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我国政府对石油公司的补贴和征收暴利税的问题_第1页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我国政府对石油公司的补贴和征收暴利税的问题_第2页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我国政府对石油公司的补贴和征收暴利税的问题_第3页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我国政府对石油公司的补贴和征收暴利税的问题_第4页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我国政府对石油公司的补贴和征收暴利税的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企业并购动因看国航“抢亲” 摘 要: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五次企业并购浪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改革,中国迎来了企业并购迅猛发展的时期。关于并购动因,也随着复杂的并购事件而产生诸多理论。通过分析轰动一时的“国航抢亲案”,来探讨一些企业横向并购的动因。 关键词:并购;竞争;动因 2007年9月2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和新加坡航空公司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新航和淡马锡将斥资9.23亿美元购入东航24%的股份,并参与东航的管理。其中新航将支付6.02亿美元,购入15.7% 的股份,淡马锡将支付3.21亿美元,购入8.3%的股份。交易完成后,东航仍然持有控制性的5l股权。东航的资产负债

2、比率将从95下降至80.2,不仅可以摆脱连续巨亏的困境,还能获得新航的帮助,抗衡中国国际航空与香港国泰航空的联合竞争。然而,这个既被政府批准,又能帮助身陷困境的东航翻身的引资计划,却在2008年1月8日的东方航空股东大会上,遭到超过九成A股股东以及七成H股股东的反对。原本你情我愿的“东新恋”,终因中航集团的持续狙击而被否决。 这可谓是有史以来中国国有垄断企业之间第一次敌意收购案。而其中一点实属罕见:东航引资计划已经获得政府批准,而中航集团能在冒犯政府的风险下,运用市场手段成功实施狙击。中航为何执意要“横刀夺爱”?东航又为何对国航的“高价提亲”不感兴趣而苦恋新航?透过其中的恩怨情仇,以企业并购的

3、动因为出发点进行分析,一切其实并不复杂。 1 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并购的动因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并购方在竞争中通过消除或控制对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基础,企业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并购动机的实现过程是竞争优势的双向选择过程,并产生新的竞争优势。 当下,中国国内有40多家航空公司,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公司不到10家,国内竞争十分激烈。持续巨亏的东航如果能引进新航,不仅有助于摆脱困境,更能迅速提升起竞争能力,应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 而对中航而言,一旦东航能通过“东新合作”引进新航国际一流的服务理念和水平,那么无疑东航将快速成为中航的强大对手。并

4、且,新航获得上海航空港的通行证,也意味着新航可以通过上海威胁国航占据优势的高端服务项目,这些局面对中航都是极不利的。反之,若国航入主东航,既拒新航于门外,又能把东方航空、上海航空纳入囊中,将控制上海航空枢纽,从而控制国内民航超过30%的市场份额,然后再到国际市场与顶级航空公司竞争。正是由于并购所产生的竞争优势,才会出现国航“横刀夺爱”的一幕。 2 规模经济效益理论 规模经济是古典经济学对横向并购的解释,古典经济学从成本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动因。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成本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产出量的增加而减小。通过横向并购,企业可以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快速将各种生产资源和要素集中起来,优化配置,

5、从而提高单位投资的经济效益或降低单位交易费用和成本,这就是企业要进行横向并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一个重大动因。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发生在西方世界的第一次并购浪潮中造就的众多巨头公司就是最好的例证,如美国的杜邦公司、美国烟草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美国橡胶公司、查默斯公司等。 2002年的国内民航业大重组,原国航与西南航、中航浙江合并,重组后的新国航在李家祥带领下迅速发挥出整合优势。2004年至2006年,国航先后成功在香港和上海上市,一跃成为国内实力最强的航空公司。作为三大航空集团中率先完成重组和唯一实现连续盈利的航空公司,国航从未掩饰过其领衔国内航空业新一轮重组的决心。2007年,李家祥提出了

6、在“天空开放”大势之下,打造“中国民航力量”“超级承运人”,指出只有国内航空企业重组合并,才能做大做强,与外资进行竞争。正因如此,国航才会在东航引入新航作为战略合作者的关键时刻在H股收集筹码,阻击新加坡航空入主东航,其目的是为了入主东航,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最终成为行业整合者。 3 财务协同效益理论 财务协同效应理论认为,兼并可以为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内部融资。并购发生后,目标企业获得收购企业大量低成本的内部资金,能发挥财务协同效益,帮助其摆脱困境。同时,一些已进人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企业,往往有相对富裕的现金流人,但是缺乏适合的投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并购在供求之间搭起了桥梁,并购企业可以提高企

