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平衡、协调、步行_第1页
康复治疗-平衡、协调、步行_第2页
康复治疗-平衡、协调、步行_第3页
康复治疗-平衡、协调、步行_第4页
康复治疗-平衡、协调、步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平衡、协调、步行平衡、协调、步行内容提要内容提要1协调训练协调训练2 步行训练步行训练3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训练目的训练目的 改善躯干的稳定性改善躯干的稳定性(stability)(stability) 改善对身体重心(改善对身体重心(COMCOM)的意识)的意识(awareness)(awareness)和控制能力和控制能力 协调平衡的控制机制协调平衡的控制机制 改善感觉系统改善感觉系统 躯体躯体 视觉视觉 前庭前庭 促进中枢神经整合作用促进中枢神经整合作用 提高神经肌肉对平衡变化的反应提高神经肌肉对平衡变化的反应 关节活动范围(关节活动范围(ROMROM)

2、肌肉力量肌肉力量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 平衡的维持机制对平衡功能的影响平衡的维持机制对平衡功能的影响 重心和支撑面对平衡功能的影响重心和支撑面对平衡功能的影响 人体应付姿势变化的对策人体应付姿势变化的对策 1 1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视觉、本体感觉、前庭感觉与平衡有视觉、本体感觉、前庭感觉与平衡有重要关系。重要关系。 正常在睁眼时控制平衡以本体感觉和正常在睁眼时控制平衡以本体感觉和视觉为主,反应灵敏,而在闭目时则需依视觉为主,反应灵敏,而在闭目时则需依靠前庭感觉,但反应不如躯体感觉、视觉靠前庭感觉,但反应不如躯体感觉、视觉灵敏灵敏2 2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

3、系统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功能下降,则平衡功能下降运动控制系统功能下降,则平衡功能下降1 1重心重心 重心越低,越易保持平衡,越高则越重心越低,越易保持平衡,越高则越难保持平衡。难保持平衡。 平衡状态的优劣,还可用重心与支撑平衡状态的优劣,还可用重心与支撑面中心的连线同经过支撑面中心所作的垂面中心的连线同经过支撑面中心所作的垂线所形成的夹角的大小来评定,此夹角越线所形成的夹角的大小来评定,此夹角越小,平衡越佳,反之则越差小,平衡越佳,反之则越差2 2支撑面支撑面 支撑面大、硬、平整时利于保持平衡,支撑面大、硬、平整时利于保持平衡,小、软、不平时则不利于保持平衡小、软、不平时则不

4、利于保持平衡 当姿势变化危及平衡时,人体应当姿势变化危及平衡时,人体应付的对策有一定的规律付的对策有一定的规律 1 1踝对策踝对策 2 2髋对策髋对策 3 3迈步对策迈步对策平衡训练原则平衡训练原则 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综合训练综合训练 注意安全注意安全平衡训练方法平衡训练方法训练方法分类训练方法分类 按训练时的体位分类:按训练时的体位分类: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和站立位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和站立位训练训练 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徒手、借助器械训练徒手、借助器械训练 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按患者保

5、持平衡的能力分类:静态、自动态、他静态、自动态、他动态训练动态训练 按疾病类型分类:按疾病类型分类:脊髓损伤、中风、脑外伤、帕脊髓损伤、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症等的平衡训练金森综合症等的平衡训练11训练顺序训练顺序训练顺序:训练顺序:仰卧位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肘膝跪位坐位坐位双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半跪位站站立位立位偏瘫患者:偏瘫患者:仰卧位仰卧位坐位坐位站立位站立位截瘫患者:截瘫患者: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肘膝跪位坐位坐位双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半跪位站立位站立位仰卧位平衡训练仰卧位平衡训练平衡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躯干的平衡训练平衡训练的主要内容

6、是躯干的平衡训练1 1:桥式运动:桥式运动2 2:重心转移:床上翻身、床上移动:重心转移:床上翻身、床上移动 桥式运动定义:桥式运动定义:病人仰卧位,双手放于体侧,或病人仰卧位,双手放于体侧,或双手交叉组指相握,胸前上举,注意患手大拇指双手交叉组指相握,胸前上举,注意患手大拇指放在最上面,以对抗拇指的内收和屈曲,下肢屈放在最上面,以对抗拇指的内收和屈曲,下肢屈曲支撑于床面,患者将臀部抬离床面,因完成此曲支撑于床面,患者将臀部抬离床面,因完成此动作时,人体呈拱桥状,故而得名动作时,人体呈拱桥状,故而得名“桥式运动桥式运动”。双桥运动:双桥运动:双侧下肢同时完成此动作双侧下肢同时完成此动作单桥运动

