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凤泉区实验学校 董明娥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背诵全文。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3、理解作者特殊的心境。4、体会叙事写景中蕴涵的情思:发现生活中的美;在逆境中学会豁达乐观;善于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一、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引出苏轼及课题。二、明确本节课的三内容“读 品 悟”(媒体出示,背景始终有夜色中悬挂一轮圆月)三、读得顺畅。自主朗读,熟悉课文。 要求:(媒体出示、背景始终有夜色中悬挂一轮圆月) 1、读得流畅响亮。 2、读得字正腔圆。 3、读得抑扬顿挫。 4、读得层次分明。具体实施如下:A、学生自由读。B、抽一位同学来读。C、请同学对刚才那位同学的朗读
2、进行点评。D、教师朗读课文。E、学生评价教师的读法。F、分角色朗读课文(男叙事 女写景 合抒情议论)四、疏通文意。(小组合作探究)1、第一大组同学梳理叙事部分。2、第二大组写景抒情部分。(媒体出示)温馨提示: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号等 删(删除)补(增补) 换(替换) 调(调整语序)3、学生翻译后同学、教师分别评价。(分别从叙事 写景 抒情等几个方面来评价)4、又读课文一遍。(读得明白还不行,还得顺畅)五讲解文章:讲第一层次(媒体出示)“元丰、中庭” 要求:请根据第一层次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你 认为最恰当的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这一段话是在叙述_ 事。如:寻友、赏月、
3、(媒体出示)张怀民与苏轼的资料。 全班再读一遍课文。讲第二层次:自由读第二层次,你发现了些什么景物?读后交流。问:为什么作者眼中只写“竹、柏”之景呢?探讨解决讲第三层次:(媒体出示)读出深意:何夜_何夜_但少_耳。教师读后生又读。合作探究:文中“闲人”该怎样理解?(媒体出示)苏轼被贬谪黄州的资料。明确“闲人”的意思: A:被闲置的人B:闲情逸致的人 六拓展延伸。 面对逆境我们该怎样对待?(音乐声中,学生自由交流) 七、(媒体出示)让经典常驻心间。(用提示来背诵课文) 叙事:月色入户_亦未寝_ 写景:积水_盖_ 抒情议论:何_何_八、(媒体出示)结束本课。 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胸怀
4、永远旷达宽广。板书: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叙事:寻友 赏月写景:月色 竹柏抒情、议论:旷达胸怀中考链接: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汇编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作者_,字_,号_。北宋_家,_家。和父亲_、弟弟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5、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第二部分:1.本文选自 ,作者 。(2分)2.填空:(3分)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4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7.“月色入户”意思是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4分)8.文中
7、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它与“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4分)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10.文章“记”的要素是:(4分)时间: 地点:人物: 事件: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3分)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5分)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 。这是一首赞咏 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 ,实际上是用 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8、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3.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2分)14.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描绘了一个 的美妙境界。(4分)15.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 。(4分)16、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2分)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7.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18.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哪里
9、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第二部分答案)1.略 2.月下美景;壮志难酬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 4.A 5、A 6.乐观、豁达 7.月光进入了屋子;拟人 8.欣然起行;解衣欲睡 9.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10.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张怀民;承天寺;夜游承天寺 11.B 12、荷尽已无擎雨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舟山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年青岛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养羊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吨食品包装袋订购合同
- 2025年鄂尔多斯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5年西安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新)
- 2025年铜仁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锡林郭勒盟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鄂尔多斯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精练)
- 2025年石家庄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水文课件资料
- 数据安全介绍培训课件
- 《多元统计分析》(第6版) 课件 第3章 聚类分析
-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际冲突及沟通技巧指导分析和解决预案
- 高素质农民素养培训课件
- 开腹广泛全子宫切除课件
- 公司租海外仓库合同范本
- 攀枝花法院2025年公开招聘聘用制书记员(10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长春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医院甲乳外科专科介绍
- 医院院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