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应用开题报告_第1页
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应用开题报告_第2页
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应用开题报告_第3页
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应用开题报告_第4页
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应用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皂素的提取1.选题依据1.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1.1.1论文题目:茶皂素的提取1.1.2研究领域:植物成分提取 1.2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提取茶皂素的资源在我国极为丰富,这类资源的总量每年约78万吨。我国对茶皂素的研究,从起步起就以应用为目的,以解决茶籽的综合利用。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努力,在我国茶与油茶主产区已建立起20余家茶皂素生产厂家,每年茶皂素及其制剂达1000吨以上。开发茶皂素的应用对于繁荣山区经济、保护以及发展有机农业等方面,都具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在进一步加强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应加强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茶素的各种表面活性和生理活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各类茶皂素的

2、活性差异及其与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对应关系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茶皂素的功能,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及应用研究。1.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我国对茶皂素的研究, 虽然目前已日益广泛和深入, 但茶皂素的提取工艺还有待完善, 特别是提取过程中的脱脂、脱色、精制等问题。1931年,日本学者青山新次郎1首次提取出了茶皂素,但当时没有得到纯结晶。1952年日本东京大学的石镐守山和上田阳才分离出茶皂素的纯结晶体。60余年来,国内外学者2对茶皂素的性质、用途、提取工艺、精制、应用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国内对茶皂素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50年代末,到80年代才有较

3、大的进展。目前,生产工艺日趋成熟,茶皂素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我国是茶油生产大国,南方各省山区均广泛的栽培油茶树。从茶籽及油茶中榨取食用油后,得到大量茶饼,据分析,这些茶饼中含5%7%的残余油脂,从茶饼中提取这部分油脂、茶皂素,对综合利用茶资源,提高其经济价值,开发新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3。自80年代以来,国内兴建或在化工厂基础上改建了数十家茶皂素生产厂家。如江西上饶、永丰、宜春、修水;广西三江、融安、龙胜;湖南桃源、慈利、保靖、宁远;广东韶关等厂家每年有年产5001000吨的能力。现在全国有年产10万余吨茶皂素的能力。对茶皂素的研究证明,茶皂素具有表面活性、生物活性,在许多方

4、面已有广泛应用,如在建筑材料、畜禽饲料、农药加工、渔业养殖等方面的应用收效显著。但自从1931年青山新次郎首次分离茶皂素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潜心钻研与实践,茶皂素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茶皂素的工业化应用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良好态势。然而,目前茶皂素的研究与应用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工业化提纯的茶皂素成品纯度不高,纯化技术尚需改进,提取成本有待合理降低;对茶皂素的构效关系、活性机理等基础理论缺乏细致研究,这方面需要加大研究力度,为茶皂素的综合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茶皂素活性功能的应用研究,是多学科、跨行业的集成性开发,应该充分认识其它学科和行业的特点,实现有效的技术融合,更大地发挥茶皂素

5、的价值潜能。随着茶皂素活性理论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随着对茶皂素生物活性理论的深入,茶皂素生物活性的应用开发还有更广阔的前景,必将使之工业化应用推向更高的层次。2.论文研究的内容2.1论文重点解决的问题用“醇水溶液法”提取茶皂素2.2 论文拟开展的几个大方面2.2.1 从茶籽中提取茶皂素2.2.2 茶皂素的应用2.3 论文拟得出的主要结论采用醇水溶液法4,对茶籽中茶皂素的提取进行研究,使茶皂素提取率达到最好的效果。随着茶皂素活性理论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随着对茶皂素生物活性理论的深入,茶皂素生物活性的应用开发还有更广阔的前景,必将使之工业化应用推向更高的层次。3.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3.1 拟

6、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采用:用“醇水溶液法”从茶籽中提取茶皂素及其通过了解它的表面活性、生物活性等研究它在工业化方面的应用。3.2 拟采用的论文技术路线或设计参数技术路线: 3.2.1实验材料原料: 从市场上购买的茶籽然后将其粉碎试剂: 苯、95%乙醇、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氨、活性炭、水仪器: 1000ml烧瓶、玻璃棒、浸提装置、恒温干燥箱、减压浓缩装置3.2.2 工艺流程 氨调节 95%乙醇茶籽粉碎 水浸提二次 过滤 过滤 过滤 PH=10 滤渣 滤渣(作饲料) 滤渣(作饲料)阳离子型浓缩 絮凝 过滤 脱色 干燥 产品 聚丙烯酰胺 滤渣(作饲料)3.2.3 实验步骤 原料准备选取无