7、:单桥运动:单侧下肢完成此动作单侧下肢完成此动作桥式运动桥式运动单桥运动单桥运动双桥运动双桥运动桥式运动训练桥式运动训练床上翻身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床上翻身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 患者体位:患者体位:仰卧位仰卧位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患者双侧髋、膝屈曲,双上肢患者双侧髋、膝屈曲,双上肢BobathBobath握手伸肘,肩上举约握手伸肘,肩上举约9090,健侧上肢带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先摆向健侧,再反方向摆向患侧,同时患侧上肢先摆向健侧,再反方向摆向患侧,同时向患侧用力转动躯干、摆膝、转头,完成肩胛带、向患侧用力转动躯干、摆膝、转头,完成肩胛带、骨盆带的共同摆动,以借摆动的惯性翻向患侧骨盆带的共同

8、摆动,以借摆动的惯性翻向患侧 床上翻身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床上翻身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床上翻身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床上翻身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患者体位:患者体位:仰卧位仰卧位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患者用健足从患侧患者用健足从患侧腘腘窝处插入并沿窝处插入并沿患侧小腿伸展,将患足置于健足上方。然后患侧小腿伸展,将患足置于健足上方。然后BobathBobath握手进行上举后向左、右两侧摆动,利用握手进行上举后向左、右两侧摆动,利用躯干的旋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翻身躯干的旋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翻身 截瘫患者截瘫患者翻身训练翻身训练.mpg 患者体位:患者体位:仰卧位仰卧位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患者先将

9、健足置于患足下方患者先将健足置于患足下方; ;健手将健手将患手固定在胸前,利用健下肢将患下肢抬起向一侧患手固定在胸前,利用健下肢将患下肢抬起向一侧移动;用健足和肩支起臀部,同时将臀部移向同侧;移动;用健足和肩支起臀部,同时将臀部移向同侧;臀部侧方移动完毕后,再将肩、头向同方向移动。臀部侧方移动完毕后,再将肩、头向同方向移动。反复练习后患者可以较自如地在床上进行左右方向反复练习后患者可以较自如地在床上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的移动 床上卧位移动床上卧位移动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适用于适用于截瘫患者:截瘫患者: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及持拐步行前的

10、准备训练1.1.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撑上肢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撑上肢体重,保持静态平衡体重,保持静态平衡2.2.他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外力干扰训练,治疗师向各外力干扰训练,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力度由小到大个方向推动患者,力度由小到大3.3.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向各个方向活动向各个方向活动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训练训练肘膝跪位肘膝跪位 适用于适用于截瘫患者,截瘫患者,也适用于也适用于运动失调症运动失调症和和帕金森帕金森综合症综合症等具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等具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1.1.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2.2.他动

11、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外力干扰训练,治疗师向各个方向外力干扰训练,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力度由小到大推动患者,力度由小到大3.3.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肘膝跪位患者取肘膝跪位(1 1)整体活动:)整体活动:患者自己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活动患者自己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活动身体并保持平衡,也可上、下活动躯干并保持平衡身体并保持平衡,也可上、下活动躯干并保持平衡(2 2)肢体活动:)肢体活动:治疗师可指示患者将一侧上肢或下肢抬起治疗师可指示患者将一侧上肢或下肢抬起并保持平衡,随着稳定性的增强,再将一侧上肢和另一侧并保持平衡,随着稳定性的增强,再将一侧上肢和另一侧下肢同

12、时抬起并保持平衡,逐渐增加训练复杂性下肢同时抬起并保持平衡,逐渐增加训练复杂性 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辅助坐,独立坐辅助坐,独立坐他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外力干扰训练。患者开始可坐外力干扰训练。患者开始可坐于治疗床上,后坐于平衡板或于治疗床上,后坐于平衡板或BobathBobath球上,通过球上,通过支撑面的改变增加训练难度支撑面的改变增加训练难度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向各个方向活动,侧屈或旋转向各个方向活动,侧屈或旋转躯干,或同时活动上肢,触碰物体训练,抛接球躯干,或同时活动上肢,触碰物体训练,抛接球训练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外力干扰训练外力

13、干扰训练端坐位治疗球上端坐位治疗球上他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 坐位坐位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1.mpg坐位坐位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mpg体操球(体操球(Bobath/swiss ball)抛接球训练抛接球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双膝跪位和半跪位平衡训练双膝跪位和半跪位平衡训练 这两种训练体位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这两种训练体位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双膝跪位平衡掌握后,再行半跪位平衡训练双膝跪位平衡掌握后,再行半跪位平衡训练1 1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2 2他动态平衡训练:治疗床上训练、平衡板上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治疗床上训练、平衡板上训练3 3自动态平衡训练:向各个方向活动、抛接

