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第一节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为力的合法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为民法通则民法通则所采用,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所采用,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实行为;同时民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实行为;同时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位特征
2、,不包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位特征,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为。效力未定民事行为。 1第一节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特征特征 1、应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应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2、应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应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 3、应是合法行为。、应是合法行为。 2第一节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类型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类型
3、 1、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其可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其可 分为:分为: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 2、根据其行为是否需要当事人支付对价(互为、根据其行为是否需要当事人支付对价(互为对价,但是非为要求等价性),民事法律行为就可以分为:对价,但是非为要求等价性),民事法律行为就可以分为: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3、依据其行为生效是否以标的物的交付为要件,、依据其行为生效是否以标的物的交付为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
4、为:诺成法律行为和实践法律行为诺成法律行为和实践法律行为。 4、根据法律行为自身是否具有独立性为标准,、根据法律行为自身是否具有独立性为标准,分为:分为:独立法律行为和辅助法律行为。独立法律行为和辅助法律行为。3第一节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类型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类型5、根据其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根据其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律行为可以分为: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 6、根据行为主体双方之间权利义务的对称性可分、根据行为主体双方之间权利义务的对称性可分为:为:单务法律行为和双务
5、法律行为单务法律行为和双务法律行为 。双务法律行为:是指双务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行为的双方都负有义务的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当事人法律行为的双方都负有义务的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当事人一方的义务就是他方的权利,因此双务法律行为也可说是一方的义务就是他方的权利,因此双务法律行为也可说是双方当事人均享有权利的法律行为,如买卖合同行为等。双方当事人均享有权利的法律行为,如买卖合同行为等。单务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行为的当事人一方负有义单务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行为的当事人一方负有义务,而当事人另一方仅享有权利的法律行为,如增与、使务,而当事人另一方仅享有权利的法律行为,如增与、使用借贷以及消费借贷等合同行为。用借贷以
6、及消费借贷等合同行为。7、根据其相互间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根据其相互间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4第一节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民事立法确认民事法律行为可采用的形式包括:明民事立法确认民事法律行为可采用的形式包括:明示形式和默示形式两大类。示形式和默示形式两大类。1.明示形式明示形式所谓明示形式就是行为人用积极的、直接的、明确所谓明示形式就是行为人用积极的、直接的、明确的方式表达其内部意思于外部,具体包括用言语进行表达的方式表达其内部意思于外部,具体包括用言语进行表达内心意
7、思的口头形式;用文字表达内心意思的书面形式及内心意思的口头形式;用文字表达内心意思的书面形式及其他形式,所谓其他形式具体可表现为视听资料形式和须其他形式,所谓其他形式具体可表现为视听资料形式和须经特定主管机关履行特定手续的特殊书面形式,诸如公证、经特定主管机关履行特定手续的特殊书面形式,诸如公证、鉴定、审核批准、登记等。鉴定、审核批准、登记等。(1)口头形式)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书面形式 (3)其他形式)其他形式 5第一节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民事立法确认民事法律行为可采用的形式包括:明民事立法确认民事法律行为可采用的形式包括
