,引起肝气偏胜,就会克伐脾胃气偏胜,就会克伐脾胃(土克水土克水),导,导 致脾胃消化功能障致脾胃消化功能障碍。碍。 味过于咸味过于咸:咸味补肾,味过于咸,反能伤肾,损坏骨咸味补肾,味过于咸,反能伤肾,损坏骨头,还会导致肾气偏胜,就会抑遏心气头,还会导致肾气偏胜,就会抑遏心气 (水克火水克火),引起,引起气短。气短。 味过于甘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