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李艳清溪吟社研究_第1页
阿李艳清溪吟社研究_第2页
阿李艳清溪吟社研究_第3页
阿李艳清溪吟社研究_第4页
阿李艳清溪吟社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清溪吟社研究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 阿李艳 学号:201205140301【摘要】清溪吟社是乾隆后期的女子诗社,在女子结社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时代,清溪吟社能脱颖而出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为当时女性创作和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中国妇女文学史及整个古代文学史都有非同的意义,它有存在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关键词】 清溪吟社 基本风貌 女性创作 女性意识 Qingxi Poetry Society Research A Li Yan ,Student No.201205140301 Specialt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2、Class:6,Grade:2012,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College of Liberal Arts,【Abstract 】 Qingxi Poetry Society was the woman poetry club in late Qianlong of Qing Dynasty. It became the era of the social fashion at that time, in the women's association, Qingxi Poetry Society stand out from the crowd,

3、 which was a reflection of social progress, and which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the female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and had great influence in Chinese women's literature and the whole ancient literature history. From what has been said Qingxi Poetry Society did have its history and lit

4、erary value.【 Key words 】 Qingxi Poetry Society basic style female writing female consciousness 清溪吟社研究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 阿李艳 学号:201205140301 结社是我国古代文人们的一种文化活动形态。它起源于唐代,明末之际达到鼎盛,到了清代结社现象已十分普遍,并出现了女子结社现象,如康熙年间的“蕉园诗社”、乾隆年间任兆麟领导的“清溪吟社”、道光年间以沈善宝和顾太清为主的“秋红吟社”等等,都是清代有名气的女子诗社。而这其中,由张允滋夫妇发起的清溪吟社以其打破家族结社

5、而尤其值得关注。近百年来,已有学者对其展开研究,有些学者把它放在女性群体这个大环境中研究它,从而更好的研究古代女性创作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女性创作得到社会认同等方面的内容,如袁志成在从闺内吟咏到闺外结社文中就以宋代和明清的女性群体来研究女性创作的突围之路,而蕉园诗社和清溪吟社便是该论文中的一个女性创作群体的例子,体现古代女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万柳在清代女性词社初探文中则以清溪吟社和顾春社的研究为主,对清溪吟社也做出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从而分析清代女子词社的创作特色。有的学者从地域性来研究古代女性诗人,把清溪吟社作为其中的一个例子,如王婕在清代苏州闺阁诗人研究文中对清溪吟社也做了大概的介绍,韩丹丹在乾

6、隆吴中女性诗人群体研究该论文中也提到清溪吟社。还有学者对清溪吟社的主要成员及相关作品进行过个案研究,如石旻在清代清溪吟社的风貌该论文中对她们十人极其部分作品对了大概的介绍,而张薇在清代清溪吟社女作家研究该论文中则对清溪吟社做了具体的研究,薛以伟在张允滋与<吴中女士诗钞>考略该论文中则是对张允滋与吴中女士诗钞做了详细的介绍,肯定了张允滋夫妇对清溪吟社的影响,陈玉兰在任兆麟及其清思雅韵该论文则对任兆麟及其创作风格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不可否认作为清溪吟社的领导者的他的个人的主张对吟社成员有一定的影响。前人对清溪吟社的研究都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研究解读,包括对她们的详细介绍及其作品分析以及

7、她们的创作风格等等,也有把清溪吟社和随园诗社进行对比研究的。从前人的研究中,我们知道了清溪吟社的大体情况,可这个吟社的一个成长历程(形成、发展、鼎盛、衰落)以及影响它衰落的因素等并没有得到一定的研究,它的优势何在?它的影响何在?基于此,本论文正是从它的基本情况、成长历程、与其他诗社的对比及它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构建我的论文,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出关于清溪吟社的新内容。一、清溪吟社的基本情况 清溪吟社是乾隆后期的一个女子诗社,由任兆麟组织领导。吟社成员“吴中十子”都是大家闺秀,多才多艺,这样一群闺阁女子聚集在一起,开展的活动定然也比较丰富多彩。她们的文学活动大多以作诗为主,也作词赋,也有弹唱,还要

