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严羽沧浪诗话临济曹洞高下论解严羽沧浪诗话 以综合性的理论气质和以禅喻诗之特色而 显著于中国诗学。七百多年来, 沧浪诗话的影响及世人的接 受不断发生变化: 宋元之际其影响基本不出福建邵武之一隅, 明 人一改其诗学之地方影响, 至清则质疑和纠谬之见迭出, 此风气 亦延及近人。仅就沧浪诗话 ?诗辨而言,以临济、曹洞譬喻 诗之优劣所引的质疑,明清以来,至今仍未得到有效地解决。就 此,本文综前人之说,浅谈陋解。一、诗禅论质疑的提出诗禅交涉非自严羽之时始。 隋代便见“禅门”、 “僧诗”说 法,唐代“禅僧与诗客”往来不断,常常是“每禅诵之隙,辄赋 诗”。嘲杜甫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甚至说:“谈禅之诗”已 “上下
2、千年”。“诗禅”一词,大体早自杜甫。或许他也是最早 论及“诵诗”与“禅理”的。普遍“以禅喻诗”认为乃严羽首 创,尽管对“以禅喻诗”为宋诗之风不持异议,但早在杜甫时, 就谈到对“以诗喻禅”的认识,他说:“昔人以诗喻禅,唯然有 之。禅家有言,切忌道著,诗非训诂,最嫌直说。”李白诗中也 多禅诗偈语, 如“道禅心不废诗”。 “比诗于禅, 乃宋人常谈”, “丛林个个谈宗旨”嘲在各种诗派那里几乎都蔚然成风。 禅之始 佛,其实禅在印度也“总是和诗学融合在一起的”。 而譬喻之法, 自诗经 、离骚始就步人中国诗学之正统, 且在古印度 奥 义书时和佛教创始阶段, 释迦本人就是一位善用“譬喻开悟众 生的语言大师”。
3、但作为“议论见解,多出前人”的严羽在沧 浪诗话 ?诗辨开篇以譬喻指法,论诗禅之关系时却在明清招来 了不少非议。诗辨 云:“禅家者流, 乘有小大, 宗有南北, 道有邪正。 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 非正也。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 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学 汉魏晋与盛唐诗者,林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 也。”李维桢质疑“论禅则非。临济、曹洞有何高下 ?”。 陈继儒发问“此老以禅喻诗,瞳目霄外。不知临济、曹洞,有何 高下?而乃剿其门庭影响之语,抑勒诗法,可谓杜撰禅。 ”钱谦 益直言:“严氏以禅喻诗,无知
4、妄论。 不知声闻辟支果即小 乘也。不知临济曹洞。初无优劣也。”黄宗义云:“不知临 济、曹洞初无胜劣也,其似是而非。”言辞激烈者,当属冯班, 他以“三未闻”给予强烈质疑, 他说:“乘有大小, 是出。声闻、 辟支、则是小乘。今云大历已还是小乘,晚唐是声闻、辟支,则 小乘之下,别有权乘,所未闻一也。初祖达摩自西区来震旦,传 至五祖忍禅师,下分二枝:南为能禅师,是为六祖,下分五宗; 北为秀禅师。其徒自立为六祖,七祖普寂以后无闻焉。沧浪虽云 宗有南北',详其下文,都不指喻何事,却云临济、曹洞。按 临济元禅师,曹山寂禅师,洞山价禅师,三人并出南宗,岂沧浪 误以二宗为南北乎 ?所未闻二也。临济、曹洞
5、,机用不同。俱是 最上一乘。今沧浪云大历已还之诗小乘禅也, 又云学大历已还之 诗,曹洞下也,则以曹洞为小乘矣。所未闻三也。凡喻者,以彼 喻此也。彼物先了然于胸中,然后此物可得而喻。沧浪之言禅, 不惟未经参学南北宗派大小三乘,此最是易知者,尚倒谬如此, 引以为喻,自谓亲切,不已妄乎?剽窃禅语,皆失其宗旨, 可笑之极。”潘德舆认为“以禅言诗则不可”。 诗趣通禅原本陋说,但明 清人却“力攻严叟辟沧浪”。当然,清人赞誉沧浪诗话者,不满 钱谦之、冯班对严沧浪诋毁者,均不少见。二、后世诸说及辨析 冯班“三未闻”提出两个疑问,一是质疑严羽“不知声闻辟 支果即小乘”,二是质疑严羽对临济、曹洞做高下论。第一个质
