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学第三章_第1页
劳动力市场学第三章_第2页
劳动力市场学第三章_第3页
劳动力市场学第三章_第4页
劳动力市场学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分析劳动力供给分析 主讲:张革雄主讲:张革雄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劳动力:劳动力:在劳动经济学中,劳动力特指在一定的劳动年龄范围内,在劳动经济学中,劳动力特指在一定的劳动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口。o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劳动者个人,或是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或是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使用权的出让。 o 劳动力供给量是

2、人口的函数1 6 岁以上人口劳动力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就业者完全失业者业主受雇者长期受雇者零工受雇者临时受雇者o 此外对劳动力供给概念的把握,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o1、个体决策 无论任何企业所能获得到的劳动力供给量,都取决于劳动力供给一方在一定条件下作出的供给决策。亦即一个个劳动者或家庭单独作出的。 o2、个体意愿 劳动者是否提供劳动力,取决于劳动者的意愿。 劳动力供给假设劳动力供给假设o 1 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即假设劳动者在作出有关即假设劳动者在作出有关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o 2 2、市场环境的假设。

3、、市场环境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市场状况可以分为市场环境的假设。市场状况可以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两种。完全竞争性市场、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两种。 o3 3、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劳动力供给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那么根据这个假设,只要市场上有一个工人处在同质的,那么根据这个假设,只要市场上有一个工人处在失业状态,就不会有劳动力短缺。失业状态,就不会有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供给的类型劳动力供给的类型o 个别劳动力供给个别劳动力供给o 家庭劳动力供给家庭劳动力供给o 社会劳动力供给社会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

4、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劳动力给如果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劳动力给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这个函数关系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这个函数关系成为劳动力供给函数。成为劳动力供给函数。 以以S表示劳动力供给量,以表示劳动力供给量,以Xi (i=1,2,3.)表示影响因素,)表示影响因素,则则 S = f(X1,X2,X3,X4,Xn )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假若只考虑工资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假若只考虑工资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函数关系表示为:函数关系表示为: S = f(w)o 一、劳动供给量的变动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

5、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移动。工资率工资率W劳动量劳动量L0 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位移。 二、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工资率工资率劳动量劳动量L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WLW2W0 W1SbacWLW0 L2 L0 L1 L1 L0 L2s0s2s1bac效用效用o效用就是人们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效用就是人们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劳动和闲暇的二者关系:此消彼长 劳动者的问题是其对有限的时间资源的用途选择问题。然而,劳动者的时间是有限的。增加收入就必须减少休闲。

6、减少休闲带来的收入增加取决于工资率。这些形成劳动者面对的约束条件,即他若选择多工作,则闲暇时间就会减少;他若选择在闲暇多花时间,则工作时间就会减少。(一)定义:指能够给劳动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结合点的轨迹。(二)特点 1、具有负的斜率 2、凸向原点 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o 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也就是无差异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也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它的经济含义是曲线在该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主体保持相同效用的条件下,增加在主体保持相同效用的条件下,增加(减少减少)一些余一些余暇时间,需要减少暇时间,需要减少(增加增加)

7、多少劳动收入。多少劳动收入。 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MRS=Y/ H Y(收入)(收入) H O 1 2 3 4 5 16闲暇时间闲暇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时间 140 120 100 80 60 40 20AB1-40C1-20D1-10收入闲暇无差异曲线o 其有以下特征:o第一、无差异曲线具有负的斜率。o第二、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种凸形的无差异曲线反映了闲暇与收入相互替代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性质。所谓的边际替代率衡量的是消费者愿意用一定收入交换一单位闲暇的比例。可以用任意点的斜率(为负)来表示。o 第三、存在着一个无差异曲线组合图,在该组合图中有无第三、存在着一个无差异曲线组合图,在该组合图中有无

8、数条无差异曲线。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用。o第四、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第四、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o第五、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第五、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预算约束线 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时间时间H收收入入YO余暇余暇劳动劳动YH0BACDE16128160 200斜率为10斜率为8o预算约束线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1、斜率为负。表明闲暇时间会随着收、斜

9、率为负。表明闲暇时间会随着收入增加而下降入增加而下降2、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比、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比如如AB线的斜率为线的斜率为-8,表示增加一小时,表示增加一小时闲暇所放弃的收入。闲暇所放弃的收入。 o 3.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约束线也将随之发生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约束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变化。o 4.当存在非劳动收入时,预算约束线将沿着当存在非劳动收入时,预算约束线将沿着Y轴轴平行向上移动。平行向上移动。YH0T B128I1I2I3XV A16 864闲暇闲暇工作时数工作时数o 在在T点,消费者为增加一小时闲暇愿放弃的收入为点,消费者为增加一小时闲暇愿放弃的收入为6元,