8、:明示形式和默示形式两大类。示形式和默示形式两大类。2.默示形式默示形式默示形式是指不依赖语言或文字等明示形式,而通默示形式是指不依赖语言或文字等明示形式,而通过某种事实即可推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过某种事实即可推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形式。行为人虽然并没有作出明示的意思表示,但根行为形式。行为人虽然并没有作出明示的意思表示,但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认定行为人的某种客观事实状态就是据法律的规定,可以认定行为人的某种客观事实状态就是表达同意进行民事活动的意思。表达同意进行民事活动的意思。 6第二节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一、民事法律行为的
9、成立要件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一般成立要件:一般成立要件:1、有意思表示。单方法律行为,当事人意、有意思表示。单方法律行为,当事人意思表示完成,法律行为既告成立;双方法律行为,思表示完成,法律行为既告成立;双方法律行为,互相意思表示一致时法律行为方告成立。互相意思表示一致时法律行为方告成立。 2、标的须确定并且可能。标的的确定,指、标的须确定并且可能。标的的确定,指关于标的表示须达到能被具体认定的程度。认定关于标的表示须达到能被具体认定的程度。认定标的确定与否的时点,通常为行为成立时。标的标的确定与否的时点,通常为行为成立时。标的可能,指标的在客观上须具有实现的现实性。可能,指标的在客观上
10、须具有实现的现实性。 7第二节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特殊成立要件:特殊成立要件:特殊成立要件是成立某一具体民事行为除特殊成立要件是成立某一具体民事行为除一般条件外的其他特殊事实要素。一般条件外的其他特殊事实要素。 1、在有因行为,原因欠缺法律行为不成立,、在有因行为,原因欠缺法律行为不成立,原因就成了特别要件。原因就成了特别要件。 2、在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物之交付就是、在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物之交付就是特殊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在交付完成前不成立。特殊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在交付完成前不成立。 8第二节第二节 民事
11、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二、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二、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意思表示是民事主体将其确立、变更、终止意思表示是民事主体将其确立、变更、终止某种民事关系的内心意思,以适当的形式表现于某种民事关系的内心意思,以适当的形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外部的行为。9第二节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意思表示应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意思表示应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一是目的意思,一是目的意思,即即民事主体意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实现的具体民事关系及其内民事主体意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实现的具体民事关系及其内容。否则,无此目的意思的行为不能成立意思表示,如演容。否则,无此目的意
12、思的行为不能成立意思表示,如演员的演出行为。员的演出行为。二是行为意思,二是行为意思,即民事主体将自己的目的即民事主体将自己的目的意思表现于外部的愿望和意识。否则,无此行为意思的行意思表现于外部的愿望和意识。否则,无此行为意思的行为也不能成立意思表示,如梦话、因意识障碍的胡话和下为也不能成立意思表示,如梦话、因意识障碍的胡话和下意识的动作等。意识的动作等。三是效力意思,三是效力意思,即民事主体意图使自己的即民事主体意图使自己的行为发生法律约束力的愿望和意识。否则,无此效力意思行为发生法律约束力的愿望和意识。否则,无此效力意思的行为也不能成立意思表示,如法律顾问向总经理提出的的行为也不能成立意思
13、表示,如法律顾问向总经理提出的合同草案,当事人向律师提出咨询的遗嘱文本等。合同草案,当事人向律师提出咨询的遗嘱文本等。四是表四是表示行为,示行为,即民事主体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以内在意思为即民事主体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以内在意思为内容的外在行为。前三项均为民事主体内在的内心意思,内容的外在行为。前三项均为民事主体内在的内心意思,如没有外在的表示行为,主体的内心意思就不会被人了解。如没有外在的表示行为,主体的内心意思就不会被人了解。可见,主体内在的可见,主体内在的“内心意思内心意思”(主观方面)加外在的(主观方面)加外在的“表示行为表示行为”(客观方面)即构成意思表示。(客观方面)即构成意思表示
14、。 10第二节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三、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一般生效要件:一般生效要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特别生效要件:特别生效要件: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三、其他特别生效要件三、其他特别生效要件 11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
15、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2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部分民事行为能力或不完全行又称部分民事行为能力或不
16、完全行为能力。是指可以独立进行一些民事活动但不能独立进行为能力。是指可以独立进行一些民事活动但不能独立进行全部民事活动的资格。全部民事活动的资格。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意。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指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指除16周岁以上不满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外,即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
