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法国大学校社会开放运动探究_第1页
新世纪法国大学校社会开放运动探究_第2页
新世纪法国大学校社会开放运动探究_第3页
新世纪法国大学校社会开放运动探究_第4页
新世纪法国大学校社会开放运动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世纪法国大学校社会开放运动探究        摘要:2000年以来,法国大学校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社会开放性运动。政府、学校和企业界协调合作,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在改革学生资助体系、协助弱势群体子女、更好地做好接受精英高等教育的准备、改革招生体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法国大学校的社会开放未来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关键词:法国,精英大学校,弱势群体,社会开放性以培养社会各界精英为使命的大学校是法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大学校兴起于法国大革命期间,试图同被认为“腐朽的”旧制大学划清界限,标榜“以能

2、力选拔人才”,目标是培养各行业实用的精英人才。随着历史的发展,大学校的精英特色得以保留并强化,但其自身也逐渐走向了封闭,几乎排除了平民子女入学的机会。进入21世纪,法国若干大学校发起了旨在吸收更多的弱势群体子女的社会开放运动。本文尝试对这一运动的过程与趋势进行系统的分析探讨,以期为增强我国一流大学的社会开放性提供借鉴。一、法国大学校社会开放运动的背景法国大学校社会开放运动是指21世纪以来,以巴黎综合理工学校(École polytechnique)、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 po)、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校(essec)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行一系列项目,以鼓励并协助

3、更多弱势群体子女就读大学校,推动入学机会平等。其实,大学校的社会开放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布尔迪厄(p.bourdieu)为代表的一批法国社会学家就开始关注该问题。在其所著的继承人(les h é ritiers:les étudiants et la cul-ture)、再生产(la reproduction:é1éments pour une théorie du systéme d'enseignement)和国家精英(la nobtesae d'etat:grandes écoles

4、et esprit de corps)等著作中,布尔迪厄就深刻地批判了精英大学校及其预备班的社会阶层封闭性,“垄断”、“暴力”、“霸权”等词第一次用来尖锐地批评精英高等教育机构。布尔迪厄指出,大学校和预备班已经成为了“霸权和使霸权合法化的基础之一”。1虽然布尔迪厄的观点在学术理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可惜的是,法国政府和社会并没有对大学校的封闭性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积极的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实现,虽然为更多的法国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还是被中上阶层家庭的子弟所垄断。精英大学校的学生群体越来越趋向于阶层的同质化,这与社会各个阶层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非常不协调。精英大

5、学校趋向封闭,不但不利于构建多样化的各阶层互动的校园氛围,也不利于培养全面了解法国社会的具有领导力的领袖人才。法国精英阶层内部通过大学校系统进行的再生产,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也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二、法国大学校社会开放运动的内容和具体措施2000年,几名巴黎综合理工学校的学生创立了“跳板社”(assoeiation tremplin),帮助那些贫困地区中学的学生提升学业水平,成功进入大学校。2002年,巴黎政治学院推出了“优先教育公约”计划(conventions éducation prioritaire)。2003年,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校的“大学校,为什么没有我?”(u

6、ne grande école,pourquoi pas moi?)计划也正式运行。这一系列计划的出台,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鼓励并协助更多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就读精英大学校。这一系列计划正式宣告法国大学校社会开放运动的兴起。具体来讲,法国大学校社会开放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可以归结为如下三个方面。1.构建完善的经济资助体系法国学生就读大学校的支出主要包括注册费、生活费、住宿费以及参加入学考试的费用等。虽然与美国的大学相比,就读法国大学校的费用要低廉很多,但是就法国的两轨高教而言,大学校的费用依然高出公立大学不少。据2012年8月9日法国高教与科研部公布的2012-2013年的注册费显示,