14、球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向各个方向活动、抛接球训练 无论是患者自己活动,还是抛接球训练,都无论是患者自己活动,还是抛接球训练,都可以先在治疗床上进行,然后在平衡板上进行,可以先在治疗床上进行,然后在平衡板上进行,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站立位平衡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先进行辅助站立训练,然后进行先进行辅助站立训练,然后进行独立站立训练独立站立训练 辅助站立训练辅助站立训练:可以由治疗师扶助患者,也可可以由治疗师扶助患者,也可以由患者自己扶助肋木

15、、助行架、手杖或腋杖等,以由患者自己扶助肋木、助行架、手杖或腋杖等,或者患者站于平行杠内扶助站立。当患者的静态或者患者站于平行杠内扶助站立。当患者的静态平衡稍微改善后,则可以减少辅助的程度平衡稍微改善后,则可以减少辅助的程度 独立站立训练独立站立训练: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位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位站立位平衡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位,治疗师对其进行外力干扰训练立位,治疗师对其进行外力干扰训练硬而大的支撑面上训练硬而大的支撑面上训练: 如在地面上,并如在地面上,并可逐渐缩小两足之间的支撑面积可逐渐缩小两足之间的支撑面积

16、软而小的支撑面上训练软而小的支撑面上训练:如气垫或软垫上:如气垫或软垫上活动的支撑面上训练:活动的支撑面上训练:如平衡板上如平衡板上 站立位平衡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 项目:项目:重心转移训练、左右侧下肢交替负重、重心转移训练、左右侧下肢交替负重、 太极拳云手式训练、触碰物体训练、抛接球太极拳云手式训练、触碰物体训练、抛接球训练、伸手拿物训练、平衡测试仪训练、减训练、伸手拿物训练、平衡测试仪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等等。重步行训练等等。 注意:注意:进行站立位平衡训练时,要注意随时纠进行站立位平衡训练时,要注意随时纠正患者的站立姿势,防止患膝过伸等异常姿正患者的站立姿势,防止

17、患膝过伸等异常姿势。势。 站立位:外力干扰训练站立位:外力干扰训练平衡板训练平衡板训练平衡训练仪训练平衡训练仪训练站立位站立位平衡仪训练平衡仪训练.flv稳定极限训练稳定极限训练中山二院康复科 感觉整合训练感觉整合训练减重平衡训练减重平衡训练中山二院康复科 减重减重+ +跑台平衡训练跑台平衡训练前进前进后退后退侧方侧方协调训练协调训练协调的影响因素协调的影响因素1.1.与协调有关的感觉的作用与协调有关的感觉的作用视觉、本体感觉与协调有重视觉、本体感觉与协调有重要关系。视觉对协调功能有补偿作用,本体感觉同样有益于要关系。视觉对协调功能有补偿作用,本体感觉同样有益于协调的维持协调的维持2.2.与协

18、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越接近正常,则协调功能越接近正常系统的功能越接近正常,则协调功能越接近正常3.3.动作的频率动作的频率协调动作的频率越低,越易保持协调,反之,协调动作的频率越低,越易保持协调,反之,协调动作的频率越高,则越易失去协调性协调动作的频率越高,则越易失去协调性4.4.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的主动性等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的主动性等协调训练目的和原则协调训练目的和原则 协调训练的目的协调训练的目的是改善动作的质量,即改善是改善动作的质量,即改善完成动作的方向和节奏、力量和速度,以达到完

19、成动作的方向和节奏、力量和速度,以达到准确的目标准确的目标 协调训练基本原则协调训练基本原则 1.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 2.重复性训练重复性训练 3. 3.针对性训练针对性训练 4. 4.综合性训练综合性训练协调训练方法协调训练方法上肢协调训练上肢协调训练1. 1. 轮替动作练习:轮替动作练习:双上肢交替上举或交替摸肩上举、双上肢交替上举或交替摸肩上举、双上肢交替前伸、交替屈肘、前臂旋前、旋后、双上肢交替前伸、交替屈肘、前臂旋前、旋后、腕屈伸、双手交替掌心拍掌背。腕屈伸、双手交替掌心拍掌背。动作练习注意节动作练习注意节律性,先慢后快律性,先慢后快2. 2. 方向性动作

