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导学案上册(孙)_第1页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上册(孙)_第2页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上册(孙)_第3页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上册(孙)_第4页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上册(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师、您好集体备课导学案(第一单元) 年 级四年级 学 科语文单 元第一单元课 题1、老师您好课 时第一课时 主备人孙瑜青辅 备 人黄永强 段清钒学习准备课件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说出“崇高、古今中外、浸透、蕴含”等词的意思。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我能读懂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的含义。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新词; 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知识链接导 学 过 程一、预习导航:1、读第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把下列词语读

2、正确。编织 崇高 浸透 创造 智慧 铺设 蕴含 塑造 朝霞 辛劳 祝愿 波涛 春晖 闪耀3、我 会组词: 铺( )篇( )辛( )原( ) 哺( )编( )幸( )愿( )4、 读第二遍课文,填空。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赞美了教师事业的 和 ,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和 的祝愿。5、 先在课本上描红,注意字的间架结构,然后把本课的生字工工整整地写在下面田字格里,要求:眼看准,手拿稳。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明确目标三:初读诗歌,了解大致内容1.听录音朗读诗歌。2.放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自己认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做上记号。3.再读诗歌,边读边想想全诗共有几句话,可分为几段,每

3、一段主要写什么。4.自学后在组内交流。二、我知道课文讲了什么?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赞美了什么?三、学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笔画等。2、观察老师的范写3、描红4、临写并展示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 全文哪个词语最能概括教师的职业特点?2、第1小节中 哪几句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 3、第2小节中诗人为什么赞美教师的事业多美好呢?五、课堂检测 1.辨别字形并组词 崇( ) 浸( ) 涌( ) 踪( ) 侵( ) 捅( ) 编( ) 茁( ) 偏( ) 拙( ) 2.按要求写词语(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天南( ) 理想( ) 崇高( ) 幸福(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浸透(

4、 ) 创造( ) 悄悄( ) 辛劳( )3、老师,您好!这是一首( ),赞美了教师事业的( )和( ),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 )和( )之情。1、老师,您好!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领悟诗意,体会诗情,并初步探究诗歌的表现特点。3、理解本诗的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尝试创作。一、学情调查 1、上一节课的学习,让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2、作者除了想表达心中深深的谢意,还想借这首诗诉说些什么呢?二、合作探究(一)学习引导 (1) 请同学们用心读第一小节,争取读得流利、有感情。1、再细细地读这一节,在你认为重要的词句下面作好标记。2、读了这一节,你都读懂了

5、些什么?与组内同学交流。3、“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这一句中 “浸透”、“蕴含”是什么意思?你能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吗?你能给这句话变换一种说法吗?(要注意不改变原句的意思哦!)(二)展示交流 1、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展台上展示交流重点的词句。2、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联系重点词语谈自己的阅读收获。3、以组为单位,读一读重点的句子。(三)学习引导(2)1、用心读第二节,在有感触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写上批注。(1)“理想的丝线”、“春蚕”“甘露”“茁壮的新苗”是什么意思?(2)作者用“春晖”“朝霞”来比喻什么?“鲜花”

6、“幸福”地开放指什么?(3)从“情不自禁”这一词语中可以看出什么?2、与组内同学交流你的想法,注意倾听别人的想法。(四)展示交流:读读有感触的诗句,并且就有关重点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同学之间相互补充。(五)学习引导(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尝试着背诵。(六)展示交流 展示背诵情况,交流记忆方法。三、课堂检测1、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完成下列问题。其中“春蚕”喻指_,“理想的丝线”喻指_;“甘露”喻指_,“茁壮的新苗”喻指_.蕴含( ) 祝愿( )2、小练笔: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要求仿照课文中的诗歌形式,跟亲爱的老师说说心灵的话语。讨论意见 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集体

7、备课导学案(第一单元) 年 级四年级 学 科语文单 元第一单元课 题2、但愿人长久课 时第一课时 主备人孙瑜青辅 备 人黄永强 段清钒学习准备课件学习目标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或查字词典说出“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宽慰、婵娟”的意思。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我能通过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学习重、难点能通过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知识链接导 学 过 程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上网或从工具书中查找有关苏轼及他人的词的资料 ,记录在课本上。 一:导入新课1.指生据自己