17、活来源的公民外,即10周周岁以上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公民。周岁以下的公民。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不能完全辩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133.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不具有以自己的行是指不具有以自己的行
18、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不能产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不能产生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效果。生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效果。 (1)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为能力人 ,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14第三节第三节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一、
19、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概念和特征(一)概念和特征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条件,并且把该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民规定一定条件,并且把该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民事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事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2)必须是将来不确定的事实。必须是将来不确定的事实。(3)条件应当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条件如果是法条件应当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条件如果是法律规定的,如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
20、生效条件,不属于此律规定的,如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生效条件,不属于此处所谓的处所谓的“条件条件”。 (4)条件必须合法。条件必须合法。 15第三节第三节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的条件是指将来发生的决定法律行为效力所谓的条件是指将来发生的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不确定的事实。的不确定的事实。1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这是根据条件的效力为标准而这是根据条件的效力为标准而区分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分类。区分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分类。 (1)延缓条件,延缓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
21、效力发生,使法律行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使法律行为只有当约定的事实出现时,才发生效力的条件。为只有当约定的事实出现时,才发生效力的条件。 延缓条件的作用在于使民事法律行为暂时不生效,因此,延缓条件的作用在于使民事法律行为暂时不生效,因此,也称停止条件。民事法律行为附延缓条件后,法律行为的效力也称停止条件。民事法律行为附延缓条件后,法律行为的效力就获延缓或暂时停止,待所附条件出现时再发生效力。易言之,就获延缓或暂时停止,待所附条件出现时再发生效力。易言之,如果所附条件最终未出现,该民事法律行为即确定地不生效。如果所附条件最终未出现,该民事法律行为即确定地不生效。上文举例中的劳动合同的条件,
22、就属于延缓条件。上文举例中的劳动合同的条件,就属于延缓条件。 16第三节第三节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的条件是指将来发生的决定法律行为效力所谓的条件是指将来发生的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不确定的事实。的不确定的事实。(2)解除条件,解除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存续,使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存续,使已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实现时终止的条件。解已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实现时终止的条件。解除条件的作用,在于使条件所附的已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除条件的作用,在于使条件所附的已生
23、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归于消灭。例如甲、乙订立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出的效力归于消灭。例如甲、乙订立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出租人甲的儿子一旦留学归国并需要住房,就终止合同。租人甲的儿子一旦留学归国并需要住房,就终止合同。“留学归国并需要住房留学归国并需要住房”,就是房屋租赁合同所附的解除,就是房屋租赁合同所附的解除条件。条件。 17第三节第三节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2积极条件与消极条件:积极条件与消极条件: (1)积极条件积极条件是以所设事实发生为内容的条件。是以所设事实发生为内容的条件。
24、易言之,在积极条件,以设定事实的发生为条件成就。易言之,在积极条件,以设定事实的发生为条件成就。停止条件与解除条件,均可设定积极条件。停止条件与解除条件,均可设定积极条件。 (2)消极条件消极条件是以所设事实不发生为内容的条件。是以所设事实不发生为内容的条件。易言之,在消极条件,所设定事实是消极的。条件的积易言之,在消极条件,所设定事实是消极的。条件的积极与消极,其区别仅在设定的角度不同。前述极与消极,其区别仅在设定的角度不同。前述“留学归留学归国并需要住房,就终止合同国并需要住房,就终止合同”,属积极条件,而反过来,属积极条件,而反过来约定约定“如留学后定居不归国,就续租合同如留学后定居不归
