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苏教版_第1页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苏教版_第2页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苏教版_第3页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苏教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苏教版一、积累运用(共27 分)(一)积累(共8 分)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后面的方格内。( 2 分)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 o 洁。回望戏台的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mio 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zhào 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yu扬。社戏2、默写。(6 分)( 1),。今夜月明人尽望,。( 2)四面湖山归眼底,。( 3)青山有幸埋忠骨,。(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二)运用(共12 分)3、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 4 分)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

2、,欲上青天揽明月”教你树立信心;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你感受美好的亲情。4、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段,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 5 分)换用号:调位号:删除号:李刚同学是一个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优秀学生。身为班级的卫生委员,他每天扫完地,都要检查卫生,关好门窗才离开。平时看见地上有纸削,他总是悄悄捡起来。有时,他还主动帮助宣传委员出黑板报,协助组长收作业。他学习非常认真,空遐时间总在图书馆看书。每当有同学生病时,他总是无时无刻不嘘寒问暖,有时甚至陪同学去医院看病。所有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不夸赞他的。要求:( 1)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在原文上修改。( 2)语段中

3、有一句与该语段表达的中心意思不一致,须删去。( 3)语段中至少还有2 处语病,请选出来加以修改(不超过3 处)。5、请你根据所学对联的知识,删改下面句子,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3 分)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下联:(三)综合性学习(共7 分)6近几年来,许多青年人不关注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而热衷于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与此同时,一些人大代表、大学教授则积极建议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增加为中国法定节日。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 分)7阅读下列几段文字,说说你对“感恩之心”的理解。( 4 分)( 1)湖南长沙7 岁的黄舸被医生诊断为“

4、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医生说,大约到18 岁,黄舸的心脏会用心爱心专心1进入衰竭期, 20 岁将是生命的终点。2000 年 12 月 16 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黄舸的故事。节目一播出,黄家的电话持续响了4 个多小时,仅半个多月时间,他们相继收到了500 多位好心人送来的和直接汇到家里的捐款近 8 万元。( 2) 2003 年,生命开始了倒计时,黄舸不愿与曾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擦肩而过。2003 年 5 月 17 日,这一天是全国助残日,父亲黄小勇蹬着一辆加篷人力三轮车,拉着儿子沿107 国道北上,奔向北京城,开始了第一次实现愿望和感恩之旅,路上,又有热心人帮黄小勇把人力三轮车改装成电动车。(

5、 3)三年下来,黄氏父子共找到30 多位帮助过他们的人,每次,他们都送上鲜花,黄舸还自己录了一首歌叫永远,感谢父亲和社会上帮助过他的人,我们听到的是黄舸沙沙的声音以及他最后的心愿:“我希望能活到 2008。”( 4) 2006 年 3 月,黄舸在电视上看到长春 2000 多人为小女孩朱欣月编织爱心“谎言”的故事,就有到长春看望同自己一样身患绝症的小欣月的念头。听说小欣月是升旗手,黄舸就亲手做了一面少先队队旗,在各地进行签名,以此来鼓励小欣月更坚强地与病魔抗争,早日康复。二、阅读理解(共43 分)(一)阅读社戏选段,完成8-12题。(共 17 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 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

6、的大。 一出门, 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稿,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7、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8、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内容。(答题不超出方格限定的字数)(3 分)9、根据上文有关描写,说出“白篷航船”航行的起迄点,推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并说出推算的理由。(4 分)10、根据描写景物的不同角度,试从上文中按下面要求摘录出有关语句:(3 分)从视觉方面写从听觉方面写从嗅觉方面写11、上文中,“我”的心情不断发生着变化,请在下面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使之能准确反映出这个变化的过程:( 3 分)()()()12、联系上下文说说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并依据自身经

8、历说说你类似的体验。(4 分)(二)阅读话说重阳一文,完成13-16题。(共 15 分)话说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 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yú),以求长寿。重阳节用心爱心专心2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

9、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至于登高, 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

10、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 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

11、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 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13、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并列举出它的几种不同的名称。( 4 分)14、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你还能另外举出一个类似例子吗?(4 分)15、重阳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文内容,试从“文化”角度加以简要分析。(3 分)16、你赞不赞成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两个名称中你更倾向用哪一个?(都要简要说明理由)。(4 分)(三)阅读水调歌头,

12、完成 19 22 题。(共 11 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 , _ 。17、对上阕“起舞弄清影”一句读者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月下起舞,一种认为是月宫起舞。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请结合课文回答) (4 分)18、对水调歌头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B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

13、间生活;下阕写对月下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用心爱心专心3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说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表现词人的无奈而又伤感的情绪。D全词深沉婉约,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9、在文中横线上按原文填写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2 分)20、请你再写两句咏月的古诗句。(本单元除外) ( 2 分)_用心爱心专心4一、积累运用(共27 分)(一)积累(共8 分)1、皎渺 罩、悠2、(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 2)万家忧乐到

14、心头 ( 3)白铁无辜铸佞臣 ( 4)壁立千仞,无欲则 刚(二)运用(共 12 分)3、作者与诗句要准确无误,诗句与作用要一致。4、不设标准答案:参考:“削”改为“屑” ;“遐”改为“暇”( 2 分,每个错别字各 1 分)(1 分)“他学习非常认真,空遐时间总在图书馆看书”与该语段表达的中心意思不一致,须删去。 “助人为乐”与“关心集体”调换。“无时无刻不”改为“不时地” (2 分。改对一处得 1 分,若有其他改法,只要符合要求且正确合理亦可得分。)5、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参考:心似大海,纳百川可容他人(3 分)二、阅读理解(共43 分)(一)共17 分8、“我”与小伙伴摇船去赵庄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3 分。要素齐全得3 分。答出“我与小伙伴摇船去赵庄”或“去赵庄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即可得2 分。)9、起点:平桥,迄点:望见依稀的赵庄;两者相距约4 里,因为摇船是“一里一换”,途中“他们换了四回手”。( 4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