10、即一小时闲暇在劳动者心理的价值为元,即一小时闲暇在劳动者心理的价值为6元。此元。此时,每小时工资率为时,每小时工资率为8元,那么,劳动者就会增加元,那么,劳动者就会增加工作时间,使效用增加,同时使闲暇变得相对稀少,工作时间,使效用增加,同时使闲暇变得相对稀少,使闲暇的心理价值提高。使闲暇的心理价值提高。o 在在V点,消费者为增加一小时闲暇愿放弃的收入为点,消费者为增加一小时闲暇愿放弃的收入为15元,即一小时闲暇在劳动者心理的价值为元,即一小时闲暇在劳动者心理的价值为15元。元。此时,每小时工资率为此时,每小时工资率为8元,那么,劳动者就会减元,那么,劳动者就会减少工作时间,使效用增加,同时使闲

11、暇变得相对较少工作时间,使效用增加,同时使闲暇变得相对较多,使闲暇的心理价值降低。多,使闲暇的心理价值降低。o 在在X X点上无差异曲线和约束线刚好相切,斜率相同。点上无差异曲线和约束线刚好相切,斜率相同。o 即在该点,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工资率,而无差异曲即在该点,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工资率,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替代率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MRS= WMRS= W o 收入效应表明:随着收入的提高,劳动者的工收入效应表明:随着收入的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时数是减少的;随着收入的降低,劳动者的作时数是减少的;随着收入的降低,劳动者的工作时数是增加的。工作时数是增加的。o 收入效应收入效应 = =

12、工作时数变化工作时数变化 / / 收入的变化数收入的变化数 0U1U2bca时间时间H工资率工资率W工作时数工作时数HW1W2hahbS1abyaybychahbhc收收入入YO余暇余暇劳动劳动A工资率变化导致工作时数递增O收收入入YO余暇余暇劳动劳动U1U2Ahahbhcybya ycWH O W1W2hb haS2abcba工资率变化导致工作时数递减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程度。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劳

13、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总人口总人口*100%o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100%o年龄(性别) 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与分子同范围人与分子同范围人*100%男性劳动力参与率男性劳动力参与率=男性劳动力人口男性劳动力人口16岁以上男性总人口岁以上男性总人口*100%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o宏观经济状况宏观经济状况o国际的社会经济政策国际的社会经济政策o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劳动适龄人口规模o交易体制与教育供给规模交易体制与教育供给规模o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o社会保障制度社

14、会保障制度o人们的商品意识程度的社会分工程度人们的商品意识程度的社会分工程度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理论o 简单的劳动闲暇模型存在着不足: 该模型忽略了家庭背景,即劳动供给决策常常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里联合做出的,以最大化整个家庭的效用水平。因此应该将一个家庭中某一成员的工资率和收入对其他家庭成员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考虑进去。o家庭每个成员的工资率变化对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配置影家庭每个成员的工资率变化对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配置影响响 家庭成员家庭成员A A的工资率变化不仅影响到当事人自己的劳动供给的工资率变化不仅影响到当事人自己的劳动供给决策,也影响其他成员(比如决策,也影响其他成员(比如B B)的劳动供

15、给决策,影响)的劳动供给决策,影响的渠道有三个:的渠道有三个: (1)成员A的工资率变化导致当事人自己工作时数HA的正的替代效应。(2)A工资率的变化也将会通过负的收入效应,抵消了正的替代效应,进而影响HA ,具体的影响要看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对强弱。(3)交叉替代效应。也就是A的工资率变化会对B的劳动供给造成影响。该效应就是衡量家庭成员A的工资率变化对家庭成员B的影响大小。 下面具体对这种影响进行分析o 为了分析方便,现只假定一个家庭只由丈夫和妻子构成。最初丈夫全日制工作,妻子在家做家务。假定经济增长,妻子可能在市场上工作的工资率上升o 那么就妻子自己的劳动供给决策来说,工资的上升提高了她

16、在家庭工作和闲暇的机会成本。o 当市场上的工资率超过妻子的保留价格时,她会到市场上参加劳动,也就是说她会用市场工作时间来替代非市场工作和闲暇。 o 在随后的日子里,妻子在劳动市场上,那么工资率的继续在随后的日子里,妻子在劳动市场上,那么工资率的继续上升将会引起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上升将会引起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o 1 1、妻子提供工作时数的净影响将由上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妻子提供工作时数的净影响将由上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o 2、另一方面,妻子的工资提高也导致第二个收入效应:也就是可以增加家庭的收入,更直接的说,可以增加其丈夫的收入(非劳动收入),这样其丈夫就有可能增加对闲

17、暇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少的市场劳动和家庭劳动时间。o 这一结论反过来对妻子也是成立的,这与现实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一致的:已婚妇女的劳动市场参与率趋势随着其丈夫收入的增大而下降。o 3、交叉替代效应。它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成员A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的工作时数的变化。 交叉替代效应= HB / WA 这种交叉替代效应的符号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关键取决于两个人的市场工作时间是替代的还是互补的。o 如果为替代关系,那么当妻子增加市场工作时间时,丈夫减少市场工作时间,比如丈夫花费更多时间来做饭、洗衣服等等。o 如果为互补关系,那么当妻子增加市场工作时间,丈夫也会增加。o 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o 对于没有孩子的丈夫对于没有孩子的丈夫妻子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妻子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零。零。o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负,亦即在保持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负,亦即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丈夫(或妻子)的工资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