25、国,就续租合同”,则属消极,则属消极条件。两者条件内容并无不同,但条件的性质,却有积条件。两者条件内容并无不同,但条件的性质,却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极与消极之分。 18第三节第三节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3随意条件、偶成条件与混合条件:随意条件、偶成条件与混合条件: (三)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三)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 条件的成就指作为条件的事实出现,也就是当事条件的成就指作为条件的事实出现,也就是当事人所附的条件,自然地而非当事人人为地出现或不出现。人所附的条件,自然地而非当事人人为地
26、出现或不出现。在积极条件,以事实的出现在积极条件,以事实的出现(发生发生)为成就,而在消极条件,为成就,而在消极条件,则以事实的不出现则以事实的不出现(不发生不发生)为成就。条件的不成就是作为为成就。条件的不成就是作为条件的事实已经确定不能发生。在积极条件中,是指事实条件的事实已经确定不能发生。在积极条件中,是指事实已经肯定不发生,在消极条件中,则指事实已经发生。已经肯定不发生,在消极条件中,则指事实已经发生。 19第三节第三节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指当事人
27、设定一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指当事人设定一定的期限,并将期限的到来作为效力发生或消灭定的期限,并将期限的到来作为效力发生或消灭前提的民事法律行为。前提的民事法律行为。 20第四节第四节 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一、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指欠缺法律行为根本生效要件,自始、无效民事行为指欠缺法律行为根本生效要件,自始、确定和当然不发生行为人意思之预期效力的民事行为。确定和当然不发生行为人意思之预期效力的民事行为。 其含义是:其含义是:(1)自始无效。自始无效。无效民事行为之无效,自行无效民事行为之无效,自行为开始起发生,该行为之意思,从开始
28、起就不被法律所认为开始起发生,该行为之意思,从开始起就不被法律所认可;可;(2)当然无效。当然无效。即无效民事行为,无需任何人主张,也即无效民事行为,无需任何人主张,也不待法院或仲裁机构宣告,即无效。不待法院或仲裁机构宣告,即无效。该行为无效不以主张、该行为无效不以主张、确认和宣告为要件;确认和宣告为要件;(3)意思无效。意思无效。无效民事行为之无效,无效民事行为之无效,是指当事人意思不发生效力,而不是说没有任何法律效力。是指当事人意思不发生效力,而不是说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如果该无效行为满足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或其他损害赔偿如果该无效行为满足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或其他损害赔偿的法律要件时,仍得发生
29、侵权、不当得利等法律规范所规的法律要件时,仍得发生侵权、不当得利等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效力。定的效力。易言易言之,无效民事行为之无效,是意思表示无之,无效民事行为之无效,是意思表示无效,而不是该行为完全没有法律效力。效,而不是该行为完全没有法律效力。 21第四节第四节 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下列民事行为无效:(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一方
30、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22第四节第四节 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简称可撤销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简称可撤销行为,是因行为有是因行为有法定的重大瑕疵
31、而法定的重大瑕疵而须以诉变更或者撤销须以诉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具有以下特点: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在撤销前,其效力已发生,而且未撤销,其效在撤销前,其效力已发生,而且未撤销,其效力不消灭。力不消灭。(2)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效力消灭,以撤销行为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效力消灭,以撤销行为为条件。条件。(3)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人为之,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人为之,非撤销权人不得主张其效力消灭非撤销权人不得主张其效力消灭;(4)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人,对权利的行使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人,对权利的行使拥有选择的自由,撤销权人
32、可以撤销其行为,也可以通过拥有选择的自由,撤销权人可以撤销其行为,也可以通过承认的表示使撤销归于消灭。承认的表示使撤销归于消灭。(5)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溯及于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溯及于行为的开始,即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无效。为的开始,即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无效。 23第四节第四节 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1.重大误解重大误解 这是指因认识错误实施的行为。基于错误认识的这是指因认识错误实施的行为。基于错误认识的行为,行为人的表意虽然是自愿的,但却是违背本意的,行为,
