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为什么会长分蘖_第1页
玉米为什么会长分蘖_第2页
玉米为什么会长分蘖_第3页
玉米为什么会长分蘖_第4页
玉米为什么会长分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玉米为什么会长分蘖?) 玉米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去植株顶部58节的叶芽不发育以外,其余腋芽均可发育;最上部的腋芽可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由于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比较强,一般情况下基部腋芽形成分蘖的过程受到抑制,所以生产上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情况也比较少见。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得时间大多发生在出苗至拔节阶段,形成分蘖得原因主要是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削弱了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作用所致。二、哪些情况下玉米容易长分蘖?容易导致玉米形成分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植株感染粗缩病,二是苗后除草剂产生的药害,三是控制植株茎秆高度的矮化剂形成的药害,四是苗期高温、干旱造

2、成的影响。在上述几种情况下,玉米植株的顶端生长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植株矮化并产生大量分蘖。此外,分蘖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品种有关,顶端优势弱的品种在不良环境影响下更容易产生分蘖。5 Z9 X% o0 x4 H, J) v三、今年玉米的分蘖为什么比往常年多?7 q$ , I6 X1 ; f  I% l今年我省夏玉米在出苗以后,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几乎没有有效降雨,幼苗生长阶段基本上是处于高温和干旱条件下。干旱条件下玉米幼苗顶端生长点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生长速度趋缓。与此同时,在高温和强光照条件下植株又可制造较多的光合产物,植株体内充足的有机营养反过

3、来促使植株形成较多的分蘖。所以,今年我省的夏玉米发生分蘖的现象较往常年要多一些。四、玉米的分蘖是否影响产量?先解决几个问题:/ 9 L9 H7 L- L& P& 1、玉米不去分蘖,能增加玉米整体的叶面积吉林农业大学宋凤斌等人的结论为:不去分蘖的实验玉米品种每公顷的叶面积为35610-46510平方米,而去分蘖的每公顷叶面积仅为24690平方米,前者比后者叶面积大得多。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史振声的结论为:叶面积大幅度增加,留孽是去孽的2.5倍,达到极显著平准。去孽叶面积指数为0.94而留孽为1.64。留孽处理叶片的衰老时间较去孽者晚35天。结论:玉米的叶片是其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器官在

4、玉米的一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去分蘖比去分蘖的叶面积多,为玉米产生更多的干物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玉米分蘖(丫子)上的营养到底会不会往主茎穗上转移?    研究原理:C元素是玉米果穗灌浆时糖和蛋白质所需的重要组分,CO2中的C元素可用放射性元素(14C)标记。当这种标记的CO2被叶子吸收后,可通过植株进行示踪。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在70年代初就使用了CO2标记技术。他们发现在抽雄之前,主茎和分孽之间发生少量的养分转移。不过,在吐丝后不久和整个灌浆期间,大量的养分从粗大且无雌穗的分孽叶片上向主穗转移。分孽和主茎的果穗

5、都有少量营养物质的转移,即主穗得到的是主茎叶片的养分,而分孽穗得到的是分孽叶片的养分。主茎向分孽输送养分的情况只出现在分孽有果穗而主茎无果穗时。    吉林农业大学宋凤斌等人也用CO2元素示踪技术,探明玉米植株体内干物质的去向。结果表明:在玉米雄穗形成前,主茎与分孽间有小量的养分转移。紧接着开花后和灌浆期间,大量养分由无穗分孽的大叶输往主茎的果穗,这是不去分孽玉米子粒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当主茎与分孽都有果穗时,养分很少相互转移。亦即主茎穗从主茎叶获取养分,而分粟穗则由分孽叶提供养分。只有当分孽上有穗而主茎上无穗时,主茎养分才流向分粟穗。这种情况在大多数田间条

6、件下很少发生。同时还发现,在完全植被的正常田间条件下,小的、被遮阴的发育正常的无穗分孽对主茎无影响,即使有影响,也是向着增加产量的方向发展。通过两个实验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的结论几乎一致。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史振声还发现:分孽几乎都有雌穗吐丝现象,后期也有不同程度结粒现象但成穗甚少,说明在整个植株系统中主茎果穗的发育占有绝对优势。分孽不仅不会与主茎争夺营养,而且还向主茎提供它们从土壤中吸收的和本身合成的营养物质,从而扩大了营养“源”,减少了小花败育、秃尖、瘪粒,使产量和品质提高。3、玉米分蘖(丫子)对玉米的其他影响A、增加了根系数:史振声对根系的测定结果表明,留孽平均每株根数是56条,而去孽株为

