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默写及名著复习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默写及名著复习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默写及名著复习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默写及名著复习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默写及名著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语文下默写及名著复习一、填出所缺的句子。 1、东市买骏马,_,_,北市买长鞭。2、_,关山度若飞。_,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_。3、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_。_,_;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君不见, _,奔流到海不复回。5、_,万里写入胸怀间。6、黄河远上白云间, _。7、_,_。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_,长河落日圆。 9.黄河远上白云间,_ 。10、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_,_。 1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_,_,大儿初醒声, _,一时齐发, _,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_,_,_,以为妙绝。12、俄而_、_,百千犬吠。_,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

2、_,_,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 _。13、河、渭不足, _。未至, _。弃其杖_。二、按要求填句。   1、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_.     2、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   3、口技中描写宾客听到失火时的反应是:_    4、口技中描写一家四口由醒入睡的过程的是:_     5、山中杂诗中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一句是:_。写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

3、是云彩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的诗句是_。   6、竹里馆的中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诗句是:_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   7、娥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_,   _,_,_,_。   8、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_。   9、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_。   10、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

4、,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_。   11、江南逢李龟年中言过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的诗句是:_。   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诗句是:_。   12、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诗句是:_。   13、约客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诗句是:   _。写出了作者寂寞心情的诗句是:_。   14、论诗中道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诗句是

5、_。   15、请写出有关黄河的成语或俗语或谚语或诗句:_   16、请写出有关马的成语和俗语:_   17、中国戏曲的角色可分为哪几个行当:_。   18、京剧旦角流派分为:_ 。   19、木兰诗中写战场的艰苦生活的诗句是:_。   写木兰回家后的情不自禁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   20、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成为过去;_。   2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

6、勤劳孝顺和战前的准备的诗句分别是:_。    三名著阅读:   (一)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1、童年是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_ _ 。    2、童年讲述的_(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_、_、_、_ 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7、。两个舅舅也是_、_、疯狂地_自己的妻子。外祖母_、_ 、_,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_ ,正直的老工人 _,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_”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二)、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1、昆虫学家_ 毕其一生观察研究昆虫,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其中的_(又译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_”。    2、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_”的楷模。在作者笔下,_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

8、短身燕尾礼服;_ “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_ 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四、文学常识填空: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自_作者_本名_伟大的无产阶级_家、_ 家、_ 家。他的两个短篇小说集是_ 和_  。   2、朱熹是我国_(朝代)的哲学家、教育家。   3、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作者是_ ;他是_ 作家;本文节选自_ 。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_ ,他是_

9、(国)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有著名诗歌_、_ 、_ 。   5、王安石是_ (朝代)著名的_、_ 、_ 。字介甫,晚号_ 。伤仲永选自_ 。   6、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 ,法国19世纪下半期著名的小说家。    7、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_ ,中国共产党的_ 和_ 。   8、木兰诗选自宋代_ 编的 。    9、_ 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杨振宁是_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10、160;10、闻一多是我国的_、_、_ 。    11、贝多芬是德国的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和_ 。    12、福楼拜师法国作家,代表作有_ 。莫泊桑是_国作家,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_ 、_ 等。    13、孙权劝学选自_,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_   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_(朝代)政治家、史学家。    14、丰子恺原名_ ,浙江崇德人,现代_

11、 、_    15、冰心,原名_ ,著有小说集超人和诗集_ 、_ 等    16、口技作者是_,节选自_ ,这是清代_ 编选的笔记小说。    18、夸父逐日选自_ ,共公怒触不周山选自_ 。    19、马的作者是_ ,他是_ 国博物学家、作家。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间写成了36巨册的_    20、狼的作者是清代的_ ,选自_ 。五、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复习测试 &

12、#160;   (二)伤仲永阅读    1伤仲永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题目中的“伤”意即。    2解释黑体字:世隶耕(             )     父异焉(           

13、;   )      或以钱币乞之 (            )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传一乡秀才观之(    

14、          )   邑人奇之(             )     3翻译句子。 (1) 曰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 稍稍宾客其父。  (3) 泯然众人矣。    4“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什么?

15、 ) 5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6文章中运用了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神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请找出。     (二)木兰诗阅读    1木兰诗选自代编的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这是朝时朝的民歌。    2在横线上填上原诗句。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解释黑体字。  

16、;   旦辞爷娘去(      ) 但闻(   ) 对镜帖花黄(     ) 赏赐百千强(       )     4说说诗中南个“不闻但闻”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三)孙权劝学阅读    1孙权劝学选自代史

17、学家所编的。这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体史书。    2解释黑体字。(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卿言多务,孰若孤。(      )    (4)蒙乃始就学。(      &

18、#160;   )    (5)及鲁肃过寻阳(           )    (6)非复吴下阿蒙(         )    (7)即更刮目相待(        )(8)

19、肃遂拜蒙母(           )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5本文写得传神,三位人物的神情似在读者面前,这主要得益于运用了描写。(四)口技阅读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A呓语(&

20、#160;      )      B中间(        ) C. 曳屋许许声(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字词。 

21、;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2)虽人有百手(           )    (3)不能名其一处也(      &

22、#160;       )       (4)两股战战(            )     (5)几欲先(               )&

23、#160;    (6)曳屋许许声(          )    3文言文中常常不用量词,如“一人” 就是“一个人”。请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量词。      一人、一()桌、一( )椅、一( )扇、一()抚尺而已。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24、  5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6.文中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其用意是什么? (五)夸父逐曰阅读    1. 夸父逐曰选自  。     2解释下黑体字。      夸父与曰逐走(         ) 欲得饮(    

25、;     ) 饮于(         )河(       ) 河、渭不足(      ) 北饮大泽(       ) 未至(         )弃其杖( &#

26、160;       )    3这是一篇神话,你还知道的神话传说有 、 。    4你是如何看待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的? 。(六)狼阅读     1 解释黑体字。     (1)顾野有麦场(           ) (2)狼亦黠矣(&

27、#160;            ) (3)目似暝,意暇甚(               ) (4)止有剩骨(               )   &

28、#160;  2选出加点词不作动词的一项()      A场主积薪其中 B一狼洞其中 C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D以刀劈狼首      3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驰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4选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