20、练习:方向性动作练习:指鼻练习、对指练习、指敲桌指鼻练习、对指练习、指敲桌面、画画、下跳棋等。面、画画、下跳棋等。动作练习注意节律性,先动作练习注意节律性,先慢后快慢后快3. 3. 手眼协调:手眼协调:插拔木棒、抓物训练、画画、写字、插拔木棒、抓物训练、画画、写字、下跳棋、拼图或堆积木等。这些作业训练均有助下跳棋、拼图或堆积木等。这些作业训练均有助于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于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下肢协调训练下肢协调训练1. 1. 轮替动作轮替动作:交替屈髋、交替伸膝、坐位交替踏步、:交替屈髋、交替伸膝、坐位交替踏步、拍地练习拍地练习2. 2. 整体动作整体动作:原地踏步走、原地高抬腿跑、跳绳、:原地踏步走

21、、原地高抬腿跑、跳绳、踢毽子等踢毽子等 下肢协调训练时也需注意动作的节律性,先下肢协调训练时也需注意动作的节律性,先慢后快逐渐练习慢后快逐渐练习 训练开始时在睁眼的状态下进行,功能改善训练开始时在睁眼的状态下进行,功能改善后,将有些训练项目改为闭眼状态下进行,如:后,将有些训练项目改为闭眼状态下进行,如:指鼻练习、对指练习等等指鼻练习、对指练习等等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步行训练 体位适应性训练体位适应性训练 肌力训练肌力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 协调训练协调训练 步行分解训练步行分解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机器人步行机器人步行 步行能力训练步行能力训练基础

22、步行训练基础步行训练体位适应性训练体位适应性训练 开始先将床头摇起开始先将床头摇起3030,进行靠坐训练,并维,进行靠坐训练,并维持持15-3015-30分钟,观察患者的反应,分钟,观察患者的反应,2-32-3天未有明天未有明显异常反应者即可增加摇起的角度,一般每次显异常反应者即可增加摇起的角度,一般每次增加增加1515,如此反复,逐渐将床摇至,如此反复,逐渐将床摇至9090 如病人在坐起时感觉头晕、心率加快、面色苍如病人在坐起时感觉头晕、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将床摇平,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白等应立即将床摇平,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对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可直接利用直立床,对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

23、可直接利用直立床,调整起立的角度,帮助患者达到站立状态调整起立的角度,帮助患者达到站立状态 肌力训练肌力训练 “桥式运动桥式运动”和垫上训练和垫上训练包括包括床上翻身和床上床上翻身和床上移动及独立坐起移动及独立坐起 上肢主要肌群力量的训练上肢主要肌群力量的训练 下肢主要肌群力量的训练下肢主要肌群力量的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 主要是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主要是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应鼓励患者自己在床上进行各种运动,不能主动应鼓励患者自己在床上进行各种运动,不能主动完成运动的病人,适当给以被动运动完成运动的病人,适当给以被动运动 注意在无痛的前提下进行各关节全范围的活动,注意在无痛的前

24、提下进行各关节全范围的活动,每个动作重复每个动作重复3 35 5次为宜次为宜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协调训练步行分解训练步行分解训练 单腿负重单腿负重 靠墙伸髋离墙站立靠墙伸髋离墙站立 患腿上下台阶患腿上下台阶 患腿支撑伸髋站立、健腿跨越障碍患腿支撑伸髋站立、健腿跨越障碍 靠墙伸髋踏步靠墙伸髋踏步 侧方迈步、原地踏步侧方迈步、原地踏步单腿负重训练单腿负重训练患腿伸髋站立患腿伸髋站立健腿跨越障碍健腿跨越障碍 步行分解训练步行分解训练侧方迈步侧方迈步.mpg.mpg步行分解训练步行分解训练前后迈步前后迈步.mpg.mpg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body weight

25、 support gait body weight support gait trainertrainer)又称部分重量支撑)又称部分重量支撑(Partial Body (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Weight Support,PBWS)PBWS)步行训练,是指通过器步行训练,是指通过器械悬吊的方式将患者身体的重量部分向上吊起,械悬吊的方式将患者身体的重量部分向上吊起,使患者步行时下肢的负担减轻,以帮助患者进使患者步行时下肢的负担减轻,以帮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平衡训练行步行训练、平衡训练 如果配合运动平板(如果配合运动平板(TreadmillTreadmill)进行

26、训练)进行训练, , 效效果更好果更好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治疗作用治疗作用 稳定重心稳定重心 纠正病理性步态纠正病理性步态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和运动创伤恢复期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和运动创伤恢复期 假肢、矫形器穿戴前后的下肢步态训练假肢、矫形器穿戴前后的下肢步态训练 其它如直立位作业训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其它如直立位作业训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禁忌证禁忌证 脊柱不稳定;脊柱不稳定; 下肢骨折未充分愈合或关节损伤处于不稳定阶段;下肢骨折未充分愈合或关节损伤处于不稳定阶段; 患者不能主动配合;患者不能主动配合; 运动时诱发过分肌肉痉挛;

