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对真理的理解和看法(1)_第1页
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对真理的理解和看法(1)_第2页
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对真理的理解和看法(1)_第3页
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对真理的理解和看法(1)_第4页
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对真理的理解和看法(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对真理的理解和看法年级:13级 学号:20130504310022 、20130504310023、20130504310025 姓名:秦振南、饶建威、王俊逸 专业:交通运输(1)班指导老师:陈招万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日 摘 要我们相信真理的存在,只是怀疑甚至觉得人类目前无法能有一个保证是真理的可靠性标准,人类目前也没有那样的能力去做充足的实践和推理,这时人类自身的限制。说不定人类沿用千年的公式最后又被打破,说不定人类最后能有不死的可能,奇迹就是这样出现的。对于真理的确定,始终是由人来决定的,对于真理的探索,始终是不全面的。不管是多少人,不

2、管用多少种方法也是相对性的,外加环境因素,得到真理本身就很难,还要确定其绝对性,我觉得那是没有必要的。既然存在相对性,就不应该用绝对性来诠释真理,因为现实中并不存在那么绝对的真理,至少对于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也没有一个时间标准和衡量的尺度。关键词:真理; 质疑; 标准; 实践; 探索一、 真理的客观性问卷中第一道题是主要内容为:真理的客观性。问对于这样的观点,自己有何看法。根据最终的问卷调查结果。56%的大学生对此存在质疑的态度并给出例子,23%的学生赞同这样的真理定义,而又11%的学生对真理的客观性不给予评论。针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总结了存在质疑的观点及调查饼图。(一) 真理客观性的定义真理是

3、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的哲学统一。(三)真理客观性的体现1、 人的认知论:只能且必然从客观事物世界进行认知。2、 真理虽然是主观定义,但是却是客观事物世界的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 一元性:真理有且只有一个。4、 无阶级性:在不同的阶级中,真理所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主要受社会的态度影响,并非真理的阶级性。(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整理(真理的客观性) 首先,对其客观性定义的质疑。客观事物并不会阻碍真理的存在,因为我们必须承认事物的客观性,可是因为人在探讨的真理要求了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意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其规律来得到,而且这个过程还要通过人的

4、意识活动。规律和意识都是易变因素,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这样的因素难免会导致错误真理的出现,得不到正确的真理。即有可能影响真理存在的判断。1、 从真理客观性的体现来看,人的认知只能是也必然是从客观事物世界中获取,这是毋庸置疑的。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是一个从小就失去视力和听力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即使如此,获取知识大多数靠触摸和想象的她,所触摸的书,所感受的文字和语言同样属于客观事物,同样属于物质世界。由此可以看出,真理的客观体现确实是来自客观事物世界,这是可以确定的。同样的,我们也得

5、承认真理的唯一性。即真理只有一个,也就是因为真理只有一个,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由于过多的影响因素,往往很难得到真理。而且因为各种限制,人们通常得到的是错误的真理。更多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下的真理客观性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对于一下的结论和总结,我们主要调查的对象为马院的学生,因为他们对于这一道问答题有着不同的看法。经过调查统计发现支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学生高达58%,而支持唯心主义的人中男女不同,总共24%的人,男生占24%中的98%,女生则是2%。14%的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

6、心主义都怀有疑惑,4%的学生没有表示看法。(一)唯物主义真理观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必然坚持客观真理论,坚持真理一元论和真理无阶级性。所谓真理一元论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某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只有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才是真理(真理的定义要求)。就是上面所提到的真理惟一性。(二)唯心主义真理观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出发,否认认识是对客体的反映,因而也否认客观真理,坚持主观真理论。客观唯心主义把绝对精神、上帝启示看作是真理,是一种化装了的“主观真理论”;主观唯心主义是公开的主观真理论。唯心主义真理观错在“真理有用化”(三)对唯物主义和唯心

7、主义真理的看法(1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同时出现,而且是一直伴随着的,并不是唯心主义的出现才会有唯物主义的出现,也不是唯物主义的出现才会带动唯心主义的出现。他们伴随着出现,说明真理一开始并不是人们就承认的,而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出现,证明真理是伴随着被怀疑的性质被提出来的。尽管真理一直存在,并且不是因为人的出现才出现的,但是真理的定义、整理和挖掘是由人们“制造”的。所以真理本身并没有出现疑惑,只是在人们挖掘真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说回唯物和唯心,唯心一开始就是怀疑真理的客观性,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唯物主义表明是支持真理的客观性的,但是就是这样的表明,本质上却是因为承认真理有可能是不存在的,才

8、会去解释真理的客观性。如果本来就没有怀疑真理的客观性的可能,又怎么会有解释真理客观性的必要呢?可见,人们对真理的客观性一直是存在着怀疑的态度,不管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一个是直接否认真理的客观性,一个是因为承认真理的可推翻性而去为它辩护,如果本来就不担心真理的客观性存在,根本不用去解释。三、 真理的绝对性调查问题:真理的绝对性定义+是否赞同真理的绝对性以及自己理由或例子?理由下方有选择项,类似于“不理解给出的定义”或“认为给出的定义错误”。经调查统计:调查的学生中,赞同真理绝对性的人有76%,有15%人不赞同并且给出了质疑的理由,7%的人提出质疑但是没有给出理由,有1%的人不表态,根据第四个

9、选项的人数统计,1%的学生不理解给出的真理的定义。 对于以上统计,我们归纳了学生们的不同理由和相同理由和观点的整理。其中包括学生们的举例。(一)用马克思原理来理解真理绝对性即是指“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其中包括两层意思: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2、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