7、工程师文凭项目的注册费为596欧元,而大学本科项目的注册费仅为181欧元,硕士项目的注册费也只要250欧元。注册费加上不断上涨的食宿、交通等生活费用,最终将一部分优秀的弱势群体子女拒之门外。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帮助弱势群体子女克服经济上的困难是增强大学校社会开放性的首要举措之一。法国学生资助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项目便是法国国家助学金。该助学金由法国高等教育与科研部联合法国文化与交流部共同出资,由“全国大学与学校事务中心”(le centre national des cenvres universitaires et scolaires,简称cnous)负责管理。2006年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

8、克提出,到2010年要实现大学校预备班就读的学生中30%可享受国家助学金的目标,前总统萨科齐当政时也再次确认了希拉克提出的目标。2法国国家助学金评定的依据主要是申请人的家庭经济收入。2011-2012学年,享受国家助学金的条件为,家庭2009年全年的总收入不超过33,100欧元。获得国家助学金资格的学生,还享受免除其所就读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注册费的待遇。国家助学金共计设置从0-6七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不同数额的助学金。按照2011-2012学年的标准,满足最高第6级别的学生可以获得4,600欧元的助学金。据统计,2010-2011学年,全法国共计有590,967名学生从该助学金获益。3除了国家助

9、学金外,各个大学校也不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据统计,有超过15%的大学校联席会议(la conféence des grandes écoles,简称cge)成员每年为学生提供的经济资助超过50万欧元。4以巴黎高等商学院(hec)为例,该校近年来也一直不断致力于增加学校在学生资助方面的投入。数据显示,2009-2010学年,学校用于学生资助的总金额为175万欧元,2010-2011学年为240万欧元,2011-2012学年则为265万欧元。5除此之外,因为精英大学校大多集中在巴黎之类的大城市,住宿费对于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就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法国政府

10、于2008年启动了“优质寄宿”项目(les intemats d'excellence),主要目的在于为包括初中生、高中生以及大学生在内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廉价的住宿。2010年,作为该项目的补充,又启动了“成功公寓”项目(les résidences pour la réus-site),主要为满足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大学校预备班学生的住宿要求。另外,2007年通过的特巴法(loi tepa,意为针对劳动、就业和购买力的法律),允许在校学生每周打工不超过12小时,且打工的收入免税。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弱势群体子女就读大学校的经济负担,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品学兼优的

11、弱势群体子女申请就读大学校。2.帮助弱势群体做好接受精英高等教育的各项准备造成精英大学校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代表性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自身没有完全做好就读大学校的准备。弱势群体子女做好接受精英高等教育的准备,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便是学业能力的准备,而这主要依靠的是不断推进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教育优先区”计划(zone education pri-oritaire)为代表的一系列计划,在此方面功不可没。近些年来,法国国内掀起的关于学校分区图(la carte scolaire)存废的大辩论,着眼点也在于如何为全体法国青少年提供更加优质的、平等的基础教育。教育公共性原则

12、所要求的“平等地对待所有学校和学生,保持教育资源供给的平等性”,仍是法国基础教育不断追求的目标。6除此之外,一系列针对弱势群体子女的早期干预措施也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这些早期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引导和服务,为广大中下阶层的子女提供真实客观的有关精英大学校的信息;二是陪伴成长计划,在中下阶层子女成长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高中阶段,为其提供心理以及学业上的各种形式的支持和辅导。(1)信息服务和引导由于生活环境和信息的闭塞,弱势群体家庭子女通常并不十分了解精英大学校,甚至受社会阶层决定论的影响对大学校存在诸多误解。向出身于中下阶层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介绍大学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和

13、良好的就业前景等特点,介绍大学校及其预备班的招生录取途径、各类奖助学金的设置情况、各种对弱势群体子女的支持措施,有助于吸引和鼓励更多来自中下阶层的优秀学子报考大学校。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是,邀请毕业于该中学且正在就读大学校或者已从大学校毕业进入职场的校友,进行相关宣讲,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和职业发展心得。演讲人从自身经历出发的宣讲也更能讲出真情实感,更具有说服力,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玻璃天花板”(le pla-fond de verre),树立自信心。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教育部加强了对高中阶段学生未来教育和发展规划的咨询辅导。2008年,由法国高教与科研部主办的“大学入学网”(admi

