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脂地特性及地的应用范围_第1页
润滑脂地特性及地的应用范围_第2页
润滑脂地特性及地的应用范围_第3页
润滑脂地特性及地的应用范围_第4页
润滑脂地特性及地的应用范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标准文案润滑油生产技术制作人:王新军.日期:2013/12/5.1. 理想润滑油基础油基础油应具有的性能有哪些?(1).适当粘度和好粘温性。(2).低的蒸发损失。(3).优良的低温流动性。(4).良 好的氧化安定性。(5).适宜的对氧化产物添加剂的溶解能力。(6).好的抗乳性及 空气释放值。2. 简述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过程,并说明润滑油加工从减压渣油和脱沥青油生产 基础油典型的三个步骤及其作用是什么?1 .生产过程:原油-常压蒸馏-常压渣油-减压蒸馏-残渣润滑油 料-精制-润滑油基础油-成品油调和工序-成品润滑油。2 .三个主要步骤:(1).精制提高粘度指数。(2).脱蜡以降低倾点。3 .补

2、充精制改善稳定性和色度。3.作用是为了得到所期望的产品性能,然后得到最大的基础油产率。3. 润滑油应具有的基本特点。1 .良好的润滑作用。2 .不会因机械工作使润滑油的理性发生不良变化。3 .具有摩擦材料以及其他各种材料相适应的物理特性。4 .起到密封作用,防治水和脏物进入。5 .避免润滑表面上泄漏低落或发生不应有的甩出。6 .在气温很低的情况下不会变的很硬,产生很大的摩擦阻力。7 .能与橡胶密封以及在机械中被润滑部位的其它材料相适应。8 .防腐蚀。4影响润滑油氧化的原因是什么?(1)润滑油的化学组成以及这些组成的数量。(2)温度条件。(3)氧化时间。(4 )金属及其它物质的催化作用。5. 简

3、述润滑油的主要作用。(1)降低磨擦:在磨擦面加入润滑剂,能使磨擦系数降低,从而减少了磨 擦阻力,节约了能源消耗。(2)减少磨损:润滑剂在磨擦面间可以减少磨粒磨损、表面疲劳、粘着磨 损等所造成的摩损。(3) 冷却作用:润滑剂可以吸热、传热和散热,因而能降低磨擦热造成的 温度上升。防锈作用:磨擦面上有润滑剂存在,就可以防止因空气,水滴、水蒸 汽、腐蚀性气体及液体、尘埃、氧化物引起的锈蚀。(5) 传递动力:在许多情况下润滑剂具有传递动力的功能,如 液压传动等。(6) 密封作用:润滑剂对某些外露零部件形成密封,能防止水分杂质侵入。(7) 减震作用:在受到冲击负荷时,可以吸收冲击能,如汽车减震器等。(8

4、) 清净作用:通过润滑油的循环可以带走杂质,经过滤清器滤掉。6. 简述润滑油调和工艺中脱水的原理。当皂化反应完成后,所得到的产物是一种金属皂、基础油、水或水蒸汽 组成的混合物。这时,水分大概占总量的10%-20% 。脱水是指在加热的条 件下,是谁气化二全部排出的过程。7. 简述润滑油调和基理。润滑油调和大部分为液一液相互溶解的均相混合,个别情况下也有不互溶的液 液相系,混合后形成液一液分散体;当润滑油添加剂是固体时,贝以液一固 相系的非均相混合物或溶解。固态的添加剂为数并不多,而且最终互溶,形成均相。一般认为液一液相系均相混合物是以下三种扩散机理的综合作用。即(1).分析扩散。(2) 涡流扩散

5、。(3).主体对流扩散。8. 试比较润滑油调和中间歇混合与连续混合的优缺点。1 .间歇混合:工艺和设备比较简单,不需要精密的流量计和高度可靠 的自控手段,也不需要在线的质量检测手段,建设所需投资少,易于实现。但 生产力受调和罐大小的限制。适合批量少组分多的油品调和2 .连续混合:可实现优化控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质量过 剩,从而降低成本。但生产力取决于组分调和成品油罐容量的大小。适用于生 产规模大品种和组分较少的油品调和。相对投资较大。9. 基础油分为矿物基础油和合成基础油。10. 石油按化学组成分为石蜡基、环烷基、中间基、沥青基。11. 润滑油作用:密封、减摩抗磨、冷却、清净冲洗、抗

6、磨防锈、应力分散缓冲、 动量传递。12.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1 .外观(色度)反应精制程度和稳定性。2 .密度:物理性能指标。3 .粘度:反应内摩擦力,表油品油性和流动性指标。4 .粘度指数:表黏度随温度变化程度。5 .闪点:表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凝点:冷却条件下停留最高温度。7 .酸值碱值和中性值。8 .水分:润滑油含水量百分数。9 .机械杂质: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奈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 物。10 .灰分和硫酸灰分:灰分为不燃烧物质13. 合成基础油的基本性能。1 .抗氧化性能好。2.润滑性能好。3.粘温性好。4.工作温度宽。5.较 低的挥发度。6.低温型能好。7.化学稳定性高和

7、抗腐蚀性能好。14. 润滑油加工从减压渣油和脱沥青油生产基础油典型的三个步骤(1).精制提高粘度指数。(2).脱蜡以降低倾点。(3).补充精制改善稳定性和色度。15. 补充精制分为白土精制、加氢补充精制、液相脱氢 -白土补充精制。16 . API指美国石油协会,代表质量等级;SAE指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代表 润滑油粘度等级。17.美国石油协会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按质量等级分)为I、II、III、IV、V5类。18 “老三套”是指精制、脱蜡、补充精制。19. 合成油种类:合成烃、酯类油、聚醚、硅油、氛油、磷酸酯。20. 合成油特性:合成油具有矿有润滑油所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工作环境,用作润滑油脂的基