6、 疑。目前学界普遍认为乃版本讹误。 此说据郭绍虞对诗人玉屑 本比照认为诗人玉屑本没有“小乘禅”、“小乘禅也”,认 为或为“作者行文自注,今本衍出,版本之误。非严羽不知禅。 ” 同样从版本人手,也有学者对魏庆之辑录的可信度并不乐观。 比 如,台湾黄培青在宋元时期严羽诗论接受史研究中,从钱仲 联宋代诗话鸟瞰对诗话的分类标准悟得诗人玉屑作为“选 编”之作,魏氏“自然有其取舍标准与排列原则”。 采用谨慎态 度的还有周群,他说诗人玉屑乃“博观约取”的辑录之书, 且含有自己斟酌改写的内容,认为“以此作为版本依据是否合适 尚可商榷”。旧另据张健所论沧浪诗话直到明代才被冠以沧 浪诗话之名,之前都是以单篇出现的
7、,这样看来,对版本持谨 慎态度乃明智之举。就清代部分文献来看,沧浪诗话大体有百川本、明刻本、 汲古阁本、秘笈本、历代诗话本、闽中刊本、明正德淮阳胡仲器 刻本、嘉靖辛卯闽中郑纲重刻本等多种版本。今见,除诗人玉 屑本以外,其他版本诗辨内容均为一致。言“小乘禅”、“小乘禅也”乃“作者行文自注,后本衍出”亦非不可能。但却不能据实解决这一问题。魏庆之诗人玉屑所录确无“小乘 禅”、“小乘禅也”二语,但仔细研读,可发现作者的自主性相 当强烈,以己意篡改之处颇为明显,其遣词造句、风格脉络迥然 有别。以此为据,恐有误。第二个质疑,学术界基本赞成严羽对 临济、曹洞之高下论。但,亦有分别。认为此说受宗杲影响,乃 以
8、默照和看话为喻为达其妙悟一说,是为“划分诗歌诗人等级而 故意借助禅学术语做比照”, 或“盖因临济宗兴盛于南宋, 严羽 受当时禅学流行之影响”, 或是“门户之见”。周裕错则认为应 基于严羽所处的禅释学语境和禅学立场,严羽对“宗有南北,道有邪正”的比喻,是基于南宋、金元互为敌国、临济、曹洞南北 分疆、“看话”、“默照”禅法对立的特殊禅学背景提出来的。 是以临济宗的立场上以禅喻诗,以使南宋士大夫感到“莫此亲 切”。与大陆学者所不同的是,台湾学者所论相对较客观。黄景 进对严羽与宗杲禅学的关系做了细致考察,王梦鸥证明“临济 下”、“曹洞下”之“下”字为宗门语。 还从宋人禅宗宗门纷争 证明宋代“读书人所专
9、熟的临济”, 与曹洞之间确有优劣存在于 士人分派中。 王达津认为严羽是据南宋临济位高而曹洞已衰的事 实作此论说的。 萧丽华认为在南宋宗杲和正觉的南北宗之争, 严 羽既然独推宗妙悟说禅,其南北高下分派,实无疑义。而杜松柏 则认为,严羽以临济、曹洞二宗机用之异来譬喻学诗之不同,非 判曹洞为小乘也,是为取消临济、曹洞高下说。三、理解临济曹洞高下论自公元二世纪安世高、 支娄迦谶、 竺佛朔等传来佛典,佛教东传就开始了佛学的本土化形态禅的生成。 同时, 禅也和 诗结下了不解之缘。佛典汉译、僧人布法、拜谒传诵不断诗化, 文人、士大夫之流信佛参禅之风不绝如缕。以致僧人影响甚大, 如宗杲周围就聚集了为官者、为学
10、者、为诗者等 40 多位当时显 赫之人;诗人参禅之众,上自魏晋下至宋明如宗炳、谢灵运、李 杜、韩柳、“三苏”、苏黄、“四学士”等诗坛翘楚几无例外, 仅唐才子传所录诗僧就达 47 人之多;诗学受禅之影响也不 容忽视,如以寺、僧 ( 院、房、塔、壁 ) 、参、谒等命题之诗,以 玄言诗与七言乐府、元和体作诗以及汉语的平、上、去三声,以 妙悟、境界、兴趣为范畴之诗论蜂起,乃至“以禅喻诗”成为古 典诗学的重要门径。 尤宋后, 以禅喻诗'更是成为切入“诗的 审美特质和思维规律”最深路径和给人启示最大者。达摩东传, 自五祖而分能、秀南北。南主顿悟,北倡渐悟。始而北盛,经安史之乱而衰, 至唐武宗灭佛时
11、几于绝迹。 南宗偏岭南, 流布民间, 渐盛以致禅林、诗坛、士大夫多已不做南、北宗区分。北宋时, 云门、临济独盛天下,曹洞沉寂,南宋时曹洞才比肩临济。身处 这一诗禅浸染“深得诗家三昧”, 又喜“谈玄”的严羽不可能犯 不明临济、曹洞的错误。可如何理解严羽此论呢 ?1 临济、曹洞盛衰之实及思想之别。慧能之后,禅宗一分 为青原(坐禅、渐门 ) 、南岳(不坐禅、顿门 )二系,晚唐、五代衍 化为沩仰、曹洞、临济、云门、法眼五宗,临济在北宋中期分黄 龙、杨岐两派,世称“五家七宗”。唐武宗好道术而排佛教,佛 教遭受灭顶之祸。曹洞宗的良价、灵 ;占流落到湖南一带,后 往江西,到处躲避。 本寂圆寂后苦于弟子乏才,
12、 曹洞宗出现断嗣。 五代末和北宋初,曹洞宗几近偃息。百年间,曹洞宗禅路狭窄、 理论贫乏、思想平庸,以致出现了“法席锐减, 法嗣日竭”, “命 如悬丝”般的“绝脉危机”。 太阳警玄担心本宗“足不越限, 胁 不至席者五十年”, 不得不托临济宗的浮山法远代立法嗣。 曹洞 讲究“循阶历次、步步印证。自然地证得对佛性的确认。方 法上强调功位双修、教禅并重。故修行有五位功勋',体道有 偏正五位',还要讲三路'、三堕'、四异类'等凡圣 转身'功夫。 这不仅需要文化修养和哲学思辨能力, 且要有顽 强的意志和耐力,故易使人望而却步, 致使其普及大大低于临济、 云门