7、业资金的效益,获得更大的发展前景,而目标企业也得到了充裕的低成本资金,可以摆脱经营困境或抓住良好的投资机会。 “东新恋”之所以执意坚持,其中重要的一点正是由于巨大的财务协同效益。东航继2006年巨亏27.8亿元之后,2007年第一季度业绩继续亏损5.5亿元。急需现金输血的东航要想翻身,引进外部投资者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向新航和淡马锡出售部分股权,能给东航带来大量资金,以解其燃眉之急。 与东航的股权交易虽然难以对东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对于急着“走出去”的新航而言意义重大。新航虽然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航空公司,但本地市场狭小、没有强大的本地经济为支撑,盛极而衰一直是新航最大的忧虑。早在多年前新航就

8、积极参股其他航空公司以开拓发展空间:2000年前后以6亿英镑入股英国维珍航空49%的股权; 2001年以3.2亿美元入股新西兰航空25%的股权;2002年以2亿美元入股新西兰安塞特航空公司,但三起并购案件均以失败告终。在积累了一大笔资金之后,新航又将目光转向了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民航市场的中国大陆市场。从中国民航未来持续高速发展的潜力和长三角在中国经济的龙头地位来看,与东航的股权交易,预期能使新航可以得到丰厚的资本回报和极大的发展空间。 4 管理效率效应理论 效率效应理论主要来源于管理能力层次不同的企业合并所带来效率的改善。该理论认为并购活动产生的原因在于并购双方的管理效率不同,高管理

9、效率的企业并购目标企业之后,通过资产重组、业务整合,可以提高目标企业的管理效率。 东航领导在多种场合反复表示:东航与新航及淡马锡合作,并不仅仅是为了引进资金,东航急需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东航之所以“苦恋”新航,正因为新航是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通过新航管理层的介入和增加管理资源的投入,可以全方位提高东航的管理、航线结构、资源配置水平等,提高东航的管理效率。正是基于管理效率的考虑,东航才会拒绝国航的“高价提亲”而选择新航。用东航董事长李丰华的话说,国航与东航合并只是“解放牌汽车加上东风牌汽车”,而与新航合作却能造出奔驰汽车。 5 战略调整理论 战略调整理论强调企业

10、并购是为了增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迅速进入新的投资领域,占领新的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出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力,开拓新业务和新市场。并购可以降低企业进入新市场的障碍,促进企业的跨国发展。 新航之所以愿意高溢价收购东航的股权,看重的并非是东行的实际价格,而是为了获取进入上海航空港的门票,然后以上海为基地,集中大陆国际航线的优质客户资源,发挥新航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进军中国航空的高端市场。其对新航整个航线网络产生的协同效应收益将大过资本预期回报,使得新航增加了抗衡马来西亚航空、阿联酋航空、国泰等快速天空开放的能力,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对东航而言,国际长航线的亏损一直是东

11、航的“软肋”,而这恰恰是新航的长处,通过新东合作,可以利用新航的品牌效益、内部管理、产品设计,以及它的网络科学安排。既能摆脱东航的困境,壮大其实力,同时又能在来自海外同行的竞争不断加剧之际维持自身的独立性,实现东航的战略调整。 而国航之所以执意“抢亲”,也正是基于其战略调整的需要。国内最大的航空圈分别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航圈、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航圈以及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航圈,北方航圈属于国航势力范围,但高端商务航线的开发空间有限;南方航圈则由于毗邻香港,市场竞争激烈。只有江浙航圈拥有极好的市场基础,而且竞争环境也不如南方航圈那样恶劣,自然为中航所垂涎。通过并购东航或上航,迅速占领上海市场,巩固

12、和扩大其国内航空业“领头羊”的地位,是中航集团和国航最重要的战略构想之一。如果东航能通过“东新合作”引进新航的服务理念和水平,那么无疑东航将快速成为中航的对手。并且,新航获得上海航空港的通行证,则意味着新航可以通过上海这个据点威胁国航占据优势的高端服务项目,这些都是严重威胁国航战略利益的。 作为国有企业利用市场规则阻击外资收购的经典案例。“国航抢亲”作为企业横向并购的一个个案,虽然有其特殊性,其他的并购动因理论如:避税效应、买壳上市、价值低估论、管理者自大理论等或许体现不多,但是通过这样的经典案例,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企业横向并购的种种动因。在复杂的表面和市场操作下,其真正的动因并不复杂,做大做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永远是企业并购的最大动因。 参考文献 1罗文标,杨奎. 企业并购动因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