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细菌概述_第1页
第二章 细菌概述_第2页
第二章 细菌概述_第3页
第二章 细菌概述_第4页
第二章 细菌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细菌概述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细菌与外界的环境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一)细菌的大小 测量单位:微米或纳米Cm = 10-2 metermm = 10-3 meterm = 10-6 meternm = 10-9 meter杆菌的平均长度:杆菌的平均长度:2 微米微米; 1500个杆菌首尾相连个杆菌首尾相连= 一粒芝麻的长度一粒芝麻的长度; 10-100亿个细菌加起来重量亿个细菌加起来重量 = 1毫克毫克 面积面积/体积比:体积比:人人 = 1,大肠杆菌大肠杆菌 = 30万万; 这样大的比表面积特别有利于它们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

2、能量、信息的交换。微生物的其它很多属性都和这一特点密切相关。(二)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杆形和螺形1、球菌:根据细菌繁殖时的分裂平面和分裂后的排列方式可分为(1)双球菌:细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两个菌体成双排 列,如:脑膜炎奈瑟球菌、肺炎链球菌。(2)链球菌:细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多个菌体相链,如: 溶血性链球菌(3)葡萄球菌:细菌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菌体无 规则的堆积呈葡萄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2、杆菌菌体多数呈杆状,也有的微弯。杆菌种类很多,其大小、长短,粗细均有差异。根据菌体两端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可有球杆菌、棒状杆菌、分支杆菌和链杆菌。3、螺形菌 (1)弧

3、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 形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 (2)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如 幽门螺旋 杆菌 二、细菌的结构(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1、细胞壁功能:固形、抗渗、交换、致病 根据染色不同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两类细菌细胞壁和化学组成有明显的差异。磷酸壁,表面蛋白外膜G+菌和G-菌的细胞壁比较 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结构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结构G+菌和G-菌的细胞壁比较细胞壁的缺陷型L型 细菌L型的命名 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多形性 细菌L型培养后菌落特征(图) 细菌L型的临床意义2、细胞膜定义:在细胞壁内包裹在细胞质外的半透 性生物膜。

4、功能:a、参与物质交换 b、参与呼吸过程 c、细胞生物合成的重要场所3、细胞质基本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质、 核酸和少量的糖。细胞质内重要结构:核糖体: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由RNA+蛋白质组成。质粒: 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闭合环状双股DNA;染色体 外的遗传物质;控制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独立 复制,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胞质颗粒:胞质颗粒大多为贮藏营养物质的场所。异染颗 粒 有利于细菌鉴定。核质: 又称核区域 特点:无核膜、核仁及有丝分裂器 作用:细菌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 鞭毛 菌毛 芽孢1、荚膜 细菌分泌一层粘液状物质,包围在细胞 壁外,厚度 0.2

5、m(厚度 0.2m 称微荚 膜或粘液层)化学组成为多糖或多肽。 观察方法:特殊染色,油镜观察。 功能: a: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b:成分具有免疫原性 c:具有抗干燥作用2、鞭毛 察菌体上附着的细长并呈波纹状丝状物。 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经特殊染色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 功能:a、运动 b、免疫原性c、致病性3、菌毛 存在于菌体表面比鞭毛更细、短、直的丝状物。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分类 普通菌毛、性菌毛.普通菌毛 common pilus 遍布菌体表面,细而直 作用 粘附上皮细胞,有利 于细菌的定植,与致 病有关。.性菌毛 sex pilus (F菌毛) 少数革兰阴性菌表面,仅1-4根,中空管状

6、 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有性菌毛细菌 称F+菌 雄性菌无性菌毛细菌 称F-菌 雌性菌作用 与细菌的接合及质粒的传递有关F+菌与F-菌经性菌毛接合4、芽孢 概念 有些G+细菌在某些条件下,胞质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外包绕很厚的壳,即为芽胞。细菌形成芽胞后,代谢处于休眠状态;在外界环境适宜时,芽胞又可发芽形成菌体,进行生长繁殖。芽胞结构模式图 破伤风梭菌芽胞透视电镜15000破伤风梭菌芽胞透视电镜15000功能 抵抗力强(热、干燥、化学消毒剂)例如 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芽胞 细菌的鉴定指标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一、细菌的生长繁殖(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水分,无机盐类,

7、含碳化合物,含氮化 合物、生长因子2、酸碱度:最适:pH7.27.63、温度:374、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分类)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须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有机物,包括B族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等。(二)细菌的繁殖方式与速度 方式:二分裂无性繁殖 时间:2030分钟一代 细菌在818小时生长最旺盛,大小,形态,生理特性都比较典型(三)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用人工的方法配制的适合于细 菌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称培 养基。分类 按理化性状:液体、半固体、固体 按用途: 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 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厌氧 培养基。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1)液体:多数呈浑浊状态;少数沉淀生

