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省肿瘤医院学科发展规划(2014-2020)(草案)为加强我院学科建设,规范院内各学科管理,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省内及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和专科,不断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现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坚持科学发展观, 配合新医改形势, 结合外部医疗格局和内部实际, 按照医院发展战略要求, 根据湖北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制定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 :一、学科发展现状医院是湖北省唯一的集医疗、 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武汉大学肿瘤临床学院, 同时承担有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癌症中心、 湖北省抗癌协会、 国家
2、药物临床试验基地、 武汉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多项工作。 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委单位、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2013年获得卫生部肿瘤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超声科、病理科、放射科、普通外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科被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肿瘤内科获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肿瘤科和放射治疗科是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重点专科。1、专科基础条件医院现有建筑面积10 万余 m2,包括外科楼、 放化疗中心楼、综合楼、门诊部等,开放床位1504 张;设立
3、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中西医结合科等 10 个临床学科,有亚专科方向明确的30个临床病区;有放射科、病理科、2 超声科、检验科、内镜室、心电图室、pet-ct、核医学科、药学部、放疗中心、组织标本库、 gcp、防癌体检中心等 13 个医技科室; 10 个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室;门诊部有按病种和部位设置的各诊室、疼痛康复门诊、特色门诊、日间病房等;病案室设有随访登记室。医疗设备齐全,能够基本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其中包括igrt 直线加速器 5台、模拟定位 ct、mr 和 ct 各 2 台、pet-ct、dsa、6 台超声诊断仪和超声内镜系统等大型医疗及配套设备,先进性能够代表相关学科
4、发展方向。医院制定有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系统的学科建设评价和管理体系,从组织管理、人才建设、学术影响、医疗质量、科研教学、发展潜力等方面,定期对各学科进行系统评价,按照“重点专科重点建、一般专科普遍建”的原则,采取基础与目标相结合, 评价与投入相结合的方式, 不断加强基础设施、 专业设备、人才科教和信息化等方面建设,促进各学科及全院健康持续发展。2、医疗技术队伍现有医师总数 241 名(含返聘 15 人) ,其中临床医师184 名,医技医师 57名,医床比 1:0.16;医师中硕博士 151 名,占医师总数比例为62.3%;医师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2:1:1(121:54:66) ;医师中 5
5、5 岁以上的有 23 名,占医师总数的 9.5%,30-50 岁的有 181名,占 75.2%。护士总数 697 名,其中临床护士 556 名,占护士总数 79.8%,床护比 10.37(具体我院床护比的计算方式如何?和外院交流时多院将有护士编制的均算在编制内,即床护比为 1504697=10.46) ;护士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73 名,占护士总数 39.2%;护士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3425(66:89:542) 。技师总数 116 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12 名,占技师总数 10.3%;技师3 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235(21:35:60) 。药师总数 38 名,其中硕士 5 名,占药师总数
6、13.2%;药师高中初职称比例为 1:16:21。卫生技术人员 1092 名,占全院职工 85%。近年来,医院着力于“选好才、引好才、育好才”的“三才”建设,积极引进所需人才, 不断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开展学科带头人选拔工作,大部分学科根据亚专科发展方向选拔部分后备学科带头人,同时推动“专病名医”工程,按照单病种首席专家管理办法 ,遴选了 14 位单病种首席专家,并制定了考核评价体系,已初步打造出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医疗技术队伍。医院制定了相关人才培养制度,将人才培养工作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采用多途径、多层次、高标准的培养模式,不断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在院内培养的基础上,
7、 鼓励在职人员提高学历层次; 委派技术骨干到国内高水平医疗机构进一步学习深造;推动“国际交流”工程,选送优秀人才到国外学习,促使其掌握高新技术,不断提高科研水平。3、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2013年, 医院出院人数 3.3 万余人次,门诊人数 20 万余人次,手术台数 6465台,放疗野 36 万/次,平均住院日 15.96天,床位利用率102%。在临床技术应用方面, 医院坚持肿瘤专科专病特色道路,临床按治疗手段设置有肿瘤外科、 放射治疗科、 肿瘤内科、中西医结合科、 微创介入科, 肿瘤外科、放射治疗科和肿瘤内科按部位或病种实行亚专科建设。肿瘤医疗诊疗技术齐全,能够开展肿瘤的手术、放射治疗、化疗、
8、中医、内分泌、靶向、免疫、介入微创等治疗,部分诊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和/或省内领先水平。4 在临床技术管理方面, 严格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一是定期对一类技术进行审核,严格落实医疗技术分级管理规定;二是加强新技术新业务的管理, 严格准入制度, 每年对申报的新技术新业务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展, 实行跟踪管理, 年终根据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情况和先进性进行综合评比,优秀者给予奖励;三是对二、三类技术认真组织申报,上级主管部门评审通过后方可开展,并加强随访,定期进行疗效分析。努力推动肿瘤单病种规范化综合诊疗工作,制定了单病种规范化诊疗管理办法和单病种(专业)首席专家管理办法
9、 ,成立了 15 个单病种规范化诊疗小组,遴选了 14 位首席专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相关肿瘤诊疗规范,开展了多学科联合查房、讨论,督促规范化诊疗工作的有效落实,充分发挥其组织、培养、指导、监督的职能。同时医院制定单病种小组年度考核标准和首席专家年度考核标准,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 不断完善单病种规范化诊疗管理体系。4、医疗质量状况按照医院管理的相关规定, 医院不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成立了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等相关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明确了各部门职责, 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及流程、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落实院科两级负责制,将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作为关键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对业务
