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苏教版五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含问答题总结)_第1页
2021年新苏教版五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含问答题总结)_第2页
2021年新苏教版五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含问答题总结)_第3页
2021年新苏教版五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含问答题总结)_第4页
2021年新苏教版五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含问答题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热传递5.热传导1.冬天天气很冷,我们怎样才能使身体温暖起来呢?用暖手宝焙一焙,身体就暖和起来了。暖手宝传热让手暖和是 固体与固体接触。对着自己的双 手哈一口热气,双手就会暖和起来。哈气使手暖和是 气体与固体接触。到温泉中泡一泡,身体就会暖和起来。泡温泉使身体暖和是液体与固体接触。喝一杯热茶,热茶会让身体暖和起来。喝热水使身体暖和也是液体与固体接触。2.热是怎么传 递到衣物和板栗上的?用熨斗熨烫衣服,热通过熨斗传递到衣服上。熨衣服时,加热电熨斗的金属底板,金属底板的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衣服,使衣服变热,变得平整。利用沙子炒板栗,热通过沙子传到板

2、栗上。炒板栗时,沙子吸收大量的热量,再把热均匀地传给板栗,板栗很快就被炒熟了。3 .生活中热传导的例子:用电饭锅煮饭,热由电饭锅传给了米饭。用炒锅炒菜,热由铁锅传给了蔬菜。热水器,热通过热水器中的镁棒传给了水,使水变得温暖。北方人冬天用的热炕,热由炕面传 给了人。4 .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5 .解释生活中热传导的现象烙饼。烙饼时,火的热传递给锅面,饼与锅面接触,热传递给饼,饼受热变熟了。量体温。测量体温时,人体将热传给体温计的感温探头,感温探头变热,直到与人体温度

3、相同,热传导就 会停止。此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温度就是人体的温度。冷敷或者热敷。冷敷是皮肤的热传递给布包里的冰块,皮肤的温度降低,达到减慢血液循环的 目的;热敷是布包里的热传递给皮肤,皮肤温度变高,以加快血液循环。吹头发。使用电吹风吹湿头发时,电吹风产生的热传递给头发,头发温度升高;另外电吹风吹 出气体,加速空气流动。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头发上的水快速蒸发。电烙铁作画。电烙铁通电后被加热,烙铁把热传递给与其接触的木板, 接触点的木板受热颜色发生改变,利用这种颜色变化完成作品6 .实验一:研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探究的问题: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凡士林、金属片、试管夹、铁架台、酒精灯、

4、火柴等。实验方法: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另一端,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加热另一 块金属片的中心,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实验现象:在一侧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油从加热的地方向另一侧慢慢熔化。在中间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油从中间向四周扩散熔化。 实验结论:无论加热金属片的中间 还是边缘,金属片都会变热,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7 .实验二: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探究的问题: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铁架台、水槽、冷水、烧杯、热水、温度计等等。实验方法:在烧杯中到一杯热水,并且放在盛有冷水的

5、水槽中。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热水和水槽中的冷水的温度。5分钟后,再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热水和水槽中的冷水的温度,并比较两测量的温度。实验现象:烧杯中的热水温度会越来越低,水槽中的冷水温度会升高,一直到水槽中的冷水和烧杯中的热水温度相近或相同。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热在水中传递时,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说明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热传导。8 .学生活动手册:在下图中画箭头表示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情况。实验发现:无论是加热金属片的中央还是边缘,凡士林都会 熔化,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热总 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做与教材上相反的实验,将盛有冷水的烧杯放入盛有热水的

6、水槽里,记录你的发现。实验发现:在相互接触的冷热不同的物体之间,热可以传递。热从水槽里的热水传到烧杯上,再传到烧杯中的冷水,最后烧杯里的水也慢慢 变热。也就是说,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6.热对流1 .把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入冷水槽中, 四周流动,然后沿着水槽壁向下流动会看到的现象是:红色的热水会上升,到达冷水顶部会向2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热对流时,热总是由 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3 .制作简易走马灯制作方法:制作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剪刀、蜡烛、火柴、一根细纯、牙签、双面胶等等。在一个纸杯的侧面开两个口,将