27、运动时诱发过分肌肉痉挛; 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 严重骨质疏松症;严重骨质疏松症; 慎用于下肢主动收缩肌力小于慎用于下肢主动收缩肌力小于2 2级,没有配置矫形器者,级,没有配置矫形器者,以免发生关节损伤。以免发生关节损伤。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组成组成 部分减重支持系统部分减重支持系统 减重控制台:控制电动升降杆的升降减重控制台:控制电动升降杆的升降 身体固定带:固定在悬吊支撑架上身体固定带:固定在悬吊支撑架上 步行系统:电动活动平板步行系统:电动活动平板 即步行器系统,以利于进行步行及耐力训练即步行器系统,以利于进行步行及耐力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常用参数常用参数 减

28、重程度减重程度:一般为体重的:一般为体重的030%030%左右,此时的步左右,此时的步态参数最接近于完全负重下的步态参数。如果态参数最接近于完全负重下的步态参数。如果减重过大,不利于推进他们的步行。每次步行减重过大,不利于推进他们的步行。每次步行所减的重量可根据患者情况来调节所减的重量可根据患者情况来调节 减重步行速度减重步行速度:因平板的起始速度不同,目前:因平板的起始速度不同,目前没有统一的规定没有统一的规定, ,可根据患者情况来调节可根据患者情况来调节 训练时间训练时间:3060 min/3060 min/次,可分为次,可分为3434节,每节节,每节时间不超过时间不超过15 min15

29、min,各节之间适当休息。,各节之间适当休息。 减重下的其它训练减重下的其它训练: :减重坐位作业活动训练、减减重坐位作业活动训练、减重坐位平衡训练、减重站位平衡训练、减重转重坐位平衡训练、减重站位平衡训练、减重转移训练移训练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悬吊固定带要适当悬吊固定带要适当 不诱发痉挛,避免导致压疮,不能压迫臂丛、会阴部不诱发痉挛,避免导致压疮,不能压迫臂丛、会阴部 不宜固定在大腿,以免影响步态不宜固定在大腿,以免影响步态 避免松动或滑脱而导致患者跌倒避免松动或滑脱而导致患者跌倒 减重程度要适当:减重程度要适当:减重不超过体重的减重不超过体重的303040%40% 减

30、重过多将导致身体摆动幅度过大,下肢本体感觉反减重过多将导致身体摆动幅度过大,下肢本体感觉反馈传入减少,而减重不足将导致患者步行困难馈传入减少,而减重不足将导致患者步行困难 全程监督全程监督 避免活动平板起始速度过快或加速过快,造成危险避免活动平板起始速度过快或加速过快,造成危险 必要时,患者步行时可以佩带矫形器必要时,患者步行时可以佩带矫形器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gait training 1.flvgait training 1.flv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Gait training2.flvGait training2.flv机器人机器人 康复机器人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大热点康复机器人

31、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大热点 目的旨在利用机器人的原理,辅助或者替代患者目的旨在利用机器人的原理,辅助或者替代患者的功能运动,或者进行远程康复训练的功能运动,或者进行远程康复训练 康复工程与康复医疗结合最紧密的部分之一。康复工程与康复医疗结合最紧密的部分之一。 可穿戴式机器人的研制和模拟生物反馈环境在脑可穿戴式机器人的研制和模拟生物反馈环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可穿戴式可穿戴式 (Robot upper extremity Repetitive (Robot upper extremity Repetitive Therapy Dev

32、ice, RUPERT)Therapy Device, RUPERT)机器人分为上肢外置机器人分为上肢外置装置和下肢外置装置。装置和下肢外置装置。 机器人机器人步行能力训练步行能力训练 室内功能性步行室内功能性步行 社区步行训练社区步行训练室内功能性步行室内功能性步行训练内容训练内容包括治疗性步行和家庭性步行包括治疗性步行和家庭性步行治疗性步行治疗性步行 是指训练时用是指训练时用KAFOKAFO矫形器或肘拐等辅助器具,矫形器或肘拐等辅助器具,能在治疗室内行走。耗能大,速度慢,距离短,无功能价能在治疗室内行走。耗能大,速度慢,距离短,无功能价值,但有预防压疮、血液循环障碍、骨质疏松等治疗意义值,