8、“上课”。有时以诗相聚,举行诗酒雅集,有时以歌相聚,相携弹唱,有时林屋授课,共同学习诗歌创作,可谓是风雅至极。她们的作品由张允滋夫妇整理编辑为吴中女士诗钞,诗钞附有词赋及骈体文,艺林传诵。 清溪吟社的成立时间,大约是乾隆戊申五十三年。主要成员是:张允滋、张芬、沈纕、席蕙文、尤澹仙、江珠、沈持玉、陆瑛、李媺、朱宗淑,以张允滋为中心。对于她们的描述,国朝闺秀正始集里有这样一段话:“(张滋兰)比归心田,偕隐林屋山中,琴瑟唱和,诗学益进。继与同里张紫蘩芬,陆素窗瑛,李婉兮媺、席兰枝蕙文、朱翠娟宗淑、江碧岑珠、沈蕙孙纕、尤寄湘澹仙、沈咬如持玉,结清溪吟社,号吴中十子,媲美西泠。嗣又选定诸作,刊吴中女士诗

9、,附以词赋及骈体文,艺林传诵,与蕉园十子并称。”1 注意 : 注释用上标盟主张允滋,字滋兰,以字行,号清溪,也号桃花仙子,江苏吴县人。生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十五岁嫁给任兆麟。其曾祖父张大受,康熙进士,工诗文,尤擅骈体,也被称为“匠门先生”。伯父张凤孙也小有名气,母亲陆素也能诗,可以说张允滋从小就受家族的文化熏陶。张允滋善琴,好读书,有记载;“幼受业于徐香溪女史之门,工诗文,兼写墨梅。”2张允滋也曾在诗中提过;“萧斋何所有,只剩满床书。”作品有潮声阁集(清溪诗稿)。张芬,字紫蘩,也字月楼,张允滋堂妹,从师冰壶夫人。她诗才高妙,还论学参禅。林屋十子中的成员尤澹仙对她的描述是;“自清溪结社,

10、月楼以诗相质,每分题联,咏构一作,侪辈咸推服。”作品有两面楼诗稿。陆瑛,字素窗,诗才清婉,善填词,颇有宋元人神韵。其夫是位贡生,其嫂也是清溪吟社成员李媺,作品有赏奇楼蠹馀稿。李媺,字婉兮,漫翁诗老李其永之女,其夫是位诸生。有记载云:“奇逢江左高才,玉杵缔姻,共赋周南雅韵。每拔钗而沽酒,必举案以齐眉。”3作品有琴好楼小制。江珠,字碧岑,号小维摩,善舞剑,也善词赋及骈体文,并通经史之学,作品有青藜阁诗稿、小维摩集。沈纕,字惠孙,号玉香仙子,其父是举人,其夫是书法家,善吹箫,作品有翡翠楼集。尤澹仙,字素兰,诗学才情高,作品有晓春阁诗稿。沈持玉,字佩之,无兄无弟,尤澹仙表妹,作品有停云阁诗稿。席蕙文,

11、字兰芝,其父是知县,她的诗学才情是十子中的翘楚,著采香楼诗集、自怡集。朱宗淑,字翠娟,也字德音,其父的才情在当时也颇有名气,她幼承父教,所受教育也较多,张允滋表侄女,著有修竹庐吟稿、德音近草。吟社成员“吴中十子”都是大家闺秀,多才多艺,这样一群闺阁女子聚集在一起,开展的活动定然也比较丰富多彩。她们的文学活动大多以作诗为主,也作词赋,也有弹唱,还要“上课”。有时以诗相聚,举行诗酒雅集,有时以歌相聚,相携弹唱,有时林屋授课,共同学习诗歌创作,可谓是风雅至极。她们的作品大多由张允滋夫妇共同选录、评定编辑为吴中女士诗钞,诗钞附有词赋及骈体文,艺林传诵,与袁枚所辑随园女弟子诗选并称为中国古代闺集双璧。当

12、然,清溪吟社的成员并不仅仅是这十人,还有王琼、王寂居、汪玉珍、马素贞、叶兰、刘芝等,成员大约有将近三十人。在当时以男权为主的社会,这样一个女子诗社已算是一个庞大组织了。提到清溪吟社,不得不提任兆麟,他是清溪吟社的导师,为吟社成员授课、修改诗稿、组织吟社活动等。任兆麟,原名廷麟,字文田,号心斋,别名心斋先生、东溪居士,是一位诸生。出生于崇隐慕道的著述世家,生性旷达,潜心经学,后半生与妻子张允滋过着隐居生活。他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有意识大规模招收女弟子的男子,清溪吟社的成长壮大离不开任兆麟,是他成就了清溪吟社,并影响了闺阁诗坛。虽然他并没有担任清溪吟社“教师”一职,但他在吟社确实扮演了“教师”的角色。

