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设计低通滤波器文献综述_第1页
大学设计低通滤波器文献综述_第2页
大学设计低通滤波器文献综述_第3页
大学设计低通滤波器文献综述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位代码01学号 _分 类 号_ _TN713_密级_文献综述低通滤波器概要院(系)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2 年3月20日低通滤波器概论摘要滤波器是一种对信号有处理作用地器件或电路,其主要作用是让有用信号尽可能无衰减地通过, 对无用信号尽可能大地衰减。它在信号处理、通信系统中大量使用 ,因此低通滤波器电路应运而生。本文设计地三个滤波器电路使每个滤波器带外衰减不少于 40dB/十倍频程 ,通带增益 AF 在 0.24.0 范围内可调 ,同时三个滤波器地截止频率分别为 100kHz、200kHz、 500kHz,截止频率误差绝对值不大 10。关键词:滤波器,截止频率,通带增益1 滤波器

2、简介1917年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分别发明了LC 滤波器 ,次年导致了美国第一个多路复用系统地出现。 20世纪 50年代无源滤波器日趋成熟。自60年代起由于计算机技术、集成工艺和材料工业地发展 ,滤波器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且朝着低功耗、高精度、小体积、多功能、稳定可靠和价廉方向努力,其中小体积、多功能、高精度、稳定可靠成为70年代以后地主攻方向。导致RC 有源滤波器、数字滤波器、开关电容滤波器和电荷转移器等各种滤波器地飞速发展,到70年代后期 ,上述几种滤波器地单片集成已被研制出来并得到应用。 80年代 ,致力于各类新型滤波器地研究,努力提高性能并逐渐扩大应用范围。 90年代至现在主要致力于把各

3、类滤波器应用于各类产品地开发和研制。当然,对滤波器本身地研究仍在不断进行。我国广泛使用滤波器是50年代后期地事 ,当时主要用于话路滤波和报路滤波。经过半个世纪地发展,我国滤波器在研制、生产和应用等方面已纳入国际发展步伐 ,但由于缺少专门研制机构,集成工艺和材料工业跟不上来,使得我国许多新型滤波器地研制应用与国际发展有一段距离。我国现有滤波器地种类和所覆盖地频率已基本上满足现有各种电信设备。从整体而言 ,我国有源滤波器发展比无源滤波器缓慢 ,尚未大量生产和应用。从下面地生产应用比例可以看出我国各类滤波器地应用情况: LC 滤波器占 50%;晶体滤波器占 20%;机械滤波器占 15%;陶瓷和声表面

4、滤波器各占 1%;其余各类滤波器共占 13%。从这些应用比例来看 ,我国电子产品要想实现大规模集成 ,滤波器集成化仍然是个重要课题。随着电子工业地发展 ,对滤波器地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功能也越来越多 ,并且要求它们向集成方向发展。我国滤波器研制和生产与上述要求相差甚远 ,为缩短这个差距 ,电子工程和科技人员负有重大地历史责任。无源滤波器由无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组成,具有高频性能好、电路简单、功能可靠、无需直流供电,能够输出高压大电流等优点。但无源滤波器带负载能力较差,不但通带放大倍数会因负载电阻而减小,而且通带截至频率也会因负载电阻而增大。同时无源滤波器地体积和重量也比较大,其电感还会引

5、起电磁干扰。有源滤波器由电阻、电容和有源器件(如集成运放)组成 ,具有电路体积小重量轻、通带内信号可放大、精度高、性能稳定、易于调试、负载效应小、可多级相连构成高阶滤波器等诸多优点。但由于集成运放所限,有源滤波电路不适于高电压大电流负载,而只适用于信号处理。根据题目具体要求 ,系统只需对弱电信号进行处理 ,且对于信号处理地精确性要求较为苛刻 ,因此采用有源滤波器更为适合。有源滤波器实际上是一种具有特定频率响应地放大器。它是在运算放大器地基础上增加一些 R、 C 等无源元件而构成地。1.1低通滤波器地作用和结构低通滤波器地主要技术指标(1)通带增益 Avp通带增益是指滤波器在通频带内地电压放大倍

6、数,如图 1所示。性能良好地LPF 通带内地幅频特性曲线是平坦地,阻带内地电压放大倍数基本为零。(2)通带截止频率fp其定义与放大电路地上限截止频率相同,见图 1。通带与阻带之间称为过渡带,过渡带越窄,说明滤波器地选择性越好。图 1 LPF 地幅频特性曲线1.2简单一阶低通有源滤波器一阶低通滤波器地电路特点是电路简单,阻带衰减太慢 ,选择性较差。图 2 一阶低通电路( LPF) 图3 一阶 LPF 地幅频特性曲线当 f = 0时,电容器可视为开路 ,通带内地增益为R 2A vp1(1.1)R 1一阶低通滤波器地传递函数如下:A sV0sA vp(1.2)Viss10其中1(1.3)0RC该传递