33、但有预防压疮、血液循环障碍、骨质疏松等治疗意义家庭性步行家庭性步行 是指用踝是指用踝- -足矫形器、手杖等可在家行走自如,足矫形器、手杖等可在家行走自如,但不能在室外长时间行走。但不能在室外长时间行走。室内步行训练室内步行训练 是在完成基础步行训练特别是髋、膝、踝关是在完成基础步行训练特别是髋、膝、踝关节控制能力训练后,对以上控制关节活动的关键肌的肌力节控制能力训练后,对以上控制关节活动的关键肌的肌力仍达不到仍达不到3 3级以上水平者,为了保证步行的稳定、安全,级以上水平者,为了保证步行的稳定、安全,患者可选择使用合适的支具,首先在平行杠内练习站立和患者可选择使用合适的支具,首先在平行杠内练习

34、站立和行走,包括三点步、四点步、二点步,并逐渐过度到在室行走,包括三点步、四点步、二点步,并逐渐过度到在室内使用助行器或拐杖行走。注意耐力训练,待耐力增强以内使用助行器或拐杖行走。注意耐力训练,待耐力增强以后可以练习跨越障碍、上下台阶、摔倒及摔倒后起立训练后可以练习跨越障碍、上下台阶、摔倒及摔倒后起立训练等社区步行训练等社区步行训练室内功能性步行室内功能性步行 平行杠内训练平行杠内训练 助行器步行训练助行器步行训练 腋拐步行训练腋拐步行训练 手杖步行训练手杖步行训练 平地走平地走 绕过障碍物走绕过障碍物走 上下楼梯上下楼梯平行杠内行走平行杠内行走AFOAFO下偏瘫步下偏瘫步(背面)(背面).m

35、pg.mpg平行杠内行走平行杠内行走AFOAFO下偏瘫步下偏瘫步(正面)(正面).mpg.mpg平行杠内行走平行杠内行走AFOAFO下偏瘫步下偏瘫步(侧面)(侧面).mpg.mpg步行能力训练步行能力训练 助行器辅助行走的操作方法为:用双手分别握助行器辅助行走的操作方法为:用双手分别握住助行器两侧的扶手,提起助行器使之向前移住助行器两侧的扶手,提起助行器使之向前移动动20-30cm20-30cm后,迈出患侧下肢,再移动健侧下肢后,迈出患侧下肢,再移动健侧下肢跟进,如此反复前进跟进,如此反复前进 腋拐步行训练:包括拖地步行(又称蹭步)、腋拐步行训练:包括拖地步行(又称蹭步)、摆至步、摆过步、四点

36、步态、两点步态、三点摆至步、摆过步、四点步态、两点步态、三点步态步态 手杖步行训练:包括三点步行、二点步行手杖步行训练:包括三点步行、二点步行 拖地步拖地步摆至步摆至步摆过步摆过步四点步四点步两点步两点步手杖两点步手杖两点步室内功能性步行训练室内功能性步行训练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注意安全注意安全 行走训练时,要提供安全、无障碍的行走训练时,要提供安全、无障碍的环境及减少不必要的困扰;衣着长度不可及地,以环境及减少不必要的困扰;衣着长度不可及地,以防绊倒;穿着合适的鞋及袜,鞋带须系牢,不可赤防绊倒;穿着合适的鞋及袜,鞋带须系牢,不可赤足练习行走足练习行走2 2要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助具和行走步态。

37、要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助具和行走步态。 要根据患者的身高和手臂长度,帮助患者选择要根据患者的身高和手臂长度,帮助患者选择高度和长度适合的助行架、腋拐或手杖。高度和长度适合的助行架、腋拐或手杖。 腋拐的腋托高度是从患者的腋前襞到足外侧腋拐的腋托高度是从患者的腋前襞到足外侧15cm15cm处地面的距离或腋前襞垂直到地面的距离再加处地面的距离或腋前襞垂直到地面的距离再加5 cm5 cm,把手高度为伸腕握住把手时,肘部呈,把手高度为伸腕握住把手时,肘部呈3030屈屈曲,或手柄与股骨大转子持平。曲,或手柄与股骨大转子持平。 手杖的手柄高度与腋拐的手柄高度相同,平股手杖的手柄高度与腋拐的手柄高度相同,平股骨大