13、用几句诗来概括任兆麟就是:“经说铿铿作老师,还携瑶瑟写清思,片云空际曾无著,偶落心斋一卷诗。”这是王芑孙为林屋诗稿所作的题词。短短几句,已经包含了任兆麟为人为文的全部信息。二、清溪吟社的发展历程 清溪吟社成立时间大约是乾隆戊申五十三年(1788年),在此前闺阁文学群体已开始壮大发展,女性自主意识已觉醒。一些开明之士已开始注重家庭女子教育,培养她们的诗学才情,还有的士人标榜女子诗作,一改对女性创作的藐视态度,这些都为女子走出闺阁,大胆创作,呼朋结社创造了有利条件。 清溪吟社的成员大多有姻亲关系,在吟社成立前期她们是有书信往来的,并且大多是吴县的大家闺秀,是有一定的才情基础的。虽说吟社的成员有姻亲

14、关系,但不再局限于家族,跳出了家族结社的桎梏。由张允滋倡导,其夫任兆麟大力支持。对吟社最早有记载的是沈纕的戊申仲夏夜集小宝晋斋赠郏杜兰妹,可知吟社成立的大概时间以及沈纕已是吟社一员,江珠的青藜阁自叙里有这样一段话;“清溪、素窗、蕙孙皆吴中女史也,惟兹三媛,并号大家于是香奁小社,拈险韵以联吟。”这是乾隆五十三年腊月,此时吟社成员大概有张允滋、沈纕、陆瑛、江珠。乾隆五十四年沈持玉、尤澹仙加入诗社,诗社开始发展壮大。江珠在采香楼诗叙中有这样一句话:“以故远近名媛,诗筒络绎,咸请质焉。”更有法式善的 梧门诗话中提到:“结林屋十子吟社,分笺角艺,裒然成帙,兆麟刻以行世,传播海内,真从来未所有也。”4可见

15、,清溪吟社已声名大振,其发展已走向成熟。可最终这样一个规模颇大的诗社落得声名寂寂,原因何在呢?有很多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袁枚领导的随园兴起,导致清溪吟社名声渐落。并不排除这一主要原因,当时袁枚广收女弟子,加之自己的名声在外,很多闺中女子慕名而来,当时随园成员达到五十多人,其中有的成员之前是清溪吟社的社员,并打破了男女不同社的体制。可见袁枚相对于任兆麟,走在了闺阁女子的前面,担任真正的导师一职,并不是做诗社背后的指导者。这样一来,对诗社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 当时虽说女子创作比较普遍,可社会大多数人并不认同她们的创作,“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加之封建势力的阻扰,女子诗社的发展

16、大多都是昙花一现,也有的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流传下来的诗社几乎没有。最后,这些女子结社的很大原因是学习作诗作词作赋,以及加强闺中好友间的联系,扩大交际圈等等,并没有打算把诗社发扬光大,流芳百世,所以大多女子诗社成立后并没有好好“经营打理”,导致一段时间后,诗社渐走下坡路。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成员的个人原因,领导者的组织能力等。三、清溪吟社的主要特征兼与其他诗社相较(一)创作内容 清溪吟社成员的创作内容较为丰富,有描写日常生活、自然景物,也有酬唱赠答、题画品诗,还有歌咏亲情、友情、爱情的创作。既有对身边春秋交替的惆怅或怡然,也有对历史的思考和审视。 她们写的日常生活,把平常的生活赋予诗意,

17、展现生活有趣悠然的一面。如沈持玉的晓窗:“朝旭晴烘柳影斜,风吹香气入窗纱。侍儿也解怜春意,偷取金铃去护花。”这是平常生活之事,可在诗人笔下却富有生活情趣,描述的真切自然,宛然如画。再如张允滋春日闲居:“柴扉殊萧寂,开坐碧窗虚。好鸟知春意,深闺闲读书。活溪垂柳绿,细柳积阶虚。试奏高山曲,悠然慰索居。”写出了闺中生活的悠然自得,因有诗作伴,苍白的闺中生活也增添了乐趣。 清溪吟社女作家们还将视野扩大到山水林泉,登山临水,吟诗作赋,创作不囿于闺中生活,她们向外发现了自然的美,在山水间游览徜徉,挥笔写下面对大好自然风光,内心情感涌动的诗作。如尤澹仙的山行:“挥手白云外,徜徉睇苍冥。天风散众壑,余响犹泠泠