8、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2.简单介绍苏轼生平。3.多媒体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全篇并揭示课题。二:明确目标三:自主学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一).我能正确认读下列生字、新词。1.生字管 尝 赏 绪 睁 隐 悲 缺 虽 宽 辙 慰2.新词做官 品尝 观赏 心绪不宁 眼睁睁 悲欢离合 有隐有现 阴晴圆缺 虽然 宽慰 苏轼 苏辙 皓月当空 思念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埋怨 十全十美 屈指 吟诵 婵娟3.我能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 )埋 _ ( ) 4.我能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当空 心绪不宁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屈指算来 宽慰 婵娟 、 5.再读课文:按赏月、怨月、

9、吟月给课文分段,在课文中标记出来。(在小组里交流) 四.合作探究 1.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情?是一件什么事? 2.在这篇课文里苏轼开始时一边   ,一边  ,后来又  ,可他转念想     ,最后, 吟诵他的千古传诵 _。课堂检测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埋(mán mái)怨 品尝(shng cháng) 玩耍(shu yào) 朝廷(tíng yán)二、看拼音,写词语 pn cháng wán shu mán yuàn ( )

10、( ) ( ) gun shng dàn yuàn kun wèi ( ) ( ) ( ) bi hun lí hé yn qíng yuán qu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 廷( ) 耍( ) 尝( ) 挺( ) 要( ) 赏( ) 洒( ) 慰( ) 隐( ) 酒( ) 蔚( ) 稳(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品尝( ) 观赏( ) ( )地品尝 ( )地望着 ( )的月亮 ( )的感情五、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比喻亲兄弟感情深厚。( ) 形容彼此关系亲密。( )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1.有感情地浪地课文,背诵

11、4、5、6自然段。2.收集描写表达诗人“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诗词。(1至2首) 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背诵课文的4、5、6自然段。2、我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二课但愿人长久,知道课文围绕   (什么事物),分别写了  (谁)在  节因思念弟弟   (谁)   月、   月、  月,创作出著名的古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明确目标三、细读品读,体味领悟 (一)

12、自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 1.中秋节有哪些习俗?2.苏轼为什么“思念”弟弟?从哪可以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3.有感情地朗读一到三自然段 (二)小组合读课文 4、5自然段 ,交流讨论: 1.苏轼由思念弟弟转而埋怨月亮。他为什么“埋怨”月亮?(因为他觉得月亮也在戏弄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那么圆那么亮,但是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或无情,苏轼怨月实为怨人,人事纷繁,为了生活而各奔东西,亲人常常很难相聚。 )2.这段话后面是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呢?(引导想象)3.他一直这样埋怨下去了吗?他美好的感情表现在哪里? (三)读第六自然段,思考: 1.“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2

13、.“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3.再读课文,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4.用自己的话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四)有感情朗读四、五、六自然段,并熟读背诵。说说课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交流四、合作探究 1、课文中苏轼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找出描写他心情变化 的词语。 2、从苏轼情感变化和创作过程中你觉得苏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五、课堂检测: 一: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 人有悲欢

14、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合:_ 缺:_ 全:_ 句意:_ _。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_ 婵娟:_句意:_二:补充词语,并选两个造句。( )晴( )缺 ( )( )算来 十( )十( )( )欢( )合 ( )( )情深 远( )千( )( )里( )云 ( )( )当空_课外拓展你知道的描写诗人“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诗词句有哪些?向同学们说说。讨论意见 教学反思 课堂激趣教学,学生学习兴致很高,起到事倍工半的作用。古诗两首集体备课导学案(第一单元) 年 级四年级 学 科语文单 元第一单元课 题3、古诗两首课 时第一课时 主备人孙瑜青辅

15、0;备 人黄永强 段清钒学习准备课件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2.我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插图说出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我能通过诵读古诗,结合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景色,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能通过诵读古诗,结合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景色,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导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1.背诵学过的唐诗2.揭示课题,释题。3.了解刘禹锡、洞庭湖。(小组交流)二、明确目标三、学习古诗(一)知作者(二)读诗句: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三)明诗意1、自读全诗2、利用理解诗句内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

16、资料等)理解诗句。3、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基本意思。4、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5、重点把握:“两相和” ;“镜未磨” ;青螺 (四)悟诗情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读出韵味,感受意境。2、读着诗句,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小组里交流。3、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请读出这种感受。四、合作探究1.在朗读诗句的时候,你认为哪些字词应该重读,说说理由。 2.朗读古诗 五、课堂检测1.先解释重点词语,再解释诗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_ 未:_ 磨:_(2)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写一写,再说一说。第二课时 峨眉山月歌课前预习:1、准备1至2首唐诗并背诵;2.查找

