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维护手册_第1页
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维护手册_第2页
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维护手册_第3页
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维护手册_第4页
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维护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AQSC-01-2015个体装备操作手册2015年8月2日目 录1.安全帽11.1使用场所(环境)11.2检查要求11.3使用(佩戴)标准21.4维护要求22.安全带32.1使用场所(环境)32.2检查要求32.3使用(穿戴)标准42.4维护要求43.护目镜、防护面罩43.1使用场所(环境)43.2检查要求53.3使用(佩戴)标准53.4维护要求54.耳塞、耳罩64.1使用场所(环境)64.2检查要求64.3使用(佩戴)标准64.4维护要求75.防护鞋75.1使用场所(环境)75.2检查要求85.3绝缘鞋(靴)的使用及注意事项85.4耐酸碱鞋(靴)的使用和注意事项96.防毒面具96.1使用场

2、所(环境)96.3使用(佩戴)标准106.4维护要求107.空气呼吸器117.1使用场所(环境)117.2检查要求117.3使用(佩戴)标准127.4使用注意事项137.5维护与保养131.安全帽1.1使用场所(环境)1.1.1存在物体打击危险的场所;1.1.2具有坠落危险的作业环境;1.1.3存在触电危险的作业场所、环境;1.1.4在低矮的部位行走或作业,头部有可能碰撞到尖锐、坚硬物体的作业环境;1.1.5传动、转动设备可能夹入、卷入头发的场所;1.1.6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和毒害性、腐蚀性危险环境;1.1.7接触高温物体、设备或高温场所。1.2检查要求1.2.1初次领取1.2.1.1产品标准

3、编号;1.2.1.2生产厂家名称;1.2.1.3生产日期(年、月);1.2.1.4产品名称(由生产厂命名);1.2.1.5使用说明;1.2.1.6特种防护用品标识;1.2.1.7帽壳有没有破损、薄厚不均的情况;1.2.1.8帽衬、帽箍尺寸调节扣、下颌带等是否齐全有效。1.2.2使用过程1.2.2.1帽箍尺寸调节扣调节功能;1.2.2.2帽壳有没有龟裂、下凹、裂痕、磨损等情况;1.2.2.3帽衬与帽顶间距25-50mm;1.2.2.4下颌带调整带、扣件齐全、有效;1.2.2.5帽壳有没有掉色、变形;1.2.2.6帽衬有没有断裂;1.2.2.7帽壳有没有污渍;1.2.2.8安全帽帽壳有没有受过重击

4、。1.3使用(佩戴)标准1.3.1通过帽箍调节扣将帽箍按头型调整到适合的位置,然后将帽箍调节扣;1.3.2安全帽帽沿朝向脑门,眼睛向上45º视线不受影响为宜;帽衬紧固带交叉点正对头部中间位置,通气孔正对两鬓;1.3.3安全帽的下颌带必须扣在颌下,并系牢,松紧要适度;1.3.4脱帽时右手按下下颌带扣件,待扣件解开后,右手自帽沿解下安全帽;1.3.5安全帽帽壳两侧开有通风孔,不得为增加透气强度再行开孔;1.3.6安全帽使用过程中不得接触火源,帽壳不得任意涂刷油漆,更不得将安全帽当做坐垫使用;1.3.7作业过程中不得将安全帽作为工器具使用,更不得拿安全帽用做打闹的器具;1.3.8进入可摘除

5、安全帽的场所、环境,应放置在指定的区域。1.4维护要求1.4.1安全帽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避免阳光曝晒和接触腐蚀性物质;1.4.2达到使用年限的安全帽,受过重击,帽壳有裂痕、龟裂、下凹、磨损等情况的应立即更换;1.4.3安全帽帽衬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清洗,保持内衬干净、卫生;1.4.4安全帽帽壳应每周进行一次清洁、擦拭,保持帽壳干净;1.4.5办公区域应指定专门用于摆放安全帽的区域。2.安全带2.1使用场所(环境)2.1.1距离基准面2米以上具有坠落可能的高处作业;2.1.2距离基准面不足2米但具有坠落可能的高处进行作业;2.1.3高空悬空作业;2.1.4无防护设施具有坠落可能的场所、角度超