18、。背山花丛赤,落涧峰影晴。我家住蓬岛,人间暂游行。相逢采药者,请从学长生。”女性是人的心思敏感而多情,日常生活中的分离聚散也就成了她们笔下的重要内容。她们面对离别的愁绪,是对丈夫的眷恋,是对亲人的思念,是对友人的怀念。张允滋和任兆麟夫妇有共同的生活旨趣,相互唱和,是一对精神上的伴侣。所以张允滋的诗作中也有不少关于思念丈夫之作,如雨窗忆心田:“愁对黄梅雨,思君意若何。萧萧深树里,偏是别离多。”而对亲人之情的描写则朴实感人,情真切切。如尤澹仙忆母和梦母,写的是母亲去世后,写诗寄托对母亲的怀念。也有对友人的思念之作,毕竟吟社成员相互往来甚密,在此过程中,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诗歌来表达彼此的思念

19、之情也不足为奇。如沈持玉月夜有怀吟榭诸姊:“湘帘高卷碧栏杆,剪剪春风拂袂寒。不识吴城今夜月,几人同倚画楼看。”还有尤澹仙的寄怀清溪夫人、朱宗淑的寄怀蕙孙沈姊等都是对友人的思念之作。除了描写日常生活,自然景物,离别愁绪,也有咏物言志,咏古抒怀之作。如张芬的梅花、沈持玉的咏月季花、朱宗淑的咏兰是咏物言志之作;席蕙文的武侯祠、张芬的咏卓文君是咏古抒怀。在创作上她们并没有局限于日常闺中生活,反而呈现出多样化的内容,别样的风格。或许她们的创作比较稚嫩,但她们坚持自己的创作,打破了女性创作视野的局限性,为清代妇女文学增添了光芒。(二)诗学主张 清溪吟社没有提出明确的诗学主张,但其一,可以从社员的诗词文字中

20、窥探到她们的诗学理念。如沈纕的浣纱词自叙中提到“以风雅为宗”,“存正声,移宫羽”,接近当时的主流浙西雅词观。但沈纕又提到“自唐迄宋,诸名家词,靡不手自抄录”,可见所取的诗学理念不只在浙西一家。清溪吟社的创作已经不限于风雅,而是从更本位的层次入手,强调词体的寄托作用。如张允滋题浣纱词说到:“披丽句于金荃,数章宫体;托美人于香草,一片骚心。”讲“美人香草”、“骚心”、“寄托”是在常州词派之前就提出了与其相近的主张。而任兆麟别出心裁的提出“春秋女士,情一而已。”即伤春的女子和悲秋的文士,都是在感叹自己的生命价值无所依托,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从根本上肯定了闺中闲愁的“寄托”价值,也肯定了女性抒情方式及其

21、抒情内涵的价值。 从风格上看,清溪吟社唱和作品多令词,咏春花秋月,抒闺中闲情。风格朴质自然,有唐五代词风之妙。如陆瑛的点绛唇:“雨雨风风,杜鹃声里催春去。满庭花絮,都做离人绪。记得相逢,春在深深树。重凝伫,柔情几许,没个安排处。”再如尤澹仙点绛唇:“昼静帘垂,落花满地莺无语。愁心如许,不共春归去。伫望天涯,一带云连树。人何处,相思谁寄,分付风前絮。”语言潜直自然,活泼生动。除了唐五代词清雅淡丽、浑然天成的特点外,还颇具后主、易安的率真清新之风。从风格上,具有唐五代词风。 其二,从清溪吟社的领导人任兆麟的诗学主张上也可以得到关于吟社的诗学主张。任兆麟说过:“闻诸礼,女有四德,言居其一,是以三百篇