10、科室实行绩效考核; 对科室负责人进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了科室负责人的工作责任和工作目标;对医师进行年度考核,结果与职称评聘挂钩。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严格按照质控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医疗质量检查,督促各项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管工作,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 持续推进单病种规范化诊疗和单病种临床路径的管理工作,增强医务人员规范化诊疗意识, 规范5 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5、科研与教学近五年来,我院科研氛围和科研意识逐步增强, 科研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2009-2013 年间,主编和参编各类出版专著10 余部;发表科技论文近900 篇,其中 s
11、ci 文章 30 余篇;组织鉴定科技成果21 项;获各级各类资助科研项目43项,资助金额达 236 万。近两年来,医院的科研项目迅速增加,2012 年第一次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填补了我院建院四十年来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空白,并获得卫生计生委重点项目一项。 2013 年再次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承担了国家 863 项目子项目一项、 教育部横向科研项目一项, 首次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青年项目一项,面上项目6 项。随着我院技术实力的加强, 我院专业技术人员在行业内的学术影响力也得到提升,在国家、省、市级重要学术团体中兼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及委员的人数多达
12、 200 余人次。为全面提升我院科研水平, 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 近年来我院致力于发展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medicine college of nebraska university、 new jersey robert wood john medical college、法国 medicine college of nancy-metz university 、澳洲 australi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等国际一流肿瘤研究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已选派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赴海外进修,其中近两年10 名青年
13、硕博士被选派出国研修。在教学方面, 医院不断加强高等院校的联系,是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的本科生见习实习基地,2012 年成功申请武汉大学6 独立硕士生导师 1 名,教授 1 名,2013 年医院正式挂牌武汉大学肿瘤临床学院。同时,医院也十分重视医学继续教育工作,每年申请国家级、 省级继续教育项目 10 余项,极大地推进了我省、我院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为增强医院的学习气氛, 提高教学质量, 特聘请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为医院首席科学家, 聘请多名海内外知名肿瘤专家为我院客座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目前医院已顺利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具有独立培养硕士
14、研究生的资格, 并与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多项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工作稳步推进。二、不足与差距经过 40 年的发展,医院学科建设取得良好成绩, 特别是 2013年获批国家级肿瘤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标志医院总体学科建设水平进入国家一流行列,但应清醒认识到与国内顶级肿瘤专科医院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医院存在不少的问题限制了学科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专科基础条件方面,一是部分设备配置不足,如mri、超声诊断仪等,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二是设备先进性需要提高, 以确保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三是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不能充分发挥电子病历的干预、质控、
15、统计等功能。在医疗技术队伍方面,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迅速扩大, 医务人员数量不够;部分学科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 缺乏得力的学科带头人和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部分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建设重视不够,缺乏学科建设意识和能力, 执行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和科研方面;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聘任和考核体系有待完善;医师培训继教工作需要加强。7 在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 医院年门诊人数、 年手术台数偏低, 平均住院日偏长;各学科水平差距较大,中西医结合科、骨软组织外科、神经外科、icu等弱势学科水平急需提高;部分临床技术应用有待推广(如腔镜技术、ebus)和引进(如血管外科技术) ;新技术新业务
16、的管理工作还需加强。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 医疗质量管理和单病种管理体系需不断完善;部分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力度欠缺, 核心制度落实不力; 部分单病种小组履职不到位,监管考核力度需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未按规范进行。在科研教学方面, 医院科研基础薄弱, 投入力度不够, 应主动为科技人员搭建平台,增强硬件设施, 提高软件服务; 医院的科研氛围和人才培养力度也有待提高,应加强科研导向宣传,活跃科研学术氛围,培养科研意识,加强与知名高校的联合办学工作, 建设好肿瘤临床学院和博士后工作站,优化教师队伍, 独立招收优秀研究生; 挂靠的武汉大学肿瘤临床学院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武汉大学医学部已经纳入其内部统一管理
17、,但武汉大学还没有正式成文, 教学外联工作还亟待加强。三、2020年学科发展目标以获批肿瘤科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契机,以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复评为抓手,建立系统的学科建设评价和管理体系,定期对各学科进行系统评价,引入先进的竞争激励措施,按照“重点学科重点建,一般学科全面建”的原则,学科发展与人员、经费、设备投入相结合;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制度,年度均有专项学科经费投入和评价, 用于人员培养和引进、 专业设备配置、 科教投入和基础建设,促进设备硬件向生产力、影响力的迅速转化,至2020 年,力争我院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2 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6 个,院内重点专科5-88 个,激励重