38、转子。骨大转子。室内功能性步行训练室内功能性步行训练注意事项注意事项3 3如使用腋拐,嘱患者通过把手负重而不是靠腋托,如使用腋拐,嘱患者通过把手负重而不是靠腋托,以防伤及臂丛神经,腋托应抵在侧胸壁上;使用手以防伤及臂丛神经,腋托应抵在侧胸壁上;使用手杖时,把手的开口应向后;使用四脚拐时,与手支杖时,把手的开口应向后;使用四脚拐时,与手支撑杆垂直间距大的两脚在外,间距小的两脚靠近身撑杆垂直间距大的两脚在外,间距小的两脚靠近身体,以利于稳定支撑。体,以利于稳定支撑。4 4患侧下肢支撑力体重的患侧下肢支撑力体重的50%50%时,不宜使用单腋拐时,不宜使用单腋拐 患侧下肢支撑力体重的患侧下肢支撑力体重

39、的90%90%时,不宜使用手杖时,不宜使用手杖 双下肢支撑力总和体重的双下肢支撑力总和体重的100%100%时,不宜使用助时,不宜使用助行架行架 社区步行训练社区步行训练 当患者具有室内安全步行能力后,为提高耐当患者具有室内安全步行能力后,为提高耐力和步行的实际应用能力,做好患者出院前的准备,力和步行的实际应用能力,做好患者出院前的准备,使患者能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使患者能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鼓励患者进行社区步行训练。量,应鼓励患者进行社区步行训练。 社区性步行是指患者借助社区性步行是指患者借助AFOAFO、手杖等,独立、手杖等,独立地完成在社区内步行,包

40、括过马路、超市购物(上地完成在社区内步行,包括过马路、超市购物(上下自动扶梯)、乘坐交通工具等。下自动扶梯)、乘坐交通工具等。 社区步行包括社区步行包括环境适应性训练、过马路、超市购物环境适应性训练、过马路、超市购物 和乘坐交通工具和乘坐交通工具环境适应性训练环境适应性训练又称又称脱敏步行训练。脱敏步行训练。患者在刚进入社区步行时,往往患者在刚进入社区步行时,往往较紧张,越紧张越抬不了步,可采用下列脱敏训练较紧张,越紧张越抬不了步,可采用下列脱敏训练 在治疗师的指导和专人保护下,先从室外或小区内在治疗师的指导和专人保护下,先从室外或小区内开始步行训练,逐渐延长步行距离。开始步行训练,逐渐延长步

41、行距离。 当患者一次独立稳定的步行距离达到当患者一次独立稳定的步行距离达到100m100m以上,治以上,治疗师应指导患者学习听口令随时停止步行,再听口疗师应指导患者学习听口令随时停止步行,再听口令开始迈步行走。还可以学习边走路,边说话,逐令开始迈步行走。还可以学习边走路,边说话,逐渐指导患者学习边行走边与别人打招呼,从而消除渐指导患者学习边行走边与别人打招呼,从而消除患者步行时的紧张状态。患者步行时的紧张状态。 应考虑带患者到院外或小区外去进行步行训练,以应考虑带患者到院外或小区外去进行步行训练,以提高患者实际步行的应用能力,步行时应有一人在提高患者实际步行的应用能力,步行时应有一人在患者的外

42、侧伴行,以控制和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患者的外侧伴行,以控制和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 过马路过马路先加强步行速度的训练,可在跑步机上进行步行速度先加强步行速度的训练,可在跑步机上进行步行速度的训练,学会快速行走后,一般来说当患者的步行的训练,学会快速行走后,一般来说当患者的步行速度能达到速度能达到3.6km/h3.6km/h时时, ,则可带患者开始过马路训练则可带患者开始过马路训练开始时由两人分别站于患者两侧,保护患者完成过街,开始时由两人分别站于患者两侧,保护患者完成过街,必要时要持特制的交通指示牌,以提醒过往车辆和必要时要持特制的交通指示牌,以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避让行人避让注意过马路训练,必须选在

43、人行横道线处进行,严格注意过马路训练,必须选在人行横道线处进行,严格执行交通规则,确保安全执行交通规则,确保安全超市购物超市购物 患者要学会独立的购物,所以患者要学会独立的上患者要学会独立的购物,所以患者要学会独立的上下自动扶梯下自动扶梯 不用手杖的患者上下自动扶梯方法:不用手杖的患者上下自动扶梯方法:首次带患者上首次带患者上扶梯时,应有两人保护,一人先退上扶梯,一手拉扶梯时,应有两人保护,一人先退上扶梯,一手拉住患者的腰带;患者一手扶住自动扶梯的扶手,健住患者的腰带;患者一手扶住自动扶梯的扶手,健腿先上楼梯,患腿再跟上;另一人双手稳住患者的腿先上楼梯,患腿再跟上;另一人双手稳住患者的骨盆,帮