33、行为人的表意虽然是自愿的,但却是违背本意的,所以该行为属于得撤销行为。重大误解,在主观上是属所以该行为属于得撤销行为。重大误解,在主观上是属于过失,如果是基于故意,那就构成欺诈了。对于重大于过失,如果是基于故意,那就构成欺诈了。对于重大误解的客体,最高人民法院误解的客体,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民通意见第第71条规定: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的,可以
34、认定为重大误解。24第四节第四节 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2.显失公平显失公平 显失公平行为是指民事行为效果明显违背公平原则显失公平行为是指民事行为效果明显违背公平原则的行为。对于民事行为达到何种程度算显失公平,最高人的行为。对于民事行为达到何种程度算显失公平,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院民通意见民通意见第第72条的解释是:一方当事人利用优条的解释是: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反公平、
35、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25第四节第四节 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3.乘人之危乘人之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民通意见第第70条规定,方当事人乘条规定,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根据合同法规定,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须是不损之危。根据合同法规定,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须是不损害国家利益时,才构成可撤销行为
36、,否则为无效民事行为。害国家利益时,才构成可撤销行为,否则为无效民事行为。26第四节第四节 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4.欺诈、胁迫欺诈、胁迫 欺诈、胁迫的要件,前文已述。最高人民法院欺诈、胁迫的要件,前文已述。最高人民法院民民通意见通意见第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第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第69条规定:以给公民及其条规定
37、: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欺诈、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欺诈、胁迫行为,也是不损害国家利益时,构成可撤销民事行为,胁迫行为,也是不损害国家利益时,构成可撤销民事行为,否则,为无效民事行为。否则,为无效民事行为。27第四节第四节 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三、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三、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一一)概念概念效力
38、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确定,有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确定效力效还是无效尚不确定,有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确定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主要特征主要特征(二二)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1.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务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务行为行为合同法合同法第第47条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条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做表示的,视为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做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同时在法定代理人未追认之前
39、,善意相对人有拒绝追认。同时在法定代理人未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的权利。28第四节第四节 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三、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三、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2.无权代理行为无权代理行为合同法合同法第第48条规定,无权代理行为的相对人条规定,无权代理行为的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在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的,视为拒绝追认。在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1)效力待定行为是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行为是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2)效
40、力待定行为成立时有效还是无效处于不确定)效力待定行为成立时有效还是无效处于不确定状态状态3)可因其后的一定事实而发生效力)可因其后的一定事实而发生效力29第四节第四节 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三、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三、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三三)无权处分行为无权处分行为合同法合同法第第51条规定,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条规定,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实施行为后取得处分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实施行为后取得处分权的,该行为有效。权的,该行为有效。(四四)欠缺权利人同意的债务移转行为欠缺权利人同意的债务移转行为合同法合同法第第84条规
