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军毯教材分析_第1页
一条军毯教材分析_第2页
一条军毯教材分析_第3页
一条军毯教材分析_第4页
一条军毯教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一条军毯(讲读课文)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同志在行军宿营时主动关心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奋工作的事。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少奇同志主动关心战士,把好房子让给战士住;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少奇同志在破旧的草棚里工作,把大衣盖在警卫员身上。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到最后)讲“我”把军毯给少奇同志送去,“我”回去后少奇同志又把军毯盖在“我”的身上。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但还”和“急忙”造句。2、学习刘少奇同志艰苦朴素、关心同志的优良作风。3、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2、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重点: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会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会说出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正确地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具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课时: 5 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理解生字新词在文中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了解刘少奇同志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勤奋工作和怎样关心战士的。第三课时:理解课文第三至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刘少奇同志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勤奋工作和怎样关心战士的。 第四课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五课时:查漏补缺,完成课后练习。前置作业

3、:一、查字典。二、查字典,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漏出、宿营、微弱、矇眬、撩开、推让、存放、热乎乎三、仔细看图,再读课文,想一想:(1)每晚宿营,“我们”总是先给少奇同志安排住处,少奇同志是怎么做的?后来“我们”改了办法,少奇同志又是怎么做的?(2)少奇同志住的草棚是什么样的?“我”走到草棚前看到了什么情景?(3)“我”送给少奇一条军毯,少奇同志自己用了吗?他是怎么做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但还”和“急忙”造句。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层目标: A档:完全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会用“不但还”和“急忙”造句。B档: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会用“不但

4、还”和“急忙”造句。C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会用“不但还”和“急忙”造句。D档:能参与到课堂中。教学重点:随句理解生字词语,会用“不但还”和“急忙”造句。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的许多高层领导同志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奋工作,关心战士,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刘少奇同志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勤奋工作和怎样关心战士的。(揭示课题,并板书)二、新授:(一)找出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1、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师领读,聋生跟读)2、一生上台找出生字,并打

5、指语(二)学习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反而: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2、理解词义。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 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师:少奇同志有没有早点儿安心休息?(学生回答,师总结:少奇同志的表现和“我们”设想的不一样)不但还: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2、理解词义。首先让学生明确这是关联词语;再让学生想想相似的关联词语,最后明确用法。师:这是什么词语?师:看到这个关联词语,你想到什么关联词语?师:“不但还”和“不但而且”的用法差不多,都是表示递进的关联词,后者比前者显得更进一步。3、造句。小明不但会画画,还会唱歌。小燕子搭的窝不但漂亮,还很暖和。刘明月不但会画画,还会做手工。

6、(结合句子,让学生再次明确递进关系,再根据范句,说写句子)存放: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2、理解词义。放(在某处);寄存;储存。微弱: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2、理解词义。小而弱,形容光线不强。撩开: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2、理解词义。把垂下的部分掀起来。(动作演示)矇眬: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2、理解词义。快要睡着或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也作“蒙眬”3、区别“朦胧”、 “矇眬”、“曚昽”板书三个词语,读词语。借助字形,理解词义。朦胧:月字旁,表示和月亮有关系,意思:月光不明。曚昽:日字旁,表示和日有关系,意思:日光不明。矇眬:目字旁,表示和眼睛有关系,意

7、思: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三)学习自己不懂得词语。1、聋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得词语。2、聋生上台写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师预设不懂得词语:宿营、操心、着凉、跟前、漏出、急忙、推让、热乎乎、哨兵宿营: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找图片,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知道宿营了解跟艰苦,借此来了解少奇同志的艰苦) 操心:费心考虑和料理。(费心:耗费心神)着凉:知道读音。跟前:面前漏出:东西从孔或缝中透出(文中指光从孔里透出)急忙:引导学生用“急忙”造句。推让:由于谦虚、客气而不肯接受。(少奇同志不肯接受什么?)热乎乎:哨兵:负责站岗的士兵。三、巩固:再读词语卡片。进一步理解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看意思说

8、词语)四、布置作业:生字3行、词语5遍反思:这节课是新开学的第一节课,虽然是下午上课,但学生积极性还是蛮高的,课堂气氛比较浓厚,六个新词也掌握得较好,特别是对“蒙眬”、“朦胧”、“曚昽”三个词语区分的较好。在生词环节,重点理解“着凉“的读音,和“操心”、“漏出”三个词语,“操心”一词我主要结合生活实际,除了方便学生理解之外,更体现了父母、老师对自己的爱。(2013/02/26)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真观察图画,正确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了解刘少奇同志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勤奋工作和怎样关心战士的。2、学习刘少奇同志艰苦朴素、关心同志的优良作风。分层目标:A、B档:正确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了解刘少奇同