18、点学科带动一般学科,促进各学科健康持续发展。 1、学科布局调整优化按照医院整体发展规划,至2020 年,医院将新建门诊综合楼、内科住院楼和科教楼,医院编制床位数达到2000 张,预计年出院人数5 万人次,门诊人数40 万人次,年住院手术台数1 万台次,放疗 50万野次;拥有 6 台直线加速器及相应辅助设备、 4台 ct 、4 台 mr 、12 台彩超、 pet-ct等大型医用设备;加快以emr 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按照卫生部印发的电子病历系统成效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举措及标准 ( 试行) ,至 2020 年电子病历评级达到4-5 级。在现有学科和病区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科设置, 在淋巴瘤
19、内科的基础上设置较为全面的血液肿瘤学科,加强弱势学科的建设,独立和/ 扩大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软组织外科、icu等病区设置;深化单病种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促进优势学科的融合,成立胃肠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诊疗中心,凸显我院专科特色;建成肿瘤分子病理诊断中心、肿瘤影像中心、肿瘤组织标本库、肿瘤信息库、肿瘤转化研究中心等机构, 加强基础和临床工作联系, 以满足我院不断增长的临床业务和科研需求。2、人才梯队层次设立与培养学科建设的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于“选好才、育好才、引好才”的三才建设,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后备人才、培育人才”实行分层次管理, 抓好学科人才队伍建设,
20、有计划开展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选拔、考核、评价工作;从内容、效果、形式等方面着手,将技术培训工作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对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的学科,采取多种形式,引进所需人才, 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员工队伍,为医院全面可9 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争取在 6 年内,使我院职工总数达到1600-1800 人,其中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超过 90% ,床护比达到 1:0.4, 医护比 1:2 ,医师总数达到 400 人,医师硕士比例超过 50% ,博士比例超过 30% ,高级、中级、初级医师结构比例控制在4:3:3;拥有硕导 10 名,博导 3 名,重点培养 10 名国家级专家(
21、国家委员以上) ,20 名左右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省级副主任委员以上),50名左右学术骨干 (省级委员以上);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建立国内外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每年选送3-5 名优秀人才国外培养,开拓视野,提高水平。 3 、技术评价体系完善进一步完善医疗技术评价体系,增强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转化、知识更新、科研协作、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能力,追求规范科学的个体化治疗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加强临床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 提高科研能力, 鼓励创新活动, 每年开展 2-4 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新业务,加强新技术扶持开展、质量监控和优秀技术评选活动,始终保持我院肿瘤诊疗专业技
22、术、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地位。4、科研平台建设和专科研究室设立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完善科研教学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职称晋升科教考核、科研教学奖励制度等, 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科研教学积极性;努力搭建科研教学平台, 加强肿瘤临床学院、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 建设肿瘤生物样本库和中心实验室; 加强重点专科研究室的建设, 为我院重点专科提供临床和实验研究平台, 促进学科发展, 打造优秀团队和学科带头人,扩大学科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加强科研教学的服务能力, 科教科积极为广大员工提供信息资源,协助完10 善科研项目和成果鉴定等申报,加强研究生导师和教授的选拔工作。争取在 6 年内建立 6 个临床与基础
23、实验室, 力争获得 5 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 20 项以上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积极鼓励优秀青年硕博士、留学人员和学科带头人撰写高质量科技论文,每年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0 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在2 分以上的 sci 文章 5-8 篇。重点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和人才引进,争取引进3 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独立或联合培养 10 名硕士研究生。 5、学科影响力推广我院是省肿瘤防治中心、省癌症中心、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将充分发挥其职能,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肿瘤防治宣教工作。 发挥省肿瘤健康教育基地的职能,每年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义诊等工作, 督导肿瘤早诊早治工作的实施;以肿瘤医学质控中心为抓手,开展省内肿瘤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旅游车队租赁服务合同及专项保障条款
- 2025年度智能家居装饰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改造与安全培训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智能砂石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承包合同
- 2025年亲子教育类期刊订阅及家庭教育培训合作合同
- 2025年高效中频炉自动化控制系统采购合同
- 2025年高标准生态农业草籽采购供应商评估与合作协议
- 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下公益项目策划与实施服务合同
- 2025年电力系统企业专项财务代理记账及税务筹划服务协议
- 青砖施工方案(3篇)
- 2024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改造EMC合作合同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大数据应用与服务赛项)考试题及答案
- 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报告管理制度
-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优化
- QCT1170-2022汽车玻璃用功能膜
-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标准 农网配电营业工》
- JTG∕T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 第四章 休克病人的护理课件
- 委托合同解除协议书
- 植物生理学课件(王小菁-第8版)-第五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 放射工作人员证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