41、定,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条规定,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权利人同意。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权利人同意。【实例实例】甲未经其父亲乙之同意,擅自将自家所有甲未经其父亲乙之同意,擅自将自家所有的名画为丙设定质权,丙知道其中情节。问这一行为效力的名画为丙设定质权,丙知道其中情节。问这一行为效力如何如何?要怎样才能成为完全有效民事法律行为要怎样才能成为完全有效民事法律行为?题解:甲的行为为无权处分行为,效力待定,只有题解:甲的行为为无权处分行为,效力待定,只有征得乙的同意才成为完全有效的法律行为。征得乙的同意才成为完全有效的法律行为。30第四节第四节 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42、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四、民事行为被撤销或被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四、民事行为被撤销或被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一一)返还财产返还财产(二二)赔偿损失赔偿损失 (三)其他法律后果(三)其他法律后果31一、概念:一、概念: 代理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进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有法律意义的活动,直接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的法行有法律意义的活动,直接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的法律制度。律制度。32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代理行为;、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代理行为;3、代理人以自己的意志与第三人发生有法律意
43、义的行、代理人以自己的意志与第三人发生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为;4、代理行为的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代理行为的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5、代理人实施的是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实施的是民事法律行为。331、与与“传达传达”的区别:的区别:传达人为传达行为,传达人为传达行为,无须自己意思表示,故不要求行为能力,能为传达意思的无须自己意思表示,故不要求行为能力,能为传达意思的即可,且传达错误的,传达人一般不承担责任,而由本人即可,且传达错误的,传达人一般不承担责任,而由本人承担;承担; 2、与与“代表代表”区别:区别:代表人的行为即为本人代表人的行为即为本人行为,与本人是一个民事主体,而代理与本人是
44、两个独立行为,与本人是一个民事主体,而代理与本人是两个独立民事主体,其行为非本人行为但效力归属于本人。民事主体,其行为非本人行为但效力归属于本人。343、与、与“委托委托”的区别:的区别:第一,委托规范第一,委托规范的是委托人和受托人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代理规范的是本的是委托人和受托人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代理规范的是本人、代理人和第三人的关系。第二,代理关系中代理人代人、代理人和第三人的关系。第二,代理关系中代理人代理的对象是进行意思表示和接受意思表示的行为;而委托理的对象是进行意思表示和接受意思表示的行为;而委托中受托人代为实施的行为可以是法律行为,也可以是事实中受托人代为实施的行为可以是法律行
45、为,也可以是事实行为。第三,代理包括对内和对外两种关系,对内是代理行为。第三,代理包括对内和对外两种关系,对内是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间的关系,而对外是代理人和第三人之间人和被代理人之间的关系,而对外是代理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关系;而委托只是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关系。的关系;而委托只是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关系。 35 4、与、与“行纪行纪”区别:区别:行纪人是以自己行纪人是以自己的名义为民事行为;代理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民事行的名义为民事行为;代理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民事行为。为。 行纪的后果直接归属于行纪人,然后由行纪人转行纪的后果直接归属于行纪人,然后由行纪人转移于委托人;代理的后果直接归属于
46、被代理人。移于委托人;代理的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行纪必为有偿的民事行为;代理不以有偿为要件。行纪必为有偿的民事行为;代理不以有偿为要件。 代理是独立的民事法律制度;行纪是一种具体的代理是独立的民事法律制度;行纪是一种具体的合同关系,属于债的组成部分。合同关系,属于债的组成部分。 36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下: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力。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一)代理(一
47、)代理人的义务人的义务1、代理人应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应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民事法律行为;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2、亲自代理义务;、亲自代理义务;3、报告义务;报告义务;4、保密义务;、保密义务;5、应谨慎、勤勉、忠实、应谨慎、勤勉、忠实地行使代理权。地行使代理权。(二)滥用二)滥用代理权行为代理权行为之禁止之禁止1、自己代理:代理人以本人名义与自己订立合同;、自己代理:代理人以本人名义与自己订立合同;2、双方代理:代理人以本人名义与自己代理的其他、双方代