6、过45º的斜面。2.2检查要求2.2.1产品名称及型号2.2.2产品标准号2.2.3产品类别2.2.4生产厂家名称2.2.5生产日期2.2.6使用说明;2.2.7特种防护用品标识;2.2.8绳带有无变质、断裂、残损、起毛;2.2.9卡环有无裂纹、卡簧弹跳性是否良好;2.2.10挂钩绳有无打结,扣件是否牢固;2.2.11挂钩绳有没有加长。2.3使用(穿戴)标准2.3.1穿戴时按照髋部、肩部、腰部的程序,系紧髋部、腰部扣件,调整好肩带;2.3.2未栓挂前钩绳提在手上或系挂在安全带;2.3.3作业过程中将安全带拴挂在牢固的构件或物体上,要防止摆动或碰撞;2.3.4高处作业无用于栓挂安全带的

7、牢固构件和物体时,应设置具有足够强度的钢丝绳用于栓挂安全带;2.3.5安全带禁止栓挂在移动或带尖税梭角或不牢固的物件上;2.3.6作业过程中将安全带挂钩绳栓挂在高处;2.3.7安全带挂钩绳超过3m时必须加缓冲器,安全带各部件不得任意拆除。2.4维护要求2.4.1安全带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或环境下;2.4.2不可接触高温、水、明火、强酸、强碱或尖锐物体;2.4.3使用两年后应抽验一次,频繁使用应经常进行外观检查,发现检查要求中存在的情况必须立即更换;2.4.4定期或抽样试验过的安全带,不准再继续使用;2.4.5卡环、扣件、挂钩、绳、带等定期清洁,避免沾染油污;2.4.6放置在气防柜中,并将

8、髋、肩、要扣件解开。3.护目镜、防护面罩3.1使用场所(环境)存在烟雾、尘粒、金属火花和飞屑、热、电磁辐射、激光、化学飞溅等伤害眼睛和面部的作业场所、环境。3.2检查要求3.2.1产品名称及型号;3.2.2生产厂家名称;3.2.3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报告);3.2.4镜片有没有磨损、镜架有没有损坏;3.2.5眼镜带有没有断裂、起毛;3.2.6眼镜带调节扣有没有损坏; 3.2.7面罩面板部分无气泡、裂痕;3.2.8金属部分与有机玻璃部分链接稳固,可调节部分性能良好。3.3使用(佩戴)标准3.3.1按照头部实际尺寸调整眼镜带到适合位置,系紧调整扣;3.3.2护目镜要专人使用,防止传染眼病;3.3.3

9、护目镜使用过程中不可直接接触过高热源;3.3.4避免重压重摔,触及坚硬的物体;3.3.5取出防护面罩的305支架并放到预定的安全帽上;3.3.6边组装边确认头盔和支架内槽组装是否到位,根据情况调节合适的位置并固定稳固;3.3.7取出面屏片,并把上面的防护膜揭下然后放到支架上固定,确保所有的锁扣都处在锁紧状态;3.3.8使用时应注意产品可能受热严重影响视线的折射率,影响到佩戴者视野的状况应尽量远离温度过高的环境和场合,不可以直接在温度过高的热源附近;3.3.9产品在使用过程一定要确定稳固性。3.4维护要求3.4.1防护面罩存在干燥、清洁、空气流通的库房或安全工具柜中;3.4.2镜片、面罩板定期清

10、洁,避免沾染油污;3.4.3镜片磨损粗糙、镜架损坏,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视力,应及时调换;3.4.4严防受潮、过热,有效期为五年,超过五年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4.耳塞、耳罩4.1使用场所(环境)4.1.1由机械的撞击、摩擦、固体的振动和转动而产生机械噪声的作业场所、环境;4.1.2通风机、空气压缩机等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4.1.3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产生的电磁性噪声。4.2检查要求4.2.1耳塞有无破损,耳塞带、连接弓架有无断带、裂痕;4.2.2耳塞、耳罩表面有没有污渍;4.2.3隔声效果是否良好;4.2.4罩壳有无裂纹和漏气现象。4.3使用(佩戴)标准4.3.1进入有噪声车间前戴好,工作中不得随

11、意摘下,以免伤害鼓膜。如确需摘下,最好在休息时或离开车间以后,到安静处所再摘掉耳罩或耳塞;4.3.2佩戴时,先将耳廓向上提拉,使耳甲腔呈平直状态,然后手持耳塞柄,将耳塞帽体部分轻轻推向外耳道内,并尽可能地使耳塞体与耳甲腔相贴合。但不要用劲过猛过急或插得太深,以自我感觉适度为宜;4.3.3戴后感到隔声不良时,可将耳塞稍事缓慢转动,调整到效果最佳位置为止。如果经反复调整仍然效果不佳时,应考虑改用其他型号规格的耳塞反复试用,以选择最佳者定型使用;4.3.4佩戴泡沫塑料耳塞时,应将圆柱体援成锥形体后再塞入耳道,让塞体自行回弹,充满耳道;4.3.5佩戴硅橡胶自行成型的耳塞,应分清左右塞,不能弄错;插入耳

