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共37张_第1页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共37张_第2页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共37张_第3页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共37张_第4页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共37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教育(jioy)出版社 2015年3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八年级 下册第1页/共37页第一页,共37页。黄土高原第2页/共37页第二页,共37页。学习(xux)目标第3页/共37页第三页,共37页。黄土高原黄土高原(hun t o yun)的位置和范围范围:北抵长城、南至秦岭(qn ln)、东起太行上、西至乌鞘岭、跨越省区: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第4页/共37页第四页,共37页。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地形:地形:大致地势大致地势(dsh)(dsh):河流流向:河流流向: 黄土原高高原支离破碎(zh l p su)千沟万壑西北(xbi)高,东南低1000-2

2、000米西北向东南流第5页/共37页第五页,共37页。气候(qhu)类型温带(wndi)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7、8、9月,夏季(xij)多暴雨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夏季高温多雨第6页/共37页第六页,共37页。月份月份123456789101112太太原原气温气温() -5.5-24.212.218.121.823.421.916.510.12.5-3.7降水量降水量(mm)3.25.213.419.933.355.9102.110751.625.610.73.2西西安安气温气温() -0.12.98.114.719.824.826.625.319.913.96.91.3降

3、水量降水量(mm)6.99.628.64360.254.498.670.891.659.923.95.8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差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差异大,冬春易发生旱异大,冬春易发生旱灾灾(hnzi)(hnzi),夏季易,夏季易发生洪涝。发生洪涝。降水(jingshu)集中于7、8、9月夏季多暴雨第7页/共37页第七页,共37页。黄土高原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ynzhng)的地区。第8页/共37页第八页,共37页。民居民居(mn j)第9页/共37页第九页,共37页。第10页/共37页第十页,共37页。第11页/共3

4、7页第十一页,共37页。地形(dxng)特征_自然(zrn)因素人为因素黄土(hungt)的特性_气候_植被_过度_、滥伐_ 、 过度樵采过度樵采开垦、采矿、修路等导致_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土质疏松,多孔隙、裂隙,易溶于水土质疏松,多孔隙、裂隙,易溶于水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少,地表裸露植被少,地表裸露开垦开垦森林森林地表疏松地表疏松第12页/共37页第十二页,共37页。水土流失水土流失(shutlish)带来的后果带来的后果流失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流失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_沟谷增多沟谷增多(zn du)(zn du)、扩大、

5、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_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使黄河下游成为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使黄河下游成为 “_” “_”,给给_和和_ _ 造成巨大的困难。造成巨大的困难。地上地上(d shn)河河下降下降减少减少防洪防洪 河道整治河道整治第13页/共37页第十三页,共37页。1.黄土高原是世界(shji)上最大的_堆积区,它东起_,西至_,南连_,北抵_。是世界(shji)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分析: 地形:地形_沟谷密度_,平地少,斜坡多。 气候:这里降水_,且多_。 土壤:黄土结构_,多空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 植被:这里植被_,

6、且受人类活动影响,_严重。 人类活动:_、_、_等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地表疏松。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_,使_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_面积减少;还向_河输送大量泥沙,在其下游形成了“_”,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集中(jzhng)稀疏(xsh)黄土疏松地上河大黄破碎农作物长城肥沃的土壤秦岭修路乌鞘岭采矿破坏太行山耕地暴雨开垦第14页/共37页第十四页,共37页。第15页/共37页第十五页,共37页。小麦小麦(xiomi)谷子谷子(g zi)第16页/共37页第十六页,共37页。辣椒辣椒(ljio)山西山西(shn x)醋醋第17页/共37页第十七页,共37

7、页。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黄土高原现代生活方式黄土高原现代生活方式食物食物结构结构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咸菜、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咸菜、辣椒、醋为佐食,食物结构辣椒、醋为佐食,食物结构简单简单民居民居 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交通交通或通或通信方信方式式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具,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居民居民(jmn)的食物日趋丰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或住进新窑洞或住进新窑洞(yodng),或搬到高,或搬到高楼房。楼房。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出行方便;通过电脑出行方便

8、;通过电脑(dinno)及手机上网及手机上网第18页/共37页第十八页,共37页。第19页/共37页第十九页,共37页。传统传统(chuntng)窑窑洞洞陕北新窑居陕北新窑居第20页/共37页第二十页,共37页。第21页/共37页第二十一页,共37页。3.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1)生态治理措施: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_、种草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为_;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_等。(2)区域发展成就:_有了明显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3)能源开发:黄土高原是全国重要的_基地,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的有_煤炭基地和_煤炭与油气基地。(4)城市化发展:国家先后

9、(xinhu)建立了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_经济重点开发区,把_确定为国家级高新区,设立了国家级_等。植树造林(zh sh zo ln)水平(shupng)梯田打坝淤地生态环境能源山西陕北关中天水西安咸阳高新区兰州新区第22页/共37页第二十二页,共37页。第23页/共37页第二十三页,共37页。第24页/共37页第二十四页,共37页。第25页/共37页第二十五页,共37页。第26页/共37页第二十六页,共37页。安塞腰鼓安塞腰鼓(yog)第27页/共37页第二十七页,共37页。1.造成黄土(hungt)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A过度放牧 B开采C毁林开荒 D营造宫殿2.黄土(hun

10、gt)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是( )A植被的破坏 B不合理的耕作C开矿 D土质、降水、地形等3.黄土(hungt)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 风沙危害 B 水土流失C 植被破坏 D 土质疏松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hungt)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B人为因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C治理黄土(hungt)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进行自然条件的改造D黄土(hungt)上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唯一原因 一、选择题第28页/共37页第二十八页,共37页。5.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峰岭众多、地表崎岖不平 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不大黄土覆盖,地面坦

11、荡无垠 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6.要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应当( )A.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B.大量迁移黄土高原上的居民,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C.停止(tngzh)在黄土高原上开采煤矿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引进世界各地速生树木、花草7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筑梯田 C深耕改土 D植树种草 AD第29页/共37页第二十九页,共37页。8.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xngchng),得到广泛支持的是( )A.风成说 B.水成说 C.风水(fng shu)雨相说 D.雨相说9.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shutlish)严重的人为原因( )A.地

12、表光秃,植被稀少 B.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人类不合理的开垦、采矿10.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泥石流 B.旱涝 C.滑坡 D.塌陷 11.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原因(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ADBD第30页/共37页第三十页,共37页。二、读黄土高原范围和位置示意图,完成13题。1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有( )A太原、西安、兰州B太原、石家庄、银川C兰州、郑州、西安D呼和浩特、银川、西宁2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hli)( )A全部

13、属于黄河水系 B大部分属于黄河水系C部分属于长江水系 D大部分属于内流河3黄土高原的地势特征是( )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ABD第31页/共37页第三十一页,共37页。思考讨论(toln):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增长人口增长1234第32页/共37页第三十二页,共37页。1.1.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还有哪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还有哪些(nxi)(nxi)?(在第几阶梯上)(在第几阶梯上)黄土高原(hun t o yun)、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南方山区、华北和东北山区。(二阶梯)第33页/共37页第三十三页,共37页。第34页/共37页第三十四页,共37页。1.自然地理概况:(1)位置和范围:北起_,南至_,西抵_,东到_。(2)自然环境。特征:生态环境_,地表_。形成原因:黄土结构_,裂隙较多,缺乏_保护,在降水(jingshu)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_;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形成了独特的_、黄土梁、_等地貌类型。长城(Chngchng)秦岭(qn l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