14、ssion post bac),为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并希望继续进行高等教育的学生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权威的信息服务。通过这个网站,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项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多个大学申请志愿,在线递交申请材料,并可以实时跟踪自己申请材料的流转过程。2011年共计有10,125个高等教育项目、750,350名高中毕业生或者同等学力者通过该网站填报了高等教育志愿,并创建了个人申请文件。法国教育部还要求,自2011-2012学年起,包括综合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等在内的所有高中从高二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和职业咨询辅导,让学生明确未来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可能性选择,以及

15、学生在各方面需达到的相关水平要求。(2)陪伴成长计划该项措施主要是指定期、系统性地组织大学校的学生深入薄弱地区的中学,为中学生提供心理以及学业上的指导和帮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陪伴成长计划主要有:由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校首创的“大学校,为什么没有我?”计划、巴黎综合理工学校的“陪伴成长计划”,以及由亨利四世高中(lycée henri )最早在2006年创建的大学校预备班预科课程(cpes)计划,等等。下面仅以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校的“大学校,为什么没有我?”计划做一简单阐释。“大学校,为什么没有我?”计划面向的目标群体是成绩优秀且来自于中下阶层家庭的中学生。据统计,参与项目的学生80%是

16、外国移民的后裔,父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职业多为低薪的劳务,大多来自偏远地区,属于中下阶层。“大学校,为什么没有我?”计划的主要内容是,试图在高中教育的最后3年,为那些家境贫寒、品学兼优、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辅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增强其信心,报考更知名的大学校,从而实现更高的人生理想。具体工作方法是,2名导师与6名至8名中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周末进行3个小时的交流与辅导,辅导的周期为3年。活动形式丰富多样,诸如,辩论、文化小演出、时事小测验、参观访问、文化考察,讲座及座谈等。导师可以由包括精英大学校在读学生、教师或社会各界具有一定资历的成功人士担任。辅导的重点并非某

17、一学科的具体知识,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能力、批判精神、创新精神、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责任感等。3.改革大学校的招生体制近些年来,法国各大学校已经达成一个共识,招生途径的多元化是实现大学校社会开放性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传统上来讲,大学校预备班是进入大学校的唯一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校入学的社会开放性。而近些年来,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变化。除了像巴黎综合理工学校、巴黎中央学校(centrale)、巴黎高科农学院(agro paris tech)等最为著名的大学校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校预备班输送学生外,其他大学校正逐渐走向招生途径的多元化,

18、大学校、大学与高等技术教育(sts)之间的立交桥正在变得更为畅通。概括来讲,就读大学校的方式,除了大学校预备班之外,目前的途径还有如下几类:一是高中毕业会考证书(bac)持有者可以通过考试直接报考大学校。目前,很多大学校直接向高中毕业会考通过者开放。申请人须持有高中毕业会考证书,且通过大学校组织的相关考试。如巴黎政治学院的本科生院就设有多个这样的本科学位项目。二是读了两年综合大学可以直接转入大学校就读。已经在综合大学完成两年学业且获得大学第一阶段结业证书(deug)者,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大学校一年级就读。三是其他的所谓“bac+2”文凭的获得者,即通过高中毕业会考之后,又接受过两年高等教育,如大学科技学院(iut)阶段技术证书(dut)或高级技师证书(bts)的持有者等,可以报名参加大学校的入学考试。通常dut的获得者可以直接进入大学校的第一年就读,而bts的获得者的学业水平目前的认可度还较低,一些大学校要求bts获得者补修一年类似大学校预备班的课程,才能正式入读大学校。四是在普通综合大学读了3-4年,已获学士文凭(licen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