10、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3、不得不说,用马克思原理来理解真理的绝对性,是理想的。为什么,我们从现实中的真理绝对性看看,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存在多少真理。(二)用现实来理解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基于理性的状态提出的,那是一开始就认定经过探索得到的就是真正的真理。这就是真理的绝对性,没有怀疑得到的真理是否正确的一种理论。但是,经过探索和经过实践得到的那种结论有多少是真理呢?1、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此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日心说经历了艰苦

11、的斗争后,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天文学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不仅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 经过一千多年积淀被认定的地心说,还有推翻地心说的日心说有经过多少年才被人所接受。地心说曾经被认定为不可推翻的、人人都熟知的和经过一千多年实践的真理。可是,这仍然不是真理,因为人们从获取到实践这个所谓的真理都是处在不怀疑的理想环境中,而且好像也没有什么好怀疑的。地心说的理论跟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是符合的,而且还经历了一千多年,直至今日,仍然有少数部落相信地心说,毕竟那是他们的“神职”。这一千多年来,地心说这样公认真理一直被使用着,即使经历一千多年。可是,哥白尼用科学

12、,用现实的眼光看世界,最后提出日心说。这样的真理推翻事件,表明了即使经过一千多年的实践、一千多年的使用和一千多年探索得到的“真理”并不是真正的真理。回到现实,真理又剩多少?受时间考验,真理又剩多少?2、 世界上存在着很多的未解之迷,是人类目前无法通现在最先进的知识进行解释的问题。更是真理无法企及的领域。世界未解之迷的出现,一方面显示出人类在探索真理和真相过程中的无能,另一方面,也预示着真理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东西,至少人类目前掌握的“真理”还不全面,也得不到验证。光是真理的绝对性就摆脱了现实,人类自己都无法用非真理的东西解释自己所遇到的不解,又如何保证自己得到是真正的真理,至少时间和实践还都是一种

13、限制。四、 真理的相对性这个整理通过三个不同的问题得到,分别是关于是否赞同真理的相对性、不赞同的理由和对人的自然死亡的真理性看法。统计得到的结论是,赞同的人有88%,不赞同的人有10%,2%的人因为理由和答案冲突不纳入分析范围。(一) 真理相对性的定义 “即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第一、(从广度上看)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

14、有限性。第二、(从深度上看)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也就是说,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二)人的死亡调查中,为了探索真理的相对性,我们以人的自然死亡作为真理进行研究和提出。自古就有“人固有一死”的理论,并且至今也貌似没有人反对,这似乎与公认的真理。地心说相对于这个真理,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因为这个不仅是千年的时间考验

15、,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过各种考验。甚至被认定为地球所有生物的一个生物定律,“固有一死”。然而,不管是经受时间的考验还是实践的检验,怎么定义不死呢?也就是怎么样才算是不死呢?还有,谁有权利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不死?更可以是没有在每个人身上实践,怎么才能算是充足的实践?对于真理的确定,始终是由人来决定的,对于真理的探索,始终是不全面的。不管是多少人,不管用多少种方法也是相对性的,外加环境因素,得到真理本身就很难,还要确定其绝对性,我觉得那是没有必要的。既然存在相对性,就不应该用绝对性来诠释真理,因为现实中并不存在那么绝对的真理,至少对于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也没有一个时间标准和衡量的尺度。五、 实践是检

16、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针对这个总结,我们给出的问题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己有何看法?其总结如下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所谓的检验,是指通过实践判断主观认识是否和客观事实想符合。意思就是:判断是不是真理,就看是否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一)实践的次数(A)探讨检验真理的标准,首先先肯定它的方法,那就是实践。假设实践是可以检验真理的,那么多少次的实践能算数,能让人们所接受。而至今为止,不也照样没有给出确切的数值。一次还是两次?我觉得都不是,对于不同的真理,检验的次数不同,这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不明确的。这还是在肯定这个方法的前提下提出的疑问,它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次数来判断真理。(二)实践

17、所需的时间(B)同样地,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那么这个检验真理的实践所需的时间是多久呢?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同样被推翻,对于人的死亡,多少个实践个体才能检验这个真理,需要多少年来检验怎样算是死亡。一个真理的确定需要多久?检验的时间是多久?没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那么目前为止那些真理都是怎么被确定的呢? 开始怀疑真理的存在,并不是因为不相信真理,而是没有明确的标准来检验真理的真正性。(三)实践结果的最终判断与人的因素(C)真理的最终确定权归谁?不可能是全世界的人,那么又怎么确定这个真理适应于所有的客观实际中呢?如果现实中存在真理,那么它的定义一定是人为确定的,即使是真理摆在眼前,关于它的定义和

18、确定始终是人为的。那么参杂人的思想,是否能够正确的反映真理呢!人的思想属于主观因素,一开始定义人类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所谓的“真理”就参杂了主观的因素,如何让所有人信服真理的存在以及如何确定这个真理是所有客观事物世界的正确反映。(四)实践惟一性的探究(D)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是谁,又是哪个群体给真理的判断一个唯一的标准?他是怎么确定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实践一个?说简单点,真理是很客观的东西,一个群体认定一个唯一的标准来判断,不仅是条件的限制,这样带有主观意识的标准,又到底经过多少的别的实践得出,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五)标准的类别(E)在人类的真理探索中,并不是只出现一个标准来判断真理,而是出现过几种不同的与实践的标准,例如逻辑证明、逻辑演绎和实践。一些人认为只能依靠实践得到真理,是一种很大限制,因为人类的探索和发掘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提升人类对真理的探索,实践是无法满足的,关于核武器或者是关于地球以外的真理探究,这是实践是受到限制的,因为人们探索的时候很难实践。这时候才会逻辑类的真理标准。(六)质疑真理的理由整理我们相信真理的存在,只是怀疑甚至觉得人类目前无法能有一个保证是真理的可靠性标准,人类目前也没有那样的能力去做充足的实践和推理,这时人类自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