9、志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勤奋工作和怎样关心战士的。C档:能在文中找出描写“刘少奇同志关心战士”的句子D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参与到课堂中。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知道刘少奇同志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勤奋工作和怎样关心战士的。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进入新课:1、读词语卡片,说说词语的意思。2、用“不但还”、“急忙”说句子。二、理解文本。(一)理解第一自然段句子的意思。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当时的环境怎样? 2、再齐读内容,思考:每晚宿营,“我们”总是先给少奇同志安排住处,少奇同志是怎么做的?后来“我们”改了办法,少奇同志又是怎

10、么做的?师指读,生齐读学生思考,在书中做记号,并回答。3、精读这两句话,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少奇同志关心战士。少奇同志却要看战士们都有了住处,才走进给他安排的屋子。出示此句话,抓住“却”、“都有”、“才”等词语,理解少奇同志先考虑战士,再考虑自己的优秀品质。(“都有”一词,既说明战士的多,又说明少奇同志关心的是所有的战士,“才”说明等少奇同志安排好所有的战士,再考虑到自己,时间已经很晚了。)谁知道这样一来,反而使少奇同志更操心了,他不但帮我们安排,还一定要把好一点儿的房子让给战士们住,自己住最差的房子。出示这句话,让学生思考要抓住哪几个词语来理解。师讲评,再读此句话。体会这句话包含的情感。(表达

11、了少奇同志对战士的关心。)4、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引导语:每晚宿营,“我们”怎样做,少奇同志怎样做?最后,我们改变了办法,少奇同志又是怎样做的? 引导学生连成一句话,完整地归纳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二)理解第二自然段句子的意思。 1、默读课文,思考:少奇同志住的草棚是什么样的?“我”走到草棚前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回答。2、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少奇在艰苦环境中仍旧勤奋工作和对战士的关心。草棚没有门,只好挂一条毯子挡风。二月的夜晚非常冷,北风吹起毯子,直往里灌。读句子,发挥学生的想象,体会少奇同志工作环境的艰苦。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少奇同志是怎样休息和工作的

12、?引出“我”看到的情景。 我看见从毯子的破洞里漏出一道微弱的光,朝里一望,他还在蜡烛光下看书呢。警卫员蜷着身子躺在他身旁。隔了一会儿,少奇同志放下书,搓了搓冻僵的手,他看警卫员已经睡着了,就把盖在自己腿上的大衣轻轻地盖在警卫员身上。出示句子,读句子。引导学生归纳“我”看到的情景。(少奇同志还在看书;少奇同志把自己的大衣盖在警卫员身上。)少奇同志工作条件怎样?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蜡烛光下看书”、“搓了搓冻僵的手”说明少奇条件极其艰苦。)哪些句子表达了少奇同志关心战士?3、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少奇同志在寒冷的夜晚工作,自己的手都冻僵了,还把大衣盖在警卫员身上。)三、巩固练习 默读课文,

13、思考:(1)每晚宿营,“我们”总是先给少奇同志安排住处,少奇同志是怎么做的?后来“我们”改了办法,少奇同志又是怎么做的?(2)少奇同志住的草棚是什么样的?“我”走到草棚前看到了什么情景?四、布置作业: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抄写2遍板书设计:少奇同住主动关心战士,把好的房子让给战士,自己住最差的。 少奇同志在寒冷的夜晚工作,把自己的大衣盖在警卫员身上。1 一条军毯 反思:这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正确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了解刘少奇同志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勤奋工作和怎样关心战士的。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少奇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是复习环节,学生对词语的意思掌握得较好(A档学生)能说出意思

14、,但其余的学生我感觉是依样画葫芦,滥竽充数吧,还有造句这环节,我主要让C档学生起来造句,章同学表现不错,能把“不但还”造出来,写的话需要在课后练习,或一课一练中再次检验了。“急忙”一词用的较多,所以我叫何同学起来造句,他起来想也没有想,就说自己不知道,我知道他不是不知道,是没有真正联系生活,所以我就让另一个同学起来造句,他看着同学回答,这样两个同学回答后,他造了一句“我急忙跑去食堂吃饭。”我就表扬了他。在新授环节中, 我紧紧围绕重难点去体会少奇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其实体会一种情感,在我们聋校语文教学中特别难以突破的,这节课,我仍旧碰到了困难,课件中已经标出“关心战士”,在黑板上板书“少奇同志

15、战士们,把志 。除了王凯外,其余的学生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点到点子上,还是我最后板出王凯的答案。再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少奇同志对战士的关心,这一环节做的很好,前一句是我直接出示加点字词,后面一句我让学生自己找,结果学生或多或少都能找出字词,让我比较欣慰。在体会少奇同志住处环境的艰苦,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再提问:少奇同志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在做什么?学生也能回答出来,这更体现了少奇同志勤奋的工作态度。完成这些环节后,再回到重点“少奇同志对战士的关心”,我是这样过度的,少奇同志除了看书以外,还做了什么?学生居然能引到“把自己的大衣盖在警卫员身上。这样说明了什么?引出少奇同志关心战士。在