13、宗,曹洞宗向来门厅冷落,远不及临济宗兴盛。多人之盛,可见二宗盛衰之别北宋亡后,曹洞主枝南迁。为道楷南宗。 10 世清了研习过 临济、云门而归于曹洞,其法嗣皆平席。正觉与宗杲同时,临济 与曹洞并立, 宗杲就对宋初流行的默照禅提出了尖锐地批评, 曹 洞清了对宗杲的看话禅也有反击。对于曹洞宗。宗杲“力排之, 谓之断佛慧命”。清了斥临济“是玩涎涕唾。故人唤作运粪人, 污汝心田。”天童如净则称临济佛照德光主持的杭州径山寺是 “佛法机关”,“只贪名利”。两宗互相攻歼。北宋前、中期由 云门、临济掌管禅林。曹洞宗难与之相提并论,且竟出现“法系 不可考”的窘境和百年孤独期。 传承脉息遽弱, 难以为继之状日 甚。
14、其间三百年,曲折多舛。反之,临济体大思精、大机大用之 显赫背景,宗风峻烈,又不失亲切活泛。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 阐释祖意,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 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 渗透最强的宗派。 ”临济宗汲取教乘 精英,结合世间实际,汇成般若大海第一智声,“诸家皆逊一 筹”。临济、曹洞之争由来已久。顿渐之辨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 相见如仇雠。相敌如楚汉。临济宗早就以禅宗正统自居。时说宗 杲;“从曹洞诸老宿既得其说,堂诃曰:汝曾未悟,病在意 识领解,则为所知障。堂疾革”。禅门五宗中。形势是“禅林几 乎都成为临济”。黄龙南禅师在当时“丛席之盛,冠绝诸方”。比较而言,曹洞从未超过临济
15、,其中兴也仅是道楷躲避江西时, 兴于一隅。禅林和民间有“林天下,曹一角”,“林将军,曹士 民”之说,虽然对禅做欣厌、高下之论向来被讥为“外道”和 “凡夫”,但盛衰之别,已不言自明。况民间、口头乃至私人之 书做此论,应无可厚非。诗坛中,对不同诗体风格以及作诗方法 抒一己之见也较为普遍,将等而下之的作诗法喻曹洞宗的现象, 就存在。如蔡正孙论“山谷诗”“一似参曹洞下”, 宋何溪汶竹 庄诗话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元代刘 ?丁兑 ?居通议 、 佚名南溪笔录群贤诗话、明王世贞艺苑卮言都从此说。 唐宋时, 尽管禅风盛烈, 但凡信佛参禅者都明确表明自己所标何 宗法门,因此,严羽言曹洞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16、对禅林“多学言句”和不能“于言句悟入”两大弊病, 宗杲 是不满当时的文字和默照禅。临济禅创者义玄,看重根机,偏爱 顿悟和解脱,以机锋峻峭著称。这种自由的精神境界吸收了楞 伽经的“扬眉动睛,笑欠磬咳”之说, 金刚经的“无法可 说”之说,龙树八不“中道”之说,魏晋玄学“言意之辨”说。 智照对临济禅风的评价, 最能代表临济禅风。 严羽承“玄道在于 妙悟”,诗论讲究“以盛唐为法”、“直截根源”、“单刀直 人”、“向上一路”、“须是本色,须是当行”、“唯在妙悟” 用语机锋等等风格与临济禅风极其相似。从沧浪诗话不提诗 三百而言 离骚 也透露出他倾向于受老庄道家和魏晋玄学影响 的临济宗。2 严羽禅学之源。严
17、羽曾师包扬,包约、包逊为兄弟。三 人本师陆象山,尤其严羽“问学”的包扬,乃象山的得意门生, “象山之学”的佛学意味特别浓厚, 时称“狂禅”。 因象山之学 尤得益佛教的顿悟思想,严羽也把自己的“别材”说称为“顿 门”。后,几人投朱熹门下,熹受宗杲影响。也曾从道谦学禅, 受佛、禅影响。后村大全集提到,敏道 ( 包逊) 喜谈禅,后归 于杲佛日光拙庵。 严羽乃朱熹的再传弟子, 其出生地临县建阳乃 当时三大著名刻书中心之一,朱熹常居此,严羽也曾至此书市, 郭绍虞也认为“沧浪论诗。 多采朱熹语。 ”而邵武自古有“小邹 鲁”之称,五灯会元载宗呆后,其法嗣中有九人在此弘法, 宗杲的大惠普觉禅师语录刊行于乾道八