7、蜡烛固定在杯底在另一个纸杯的侧面开多个直角扇叶窗。在杯底穿一根细纯,用牙签固定。将两个纸杯口对口用双面胶黏合。点燃蜡烛,手提细绳,走马灯就转起来了。简易走马灯的使用方法:当点燃走马灯中的蜡烛时,我们会发现这个简易的走马灯转动起来了。简易走马灯转动原理:当我们点燃走马灯中的蜡烛时,下面纸杯里的空气被蜡烛加热,热空气上升,推动扇叶,走马 灯就转动了。4 .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粮食仓库中的对流现象。粮食仓库都装有天窗和地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仓库内的热空气上升 后从天窗排出去,外面的冷空气从地窗进来,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所 以仓库内能保持恒温,以免粮食受热生虫或者发霉变质。电冰箱中的

8、对流现象。烧开水就是利用了水的对流。自然界中的风是依靠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的。冬天暖气片表面附近受热空气会向上流动。空调也是利用热对流的原理。5 .实验一: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探究的问题: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木头屑子、烧杯、冷水、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等等。实验方法: 把木屑放入水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实验注意点:正确使用酒精灯,注意安全,小心烫手实验现象: 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开,到达水面处会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附近下降, 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聚向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 实验结论:水受热之后会上升,遇冷会下降。6 .实验二:研究热在空气

9、中的传递实验探究的问题: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玻璃罩、线香、火柴等等。实验方法:固定一支线香,点燃。用玻璃罩倒扣住线香。观察线香冒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实验现象:线香的烟会直立向上直到瓶底,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上流动。实验结论:空气受热之后会上升,遇冷会下降。7 .学生活动手册:在下图中画出热在水中的传递情况。(用蓝色箭头表示冷水的传递方向,用红色箭头表示热水 的传递方向)在下图中画出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情况。(用蓝色箭头表示冷空气的传递方向,用红色箭头表示 热空气的传递方向)实验发现:从木屑与烟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出,无论是热水还是热空气都会向上流动,冷水或冷 空气则会向下

10、流动,这样循环流动使得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 从而使全部液体或气体的温 度趋于均匀。这种传热方式叫热对流。7.热辐射1 .站在烈日下,站在炉火、篝火边,会有非常炎热的感觉,是因为热辐射的原因。2.太阳与地 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 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 像太阳、篝火这 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 空中也能进行。3 .热辐射特点: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4.太阳是利用热辐射的传递方式将热传递到地球上的。5 .做一个简易太阳灶制作材料:纸板、锡纸、剪刀、美工刀、热熔胶枪、玻璃管或透明

11、塑料管等。制作方法:用纸板做一个支架。用热熔胶把锡纸固定在支架上。将玻璃管灌满水,并封好玻璃管口,固定在支架上后,调整锡纸凹陷的位置,使反射的阳光汇聚在玻璃管上。简易太阳灶的原理: 利用的是太阳的热辐射原理。太阳灶的受光面是一个凹型面, 太阳光照射到凹型的面上,会聚 焦于玻璃管上,能够将反射的光最大限度的转化成热能, 传递给位于焦点的玻璃管上,然后传 递到玻璃管中的水中。6 .使太阳灶的加热速度变快的方法通过制作对比让学生发现影响热辐射效果的主要条件有受热物体颜色的深浅,太阳灶的材料、 形状、大小,反光板聚焦的位置等。可以将凡是不是吸热的地方,只要有温度的部位,用保温材料保温起来,防止热量的散

12、失。调整好最佳的日照角度,可以让太阳灶最大限度的接收热量。可以增大受热的面积,这样就可以更多的吸收热量。7 .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电烙铁是运用热传导的方式传热。电水壶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两种方式传热。烤箱、电暖器是运用热对流和热辐射两种方式传热。太阳能热水器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传热。8.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插图,想一想这两幅插图中有哪些热的传递方式?他们分别是什么?左图,用火焰加热的炉子烧热水。火炉和水壶外壁的传热方式是热传导;壶中的水的传热方式 是热对流;火炉向周围空气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右图,厨师用铁锅炒菜。锅的外壁和铲子的导热方式是热传导;菜汤的导热方式是热对流;锅、 菜等向周