8、 长;膜状生长(2)固体:形成菌落(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 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 菌落的特征为鉴别细菌的重要 依据。 菌苔(3)半固体:羽毛状,云雾状 3、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目的:1、做病原学诊断,选择药物 2、细菌的鉴定和培养 3、开发生产生物制品 4、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过程:物质分解、新城代谢(一)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1、热原质:或致热源,是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G-为脂多糖)。无菌操作。2、毒素和侵袭性酶: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侵袭性酶是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致病性物质。3、维生素:B、K等。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

9、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5、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仅对近源菌株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6、色素:有鉴别意义。分类:脂溶性色素、水溶性色素(二)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大肠埃希菌含乳糖分解酶 色氨酸酶 鉴别细菌产酸产气吲哚三、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在一点的环境条件下,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且代代相传。 变异:在一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细菌的种属性状保持稳定产生变种和新种,有利于物种的进化和发展。(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1、形态结构的变异 2、毒力变异 3、耐药性变异(二)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诊断、治疗、预防、基因工程

10、第三节 细菌与外界环境一、细菌的分布(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1g土壤 一亿细菌水:来源于土壤和排泄物空气:来自土壤、尘埃、人和动物的呼吸道及口腔排出物。(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1、正常菌群:在体表及各种腔道中驻留,对人体无害,故称正常菌群。2、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菌群与人体、菌群之间相互制约,生态平衡。 作用: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癌和抗衰老。3、条件致病菌条件: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低下 c、菌群失调二 消毒与灭菌(一)概念1、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等方法杀灭或消除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2、灭菌:指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3、防腐:指防止或抑制体外微生物的生长

11、繁殖,细菌一般不死亡。4、无菌:不含活的微生物称为无菌5、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二)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灭菌法: 方法:利用高温 原理:高温使蛋白和酶变性凝固 分类: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1)湿热消毒灭菌法(最常用)a、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不影响被消毒物品的营养成分的消毒方法。b、煮沸法:1005分钟,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杀死芽孢需12小时,加NaHco3,加热至105,杀菌防锈。主要用于金属类。C、流通蒸汽消毒法:利用蒸笼或蒸锅进行消毒。 温度80100,1530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 但不能杀死芽孢。用于

12、一般外科器械,注射器, 食具等消毒。d、间歇灭菌法:利用连续三次流通蒸汽加热,以达到灭菌的目的。e、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利用密闭耐高压的容器,压力越大,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压力通常在103.4kpa,121.3,1520min时,可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2)干热灭菌法a、焚烧: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b、烧灼:用火焰灭菌(适用于接种环,试管口,瓶口的灭菌)c、干烤:利用干热灭菌,1601702h可灭菌2。、辐射杀菌法包括紫外线和电离辐射(1)日光与紫外线:265266nm的紫外线 杀菌能力最强 原理:干扰DNA复制 有效距离: 2m 时间:30min(2)电离辐射:

13、高速电子、X射线、r射线3、滤过除菌法(三)化学消毒灭菌法1、消毒剂 对细菌和人体都有毒性,只外用(体表、医疗器械、排泄物和周围环境)。(1)常用消毒剂,见表2-3(2)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a、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b、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c、环境因素2、防腐剂 主要用于生物制品,注射剂以及口服制剂三、医院感染概念: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指住院病人在 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和在 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 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 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特点: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地点在医院、界限 为住院期

14、间和出院不久、病原体为条件致 病菌,传播途径为接触、病原体难确定 危险原因:免疫力低下、诊疗技术应用、各种损伤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见p16.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一、细菌的治病因素细菌的致病性是指能引起机体疾病的性能。特点:对特定的宿主(一)细菌的毒力毒力: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构成:侵袭力和毒素1、侵袭力 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并在体内一定部位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称侵袭力。物质基础: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a、荚膜 抗吞噬,抗杀菌b、粘附素 使细菌附着与体表和黏膜,是感染首要条件。包括菌毛和非菌毛粘附素(2)侵袭性酶2、毒素分类:内毒素和外毒素a、外毒素:代谢产生,主要由G+产生 化学成分:蛋白质 性质:不稳定、易被热,酸和蛋白酶破坏、毒性强 分类:细胞毒素、神经毒素、肠毒素b、内毒素:G- 成分:脂多糖 释放方式:细菌死亡内外毒素区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