48、理:代理人以本人名义与自己代理的其他人订立合同。人订立合同。3、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代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三人和代理人负连,代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三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带责任。(三)懈怠三)懈怠行为与诈害行为与诈害行为之禁止行为之禁止1、代理人不履行职责而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应、代理人不履行职责而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当承担民事责任;2、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3、第三人知道行为人
49、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理权已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与行为人负连带责任。害的,由第三人与行为人负连带责任。38【考题考题25单选题单选题】下列行为中,属于代理行为的是()。下列行为中,属于代理行为的是()。 A.居间行为居间行为 B.行纪行为行纪行为 C.代保管物品行为代保管物品行为 D.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揽保行为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揽保行为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D 39【考题考题26单选题单选题】下列行为中,不构成代理的是()。下列行为中,不构成代理的是()。 A.甲受公司委托,代
50、为处理公司的民事诉讼甲受公司委托,代为处理公司的民事诉讼纠纷纠纷 B.乙受公司委托,以该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乙受公司委托,以该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买卖合同买卖合同 C.丙受公司委托,代为申请专利丙受公司委托,代为申请专利 D.丁受公司委托,代表公司在宴会上致辞丁受公司委托,代表公司在宴会上致辞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D 40【考题考题27判断题判断题】代书遗嘱是订立遗嘱的一种方式,因此代书遗嘱是订立遗嘱的一种方式,因此立遗嘱可以代理。()(立遗嘱可以代理。()(2007年试题)年试题)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41【例题例题28多选题多选题】某律师对于客户的下列代理请求,可以某律师对于客户的下列代理请求,可以
51、接受的有()。接受的有()。 A.客户甲请求律师代理签订收养子女的协议客户甲请求律师代理签订收养子女的协议 B.客户乙请求律师代理起诉债务人客户乙请求律师代理起诉债务人 C.客户丙请求律师代理出售房屋客户丙请求律师代理出售房屋 D.客户丁请求律师代理婚姻登记客户丁请求律师代理婚姻登记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BC 42【考题考题33多选题多选题】2007年年7月月5日,甲授权乙以甲的名义日,甲授权乙以甲的名义将甲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出售,价格不得低于将甲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出售,价格不得低于8000元。乙的好元。乙的好友丙欲以友丙欲以6000元的价格购买。乙遂对丙说:元的价格购买。乙遂对丙说:“大家都是好朋大
52、家都是好朋友,甲说最低要友,甲说最低要8000元,但我想元,但我想6000元卖给你,他肯定也元卖给你,他肯定也会同意的。会同意的。”乙遂以甲的名义以乙遂以甲的名义以6000元将笔记本电脑卖给丙。元将笔记本电脑卖给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007年试题)年试题) A.该买卖行为无效该买卖行为无效 B.乙是无权代理行为乙是无权代理行为 C.乙可以撤销该行为乙可以撤销该行为 D.甲可以追认该行为甲可以追认该行为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BD 4344 1、委托代理:、委托代理:基于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而发生的代理,属于意定代理; 委托代理表格图: 内内 容容(1)委托代理的
53、特征)委托代理的特征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以自己意志、效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以自己意志、效果直接归属与被代理人果直接归属与被代理人(2)产生依据)产生依据委托代理权产生于被代理人的单方授权行为,委委托代理权产生于被代理人的单方授权行为,委托合同往往是构成代理权产生的基础托合同往往是构成代理权产生的基础(3)六大连带责任)六大连带责任1、授权不明的;、授权不明的;2、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的;、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的;3、恶意第三人与代理人(无权代理、超越代理权或恶意第三人与代理人(无权代理、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已终止还实施代理权的);代理权已终止还实施代理权的);4、代理人与本、代理人与
54、本人(人(民法通则民法通则67条: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条: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的);5、共同代理之间,、共同代理之间,共同处理委托事务的;共同处理委托事务的;6、授权不明时代理人与有、授权不明时代理人与有过错的次代理人的过错的次代理人的民通意见民通意见81条条 特殊代理特殊代理 共同代理共同代理 复代理复代理45【例题例题30多选题多选题】下列情形中,适用法定代理的有()。下列情形中,适用法定代理的有()。 A.被代理人是身体有残疾的人被代理人是身体有残疾的人 B.被代理人是无行为能力的人被代理人是无行为能力的人 C.被代理人是限制行为能力的人被代