18、年 (1172) ,早于学界 所认同的严羽出生时间 (1197-1241) 二十余年,故此,严羽很可 能读过此书, 不可能不受此影响。 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 言: “妙喜自谓参禅精子,仆也自谓参诗精子”,便不难理解了。黄公绍沧浪严先生吟卷 ?序说严羽“粹温中有奇气”, 戴复古日:“羽也天资高,不肯事科举。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 腑。持论伤太高,与世或龃龉“。诗辨“故予不自量度,辄 定诗之宗旨,虽获罪于君子,不辞也。”答出继叔林安 吴景仙书所云:“仆之诗辨,乃断千百年公案。诚警世绝俗之 谈,至当归一之论。其问说江西诗病,真取心肝刽子手。李 杜复生,不易吾言矣。”宗呆著辩证邪说则是“以救一时之 弊”
19、。由此推断严羽与宗杲性情、气质颇为相似。从严羽对宗杲 的信奉来看, 极有可能严羽深感诗坛和禅林的相似弊病后模仿宗杲。他对临济、曹洞高下 的区分也可能与宗杲的认识密切关 联。因宗果言“默照禅”是“下下者”,是“邪师”,责其“更 不求妙悟”,“不信有悟门以悟为第二头”,便决意“拨置妙悟”、“著辩证邪说而攻之”。宗杲面临的禅林弊病是宋代禅师们以“代别”、“颂古”、 “拟古”、 “评唱”等对古之大德悟道的公案进行解说, 进而演 变为文字禅。 文字禅偏离“明心见性”的禅宗宗旨, 开始沉溺于 公案的知解和文字来历上。对此,宗杲认为“学道无他术,以悟 为则”(大慧语录 ?示真知道人 ) ,“禅无文字, 须是
20、悟始得”, “道由心悟,不在言传。” ( 大慧语录卷十六、卷二十一 ) 宋代诗坛如禅林, 理学之风和文字之气风靡一时。 作为诗人的严 羽是比照禅林而发论的。 他所要批判的是宋诗“以文字为诗, 以 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弊端,这如同禅林的“文字禅”,于 是严羽就倾向于宗杲,借鉴他的方法,主张回归于正统即“大 乘”、“妙悟”。所以决定“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 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 也”。这与宗杲感慨当时“正宗淡泊, 邪法横生”, “不怕结怨, 力诋之,以报佛恩, 救末法之弊也”, 处于各路禅师“咸唱邪说, 幻感凡愚”“每每切齿于此, 不惜身命,欲扶持之”
21、的精神旨趣, 何其相似 ?严羽既然独推宗妙悟说禅,其南北高下分派,自然是 以临济为基本立场,实无疑义。3 严羽临济、曹洞高下论之意图。有学者认为严羽的据以 譬喻诗歌体制高下邪正的教判体系。 就是宗杲的教判体系。 此言 不差。但更根本的目的则是在于论述他的诗歌标准和诗学旨趣: “妙悟”说。如沧浪诗话是“具有体系性”的话,那么体系 的根基与核心就是“妙悟”。 临济之妙悟, 曹洞之文字是用来比 照诗坛的兴趣与才学,因不满江西诗坛弊病而使诗“兴趣”不 存。严羽“区分大小乘及第一、二义,其标准在妙悟”'。就 禅而言,悟有深浅,悟之全体 ( 即透彻之悟 ) ,则属第一义,此即 临济禅;只悟到部分
22、(即分限之悟 ) ,则第二义,此即曹洞禅;若 更差一级, 悟到极小部分 (即一知半解之悟 ) ,则落人声闻辟支果 之小乘禅。以禅喻诗,则盛唐以上之诗为第一义,可比临济禅; 大历以还之诗,只能比曹洞。其实,李维桢所言:“严沧浪日: 学汉魏晋与盛唐,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诗,曹洞下也。'论 诗则是,”也刚好点出了严羽所喻之目的乃风格之差异。慧能主张“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他解释说: “何名无相 ?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不念;无住者,为人 本性,念念不住。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继,无有断绝,若 一念断绝,法身即离色身。念念时中,于一切法上无住。一念若 往,念念即住,名系服。于一