13、围空气导热的方式是热辐射。9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热的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相同之处:这三种都是热传递方式,都是从温度较高之处传到温度较低之处。不同之处:一是热传递的过程不同。热传导需要直接接触;热对流是循环传递;热辐射是从热源处向四面 八方直线传递。二是热传递的媒介不同。热传导在固体中传递能力最强,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弱;热对流只 在气体和液体中存在;热辐射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10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这三种方式又有什么关系呢?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这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 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11 .学生活动手册:在下图

14、中用箭头表示热的传递方式。写出三种传热方式的不同与相同之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热传导1 .直接接触.2 .固体传热能力最强,液体次之,气体最弱。都是由温度局的 地方向温度低的 地方传递热量。热对流1 .循环传递。2 .只在液体和气体中存在。热辐射1 .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传递。2 .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8.物体的传热本领1 .实验一:比较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实验探究的问题:塑料、木头、铜、铝、钢5种材料,哪种传热最快,哪种传热最慢 ?实验材料:塑料、木头、铜、铝、钢5种材料棒、凡士林、珠子、热水、烧杯等等。实验方法: 用凡士林分别在5种材料棒上粘一颗珠子,珠子与材料棒远端的距离须一致。 把5种材

15、料 棒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5种材料棒上珠子脱落的先后顺序。实验现象:将塑料、木头、铜、铝、钢5种材料棒上粘一颗珠子,然后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五种材料上的珠子脱落的先后顺序为:铜一一铝一一钢一一塑料一一木头。 实验结论:在这5种材料中, 铜的传热最快,木头传热最慢,这 5种材料的传热性能从高到低的顺序为铜、铝、钢、木头、 塑料。这个实验也说明了不同材料导热性能不同。2 .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 的不良导体。3 .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举例说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例子: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是因为蓬松的棉被中含有大量

16、的空气, 空气是不良导体,所以热量 不容易散失,因此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双层窗户可以隔热保暖,是因为双层窗户中间有空气,空气是不良导体,有了空气这个不良导 体的保护,房间中的热量不容易散失,才会感觉很温暖。冬天穿羽绒服比较暖和,是因为羽绒服中羽绒蓬松,有很多空气,空气是不良导体,所以热量 不容易散失。4 .赤脚分别站在地板、地毯、瓷砖上,感觉是不一样的,地砖上非常凉,地板上比较温暖,站 在地毯上感觉非常暖和。因为瓷砖、地板和地毯三种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光脚站在瓷 砖上感觉最凉,因为瓷砖是热的良导体,脚的热量通过瓷砖迅速散发,造成脚底温度降低,感 觉很凉。光脚站在地毯上不会觉得凉,因为

17、地毯是热的不良导体,脚底温度不容易散发,不觉 得凉。5 .物体的导热性能在生活中的运用炒菜用的铲子,铲子头和铲子杆是不锈钢材料,不锈钢虽然是热的良导体,但坚固、耐用;手 柄是塑料的,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防止烫伤。高压锅的锅体是钢制的,导热性能好,手柄是塑料制的,是热的不良导体,以免烫伤。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可减少水分蒸发,帮助小树保温,以抵御严寒。岩棉板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帮助墙体保温。保温瓶的瓶塞选用导热性能较差的非金属,如木头、塑料等制成。电饭锅的锅胆选用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利用棉花制作棉衣、防寒服等等。冬天人们喜欢使用双层的保温玻璃杯,可以防止杯子中的热水很快冷却。6 .设计并制作一

18、个保温盒选择什么材料制作保温盒才能够让保温盒的保温效果更好?可以选择木头、塑料、硬纸板等一些热的不良导体材料制作保温盒,保温效果会更好,尽量避 免使用钢铁与铝、铜这些热的良导体材料。除了在材料方面考虑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考虑保温盒的保温效果?我们可以把保温盒设计成双层的,这样可以利用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一原理使保温盒的效果更好。7 .学生活动手册:对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传热的快慢进行排序。燮料勺 木勺捐句相勺例勺我最初的预测:最慢塑料勺 木勺铜勺铝勺钢勺最快实验结果:最慢木勺塑料勺钢勺铝勺铜勺最快根据物体的导热性能给下面物体分类。铜、铁、铝、塑料、空气、木块、陶瓷、泡沫、锡纸热的良导体一一