44、助患者顺利的上楼梯。如此多次训练,使骨盆,帮助患者顺利的上楼梯。如此多次训练,使患者逐渐适应并掌握上下自动扶梯的方法患者逐渐适应并掌握上下自动扶梯的方法 使用手杖的患者上下自动扶梯方法:使用手杖的患者上下自动扶梯方法:在上下扶梯时在上下扶梯时应先将手杖固定好应先将手杖固定好, ,应指导患者将手杖的手柄处加应指导患者将手杖的手柄处加一带一带, ,利于挂在手臂上利于挂在手臂上, ,或指导患者将手杖插入腰间或指导患者将手杖插入腰间皮带上皮带上, ,余步骤同前余步骤同前 乘坐交通工具乘坐交通工具 患者要能真正回归社会,还要学会正确使用交通工具。患者要能真正回归社会,还要学会正确使用交通工具。 上下出租

45、车上下出租车:患者坐出租车以后排座为宜。进入出租车时,:患者坐出租车以后排座为宜。进入出租车时,应以健手拉开车门,然后背对车门,臀部先入坐车座上,应以健手拉开车门,然后背对车门,臀部先入坐车座上,调整坐稳后,再将双腿移入车内;下车时,先将脚移出车调整坐稳后,再将双腿移入车内;下车时,先将脚移出车外,落地踏实,然后头部再移出车外,最后手扶车身站起,外,落地踏实,然后头部再移出车外,最后手扶车身站起,关门站稳安全离开快车道,走上人行道。关门站稳安全离开快车道,走上人行道。 乘坐中巴车或公共汽车:乘坐中巴车或公共汽车:开始应由治疗师指导下完成,要开始应由治疗师指导下完成,要有家属陪同。上车时家属先上

46、车,一手拉住患者的腰带,有家属陪同。上车时家属先上车,一手拉住患者的腰带,帮助将患者往车上拉;患者一手拉住车门把手,健腿先上帮助将患者往车上拉;患者一手拉住车门把手,健腿先上车,患腿再跟上;治疗师双手固定患者的骨盆,同时用力车,患腿再跟上;治疗师双手固定患者的骨盆,同时用力将患者往上推,帮助患者完成上车。下车时家属先下,一将患者往上推,帮助患者完成上车。下车时家属先下,一手拉住腰带以保护患者;治疗师同样固定骨盆,帮助控制手拉住腰带以保护患者;治疗师同样固定骨盆,帮助控制患者的重心,以防失控摔倒;患者应患腿先下,落地踏实患者的重心,以防失控摔倒;患者应患腿先下,落地踏实站稳,然后健腿再下车,注意

47、站稳;最后是治疗师下车站稳,然后健腿再下车,注意站稳;最后是治疗师下车社区步行训练社区步行训练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专人保护,治疗师应站在患者的患侧,提高患者的专人保护,治疗师应站在患者的患侧,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利于消除紧张情绪安全感,利于消除紧张情绪 患者必须具有他动态平衡能力患者必须具有他动态平衡能力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延长步行的距离和速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延长步行的距离和速度 先选择较平整的路面行走,逐渐到复杂的路面行走先选择较平整的路面行走,逐渐到复杂的路面行走 所有实用技术的应用,应先在治疗室内进行模拟训所有实用技术的应用

48、,应先在治疗室内进行模拟训练,待熟练后再到实际环境中训练,以逐步适应练,待熟练后再到实际环境中训练,以逐步适应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偏瘫步态偏瘫步态即典型的划圈步态,表现为下肢伸肌张力过高,即典型的划圈步态,表现为下肢伸肌张力过高,廓清不充分,左右骨盆高低不对称。迈步时通廓清不充分,左右骨盆高低不对称。迈步时通过身体带动骨盆向前摆动,膝关节不能屈曲而过身体带动骨盆向前摆动,膝关节不能屈曲而划圈迈出患腿。划圈迈出患腿。矫治方法:矫治方法:手法牵张股四头、手法牵张股四头、腘腘绳肌、小腿三绳肌、小腿三头肌、头肌、內內收肌等;收肌等;躯干肌肌力训练。躯干肌肌力训练。强化强化步行分解训练。步行分解训练。靠墙蹲马步训练。靠墙蹲马步训练。上下台上下台阶训练,以及侧方上下台阶训练。阶训练,以及侧方上下台阶训练。膝关节屈膝关节屈伸控制性训练等。伸控制性训练等。 足下垂步态足下垂步态矫治方法:胫前肌肌力训练;坐位、站位勾脚矫治方法:胫前肌肌力训练;坐位、站位勾脚尖练习,根据患者情况,脚背上可放置沙袋以尖练习,根据患者情况,脚背上可放置沙袋以抗阻训练。对足下垂严重的患者有条件的可抗阻训练。对足下垂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