12、道时,要稍事转动放正位置,使之紧贴耳甲腔内;4.3.6佩戴罩壳时顺着耳廓的形状戴好;4.3.7将连接弓架放在头顶适当位置,尽量使耳罩软垫圈与周围皮肤相互密合。如不合适时,应稍事移动耳罩或弓架,使调整到合适位置。4.4维护要求4.4.1耳塞或耳罩软垫用后需用肥皂、清水清洗干净,凉干后再收藏备用。橡胶制品应防热变形,同时撒上滑石粉贮存;4.4.2超过规定使用期限应立即更换;4.4.3耳塞、耳罩损坏严重,失去防护性能应及时更换;4.4.4耳塞、耳罩应专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4.4.5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场所和环境,避免接触高温、明火等。5.防护鞋5.1使用场所(环境)5.1.1高处坠落物品及铁钉、

13、锐利物品可能引起砸伤或刺伤的场所、环境;5.1.2高、低温物质喷溅可能伤害足部的场所、环境;5.1.3酸碱类物质作业场所;5.1.4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带电体造成触电伤害的作业场所;5.1.5火灾、爆炸危险性场所。5.2检查要求5.2.1产品名称及型号;5.2.2产品标准号;5.2.3产品类别;5.2.4生产厂家名称;5.2.5生产日期;5.2.6特种防护用品标识;5.2.7鞋面有没有脱胶,鞋底有没有断裂;5.2.8绝缘鞋有没有红色闪电符号,鞋底有无耐电压多少伏表示;鞋内有无合格证、安全鉴定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5.3绝缘鞋(靴)的使用及注意事项5.3.1应根据作业场所电压高低正确选用绝缘鞋,

14、低压绝缘鞋禁止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作为安全辅助用具使用,高压绝缘鞋(靴)可以作为高压和低压电气设备上辅助安全用具使用。但不论是穿低压或高压绝缘鞋(靴),均不得直接用手接触电气设备;5.3.2布面绝缘鞋只能在干燥环境下使用,避免布面潮湿;5.3.3穿用绝缘靴时,应将裤管套入靴简内。穿用绝缘鞋时,裤管不宜长及鞋底外沿条高度,更不能长及地面,保持布帮干燥;5.3.4非耐酸碱油的橡胶底,不可与酸碱油类物物质接触,并应防止尖锐物刺伤。低压绝缘鞋若底花纹磨光,露出内部颜色时则不能作为绝缘鞋使用;5.3.5对绝缘鞋的要求有:5.3.5.1必须在规定的电压范围内使用;5.3.5.2绝缘鞋(靴)胶料部分无破损,且每

15、半年作一次预防性试验;5.3.5.3在浸水、油、酸、碱等条件上不得作为辅助安全用具使用。5.4耐酸碱鞋(靴)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5.4.1耐酸碱皮鞋只能使用于一般浓度较低的酸碱作业场所,不能浸泡在酸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作业,以防酸碱溶液渗入皮鞋内腐蚀足部造成伤害;5.4.2耐酸碱塑料靴和胶靴,应避免接触高温、锐器损伤靴面或靴底引起渗漏、影响防护功能;5.4.3耐酸碱塑料靴和胶靴穿用后,应用清水冲洗靴上的酸碱液体然后凉干,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以防塑料和橡胶老化脆变,影响使用寿命。6.防毒面具6.1使用场所(环境)6.1.1具有有害气体、蒸汽、粉尘、烟、雾等有害物质的场所、环境;6.1.2空气中氧的体积

16、浓度不低于19.5%、有毒气体浓度不高于0.5%的场所、环境。6.2检查要求6.2.1面罩部件、面罩与滤毒罐连接处的气密性;6.2.2面罩面板有没有气泡、裂痕、划痕;6.2.3面罩带、扣件是否齐全,面罩带有无断裂、磨损;6.2.4滤毒罐(盒)有没有破裂,罐底密封塞是否完好。6.3使用(佩戴)标准6.3.1过滤式防毒面具不可替代隔离式防毒面具,防尘口罩不可替代过滤式防毒面具;6.3.2面具使用前,首先打开滤毒罐底塞,查看并确认滤毒罐上下口通畅;堵住罐底做深呼吸,进行气密试验,发现漏气严禁佩戴;6.3.3面罩使用时,应使罩体边缘与脸部紧贴,眼窗中心位置应选在眼睛正前方下1cm左右;6.3.4根据劳

