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考点知识针对强化训练30分钟:第1练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考点知识针对强化训练30分钟:第1练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知识针对塚 第 1练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小题练)1. (2018 东汕头三模,24)殷墟卜辞中的东土” 一般认为是指以今山东省为中心,包括苏北、河北的部分地区。根据考古发现,商代晚期“东土”地区商文化聚落逐渐增多。这说明当时()A 海外贸易逐渐兴盛B .商受到周威胁被迫东迁C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D 区域文化融合趋势加强2 . (2019 校联盟 TOP20 第一次联考,24)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为国家为国王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了周天子的一统政治。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统一了各国的治理模式B 体现

2、了国家整体观念C 保证了政治秩序的稳定D 强化了地方自主意识3.(2018 湖北武汉四月调研,24)据国语 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 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 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 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 .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 .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4.(2018 河南郑州二模,24)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 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

3、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A 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 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C 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 .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5.(2018 东佛山一模,24)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 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A 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B 古人对周公维护社会稳定的肯定C 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D 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6 商鞅君臣中记载:“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 也。”这表明当时 ()A 分封制瓦解、君主专

4、制建立B “以法治国”成为治国标准C 法家是最受人民推崇的学派D “以法治国”成为百家共识7 (2018 东广州二模,24)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 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C 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24)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材料表明 ()A 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B 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C 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D .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10.(2018 西省毕业班质量监测,24)商周公卿在传世文献和标准器

5、铭文中有200 多位,其中姓氏可考 65 位。其中商代公卿中异姓和同姓的百分比分别是78.95%、21.05%,而西周异、同姓公卿分别是 34.78%、65.22%。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这说明了 ()A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B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往指“天神”。到商朝末期,称。这反映了 ( )“宗”类卜辞的增加, “帝”逐渐消失, “帝”成为先王的祭A 宗教祭祀仪式简化B .宗法嫡庶关系确立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 天人合一理论成型9 (2019 福建福州毕业班质检,24)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B .血缘观念的淡化D .君主专制的建立8 (

6、2018 安徽年马鞍山二模,帝”的卜辞较多, 其含义往C .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D 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11.(2018 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五,24) “社稷”本是周代祭祀地祗(社)和谷物神(稷)的合称, 周王分封新诸侯时,依据诸侯封地所在方位从周王室祭坛上取一摄色土赐于诸侯,受封者要 将此土置于封地的社稷坛中进行供奉祭祀。由此可知,周代的“社稷”祭祀()A .象征了国家政权的建立B .反映出农耕区域不断扩大C 蕴含了国家一统的理念D .强化了政治上的等级秩序12.(2018 东青岛二模,25)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 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

7、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 类做法 ( )A 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B 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C .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D .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精析3A 材料 “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不同部族间的联系,间的民族认同的意识,与政治制度的连续性无关,故各部族的地位,故 D 项错误。以西,从材料 “东土 地D 项正确。 让他们去为国家为国王拓荒、 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的国家观念,故 B ,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 故 B 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部族与黄帝部落 C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农耕经济在4D 根据材料 “这样

8、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 ”可知封国内部呈现原本氏族居民和被分封而迁入的氏族杂居融合的局面,这两部 分氏族居民没有血缘关系,这就打破了夏商时期氏族宗族长期固定定居在某地的局面,从而 得出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故 D 项正确。 5C 周公制作的典章礼乐仅适用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即 “礼崩乐坏 ”,故 A 项错误; 材料中周公平定三监, 有利于社会稳定, 但这仅对西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是后世统治者和 学者视周公为圣人的原因,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春秋以后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 学者视为圣人的原因在于周公作礼乐,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与传统文化

9、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 反映了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故 C 项正确;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中央未对地方实行 有效的控制,故 D 项错误。 6 B 由材料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可见法成为国家的行为准则,故 B 项正确。 7A 由材料 “西周时期 孝道 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 ”“春秋时期, 孝的对象主 要是父母 ”可知由于春秋时期生产力进步、个体家庭促使“孝”的 内涵由祭祀祖先转变为孝 养父母,故 A 项正确;结合所学孝道强调血缘伦理关系,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孝道观 念而非儒家思想,故 C 项错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君主专制,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

10、,故 D 项错误。1D “殷墟卜辞中的 东土 ” 可知商代的中心在 “东土 区商文化聚落逐渐增多 ”说明商文化与 “东土 ”文化的融合趋势加强,故 2B由材料 “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 土和安民 ” 结合分封制的内容,可知分封制强化了 项正确。 8B 王后没有嫡子, 就选立年长的, 如果年纪相当就根据德行, 如果德行也相当就根据占 卜,天子不立偏爱,公卿没有私心,这是古代的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已经确立 了一整套的权利继承的原则,一些特殊的情况都已经有了细致的规定,故A 项错误, B 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故 C 项错误;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产生, 战国时期

11、发展,形成一套的伦理道德是在西汉之后,故 D 项错误。 9C “ 帝的卜辞较多, 其含义往往指 天神 。到商朝末期, 宗类卜辞增加, 帝 逐渐消失, 帝成为先王的祭称 ”可知淡化了 “天神 ” 的地位,强化了人的地位,故 C 项 正确。 10D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夏,与材料中 “商周公卿 ”不符,故 A 项错误;公卿的族 属体现了家国一体,是互为表里而非界限分明,故 B 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关系为 基础的,故 C 项错误;家国一体,与材料中 “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 定着政权的形态 ”相符,故 D 项正确。 11C “社稷”祭祀不是国家政权建立,故 A 项错误;社稷坛供奉同样的土,并不代表农 耕区域扩大,故 B 项错误;诸侯社稷坛的土取自周王室祭坛,体现了国家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