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

2、的陪同参观,体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三、课前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

3、学们,你们知道森林的作用吗? 生议论,找资料,同位交流。2、师出示课件上的资料。森林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它是: 制氧厂 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加工厂”,它为大自然提供着新鲜空气。一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每天能产生0.73吨氧气,消耗1吨二氧化碳。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需要0.75公斤氧气,吐出O.9公斤二氧化碳。就是说,一公顷森林每天放出的氧,充足973人呼吸使用。 吸尘器 树叶对粉尘有很大的吸附和过滤作用。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收粉尘5080吨。 消声器 一条40米宽的林带能够降低噪音1015分贝。所以森林,是天然的消音器。 防疫员 一亩树林一昼夜能分泌2公斤杀菌素。林区空气中细菌数量仅为

4、城市闹区的10%15%。此外,森林还能吸收有毒气体,如空气中的氟、氯、二氧化碳等。一公顷柳杉每年可吸收200公斤二氧化硫。抗癌物 一些森林树木含有抗癌物质。如杏树的树皮、树叶、树枝和果实,所含的树碱经提炼后,可生产抗癌药,对血癌和胃癌有一定疗效。从三尖杉中提取的酯类生物碱,可治疗血癌,淋巴细胞癌等。3、现在,你们知道森林的重要性了吧!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树木,要多栽树,绝不随意伐树,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会变得更美好。但是,你已经载了多少棵树呢?有100可吗?我想很少有同学载了这么多棵树吧?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个老人是怎么做的吧?4、板书课题:16、青山不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5、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2、划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3、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通过找资料找出这些词的含义。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4、说说你觉得老人做得怎么样?(学

6、生很容易找到老人创造了一个奇迹这句话)(三)抓住奇迹,感受奇迹师:对,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你们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句子感受到的?(生答: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1、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个奇迹?找出来实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3、这个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1)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教师能够适当讲述一些课件上的晋西北的资料:晋西北 晋西北在山西,通常指的

7、是保德、河曲、偏关三县,它们隶属于忻州市,隔黄河、长城与陕西、内蒙古相望。 晋西北的老人 晋西北地处吕梁山脉的黄土高原,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顽强地生存着。这里的老人中有的以前当过纤夫、有的远走他乡以唱戏为生,更多的则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种养家,刻满皱纹的脸和长满厚茧的手都是他们饱经沧桑的印证。 晋西北风沙防治刻不容缓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这些主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个县(区)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

8、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人们最大的敌人。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吹过来的强劲季风,经大同、朔州地区把当地粒碎质轻的栗钙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地区。 绿色生态治理工程晋西北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有沙化土地和潜在沙化土地面积1 700多万亩,近300万亩草地因风沙危害逐渐退化,成为风沙侵袭北京的主要通道和三大风沙源之一。2000年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后,山西省各级政府组织以部门为实施单位,发动30多万户农户在大同、朔州、忻州3个市、13个县(区)和两个国有林业局展开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工程。(2)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四)学习“奇迹”之后的精神1、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2、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另一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呀?(“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