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汇总_第1页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汇总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二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考+选考)(2016 浙江温州市 3 月选考测试)下图为我国石家庄市 70 年来建成区面积变化图。 读图完 成 12 题。1 推动该市建成区面积变化的主要动力是()A.城市人口众多B .社会经济发展C.城市用地增多D .城市建筑剧增2.推断该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商业用地 B .工矿仓储用地C.住宅用地 D .交通运输用地解析 第 1 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 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知识。在城市最主要的三大功能区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答案 1.B2.C读“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 3

2、4 题。冏釧2CI3.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A.甲、丁 B .乙、丁 C .乙、丙 D .甲、丙4.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2壬一_一7W-2城市人口比重(%)19611 I.Q70 )0811 1XHJ211J0(年)2A.甲 B .乙 C .丙 D .丁解析 第 3 题,从图中看出,四国中甲国城市人口比重最高, 因此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本世纪以来,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较快为丙国。第 4 题,图中四国,甲国所示城市人口比重有所降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答案 3.D4.A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图”,其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3和农

3、村人口(与表示发展中国家,与表示发达国家),回答 56 题。KI加20JU 1920 1040 196019802000(年)5.图中表示城市人口的图例是()A.B . C . D .6.I960 年以后,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速度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原因可能是()A. 发达国家的人口呈现负增长的趋势B. 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C. 发达国家的民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D. 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经济差异逐渐减小解析 第 5 题,正确读图是关键,发达国家二战以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农村人口;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慢,比重低。第6 题,城市化过度发展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发达

4、国家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等现象,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减慢,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畸形发展的城市经济使城市化快速发展,超过发达国家。答案 5.D6.C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据此回答78 题。7.图中四个大洲分别为()A. 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B. 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C. 非洲、亚洲、北美洲、欧洲D. 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乙大洲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原因是()A. 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建设滞后TTTIIIIIII肚界屮乙T城市化養(艺_6_6.5.5fcfc4Jt_24Jt_2圧总*Fh城市化水平拿 21)111不城市化水平半的城1牝速度4B.

5、 经济发达,逆城市化现象突出C. 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化水平低5D.对外开放,人口大量外迁解析第 7 题,根据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速度分析可知,北美洲和欧洲以发达国家为主,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亚洲和非洲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速度快,但水平偏低;和非洲相比,亚洲的城市化水平更高,速度更快。第8 题,乙大洲为非洲,人口增长较快,由于经济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化水平低,城市化进程缓慢。答案 7.A8.C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910 题。9城市中心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 B 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 D “臭氧层空洞”10.为避免该问题对城

6、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 应该()A. 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 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 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 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解析 本题结合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中心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易出现“热岛效应” 第 10 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 为避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答案 9.C10.A下图为某地城市建设发展过程

7、中蒸发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1112 题。自然拯观梯度人为近郊城市中心第 9 题,城市郊外自然舍园远郊强小611.该城市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比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197()口1000 2UL(l7A.降水量减少 B .硬化地面增加C.过度开采地下水 D 水资源利用率低12.下列措施对缓解图示变化趋势作用不大的是()A.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B. 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C.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D. 限制建筑物的高度解析 第 11 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地表径流量上升,地下径流量减小,这是因为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地面进行硬化,导致地表水下渗减弱而形成的,故B 正确。由题设及

8、图得不到该地降水量下降的信息,故 A 错误;城市中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影响地下径流,但不会影响地表径流,故 C 错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大小和水资源的利 用率低无关,故 D 错误。第 12 题,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会增加地表 水的下渗、增加水分的蒸发,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有利于提高地表水排泄的速度,这些都对图示蒸发量下降、地表径流量增大、地下径流减小有缓解作用,故不选A、B C。而限制建筑物的高度对缓解图示变化趋势无作用,故选Do答案 11.B12.D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 题。降水KK)%降水W0%地下径眞咖丿地卜胫流駆加域市建讼前

9、城市塑垃后13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 地下水位上升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 蒸发量增加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14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 B .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 D 城市热岛效应解析 第 13 题,城市建设使地面硬化面积增大、绿化面积减小,地表径流汇集由于没有植 被等的阻碍,速度加快。再加上地表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蒸发量减少,导致汛期洪 峰流量加大。第 14 题,8城市建设后,地面硬化面积增大,阻碍了降水下渗,使大气降水在 短时间内迅速汇集,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河湖或海洋。答案 13.D14.C15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 自 1990 年至 2001 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2) 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出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差异。第(2)题,与贵州省相比,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