17、动强度和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浓度选用不同类型的防毒面具。如低浓度的作业环境可选用小型滤毒罐的防毒面具;6.3.5严格遵守滤毒罐的有效使用时间。在使用过程必须记录滤毒罐使用过的时间、毒物性质、浓度等。若记录卡片上累计使用时间达到滤毒罐规定的时间,应立即停止使用;6.3.6在使用过程中严禁随意拧开滤毒罐(盒)的盖子,并防止水或其它液体进入罐(盒)中;6.3.7使用中如闻到毒物气味,感到呼吸困难,不舒服,恶心,应立即离开毒区,在毒区内,禁止将面罩取下。6.4维护要求6.4.1防毒面具应专人使用和保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在清洗和消毒时,应注意温度,不可使橡胶等部件因受温度影响而发生质变受损;6.4.

18、2每次使用后应将滤毒罐上、下盖盖严,防止毒气侵入或受潮失效,保持可靠密封;6.4.3防毒面罩、滤毒罐应经常检查,如有损坏或失效应及时更换;6.4.4面罩、面具严禁沾染油脂、粉尘、污渍;6.4.5滤毒罐达到有效使用时间后,及时更新充装药剂。7.空气呼吸器7.1使用场所(环境)7.1.1火灾、有毒有害气体及窒息等恶劣环境中;7.1.2空气中氧的体积浓度低于19.5%、有毒气体浓度高于0.5%的场所、环境;7.1.3空气流通不畅的半封闭、封闭塔、罐、窨井。7.2检查要求7.2.1产品名称及型号;7.2.2生产厂家名称;7.2.3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报告);7.2.4产品生产日期;7.2.5特种防护用品

19、标识;7.2.6检查气瓶的压力表指针应在绿色格之内,空气呼吸器各组部件是否齐全,无缺损,接头、管路、阀体连接是否完好;7.2.7面罩面板有没有气泡、裂痕、划痕;7.2.8面罩带、扣件、背带、胸带、腰扣等是否齐全,面罩带有无断裂、磨损;7.2.9气瓶表面有没有裂痕、划痕。7.3使用(佩戴)标准7.3.1打开箱盖,查看气瓶、面罩是否齐全,气瓶是否连接在背带上,背带肩带、胸扣、腰扣是否放在最大,面罩带是否放在最大处;7.3.2打开气瓶阀,检查气瓶气压(压力应大26MPa),然后关闭阀门,按下排气按钮放尽余气;7.3.3气瓶阀门和背托朝上,利用过肩式或交叉穿衣式背上呼吸器,适当调整肩带的上下位置和松紧

20、,直到感觉舒适为止;7.3.4将腰带公扣插入母扣内,然后将左右两侧的伸缩带向后拉紧,确保扣牢;7.3.5将面罩的上五根带子放到是松,把面罩置于使用者脸上,然后将头带从头部的上前方向后下方拉下,由上向下将面罩戴在头上。调整面罩位置,使下巴进入面罩下面凹形内,先收紧下端的两根颈带,然后收紧上端的两根头带及顶带,如果感觉不适,可调节头带松紧;7.3.6用手按住面罩接口处,通过吸气检查面罩密封是否良好。作深呼吸,此时面罩两侧应向人体面部移动,人体感觉呼吸困难,说明面罩气密良好,否则再收紧头带或重新佩戴面罩;7.3.7将供气阀上的接口对准面罩插口,用力往上推,当听到咔嚓声时,安装完毕;7.3.8完全打开

21、气瓶阀,此时,应能听到报警哨短促的报警声,否则,报警哨失灵或者气瓶内无气。同时观察压力表读数。气瓶压力应不小于26MPa,通过几次深呼吸检查供气阀性能,呼气和吸气都应舒畅、无不适感觉;7.3.9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观察压力表和报警器发出的报警信号,报警器音响在1米范围内声级为90dB;7.3.10使用结束后,先用手捏住面罩下面左右两侧的颈带扣环向前一推,将颈带推至最大松开,然后再将头带推至最大松开,将面罩从脸部由下向上脱下;7.3.11转动供气阀上旋钮,关闭供气阀;7.3.12捏住腰带公扣笋头,退出母扣,为便于从人体上取下呼吸器,搬动调节带卡子,调节带自动拉长;7.3.13放松肩带,将肩带推至最大,将呼吸器从背上卸下,放至包装箱内。7.4使用注意事项7.4.1空气呼吸器使用佩戴人员身体健康无呼吸类、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7.4.2正确佩戴面具,检查合格即可使用,面罩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