19、铜、铁、铝、锡纸热的不良导体一一塑料、空气、木块、陶瓷、泡沫板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教材中问题解答第1课光源1、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 ( P2)篝火 萤火虫礼花雷电答:萤火虫、雷电是自然光源;篝火、礼花是人造光源。2、这些物体是光源吗?为什么?玻璃幕墙月亮发光答: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 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 导致的。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第2课光的传播1 .你认为这些光的传播路径有什么共同特点?(P4)*答:阳光穿过树叶间陈或云间空隙、汽车远光灯、激光灯都有光束射出,

20、而且光来看起来都是直线。2 .在研究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P5)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捕的。3 .他们排整齐了吗?你是如何判断的?(P5)答:整齐。因为向左(右)看齐,是调整队列的基本动作,其要领是:身体立正,头 向左(右)摆动60° ,脚用小碎步前后左右移动至与左(右)人员看齐,要求能够看 到相邻人员的腮部,且不到其后边的人,不能低头或仰头。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 播。第3课光的反射1、观察生活中光的反财现象,哪些物体反光效果比较好,说说反光效果好的 物体有什么特点。(P8)笞:图片分别呈现了不锈钢广场雕塑,平面镜及摆放的苹果,湖水及景物.如果物体表面很光滑(哪

21、怕是细微的凹凸也没有),那么当光线照射其表面时,就会发生 镜面反射,人们就会看到明亮的镜像。2、我们看到的月光是从哪里来的?(P8)答:月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月球对太阳光的反射使我们 能够看到被阳光照射到的半个月面。月球向着太阳的半个月面是亮区,另外半个 月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3、人是如何见物体的?(P9)答:古希腊学者认为,银睛发出的光碰到物体,人就能看见东西。后来,又有人 认为,是眼睛发出了像触须那样的东西,人通过触须看到物体。公元11世纪初,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赛姆纠正了上述看法。他认为,光从太阳 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第4

22、课七色光1.雨后天晴,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彩虹?它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P10)答:其实,只要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产 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彩虹最常在雨后初晴时出现,这时空气中尘埃少而充满小 水滴,天空的一边有雨云而较暗,彩虹较容易被看到。另外,瀑布附近也常出现 彩虹,晴朗天气里向空中酒水或喷水雾,亦可以出现彩虹。2、如果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你会看到什么?(P12)答:如果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看到的颜色应该是白色,因为白色的光 就是由七种不同的颜色组合而成的。第2单元热传递教材中问题解答第5课热传导1、他们是怎么让身体暖和起来

23、的?(P14)答:暖手宝传热让手暖和是固体与固体接触;哈气使手暖和是气体与固体接触;泡 温泉使身体暖和是液体与固体接触;喝热水使身体暖和也是液体与固体接触。2、热是怎么传到衣物、板栗上的?(P14)答:熨衣服时。加热电熨斗的金属底板,金属底板的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衣服,使衣服变热,变得平整。炒板栗时,沙子吸收大量的热量,再把热均匀地传给板栗,板栗很快就被炒熟了3、下图中,烧杯里的热水温度会怎样变化?水梢里的冷水温度又会怎样变化?(P15)答:热水的温度越来越低,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当温度差不多时,热水和冷水的 温度变化很慢,最后二者温度达到一致。4、生活中有许多热传导的事例,你能说说它们的传热

24、过程吗?(P16)答:烙饼、量体温、电烙铁作画、吹头发、冷敷或热敷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第6课热对流1、将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到冷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P17)答:红色的热水会上升,到达冷水顶部会向四周流动,然后沿着水梢壁向下流动。2、在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和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这两个实验中,实验现象有 什么相同之处?(P18)答:水和空气受热之后都上升,遇冷下降。第7课热辐射1、夏天,站在烈日下你有什么感觉?在哪些情况下还会有类似的感觉?(P19) 答:夏天,站在烈日下会感觉很热。当人的身体或身体的某个部分(如手)靠近篝火、燃烧的蜡烛(或火柴)热水袋、火炉等也会有类似的感觉。2、怎样才能

25、使太阳灶的加热速度变快 ?(P20)答:可以通过改变受热物体颜色的深浅、太阳灶的材料、形状、大小,反光板聚焦的位置等使太阳灶的加热速度变快。3.说说这些产品运用了哪种热的传递方式,它们是如何传热的。(P21)答:电烙铁是运用热传导的方式传热。电水壶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两种方式传热。烤箱、电暖器是运用热对流和热辐射两种方式传热。太阳能热水器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神方式传热。4、分析下图中热的传递方式。(P21)答:左图:火炉和水壶外壁的传热方式是热传导;壶中的水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 火炉向周围空气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右图:锅的外壁和铲子的导热方式是热传导;菜汤的导热方式是热对流;锅、菜 等