22、不少女子之作,圣人删之,以列于经传,曰温柔敦厚,诗教也世之女子从事于斯者,读三百篇后,当继唐中叶以上诸名家作徐诵之。”可见,任兆麟的诗学主张是:其一,强调女子要上继诗经“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其二,学习的榜样是唐中叶以上诸名家。 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清溪吟社的诗学主张是温柔敦厚,尚唐五代词风。(三)与其他诗社的比较 3.1与女子诗社的比较(以秋红吟社为例) 清代的女子诗社密布,除了提到的蕉园诗社、随园、秋红吟社,还有顾春诗社、湘吟社、惜阴社等等。同样是女子诗社,但诗社的性质、成员、组织者主张等不同,导致它们存在差异,正因为它们的差异才出现了诗社百花园,为中国文学增添了色彩。清溪吟社和随园诗社

23、因成立时间相近,一前一后,因此大多学者把二者放在一起研究比较,也认为二者更具可比性。如石旻在<关于随园诗话忽略清溪吟社之分析>中提到:“要之,作为随园女弟子和清溪吟社众人的之师的袁枚和任兆麟,在个人品性、学术修养、与女弟子交往、诗学主张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区别。两人门下的女弟子们或许受此影响,也表现出不同的面目。”5但女子诗社的比较,或许两个不同时期的诗社进行比较会得到更多的新东西。经过历史的演变发展,不同时期有了不同的诉求,诗社也如此。 秋红吟社,是道光年间(1839)顾太清和沈善宝等人结成的女子诗社,成员大多是在京为官的女儿、夫人们,以是京城和浙江女子为主。因诗社成员随着聚会的变

24、化而变化,所以不能确定吟社成员数目,但可知的是有十几人。顾太清是诗社的得力干将,她的文学成就与地位颇高,尤其是词,有人把她与纳兰性德并称。沈善宝是诗社的另一位得力干将,擅长写诗,博通书史,编撰了名媛诗话,主要记载了清代女诗人的一些信息,也有对秋红吟社的一些记录。她的早年经历与顾太清相似,因家境日下,兄弟无力支撑家门,只能由她奔走在外。 与秋红吟社相比,清溪吟社有其自己的优势所在。其一,她们背后有一个导师为她们指导,授课,并对她们的作品进行相应评价,使她们在创作上不断进步。其二,有关清溪吟社成员的著作大多被选入吴中女士诗钞,可以说是吟社成员的共同成果,这也为研究清溪吟社提供了较详细而系统的信息,

25、也让后人更好的了解这一诗社。而关于秋红吟社的记载大多较零散,因为没有对吟社成员的创作进行整体编撰,虽说名媛诗话中有关于秋红吟社的记录,但较少。其三,清溪吟社的“运行”较秋红吟社更为有规则。清溪吟社成员以诗相聚,举行诗酒雅集;有时以歌相聚,相携弹唱;有时林屋授课,共同学习诗歌创作。可见吟社的运行是有其自己的内在章程。而秋红吟社的运行是自由式的发展。但清溪吟社也有其不足,它没有突破地域、民族、亲缘关系等。吟社成员的经历也造就了她们作品的不同,清溪吟社的成员大多过着大家闺秀的安稳生活,因此作品也就没有顾太清和沈善宝的深邃之感。有学者对沈善宝的评价是:“道咸年间的沈善宝将悲情豪气演绎成一曲曲气骨充盈、

26、豪宕悲慨之歌,实现了女性词在题材范围、词体功能、主体风格美感、情蕴内容乃至创作心态等方面多向度的突破。这种突破带来了女性词的一种时代转型,是女词人独特生活经历与清峻高清的个性与急骤变化的时代相互交融中孕育的奇葩。”63.2与男子诗社的比较(以古欢吟会为例) 虽说在清代涌现出大批的闺阁诗人,但并没有动摇男性的文学创作地位,在清代男子诗社也算是林林密布,他们的规模和影响都比女子诗社大得多,诗社持久时间也较长。例如有:“瓣香吟会”、“泊鸥吟社”以及“竹溪诗社”等。此,外还有一些持续时间较短的男子诗社,如:“城南诗社”、“友声诗社”、“古欢吟会”等。其中,与清溪吟社时间相近的是“古欢吟会”。 古欢吟会