7、霉变的油茶籽,用粉碎机将油茶籽粉碎至1-3mm左右的小颗粒。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原料必须干净。 浸提称取已粉碎的干燥的油茶籽240g,置于1000ml烧瓶中,加水600ml,加热至80,搅拌1.5h,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在滤渣中再加300ml水,同前面一样在80下搅拌1.5h,过滤,得滤液和滤渣。滤渣回收可以用来作为饲料。合并两次滤液约800ml。 除杂在上述滤液中加氨调节为10,使浸提液的蛋白质、树脂、有机酸、色素等杂质形成沉淀,多率除去,滤渣可以用作饲料,收取滤液。在滤液中加入95%的乙醇400ml,比例(体积比)为10:0.5,搅拌均匀,静置2h,过滤,得滤液和滤

8、渣。滤渣中含有蛋白质、树脂等,可以回收利用。 浓缩 将上述滤液浓缩回收乙醇,为提高产品质量,可以采用真空浓缩。 絮凝待浓缩后的滤液冷却后,加入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搅拌均匀, 静置2h,得粘稠状液体。 脱色将所得的粘稠状液体过滤,滤液用活性炭(分批少量加入)脱色至白色或淡黄色,得脱色液。 干燥将脱色液中水分蒸干经红外灯烘箱烘干后,则得白色或淡黄色无定形皂素晶体。3.3 论文进度计划:3.3.1 选题- 2006年9月初-2006年9月中旬3.3.2 查阅资料与文献综述-2006年9月中旬-2006年10月中旬3.3.3 撰写开题报告-

9、2006年10月中旬-2006年11月中旬3.3.4 完成实验部分-2006年11月中旬-2007年1月中旬3.3.5 收集资料,分析处理数据-2007年2月中旬-2007年3月3.3.6 撰写毕业论文-2007年3月初2007年5月中旬4.文献查阅及文献综述我国茶资源十分丰富,茶籽榨油后的茶油枯(茶籽)一般当废物烧掉,实为可惜。茶油枯中含大量的茶皂素、茶油和蛋白质等。而茶皂素分子中由亲水性的糖体和疏水性的配位基团构成, 因此具有乳化、分散、润湿、去污、发泡等多种表面活性性质,是一种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4.1 茶皂素的性状及生理活性4.1.1 茶皂素的性状茶皂素(Tea Spooning)

10、,又称茶皂甙,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含有的一类天然糖甙化合物,它是由配基(C30H50O6 )、糖体和有机酸的基本结构构成的一种五环三萜类皂素。在茶籽、茶叶、茶树茎及根系中均有分布, 尤以茶籽中含量最多, 而油茶枯(即油茶籽饼粕) 中茶皂素含量亦较高。茶籽中含油脂20%-30%,含茶皂素12%-15%茶皂素,无物、无味、无色、微粒状结晶体,天然的茶皂素是无色的微细柱状晶体, 具有吸湿性, 味苦辛辣, 同时具有刺激鼻粘膜的特性。对甲基红明显呈酸性,茶皂素能溶于水、水甲醇、水乙醇、正丁醇、冰醋酸、醋酰和吡啶中, 但不溶于乙醚、氯仿、丙酮、苯、石油醚等。提纯后的茶皂素是一种无色微细状晶体,分子量10

11、23,分子式C57H90O26,元素分析值C=59.93%,H=7.09%,水溶液呈茶褐色,无不溶物5。Ph为5.0-6.5,表面张力为47-51N,熔点223-224,味苦辛,易溶于含水甲醇、含水乙醇、正丁醇及冰醋酸、醋酐和吡啶中。茶皂素分子中由亲水性的糖体和疏水性的配位基团构成, 因此具有乳化、分散、润湿、去污、发泡等多种表面活性性质,是一种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6,并有渗透、消炎、镇痛、祛痰、抗真菌等作用。4.2 茶皂素的生理活性4.2.1 溶血性     茶皂素对动物红血球有破坏作用,产生溶血指数为100000。茶皂素仅对血红细胞(包括有核的鱼血

12、、鸡血和无核的人血等红细胞)产生溶血,而对白细胞则无影响。因此,茶皂素对鱼有毒性作用而对对虾无毒性作用。茶叶中的茶皂素与大豆、人参的皂甙化合物一样,溶血活性很弱;茶皂素对冷血动物的毒性较大,特别是对鱼类。人喝茶时无需担心茶皂素的溶血性。4.2.2 抗菌、抗病毒作用     茶皂素对多种引发皮肤病的真菌类以及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茶皂素对A型和B型流感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HIV病毒有抑制作用。4.2.3 抗炎症、抗过敏作用     茶皂素具有明显的抗渗漏与抗炎症特征,在炎症初期阶段,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正常化,对过

13、敏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浮肿有效,其效果与多种抗炎症药物相匹敌。4.2.4 抑制酒精吸收的作用     茶皂素有抑制酒精吸收的活性。茶皂素抑制酒精的吸收,促进体内酒精的代谢,对肝脏有保护作用。4.2.5 类生物激素作用用茶皂素处理茶苗,能刺激其生长,还可以促进茶叶增产。茶皂素还可以促进动物生长,表现在茶皂素能促进对虾生长,主要是促进其蜕皮。4.2.6 减肥作用     茶皂素有阻碍胰脂肪酶活性的作用。茶皂素通过阻碍胰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肠道对食物中的脂肪的吸收,从而有减肥的作用。茶皂素还有促进体内激素分泌、调节血糖含量、