26、向周围空气导热的方式是热辐射。5、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P21)答:相同点:都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热量。不同点:一是热传递的过程不同。热传导需要直接接触;热对流是循环传递热辐 时是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直线传递。二是热传递的媒介不同。热传导在固体中传 递能力最强,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弱;热对流只在体和液体中存在;凸热辐时 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第8课物体的传热本领1、这些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传热的快慢一样吗?(P22)塞料勺木句胴勺铝句钢勺答:它们的传热速度不同,依次是木勺、塑料勺、钢勺、铝勺、铜勺。木勺最慢, 铜勺最快。2、下面的事例说明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27、还是不良导体 ?(P23)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双层窗户可以隔热保温答:说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蓬松棉被或者双层窗户中都有空气做隔层,有助于 保温。3.体验光脚站在瓷砖、地板、地毯上的感觉,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P23)答:光脚站在瓷砖上感觉最凉,因为瓷砖是热的良导体,脚的热量通过瓷砖迅速 散发,造成脚底温度降低,感觉很凉。光脚站在地毯上不会觉得凉,因为地毯是 热的不良导体,脚底温度不容易散发,不觉得凉。4、这些厨具的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材料?(P23)答:铲子头和铲子杆是不锈钢材料,不锈钢虽然是热的良导体,但坚固、耐用 ;手 柄是塑料的,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可

28、以防止烫伤。高压锅的锅体是钢制的,导热性能好,手柄是塑料制的,是热的不良导体,以免烫 伤。5、冬季,为什么要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 ?在寒冷地区建造房子时,为什么要 在外墙加一层岩棉板?(P24)答: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可减少水分蒸发,帮助小树保温以抵御严寒。岩棉板 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帮助墙体保温。6、利用下列材料设计并制作-个保温盒。(P24)提示:制作前要思考以下四个问题:保温盒有什么用?要选择什么材料?怎样制作?做好后如何检测?即保温盒要在什么情境下怎样使用,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制 作、检测。制作时可以任意选择材料。7、比比谁做的保温盒效果好,井分析保温效果好的原因。(P24)答:锡纸

29、表面像镜子一样光亮,可以反射电磁波,阻止热辐射,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泡沫板内存在很多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减少热量传导,收到良好的保 温效果。第3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教材中问题解答第9课地球的表面1、摸两种地球仪,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P26)政区地球仪地形地球仪,其他颜色代表国家,相邻答:政区地球仪表面光滑,有不同色块,蓝色代表海洋 国家的颜色不同。地形地球仪表面高低不平,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洋深度和陆地海拔高度 蓝色表示水,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沙漠 ,白色表示冰川 也就是说,这两种地球仪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颜色的含义不同,地球仪上的文字 注释也不同。2、观察下面

30、图片,说说各种地形的主要特点。(P27)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答:山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曲深。平原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 视野开阔。丘陵地势不高,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盆地周围地势高,中间地 势低,与澡盆相似。第10课火山和地震1、火山喷发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喷发后又是什么样的?(P28)答:火山喷发的场景: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火山气体从火山口冒出来,弥漫空中; 会有大量温度很高的红色岩浆从火山口喷溅或溢出;岩浆有的浓稠,有的稀薄, 流速也不同;被抛到空中的岩浆落地时会形成火山弹;岩浆会向下流动,会覆盖 周边的物体;喷发后的场景:红色岩浆会慢慢冷却变成岩石;灰尘、有毒气体和熔岩会严重影

31、 响火山周围居民的生活,如飞机停航、庄家死亡 当然火山物质也为人类提 供了有益资源。第11课地球的内部1.你能从下面这些现象中推测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吗?(P31)火山地震地深答:根据火山喷发可以推测出地球内部不是空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存在炙 热的岩浆。根据地震能推测出地球内部是不稳定的,会运动和变化,岩层会承受很大压力, 所积聚的能量需要释放。根据地热可以推测地球内部有大量的热能,可能比地表温度高。2、如果把水换成黏稠的液体,泡沫块会怎样运动呢?(P32)答:运动的速度会更加缓慢。前期能量慢慢积累,释放时现象也会更明显。3、根据发现的化石,你能推测出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的情况吗 ?(P33)