8、础油,可制成耐高温高负荷高转速高真空高辐射强氧化腐蚀等苛 刻条件的润滑油脂产品。21. 聚醚(PAG)是以环氧乙烷(E0)和环氧丙烷(P0)为原料,单独开环聚合或共聚制得的线型聚合物。22. 润滑油添加剂分类。1 .按保护润滑表面分为:清净剂、分散剂、抗摩剂、极压剂、摩擦改进剂、防 腐剂、防锈剂。2 .按改善润滑剂物理性质分为:粘度指数改进剂和降凝剂。3 .按保护润滑剂本身分为:抗氧剂、金属钝化剂、抗泡剂。23. 润滑油添加剂作用:(1).保护润滑表面。(2).改善润滑剂的物理性质。(3).保护润滑剂本身。24. 润滑油脂单剂是指单一组分的润滑油添加剂。25. 清净剂是能使发动机部件得到清洗并

9、保持干净的添加剂。26. 清净剂作用:中和作用、洗涤作用、分散作用、增溶作用。27. 分散剂是抑制油泥、漆膜和淤渣等物质的沉积,并能使这些沉积物质以胶体 状态悬浮于油中的添加剂。28. 抗氧抗腐剂作用是为了抑制油品的氧化过程,钝化金属对氧化的催化作用, 达到延长油品使用周期及保护机械的目的。29. ZDDP为二烷基二硫代膦酸盐。30. 含磷添加剂极压性能顺序:磷酸酯铵盐 > 磷酸酰胺 > 亚磷酸酯 > 酸性磷酸酯> 磷酸酯 > 膦酸脂 > 次磷酸脂.31. 影响润滑油氧化的因素。(1)润滑油的化学组成对氧化的影响。(2)温度的影响。(3)氧的压力影响。(4)

10、金属与金属盐的影响。32. 提高润滑油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的途径。(1).合理精制。(2).添加抗氧抗磨剂。33. 降凝剂的作用是降低凝点。34. 复合剂功效:(1).相加性。(2).协合性。(3).对抗性。35. 抗泡剂主要作用是抑制油品泡沫产生,并使泡沫破裂。36. 用溶剂精制法生产基础油步骤。(1).溶剂精制去除芳烃等非理想组分。(2).溶剂脱蜡以保证基础油的低温 流动性。37. 防锈剂作用。(1).防锈剂分子在金属表面形成吸腐性保护膜。(2).防锈剂对水和极性物 质的增溶作用。(3).防锈剂的水置换作用。38 自动批量调和的工艺过程:(1)进料。(2).混合。(3).出料。(4). 清洗

11、。(5).最终调和。39 调和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把性质和组成相近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础油, 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添加剂的过程称为调和。40. 液-液相系均相混合的的三种混合基理:(1).分子扩散。(2).涡流扩散。(3).主体对流扩散。41. 润滑油调和工艺形式:(1).罐式调和。(2).管道调和。(3).罐式-管道 调和。(4).气脉冲调和。42. 罐式间歇调和工艺类型:1.机械搅拌调和。2.泵循环搅拌调和:(1).泵 循环喷嘴搅拌调和。(2).静态混合器调和。43. 影响调和质量因素:(1).组分的精确计量。(2)组分中的水含量。(3).组分中的空气。(4).调和组分的温度。(5).添加

12、剂的稀释。(6).调和系统的清洁度。44. 润滑油调和注意事项:1 .调和前注意事项:(1) 确定储罐,检查储罐原装油品及清洁状况。(2).对即将进行调和的基础油,保持在稍高于调和温度下存放。(3) 添加剂。2 .调和过程注意事项:(1) 调和温度。(2) 调和顺序。(3) 添加剂加入方式。(4).防止混入水分。(5).防止混入固体杂质。3 .硅油分散。45. 润滑脂定义:润滑脂是稠化剂分散于液体润滑油中所组成的一种稳定的固体或半固体产品,这种产品可以加入旨在改善某种特性的添加剂和填料。46. 稠度是指润滑脂的软硬程度,其大小用工作锥入度来衡量。47. 原料配制投料顺序:基础油脂肪或脂肪酸碱类

13、。48. 粘度:粘度反应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滚动型的一项指标。在未添加任何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粘度来分牌号的。粘度的表示方式:(1).动力粘度。(2).运动粘度:表示液体在动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单位:mm2/s。(3).恩氏粘度。(4).雷氏粘度。(5).赛氏粘度。49. 粘度指数:温度升高,粘度减小;温度降低,粘度增大。温度随粘度变化的 性质叫粘温性能。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 越好;反之越差。50. 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 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 状悬浮物。51. 灰分用于判断油品的精制深度。灰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剩下的残留 物(不燃烧)物质叫做灰分,以质量百分比表示。52 残炭是润滑油基础油的重要质量指标,是为判断润滑油的性质和精制深度 而规定的项目。润滑油基础油中残炭的多少与化学组成和油品的精制深度有关。 油品精制深度越深,其残炭值越小。一般来讲, 空白基础油的残炭值越小越好。53. 酸值表示润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分为强酸值和弱酸值。54.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55. 桶装润滑油在储运过程中,严格注意以下几点:(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