7、29条,平均增加27.6条,即增加95%。B、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史振声的研究表明:测定留孽比去孽地表10厘米处土壤含水量高14.49%,达极显著平准,说明留孽后形成较大的叶冠层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了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叶片蒸腾与地表蒸发相比,蒸发的作用更大,故留孽可保持土壤水份和抵抗干旱。C、分蘖(丫子)与中穗部最大叶片生长的关系主茎中穗部最大叶片是对玉米产量贡献最大的叶片。2005年湖南文理学院程新奇等人的研究表明:没有蘖及拨蘖、不拔孽这三种处理与最大叶片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关系,表现为不同品种不同处理间最大叶片的叶长、叶宽及叶面积基本相同,可见分蘖的生长并不会影响到最

8、大叶片的生长。4、玉米分蘖(丫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管玉米分蘖掰还是不掰,最终还是得看它是否会影响产量。P.R.Carter的结论是:玉来的分孽不会影响田间籽粒产量。史振声的研究结果为:在8个产量性状中除每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变化外,其余6个性状留蘖比去孽均有显著改善。每穗粒重量最为突出,平均由36克增到62克,增加72.22%。二是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大,平均增加66.04%。三是每行粒数明显增加,平均增加35%。四是增加了穗长,平均增加4.24厘米,即增加30.85%。有效穗长增加更为明显,平均增加34.34%。最后是千粒重的增加,平均增加13克即715%。均达极显著平准。宋凤斌的研究结果为:无

9、论是覆膜还是不覆膜,不去分孽的各参试品种的各产量构成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总产量均超过去分孽的10%以上。程新奇的研究结果为:拨蘖比无蘖单穗鲜苞重平均高47.3g,高出约17.4%,比有蘖的高14.9g,平均高4.9%。刘宁等人的研究结果为:保留分蘖的玉米比打掉分蘖的穗长增加,千粒重增加29g,但是打掉分蘖的比保留分蘖的平均增产3.5%。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掰不掰掉分蘖对产量的影响并非绝对的。在程新奇、刘宁的实验中,掰掉玉米分蘖比不掰掉分蘖增产,但是幅度很小。而其他几人的实验说明不掰掉玉米分蘖比掰掉分蘖增产,而且增产幅度很明显。并且有的学者认为去分孽的玉米子粒产量比保留玉米分蘖的降低,

10、可能原因由于去分孽时所致的伤害引起的(伤口修复、病虫害侵害等),但是有待研究。笔者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玉米分蘖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偏向于增产!不掰分蘖比掰掉分蘖对产量影响偏向于增产!(五)、结论:玉米分蘖(丫子)掰还是不掰?    分蘖之所以令人讨厌,是因为在田间不好看,特别是在生长后期,植株基部较小的分蘖变为褐色,死亡时更是如此。当栽培者看到这种情景时,不管研究结果怎样,很难相信这些分孽没有从主茎吸收养分。加之,有时分孽会形成难看的多节雄穗。下面大家来看看这些学者们对分蘖(丫子)去留的结论吧!程新奇的结论:合理密度正常栽培的甜玉米,完全没有必要将拨除分蘖作为一项农艺增产措施来采取。相反,在早期拨蘖还会造成不利影响。(注:程新奇的实验结果是去掉分蘖的产量比保留分蘖的增产3.5%)宋凤斌的结论:无论是有穗分孽还是无穗分孽都有助于提高玉米子粒产量,同时玉米分孽可大幅度提高玉米的生物产量。史振声的结论:对于早熟甜玉米保留分孽是一种增加籽粒、鲜穗产量和提高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P.R.Carter的结论:玉米分蘖不会影响产量,不用去除。天诚的结论:夏直播玉米分蘖的去与留,对产量影响不大,但是打掉分蘖,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因此,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人工去除分蘖;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不管它,任其自然消亡。综合结论:1、在合理密度正常栽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