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与技巧》复习提纲_第1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复习提纲_第2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复习提纲_第3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复习提纲_第4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填空题(10×2=20分)名词解释(5×4=20分)简答题(5×8=40分)论述题(20分)第一章 摄影是什么第一节 摄影术的诞生一、光和光的特性可见光是一种能被人眼感知的电磁波,波长约为380nm780nm三原色:红绿蓝三补色:青品红黄三、成像技术的探索与发明1827年,法国人尼埃普斯用暗箱通过8小时曝光在他家的窗户前拍下了现存于世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幅能被长久保存的照片窗外的景色(也称鸽子窝)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诞生之日(达盖尔摄影术)第二节 摄影术的发展一、从火棉胶到胶卷2、19世纪的摄影英国人约翰·汤姆逊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携带沉重的湿板摄影

2、器材在中国做了长达五千英里的旅行,拍摄了大量晚清时期中国民俗和风景的照片。回国后,他先后出版了中国与中国人图片集和回忆录用照相机穿越中国高级艺术摄影派:英国摄影家奥斯卡·雷兰德在1857年创作人生的两条道路和亨利·皮奇·罗宾逊1858年创作的芳魂欲逝标志这一流派在摄影艺术上的成熟。郎静山将中国绘画艺术理念融入“暗房叠放技术”创作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集锦照片”第三节 摄影的功用与特点一、摄影术对人类的意义1、当今最主要的传播手段之一2、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摄影的特点1、凝结瞬间、截取空间2、摄影的纪实性3、不同于人眼的观看方式第二章 照相机第一节 照相机的基本

3、构成和种类二、照相机的种类按感光体不同照相机可以分为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两大类。按胶片规格不同可分为:散叶片相机(大画幅)、120照相机(中画幅)、135照相机、110照相机、APS照相机等。新闻摄影:布列松第二节 传统胶片相机的结构一、摄影镜头1、摄影镜头的结构和技术参数光圈:镜头的通光能力是用相对孔径来表示的。相对孔径是镜头的入射光束d与焦距f的比值。需要注意:入射光束直径不是光圈的光孔直径,而是光圈光孔在物方所成像的直径。“相对孔径”的倒数即光圈系数或光圈数标准的光圈系数是一系列以2倍递增的数值:1、1.4、2、2.8、4、5.6、8、11、16、22、32、45、64开大一档光圈,即光圈

4、系数调到相邻的小数值,光通量增加一倍光圈的作用:控制光通量、控制景深、减少部分像差2、镜头的像差常见的像差:球差、慧差、像散、场曲、畸变和色差(6种)畸变是唯一不影响清晰度的像差3、景深与超焦距景深就是能“清晰”成像的被摄景物纵深范围。调焦距离、镜头焦距不变时: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镜头焦距不变时:调焦距离越近,景深越小光圈、调焦距离不变时:镜头焦距越大,景深越小景深越大, 清晰成像的景物纵向范围越大景深越小,清晰成像的景物纵向范围越小景深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光圈、调焦距离和镜头焦距4、摄影镜头分类标准镜头、广角镜头(短焦距)、窄角镜头广角镜头:视角大(大于60°)、透

5、视感强、景深大、畸变(桶形)大。长焦镜头:视角小(小于35°)、透视感弱、景深小、畸变小。广角镜头拍花拍鸟拍虫子三、快门1、快门速度快门的作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防止漏光造成感光材料感光 快门速度与光圈组合控制曝光量 选择捕捉瞬间的时机,控制曝光时间以表现动态或动感。用于长曝光时间的档位有“B门”和“T门”置于“B门”档,按下快门按钮开启,直至松开按钮快门才会关闭。置于“T门”档,按下快门按钮快门开启,松开按钮快门不关闭,再按一次快门按钮快门关闭。快门:4、8、15、30、60、125、250增加一级曝光量,快门慢一级,光圈开大一级,光照增加一倍2 光圈缩小一级,光照缩小到二分之一白

6、加黑减(画面太白就增加快门速度,画面太黑就减小快门速度)第三节 数码相机的结构二、数码照相机的基本结构1、光电传感器a.CCD与CMOSCCD是电荷耦合器CMOS是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新一代CMOS光电传感器改善了分辨率、灵敏度与信噪比等方面的不足。像素:每个成像点称为一个像素。第三章 照相机的使用与维护第二节 相机的功能设置二、拍摄模式设置常见的拍摄模式有:自动模式“AUTO”、程序自动模式“P”、快门优先自动模式“S”(佳能标为“TV”)、光圈优先自动模式“A”(佳能标为“AV”)、手动模式“M”和场景模式(程序影像控制模式)三、其他功能的设置4、感光度设置感光度 画质 噪点四、菜单使