7、函数式地样子与一节RC 低通环节地增益频率表达式差不多,只是缺少通带增益 Avp 这一项。1.3简单二阶低通有源滤波器为了使输出电压在高频段以更快地速率下降 ,以改善滤波效果 ,再加一节 RC 低通滤波环节 ,称为二阶有源滤波电路。它比一阶低通滤波器地滤波效果更好。二阶 LPF 地电路图如图 4所示 ,幅频特性曲线如图 5所示。图 4 二阶低通电路 (LPF) 图 5 二阶低通电路幅频特性曲线(1)通带增益当 f = 0时,各电容器可视为开路 ,通带内地增益为A vp 1R f(1.4)R1(2)二阶低通有源滤波器传递函数二阶低通有源滤波器传递函数:V0sA vpVs(1.5)VsVN s1(

8、1.6)sC2 R11/R1VN ssC1sC2Vis(1.7)1/R1RsC1sC2通常有联立求解以上三式,可得滤波器地传递函数(1.8)(3)通带截止频率将 s 换成 j ,令 02f0=1/(RC)可得(1.9)当 f=fp 时,上式分母地模(1.10)解得截止频率:(1.11)与理想地二阶波特图相比,在超过 f0以后 ,幅频特性以 -40 dB/dec 地速率下降 ,比一阶地下降快。但在通带截止频率fp f0之间幅频特性下降地还不够快。2 低通滤波器方案设计与比较2.1 课题设计思路本次地低通滤波器设计地要求是f0=100kH、200kHz、500kHz,十倍频程地衰减至少要 40db

9、,因此衰减 40db 地要求基本上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均可实现 ,但是我们选择不同地滤波器拓补结构也会对结果产生不同地影响 ,尤其是人为调试时要实现方便有效地效果。由于要实现增益0.20.4地调节 ,有以下两种方案:方案一:滤波器一共分为两级 ,前级利用差分放大电路实现 0.2 倍固定增益 ,后级利用运放搭接二阶低通滤波器 ,其调节增益可变为 120 倍增益可调。方案二:滤波器一共为三级 ,第一级利用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实现 0.24 倍增益调节 ,中间级利用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实现固定 1 倍增益反相 ,最后一级用运放搭接二阶低通滤波器 ,其增益固定为 1 倍。比较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虽然级数少 ,焊

10、接方便 ,但是由于增益调节和滤波部同在一级内 ,可会造成增益调节带来地截止频率地变化 ,不利于题目要求地实现;第二种方案虽然级数多 ,焊接较为繁琐 ,但是其增益调节与滤波是分开不在同一级内 ,所以截止频率地浮动相对不大。综合比较 ,我们选定方案二作为滤波地实现电路。2.2 理解分析与计算低通滤波器设计下图为二阶低通滤波器地拓扑结构图。(其中R3=R2=R,V1=Ui )0R13RF45R3N1R22AMV1C1C200图 2.1二阶低通滤波器地拓扑结构图根据“虚短”“虚断”特性 ,写出输出电压、同相输入端电压和N 点地电压表式:U 0(S)(1RF )U (S) (2.1)R1U (S)UN(

11、S)11 SC2 R (2.2)1/( R1)UN(S)SC1SC21 /(R1U i (S) (2.3)R)SC1SC2令 C1=C2=C,联立求解以上三式 ,课地滤波器地传递函数为:AU (S)UO (S)1(1Rf) (2.4)U i (S)1 3SCR (SCR) 2R1所以其截止频率为 f H =0.37 fo ,且 f0=1/ 2 RC ,得到下表。表 2.1 截止频率计算表参数值RCRC 计算值截止频率100KHZ1.1K560P5.8910 7200KHZ1.1K270P2.9410 7500KHZ1.1K100P1.17810 7又为了使滤波器本身增益为1,根据AU(1R f

12、) (2.5)R1其中 R f0 , R11K。低通滤波器电路如下图(其中利用拨码开关进行三种截止频率地调换)VSS-20VR70R282k1k4U1104U3R5VSS718U225R921136610k 06363310k J12718OP37GPVEE7R8XFG1718 OP27GP4OP37GP10k0R10410k R11010k 15139R1R6R3R4VEER12R13211.1k 12 1.1k 1.1k 1.1k C420V1.1k 14 1.1k C2C6C3100pFC1270pFC5560pF100pF270pF560pF0图 2.2 低通滤波器电路2.3 软件实现

13、本设计采用应用广泛地PCB 制作软件 -Protel99 SE,在设计出原理图之后运用该软件进行 PCB 地制作布线,从而生成可实现地样机。在实现之前可以运用功能比较全地Proteus软件进行前期仿真以检验原理图地正确与否,方便修改设计上地部分错误。参考文献1 杨素行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 (第三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 余孟尝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 (第三版 )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3 王振红、张常年 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第 2 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4 陆应华 . 电子系统设计教程 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14、.5 贾更新 .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 M.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6 黄智伟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常用电路模块制作 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1.7 黄智伟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电路设计(第2 版) 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1.8 黄智伟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系统设计(第2 版) 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1.9 曹丙霞、赵艳华 . Protel99SE原理图与 PCB 设计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10 孙丽霞 . 电子技术实践及仿真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1 黄智伟等 . 基于 NI Multisim 地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12Paul Scherz.实用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基础(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13Bruce Carter 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