17、资料,了解峨眉山及诗人李白;3.自学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4.熟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目标:1我能学会诗歌中的生字、新词。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我能读懂古诗峨眉山月歌,运用理解诗意的方法说出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把自己记住的唐诗背给同学听,要说出作者。2.揭示课题。3.把自己了解到的李白和峨眉山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二、明确目标三、学习峨眉山月歌1、自读诗歌,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语调。2.查字典并结合诗句解释下列字词。半轮 : 影 : 流: 夜发 : 向: 思君 : 下:3.把诗读流利,理解诗句的意思,在

18、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在书上标示出来。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5、根据注释自学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半轮 流 夜发 影向 思 君 下 诗意: 6、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的意思。7、想象诗的意境。(1)看课文插图,看懂图意。(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8、朗读诗歌,读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合作探究1、诵读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两首诗歌。2.在这两首诗中,你认为写得最好最美的诗句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五、课堂检

19、测1.填空。(1)望洞庭的作者是_朝诗人_,诗的后两句是“_,_。”这首诗中“镜”指_,“白银盘”指_,“青螺”指_。(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在这两句诗中,“发”的意思是_,“下”的意思是_。这两句诗是_朝诗人李白的 中的诗句。此诗前两句描写了_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_的感情。讨论意见 教学反思  古诗的学习,学生理解、背诵很关键。秋天集体备课导学案(第一单元) 年 级四年级 学 科语文单 元第一单元课 题4、秋天课 时第一课时 主备人孙瑜青辅 备 人黄永强 段清钒学习准备课件、古今勤奋的例子、名人名言学习目标1

20、、学习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说出“酿造、柔嫩、井井有条、蓬蓬勃勃”的意思。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我能初步读懂课文内容,简要概括诗歌秋天的主要内容。学习重、难点能初步读懂课文内容,简要概括诗歌秋天的主要内容。知识链接导 学 过 程课前预习:1.反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为止;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在文中圈画出来,记住读音并给生字组三个词)3.走进田野里,观察秋天的景色,用一段话把秋天的景象描写出来。一、导入新课交流自己眼中秋天的景色。(词语、诗句或一段话都行)二、明确目标三、自主学习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 不漏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1、(一)、一类生字我能正确读写。肠 桂 苹 袍 烦 恼 酒 柔 梳 易读错的字有_易写错的字有_(二)、二类生字我能准确认读。穗 蝉 膘 袄 葡 萄 缨 韧 (三)、词语我会读。桂子 羊肠小路 苹果 紫袍 烦恼 酒歌柔嫩 梳子 明丽 酿造 照耀 珍藏 照耀葡萄 麦穗 肥膘 红缨 井井有条 蓬蓬勃勃(四)、下列词语我能理解。酿造: 柔嫩:井井有条: 蓬蓬勃勃:(五)、概括能力我最强。(我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秋天这首诗歌主要写了_四、合作探究,展现交流 1、说说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注意什么?哪些生字的字形需要注意,注意什么? 注意字音: 注意字形: 2. 你能够将全文通顺、流利地朗读出来吗?自

22、己先练习一下! 3、听听其他同学读得如何?给个评价吧!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吧。拿出勇气,展现自己! 4、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抓住哪些景物描绘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的?交流讨论 5. 展示交流五、课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袍( ) 梳( ) 恼( ) 酒( )炮( )流( ) 脑( ) 洒( ) 2、填空。课文抓住_、_、_、_等事物描绘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作者采用了_的手法写的。3、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稻穗 ( )的向日葵 ( )的野菊花 ( )的苹果 ( )的葡萄 ( )的玉米 ( )的高粱 ( )的太阳( )的空气 ( )的汗珠( )的梳子 第2课时课前预习:练习有感情地朗

23、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目标 1.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我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点,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导学过程一、回忆旧知 1、课文主要描写了秋天哪些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2、文中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把这些景物描写的既生动又有趣的?二、明确目标三、学习诗歌(一)品读课文第2小节仔细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可抓住以下语句重点品读: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 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轻轻涂掉(1)秋风都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干什么呢?(2)在几句诗句里,你觉得哪几个词最出彩?为什么?(3)想一想,秋风还会到哪里?干什么?请你用“秋风飘到 _,在那里_ 。”的句式说一说。4.小组交流讨论(1)在刚才的学习中,你还有哪些问题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