16、最后的巩固环节,我出示了两个问题,学生都能回答或找出答案。总体来说,效果还是蛮喜人的。加油!(2013-2-27)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三至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刘少奇同志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勤奋工作和怎样关心战士的。2、学习刘少奇同志艰苦朴素、关心同志的优良作风。分层目标:A、B档:正确理解第第三至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刘少奇同志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勤奋工作和怎样关心战士的。C档:能在文中找出描写“刘少奇同志关心战士”的句子D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参与到课堂中。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知道刘少奇同志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勤奋工作和怎样关心战士的。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17、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1、每晚宿营,“我们”总是先给少奇同志安排住处,少奇同志是怎么做的?后来“我们”改了办法,少奇同志又是怎么做的?2、少奇同志住的草棚是什么样的?“我”走到草棚前看到了什么情景?二、理解文本。理解第三自然至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1、读中思考:“看到这情景”,指“我”看到什么?看到少奇同志自己的手冻僵了,还把自己的大衣盖在警卫员身上,“我”是怎样做的?(“我”把自己的军毯送给少奇同志。)少奇同志退让了半天才收下,少奇同志收下了什么?他用了吗?理解“身上虽然有点儿冷,心里却热乎乎的。”(没有了军毯,觉得冷,可是想到少奇同志盖着自己给他的军毯,心里很开心,就不觉

18、得冷。说明我对少奇同志的尊敬和爱戴。)发挥自己的想象,为什么“我”会觉得越睡越暖和?“我”送军毯给少奇同志,少奇同志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少奇同志听了我说的话,笑了?2、读后思考:“我”送给少奇一条军毯,少奇同志自己用了吗?他是怎么做的?表达了少奇同志怎样的品质?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我”把自己的军毯送给少奇同志,最后,少奇同志又把军毯盖在“我”身上。)三、巩固练习 默读课文,思考:(1)每晚宿营,“我们”总是先给少奇同志安排住处,少奇同志是怎么做的?后来“我们”改了办法,少奇同志又是怎么做的?(2)少奇同志住的草棚是什么样的?“我”走到草棚前看到了什么情景?(3)“我”送给少奇一条军毯,少奇

19、同志自己用了吗?他是怎么做的?四、布置作业:课文第二自然段抄写2遍少奇同住主动关心战士,把好的房子让给战士,自己住最差的。 少奇同志在寒冷的夜晚工作,把自己的大衣盖在警卫员身上。1 一条军毯 “我”把自己的军毯送给少奇同志,最后,少奇同志又把军毯盖在“我”身上。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第三至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刘少奇同志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勤奋工作和怎样关心战士的。 在复习环节,我主要检查上节课的两个重要问题:1、每晚宿营,“我们”总是先给少奇同志安排住处,少奇同志是怎么做的?后来“我们”改了办法,少奇同志又是怎么做的?2、少奇同志住的草棚是什么样的?“我”走到草棚前看到了什么情景?由于

20、以前考虑到教学内容不能完成,所以复习检查环节都只停留在教案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学生没有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所以当我抛出两个问题时,学生都不能回答出来,我就再给他们两分钟时间复习,让他们知道以后要及时巩固复习。在新授环节,前半部分还是蛮好的,比较直接的问题,学生都能在文中找出答案,更好的能归纳出意思。但后半部分当我提问“我”和少奇同志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都懵了,我就郁闷了,哎!还是不能抱太大的希望。巩固环节还是蛮好的,让他们在课堂中把课后练习1完成了。(2013-2-28)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习刘少奇同志艰苦朴素、关心同志的

21、优良作风。分层目标:A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会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B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基本能给课文分段。 C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给课文分段。D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参与到课堂中。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正确地给课文分段,归纳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检查掌握情况。1、每晚宿营,“我们”总是先给少奇同志安排住处,少奇同志是怎么做的?后来“我们”改了办法,少奇同志又是怎么做的?2、少奇同志住的草棚是什么样的?“我”走到草棚前看到了什么情景?3、“我”送给少奇一条军毯,少奇同志自己用了吗

22、?他是怎么做的?二、学习新知,给课文分段。(一)快速读课文,尝试分段。1、出示提示,快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分段。2、小组讨论,如何分段。3、代表发言结果。4、师生讲评,师总结。(二)读文本,归纳段意。1、读第一段内容,归纳段意。齐读内容,思考。归纳段意,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师讲评。 2、读第二段内容,归纳段意。齐读内容,思考。代表发言,师讲评。 3、读第三段内容,归纳段意。齐读内容,思考。代表发言,师讲评。(三)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学生思考回答3、教师总结,讲评(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三、总结师:这篇课文围绕着一条军毯,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第一段(1):少奇同住主动关心战士,把好的房子让给战士,自己住最差的。第二段(2)写少奇同志在寒冷的夜晚工作,把自己的大衣盖在警卫员身上。第三段(38)“我”把自己的军毯送给少奇同志,最后,少奇同志又把军毯盖在“我”身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