32、答:早在4000万-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所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4、观察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比较今天的地球与两亿年前的有什么不同(P33)笞:两亿年前,地球大陆板块是连接在一起的,现在则是相互分离开来的第12课地表雕刻师温度、风、水等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下面地表形态主要是由哪种因素造成的?(P35)破碎的岩石岩石女王头像海边沙丘亚马孙河海蚀拱桥溶洞答:六幅图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均暗含了不同的改变地表形态的主要因素。依次 为:图一,昼夜或季节性温度变化导致岩石开裂;图二,风携带沙砾磨蚀岩石形 成典型的风蚀石;图三,海风搬运沙子堆积成沙丘;图四,流水在河道中速度不 同,且不断侵蚀河岸形成弯

33、曲的河道;图五,海浪不断冲刷侵蚀而成海蚀石;图 六,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溶洞。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材中问题解答第13课云和雾1、图中哪里是云?哪里是雾?(P38)答:对于山脚下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是山腰上有云,而对于已爬到半山腰的人来说,他们身处其中,看到的是则是雾。2、为什么要在量筒中倒温水?用冰袋的目的是什么?(P39)答:加冰袋是为了创设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迅速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 成雾。如果往量筒中加热水,那么热水上方有大量水蒸气 ,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雾气,还 没开始实验雾就显现出来了。如果用冷水,那么量筒里水蒸气少,造雾效果不明显。用温水温度适中,量

34、筒内 水蒸气适量,不会快速形成雾气,便于观察。3、根据实验和下图,说说云是怎么形成的(P39)答: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小 水滴聚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形成了云第14课霜和霜1、观察露和霜有什么不同。(P40)答:露是液体,是小水滴形态,霜是固体,是小冰晶形态。露是无色的,霜一般为白色。形成霜时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冷。2、加盐前后杯子外壁有什么不同?(P41)答:加盐后杯内的温度明显要比加盐前低,加盐后杯子外面形成了霜花,而不是液态的小水珠。3、将杯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杯子外壁又会出现什么现象?(P41)答:将杯中的冰水倒掉,杯子的温度回升,杯壁的霜花会慢慢

35、融化成小水珠。这说明霜也是水的种固体形式。4、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指哪24个节气?(P41)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 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第15课雨和雪1、雨和需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P42)答:不同之处雨是夜态水、雪是固态水;雨是云层中的小水点降落或是小冰晶在 峰落过程中融化形成,雪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所致;形成雪的气温要更低, 所以股是在冬季,而雨水春夏秋冬都有。相同之处都是云层中的水汽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是降

36、水的两种基本形式。 2、为什么培养血底部会形成小水珠?在培养血中放冰块起什么作用?(P43) 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碰到冷的培养血,会在培养血底部赶结成小水珠。放入 冰块会使培养血的温度更低,这样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速度更快。3、你能根据下面的示意图,说说大自然中的雨、雪是怎么形成的吗?(P43)(图例:冰晶;?雪花;小水滴;水蒸气;,雨滴;) 答: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形成小水滴、小冰晶云 中的小水滴、小冰晶聚集变成了雨滴、雪花雨滴降落或雪花降落过程中融化形成 了降雨。雪花降落过程中没有融化便形成降雪。4、观察霍花的形状,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P44)答:雪花

37、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边形。雪花之所以 多星六边形,是因为水分子形成冰的过程中是按六方晶系排列的。5、这些降水形式有什么特点?(P44)雨夹雪 冰雹 ;东雨答:冰雹是种固态降水,同雨和雪样,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它是从发展强烈的积 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物。多发生在夏 季或春夏之交。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同雨和雪样,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它是从发展强烈的积雨 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物。多发生在夏季 或春夏之交。冻雨由冰水混合物组成,由雨滴与温度低于 00C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而成,是初 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第16课水滴的“旅行”1、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P45)答:地球上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中,大气中的水不断得到补充。天空中有降水落 下来,同时,地球表面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间断地蒸发到空中,补充大气 中的水汽,从而形成降水。2、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到哪里去了 ?空气中的水蒸气又来自哪里?(P45) 答: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江 河湖海,或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