27、,成立时间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十七年(1782)后逐渐衰落,由胡涛创立。“古欢”有旧友的意思,吟会的命名与胡涛的古欢书屋有关,吟会活动地点也大多在古欢书屋。成员大约由于二十多人,大多是有才之士。根据胡葑塘先生年谱可知,古欢吟会大大小小的聚会有十七次,创作体裁大多是七律、七古,创作内容大多是风花雪月,并与时节气候相关。他们的创作大多走清雅路线,关注四季景色,注重文人雅致。清代诗社研究中胡媚媚认为:“古欢吟会社员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狭义浙派代表厉鹗诗风的继承,当然内部各成员受浙派诗歌的影响程度不同,无疑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纯风格上看,差异较小。”7而清溪吟社的创作内容也大多也是四季景致,

28、吟春风秋月,赞夏雨冬雪,也咏真情,创作内容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她们的创作也呈现出豪迈或沉郁之风,带有男性色彩,也有女性创作特有的细腻。在当时浙西词风盛行天下的时代,清溪吟社的创作可谓是别具一格。古欢吟会和清溪诗社虽说都是乾隆时期的诗社,也同属于吴中一带,在创作上也带有地域性色彩和反映盛世状况。古欢吟会相较于清溪吟社的记载更为集中、详细,而清溪吟社的记载大多在吴中女士诗钞。但相对于男性创作,清溪吟社的创作体裁并没有因为自身是女子而局限,反而是丰富多彩,她们以女子的独特视觉创作出的作品别有一番风味。不管是诗社规模,还是诗社的活动及创作她们并不比男子诗社差。相反,因为她们多才多艺,诗社的活动也相对于

29、男性诗社更为丰富有趣。但因不像男子从小就进学堂学习,受正规的文化教育,所以她们的创作较为稚嫩,模仿痕迹重。也因为“闺门”的阻挡使她们不能经常游走在外,从而让她们的创作视野或多或少受到一定局限。(4) 主要特征 清溪吟社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没有家族性,吟社成员因共同志趣爱好聚集。虽说吟社成员之间有一定的血亲姻亲关系,如张允滋与张芬是堂姐堂妹关系,尤澹仙和沈持玉是表姐表妹关系,但其他的成员间并无血亲关系。其二是有名师指导,任兆麟在清溪吟社中便扮演者“教师”一职。最初的女子诗社以家族为单位,并以其中才气高者为中心,诗社没有“教师”,最多也就是她们间相互对彼此的诗文提点意见。而后期的女子诗社中也很少有“

30、老师”为她们授课评改诗文。任兆麟对吟社成员的指导可谓是尽心尽力。他为吟社成员授课、为她们评改诗文、整理编撰吟社成员作品,甚至还请当时颇有名气之人为成员们的诗文创作进行点评并评定。如“众人尝为赋课,各赋后有任兆麟、徐朗斋或赵味辛之评语。任兆麟进而评定诸作,以江珠、尤澹仙、张允滋、沈纕之作为超取,朱宗淑、张芬、沈持玉、刘芝四人之赋为优取,诸女得此良师,亦可称幸事。”8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如地域性特征,地区的浓厚文化土壤培育了大批文人墨客,而清溪吟社的起源地正是在吴中地区,吟社成员都是吴中地区人。如创作特征,她们的创作思致纤慧,轻灵婉约,清雅隽永,情逸韵远。再如出身特征,她们都是大家闺秀,从小学习诗

31、书礼乐,这为她们的创作打下了基础,也比贫苦人家的女子有更多的时间及精力进行创作。四 、清溪吟社的影响4.1对后世的影响最初的女子结社形态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她们之间有血缘或姻亲关系。比较有名的家族诗社有桐城方氏家族,成员都是哲学家方以智的亲人,有其母、其妻、其妹、其女,还有他的三位姑姑等人,可以说是才女聚集的家族诗社。还有吴江叶氏沈氏,是以沈宜修为核心的大规模才女群,人数有二三十位,主要是沈宜修及其堂姐堂妹,还有沈宜修和丈夫叶绍袁的五个女儿等人。可以说,清溪吟社的出现打破了先前女子诗社家族性的状况,为后期的女子诗社提供了范例,让更多的才女因志趣爱好而聚集,推动了女子诗社的发展。而此后的女子结社不再以家族为主,甚至打破了成员间有血缘关系的局面。例道光年间的秋红吟社成员间没有血缘关系,甚至跨了省份、民族。这是清溪吟社的影响之一。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