23、切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以无住 为本。”酬即“无念”、“无相”“无住”才是“妙悟”。盛唐 诗贵在气象、兴趣和“无念”、“无相”、“无住”的“明心见 性”之境界。盛唐诗禅之“吟咏性情”“唯在兴趣”与明心见 性、无念为宗;超逸、狂逸与无所住而生其心。圆融澄明与寂而 常照、照而常寂颇有渊源。按胡遂的说法。“唯在兴趣”表现见 性;'放性o沧浪诗话说“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 也”,是说推崇诗歌的话语蕴藉。 不是通过文字和典故而使诗歌 呈现一种知识,而是在有限的文字中蕴含无限的气象和回味乃至 整个生活世界的人情冷暖,事态万千,以反复涵咏,正典浸淫, 困顿中顿开而获得审美高峰体验。严羽的“妙悟”直
24、指“兴 趣”,所要达到的境界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不可凑 泊” “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类似唐戴叔伦“诗家之景, 如蓝田 日暖,良玉生烟。渴望而不可置于目睫之间”,皎然的“但见性 情、不赌文字”,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谢赫说的 “妙有气韵”。不仅如此,严羽还要悟出事物之“神”。这亦如 司空图的“味外之旨”和“象外之象”,梅尧臣的“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大品般若经卷一,以“十喻”说明“性空假有”。对佛 教来说,水中月、镜中像乃是身心之生化,严羽借用此说明诗之 本质运动和呈现。严羽借用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来说明以悟去领 会诗歌。而不能靠长篇大论的话语以及文字才学去捕捉。即金 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坛经阐述的以转、生、行与兴而“即佛行是佛”的思想。严羽的“须参活句,勿参死 句”的奥妙或许就在于此:以“不住”而“生化”。宗镜录 中以“香象渡河”、“水月”、“明镜”、“观音人流”譬喻“顿 悟” “深远妙旨,冥合真归”之境界,该书在经宋代圆照禅师的 提倡在僧人士人间广为流传。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油站授权书怎么写3篇
- 建筑施工环保工程物流服务合同3篇
- 学生保护环境声明3篇
- 国际旅游服务合同样本3篇
- 吊篮租赁守则3篇
- 房产分配协议书模板3篇
- 工地机械租赁条件3篇
- 入门级台式电脑订购单3篇
- 广告安装的合同范本3篇
- 石棉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与教育培训规划考核试卷
- 2025年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长白山机场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生涯课件
- 目光礼仪培训
- 西藏拉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学期英语试题4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特殊旅客的航空服务文献综述
- 小学后进生转化记录表4篇-后进生转化
-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知识培训
- 混凝土构件之梁配筋计算表格(自动版)
- 自制饮品操作流程
- TSG Z7002-2022 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核准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