55、理人是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D.被代理人是不能亲自处理自己事务的人被代理人是不能亲自处理自己事务的人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BC 46 直接代理直接代理直接以被代理人名义从事委托事务。 间接代理间接代理指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处理委任事务,其效果间接或直接归属于委托人的代理。 (最大特点就是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活动)47(三)以代理权的来源或由谁选任代理人划分:(三)以代理权的来源或由谁选任代理人划分:本代理与复代理本代理与复代理 复代理复代理复代理又称再代理,指代理人在必要的情形下,将部分或全部代理事项转托他人而由他人即再代理人(又称复代理人)所为的行为。与此相对的,由代理人亲自进行的代理,则为本代理由
56、代理人亲自进行的代理,则为本代理。 1、成立情形:、成立情形: 被代理人事前的授权或同意;被代理人事后的追认;紧急情况下为被代理人利益; 2、效力关系:、效力关系:次代理人也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而不是代理人的代理人,次代理人有听从被代理人和听从代理人指示的义务。 3、转委托产生的责任承担:、转委托产生的责任承担: (1)转委托合法:)转委托合法: 次代理人过错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失,原则上由次代理人自己负责;例外:例外:代理人对被代理人承担对于次代理人的指示责任和选任责任,即代理人对次代理人错误指示,或在选任次代理人上存在瑕疵; 代理人和次代理人都没有过错的,损失由被代理人承担。 (2)转委托非法:
57、)转委托非法:即不符合复代理成立的条件的,代理人对次代理人的行为负责到底。48 甲委托同事乙回老家时买茶叶,并交给乙甲委托同事乙回老家时买茶叶,并交给乙5000元,但恰逢此时不产茶叶,于是乙将情况告元,但恰逢此时不产茶叶,于是乙将情况告知甲后,甲称可留下钱托人以后再代买。乙后委托知甲后,甲称可留下钱托人以后再代买。乙后委托丙代买。问:(丙代买。问:( )A 假设丙拿到钱后回家路上被抢劫,该假设丙拿到钱后回家路上被抢劫,该5000元损元损失由谁承担?失由谁承担?B 假设丙拿到钱后逃之夭夭,该假设丙拿到钱后逃之夭夭,该5000元谁承担?元谁承担?C 假设丙此前从未见过茶叶为何物,故在买茶时假设丙此
58、前从未见过茶叶为何物,故在买茶时被人欺诈,该损失由谁承担?被人欺诈,该损失由谁承担?49 共同代理形成共同关系,除另有约定外,各共同代理形成共同关系,除另有约定外,各代理人对于被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但依据代理人对于被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但依据民通意民通意见见79条:共同代理人应共同行使代理权,如其中一条:共同代理人应共同行使代理权,如其中一人或数人未与其他代理人协商,其实施的行为侵害被人或数人未与其他代理人协商,其实施的行为侵害被代理人权益的,由实施行为的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权益的,由实施行为的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 无权代理无权代理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
59、所实施的代理。委托代理以本人授予代理权为要名义所实施的代理。委托代理以本人授予代理权为要件,无权代理与有权代理的区别就是欠缺代理权。件,无权代理与有权代理的区别就是欠缺代理权。5051 类类 型型 效效 力力 第三人第三人(相对人)(相对人) 善意与否善意与否被代理人被代理人追认追认相对人的权利相对人的权利催告权催告权撤销权撤销权狭狭义义无无权权代代理理1、未授权;、未授权;2、超越代、超越代理权;理权;3、代理权消代理权消灭灭 效力待定效力待定善善意意但但可可以以有有过过错。错。善意善意第三第三人:人:有催有催告权、告权、撤销撤销权。权。恶意恶意第三第三人:人:有催有催告权,告权,无撤无撤销
60、权销权向行为人、向行为人、第三人为第三人为之,在相之,在相对人撤回对人撤回前行使前行使向本人向本人或法定或法定代理人代理人为之为之向无权向无权代理人代理人为之为之表表见见代代理理无权代理无权代理人使相对人使相对人有理由人有理由相信行为相信行为有代理权。有代理权。(如拥有(如拥有代理证书、代理证书、合同专用合同专用章等)章等)产生有权代产生有权代理的效力理的效力善善意意且且没没有有过过错错不得以无不得以无权代理抗权代理抗辩,也不辩,也不得以自己得以自己没有过错没有过错抗辩抗辩善意相对人除具有善意相对人除具有狭义无权代理的催狭义无权代理的催告、撤销权外,还告、撤销权外,还享有选择权,即可享有选择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山东颐养健康集团物业(集团)有限公司毕业生校园招聘1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2025安徽六安某国企招聘外包人员4人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水库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技术方案
- 2025四川安州区旅投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理技术方案
- 肥城公务员考试招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面部清洁和卸妆产品研究报告
- 2025年及未来5年市场数据中国亚硫酸钠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数据分析研究报告
- 城市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改造安置房项目施工方案
- 行政执法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 钢铁集团技术创新项目办法(完整版)资料
- 口腔科护士岗位说明书
- 2022年新入路青工背规竞赛通识题库全员版
- GB 14648-1993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等级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十五课件
- 第五到第七章社区照顾模式课件
- 超高层项目测量技术应用(图文并茂)
- 个人车位租赁合同电子版
- 十字阀组步骤详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