7、用2、白平衡模式设置色温用以表示光的颜色偏向,当光源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标准黑体在某一绝对温度下辐射光的颜色相同时,则这个绝对温度被称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即色温。3、测光模式设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分区测光、点测光点测光:仅测量画面中央极小区域景物的亮度,这个区域仅限于取景器中央一个圆形或矩形测光参考图对应的景物范围。3、对比度调节颜色有三个基本特征,也称色彩的三要素:色别、饱和度、明度。色别:颜色的种类。饱和度:色彩的纯粹程度,即该颜色接近纯光谱色的程度。明度:颜色的明暗程度。第四章 照相机附件第一节 闪光灯三、闪光灯的使用1、闪光功率(闪光指数)闪光功率通常用闪光指数(GN)来表示,GN值

8、是闪光灯最基本的参数,用闪光距离与曝光所需光圈值的乘积来表明闪光灯发光能力的强弱,指数越高表示功率越强,发光量越大。光圈系数值(F)和调焦距离(L)GN=F×L第二节 滤镜一、常用滤光镜3、偏振镜偏振镜又叫偏光镜,是只允许一个振动方向的光通过的中性滤光镜,自然光通过偏振镜后变成线偏振光。偏振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去除或减弱由非金属物体表面产生的反光;有效加深天空的蓝色;增加色彩的饱和度;可以作为中性灰密度镜使用。第六章 影调控制与动态、动感控制一、倒易律与倒易律失效1、倒易律只要曝光量不变,胶片影像密度就不变,曝光效果一致。这种关系被称为倒易律或互易律,相互作用定律。运用倒易律,

9、对等量曝光采取光圈系数、快门速度的不同组合,胶片的曝光效果一样,但产生的画面造型效果却各不相同。大景深/刻意成像模糊:小光圈、低快门速度小景深/减少成像模糊:大光圈、高快门速度三、测光表及其使用3、测光表的测光方法测光原理:把测量范围内的被摄体还原成18的灰(拍白板、灰衣服、与黑板三张一样)四、曝光控制3、分区曝光区呈中灰调。当测光表对景物中某亮度均匀的局部测光,并按测光表显示的曝光数值曝光,该局部的影像密度就处于区。第七章 数字影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第二节 数字影像的处理一、数字影像的存储格式与色彩模式1、影像文件的常见记录格式a.TIFF格式即标签影像格式。几乎所有的图像应用、编辑、制作软

10、件都支持此种格式图像,因此其应用很广。为确保影像的高品质、无失真,所形成的数字文件量非常大。b.RAW格式严格意义上讲只是一个工程文件。优点:原始数据信息的文件数据量并不大、记录效率比较高、数据无失真的可能性。缺点:使用不太方便,需专门的图像软件才能浏览或打开使用。第八章 摄影用光与构图第一节 用光造型二、光的基本特征3、光位光位即光源相对于被摄体和照相机的位置。光位不同,造型效果也不同,根据光的移动位置不同可分为方位光、角度光两类。a.顺光又称正面光,光线照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光轴一致并从相机向被摄物照射。优点:受光均匀,无明显反差,可以全面地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很好地再现被摄体的颜色。缺点:

11、显得没有立体感,缺少影调层次和空间感。 较适合表现女性和儿童,略加曝光可以柔化面部皮肤。b.逆光光线从被摄体的后方与镜头光轴形成170°到180°夹角的光线。影调相对较重,形成剪影或半剪影,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4、光比光比是指被摄体上受光面与背光面受光强弱的差别。硬调:光比大,被摄体上亮部与暗部之间的反差大,中间的过渡层次较少,立体感增强。软调:光比小,被摄体的亮部到暗部过渡均匀,中间层次丰富,反差小,整体画面呈现柔和的状态。人物拍摄的光比不超过1:4第四节 画面影调一、高调高调又称“明调”。基调为白色、浅灰色。是指照片上大部分由白、灰白、浅灰和中灰调子构成,在影调分区中

12、处于第区以上的范围。高调的作品给人以明快、纯净、轻柔优美的感觉,比较适合表现女性和儿童,浅色的静物和明快的风景。拍摄一般采用浅色的环境和浅色的主体,顺光为主,以柔和的散射光照明,曝光时要增加1到1.5EV值,使画面的明度得到提升。二、低调低调又称“暗调”,基调为黑色、深灰色。影调以纯黑、暗灰、深灰和中灰为主构成,影调处于分区中的第区以下的范围。低调的作品给人以深沉、庄严、刚强、忧郁等感觉,比较适合表现男性及较有个性的人物肖像、日落或者日出前后特殊气氛的风景照片。拍摄一般在深色的背景下,用逆光和侧逆光为主,配合硬光或者局部束光,取得特有的低调效果,曝光时适当减少1到1.5EV值。第五节 构图一、摄影画面的基本要素2、摄影构图景别的选择远景:离主体较远处,画面景物范围广阔,一般采用广角镜头拍摄造型特点:画面以环境交待为主,主体的细节基本无法展示,有利于表现画面的整体气势,常用于大场面拍摄。全景:比远景范围要小,主体的全貌能基本展现,但环境因素在画面中仍占比较重的分量。造型特点:能够分辨出许多主体细节,环境刻画比较具体,画面中事件性较强。中景:主体与环境在空间分配上各占一半。造型特点:主题特征和细节明确清晰,画面主体的形象较突出,周围的环境变小变模糊,画面显得规整。近景:近距离观看的效果,主体所占的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