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混凝土构件模型和构件性能点_第1页
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混凝土构件模型和构件性能点_第2页
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混凝土构件模型和构件性能点_第3页
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混凝土构件模型和构件性能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录 H 构件模型和构件性能点H.1 材料本构模型混凝土材料本构模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 非约束混凝土受压,受拉曲线可采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2 箍筋约束核心区混凝土单轴本构关系中的受压卸载曲线、 受压再加载曲线和受拉曲线可采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相关规定, 受压骨架曲线可采用图约束混凝土模型。图箍筋约束核心区混凝土模型受压骨架线=f cc xr(H.1.1-1)r - 1 + x rfcc = fco(- 1.254+2.254 1+ 7.94fl- 2 fl )(H.1.1-2)fcofcox =(H.1.1-3)ccEc(H.1.1-4)r

2、=Ec - Eseccc = co 1+ 5 fcc- 1(H.1.1-5)fcoEsec = fcc /cc(H.1.1-6)式中: 约束混凝土轴向受压应力; 约束混凝土轴向受压应变;96fc 约束混凝土单轴受压峰值应力;fc0 素混凝土单轴受压峰值应力;fl 有效约束应力,可按式确定; cc 约束混凝土单轴受压峰值应力对应的轴向受压应变; co 素混凝土单轴受压峰值应力对应的轴向受压应变; Ec 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Esec 约束混凝土对应于峰值应力点的割线模量;对于圆形截面,径向的有效约束应力fl :fl = 0.5kes fyh对于矩形截面, x 方向和 y 方向的有效应力 fl x

3、 和 fl y :f l x= ke x f yhf l y= ke y f yh式中: ke 有效约束系数,可按式计算;x 矩形截面x 方向体积配箍率;y 矩形截面y 方向体积配箍率;s 体积配箍率;fyh 箍筋屈服强度。有效约束系数 ke 可按式计算:Aeke =Ac (1-cc )式中: Ae 有效混凝土核心面积,按式( )和()计算; Ac 核心区混凝土面积,按式()和()计算; cc 纵筋面积与核心区混凝土面积的比值。有效混凝土核心面积Ae 和核心区混凝土面积Ac 可按式确定:对于圆形截面:97Ae =(ds- s' )2(H.1.1-11)42Ac=ds2(H.1.1-12

4、)4对于矩形截面:Ae = B' D ' -n Wi2(1 -s'' )(1-s'' )(H.1.1-13)1 62B2DAc = B' D'(H.1.1-14)式中: s 箍筋垂直净间距;ds 箍筋所围圆形的净直径加上箍筋直径;B 矩形截面约束混凝土核心宽度;D 矩形截面约束混凝土核心高度;Wi 纵筋净间距。钢筋的本构模型宜符合下列规定:1 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单调加载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曲线按图确定,必要时,可采用实测曲线确定钢筋的本构关系。fstmfptmkkfymfpymyk yk ypyk py(a) 普通钢筋(b) 预应

5、力筋图 H.1.2 -1钢筋单调受拉应力-应变曲线图中:98Essf yms =( s - k1y )(fstm - f ym )f ym +y - k1 y )(k20p =f pym +(Esp)p -py)(f ptm - f pym(k2py -py )0式中: Es 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s 钢筋应力;s 钢筋应变;fym 钢筋的屈服强度平均值;y 钢筋的屈服应变,可取f ym / Es ;syysk1 yk1ysk2 ysk2 yppypypk2 pypk2pyk1 y 钢筋硬化起点应变,在没有实验依据时,可取0.01;k2 y 钢筋峰值应变,在没有实验依据时,可取总伸长率gt

6、;K 硬化段斜率,钢筋为()()() ()f stm - f ym / k2y - k1 y ,预应力筋为f ptm - f pym / k2 py -py ;p 预应力筋应力;p 预应力筋应变;fpym 预应力筋的屈服强度平均值;py 预应力筋的屈服应变,可取f pym / Es ;k2 py 预应力筋峰值应变,在没有实验依据时,可取总伸长率gt;钢筋反复加载的应力 -应变本构关系曲线可按图确定。必要时,可采用实测曲线确定钢筋的反复加载本构关系。99kEsEs( a,)( b,b)图钢筋反复拉压应力-应变曲线图中:s -p= Es ( s -a )-aEs ( b - a )- b(H.1.2-3)b -a(Es - k )( b -a )(H.1.2-4)p =Es ( b - a )-b式 中 : k 等 效 硬 化 直 线 的 斜 率 , 钢 筋 为f- f/ ky- k1y ),预应力筋为( stmym ) ( 2(f ptm - f pym )/ (k2 py - py );a 再加载路径起点对应的应变b,b 再加载路径终点对应的应力和应变, 如再加载方向钢筋未曾屈服过, 则 b, b 取钢筋初始屈服点的应力应变。如再加载方向钢筋已经屈服过,则取该方向钢筋历史最大应变。2 钢构件本构模型宜采用随动强化滞回模型或混合强化滞回模型; 当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