14、降低胆固醇含量、降血压等功效。4.3 茶皂素的应用茶皂素是一类功能性活性成分,它的表面活性、生物活性等活性机能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众多的作用与功效得到了科学的验证,茶皂素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广阔。4.3.1 茶皂素的表面活性与应用茶皂素的表面活性7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在分散、湿润、发泡、稳泡去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活性性能。就茶皂素溶液的表面张力、起泡力和泡沫稳定性及去污能力而言,与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比,尽管茶皂素的起泡力不强,但其泡沫稳定性极强,而且起泡力不受水的硬度变化的影响,发泡性能较好,故可用于制造洗涤剂、起泡剂和乳化剂。茶皂素与合成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去污能力显著增强,洗涤效果良好,是

15、一种天然、环保的表面活性剂。 在日用化工中的应用由于茶皂素是天然产物,在日化行业是难得的表面活性剂,具有洗发护发双重功能,用于洗发香波,洗涤后头发光亮,手感爽滑、松软,易于梳理,对皮肤无毒害和致敏作用,具有养发护肤功能,特别是伸长弹性和摩擦系数优于其它产品8。茶皂素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可作头发生长促进剂,每天服200mg茶皂素,可使头发茂盛,一年之内可使一半的白发变黑。茶皂素是天然活性剂,酶易分解成无毒化合物,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以茶皂素为表面活性剂配成的洗涤剂E其起泡力优于上等肥皂或合成洗涤剂,对于丝绸.毛料和棉麻洗涤的效果好,会使被洗织物出现缩绒现象,损坏织物的染料色泽,一种优

16、质洗涤添加剂9。 在建材工业中的应用用茶皂素制成沥青乳化剂,可用于道路施工、建筑工程防水以及加工沥青纸、绝缘材料等。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在摄影业中,用于感光胶片的生产,也用于制作显影纸和热显影的耐水涂层等。可用于碳素墨水生产的分散剂;可应用于重氮复印纸的生产,提高复印清晰度和质量。作为脱脂剂用于造纸、纺织行业,可作为络合剂用于废水处理等10。4.3.2 茶皂素的生物活性与应用研究证明茶皂素具有溶血作用、鱼毒作用、抗曲杀虫作用、解酒作用以及抗渗消炎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相关的应用开发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茶皂素的生物活性研究和应用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与潜力11。4.3.

17、2.1 在农业保护方面的应用由于茶皂素的驱避和生物激素作用,其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生物农药,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地下害虫是很难防治的虫害,以茶皂素为主剂研制的专用杀虫剂,不但能有效地杀死地老虎、蚯蚓、线虫等,而且不会造成土壤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茶皂素所具有的明显抗渗漏与消炎症特性,要表现在炎症初始阶段使受障碍的毛细血管透过性正常化;皂素的抗菌作用已到了临床应用阶段,对某些顽固性皮肤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茶皂素的消炎止痒、去头屑等药理功能已被应用于洗发水、沐浴露等日化产品开发中。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试验表明,茶皂素的安全剂量在50-150mg作为食品

18、添加剂是安全的。据日本专利报道,将它改性为a糖基茶籽皂素,可用作多种药物或保健饮料及食品。茶皂素用于清凉饮料和酒类中,加入24-50mg/L可防止酵母生长,使酒质稳定。 在养殖业上的应用茶皂素具有溶血作用和鱼毒作用,皂甙对动物细胞存在着破坏作用,发生细胞溶血现象。朱全芬等研究发现茶皂素仅对血红细胞M包括有核的鱼血、鸡血、无核的人血等T产生溶血作用,而对白细胞和虾血细胞则没有影响。因此,茶皂素对鱼类有毒性,而对对虾则无毒性作用。茶皂素作为性能优异的天然鱼毒性活性物质,是一种理想的清池剂,可以清除鱼池.虾池中的敌害鱼类。参考文献1 青山新次郎,茶皂素的提取工艺及性质J.药学杂志(日)

19、,1931,51(5),367-3752 Energy in put “studies on the stability of liquid/ Liquid Dispersions- Theory and ,Practice”J ,1995 ,Dissent. NO. 11135.3 张可等.油茶籽的综合开发利用M.食品科技,2003,(4)15-164 扬坤国.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的茶皂素提取方法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0 ,18(3) :1921.5 赵世时,茶皂素的化学结构及药理活性研究J.国外医药,1998,13(1):3266 马沛等.前景广阔的天然表面活性剂-茶皂素J.河北工,1997,(1),56-577 夏春华等.茶皂素的表面活性及其相关的功能性质J,茶叶科学,1990, 10(1)1-108 Cooley J B .Produ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