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看》省优质课获奖教案_第1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看》省优质课获奖教案.docx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备学课人科九年级语文上课( 上册)时间课4、我看(穆旦)题授课新授课类型授课班级教 学目标( 含 知 识 与能力、过 程 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3.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教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学教学重重点作者抒发的情感。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及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难教学同“教学重点”点难点教教法法方法讲授法、分析引导法、诵读法学学法法指导1. 预习,利用工具书将自己不认识的字标上

2、注音。2. 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用红色线标注。教教制作 PPT课件,搜集课文朗读录音,开展辅助教学。学师准学1. 借助工具书解决预习中的生字、新词等问题。备生2. 回忆并搜集读过的描写春天的诗文。课时安排拟授 3 课时课前预习内容1. 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预习中的生字、新词等问题。2. 根据教材“预习”的要求,完成预习任务。预习检查情况1. 朗读课文,抽查字词。2. 交流搜集到的诗文,谈自己的感受。3. 课堂学习中随时抽查或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教学过程旁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 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 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 万象更新的世界。 面对不同的景物, 在不谈

3、话导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 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 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1) 作者介绍:穆旦 (19181977) ,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2)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 1938 年,当时作者年仅 20 岁, 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3)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

4、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 中国新诗。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 ( 杭约赫) 、辛笛( 王馨迪) 、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 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2.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诗歌朗读的要求: (1) 读准字音, 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 注意朗读的语气、 语调; (4) 注意词语的重读; (5) 读出情感。入新课。简介作者作品及写 作背景, 丰富学生的文学 常识。例如:第一节我看/ 一阵/ 向晚的/ 春风悄悄揉过 / 丰润的/ 青草, 我看/ 它们低首 / 又低首,也许远水 / 荡起了/ 一片/ 绿潮; 请同学们有感

5、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 描写所见之景, 抒发所感之情的?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 看到春天特有的景, 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1. 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明确:春风、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2. 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 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明确:“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 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 “也许远水荡起了

6、一片绿潮”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草地比作“绿潮”, 写出了绿草像“潮朗读诗歌,体悟感情。划分朗读节奏。播放朗读录音, 教师做朗读指导。体诗歌主要内容。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3. 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紧承第一节的“向晚”。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画面:在黄昏时分, 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 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4. 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明确:“大自然”包容一切,

7、 能给人带来欢乐, 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 “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5. 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 艺术家, 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6. 品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理解诗歌的意象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诗歌的修饰特点。明确: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

8、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7. 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 哀愁”?明确:这首诗写于 1938 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目标导学三:把握中心,体会特色1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 旺盛的生命力, 充满了渴望和追求, 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其一: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 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 这首诗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 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

9、流云、沉醉了的大地。其二: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 ao 韵;第二节押 i 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 i 韵,又换韵为 a 韵;第四节又换韵为 i ;第五节又换韵为 iu 和 i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其三:首尾照应,结构严谨。理解诗歌景物描写特点。把握关键词语。把握诗歌艺术特色。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 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像季节燃起花朵” 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 抒发得很强烈。三、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作业设5、我看穆 旦所看:春天之景所感:大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