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1【选点说明 】我爱这土地 是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首诗。诗人化身成一只鸟,形象地抒发了 “我” 对祖国深沉的爱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学习这首诗歌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写下的一首悲愤深沉的诗,它是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诵的抒情名篇。第一节,诗人把思想情感寄托在“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上,间接抒情,是情感的蓄积;第二节,诗人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我对这土地(祖国)爱得深沉”的心声,直接抒情,是情感的迸发、升华,从而,让情感水到渠成地轰然而出,让诗意层

2、层递进。我爱这土地 是七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首现代诗歌。一般的, 诗歌是通过具体描写的意象来表情达意的;本诗的表现方法主要是象征:这样,学习本诗就不能不提到“意象”和“象征”。专家告诫我们,语文课上要少提概念,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本不懂得它们,因而,在课堂上用最巧妙的方法和最短的时间让七年级的同学们初步认识它们是必要的。基于这首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它自身的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7 9 年级阶段目标中“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设身处地理解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要求,根据本单元要求“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

3、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取向:【学习目标】1、领会诗歌主旨,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2、初识诗歌意象,能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重点难点】重点: 领会诗歌主旨,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难点: 初识诗歌意象,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策略说明 】本节课的学习设想是板块行进,以读代讲、以读促赏。所谓“板块行进”,就是教学环节采用初读、研读、仿写三个步骤,让学生的情感经历点燃、燃烧、升华三个阶段,使课堂成为熏陶的熔炉。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赏”则是学习本诗的最佳选择,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意

4、,在诵读中赏析诗歌,来达到当堂理解主旨、领会情感、了解技法、背诵诗歌的目的。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我将采用整体读、部分读,集体读、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赛读、男女对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在研读部分,老师先引领,授之以渔,然后由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对两个概念,采用微课和齐读课后习题题干的形式,既是一笔带过,又让学生有所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期将学生带入情境,达到最佳效果。【学习设想】板块行进;以读代讲,以读促赏。第一板块:初读诗歌,点燃激情;第二板块:研读诗歌,燃烧激情;第三板块:仿写诗歌,升华激情。【学习程序 】第一板块:初读诗歌,点燃激情。1、故事导入,走近

5、诗歌。2、简介背景,点燃激情。由“ 1938 年 11 月 17 日”引发,播放背景视频,老师深情解说。3、范读诗歌,酝酿情感。出示标有全诗节奏、重音、停顿符号的模块,略作解读。配乐范读。学生挑战老师,朗读,评点之后领读部分诗句,启发学生领会朗读情感。4、初读诗歌,整体把握。诗中直接表明作者心迹的两行诗是 请读出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这两行诗(第二节)的理解: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字是 爱。如果用一个短语概括,这三个字是 爱土地。再读第二节,第一遍,女生问,男生答;第二遍,男生问,全班答,在读中进一步领会。第二板块:研读诗歌,燃烧激情。1、教师引领,授之以渔。初

6、识意象( 1)由本诗具体描写的事物引出诗歌意象之后,用90 秒微课让学生初识意象。本诗描写的具体物象鸟土地河流风黎明诗歌的意象诗歌意象 =具体物象 +诗人的思想情感意象:“象”是指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物象;“意”是指作者寄托在事物形象上的思想情感。( 2)“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含义是什么呢?我这只饱经磨难的鸟要竭尽全力去战斗,要为我深爱的土地奉献一切。( 3)通过“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种意义的表现手法叫授之以渔。·赏析本诗意象的方法和步骤。a.找出写某一意象的诗句,象征。b.再找这一意象的修饰语,c.深入理解修饰语的含义;d.然后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赏

7、析。另外,探讨一下朗读的情感。2、合作探讨,展示交流。合作探讨。( 1)分四组讨论:一、二组探讨土地、河流;三、四组探讨风、黎明。( 2)每组选派甲、乙两名代表按老师提示的方法设问作答,其中甲代表是设问方,乙代表是解答方。展示交流。( 1)“土地”的象征意义是 象征生我养我的地方,她象征祖国。 (之后朗读本句)( 2)“河流”的象征意义是 象征中国人民和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之后朗读本句)( 3)“风”的象征意义是 象征中国人民和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之后朗读本句)( 4)“黎明”的象征意义是 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象征必胜信念。朗读本句)( 5)分两组赛读第一节。3、 归纳全诗

8、,背诵积淀。4、 主旨·技法。爱土地爱祖国(象征)背诵积淀。参照本诗的抒情思路及结构示意图读背诗歌。把思想情感寄托在鸟、土地、河(之后一节间接抒情流、风、黎明身上,是情感的蓄积。诗人直抒胸臆,明确表明了自己爱诗意层层递进二节直接抒情祖国的心迹,是情感的迸发,升华。第三板块:仿写诗歌,升华激情。1、仿写诗歌。交代方法;激情仿写;交流展示;鼓励评点。2、课堂小结。附:板书设计。我爱这土地艾青鸟我歌唱战斗爱土地爱祖国象 征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选点说明】1.关于作者: 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他创作高峰期的时代被文学评论家称为“艾青的时代”。

9、2.关于作品: 这首小诗,体量虽小,但却具有相当于核弹头般磅礴的能量,震撼着一个时代,激起了广泛的共鸣。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领会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3.教学切入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意象,领会诗人深沉的情感。在现代诗中, 诗人主要从自然以及生活中选取物象于作品中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些物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这些意象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体会诗的意境。现代诗教学,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深入挖掘诗歌中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诗歌中的“此情此

10、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 ,让学生在学习中“入情” ,在“入情”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的目的,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的效果。【策略说明】1.资料导入在诗歌教学开始,我们可以利用在情感教育中相关的内容,引领学生进入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的目的。2.朗读指导文心雕龙中有言: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现代诗语言精炼,含蓄,有丰富的意境,能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诵读也就成为有效的手段。诵读有利于学生去理解诗美,感受诗美。语文教学正是运用诗歌教学来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纯正趣味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诵读就成为不可忽视的

11、环节。在教学实践中,以示范朗读-学生模仿 -自由朗读 -学生试读 -学生齐读的教学流程来进行诵读这一环节的教学。3.小组合作利用小组合作,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达到教是为了少教不教的目的。4.迁移拓展引导学生由这一篇文章,联系到那个时代的这一类文艺作品,最后拓展到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一大批知识分子,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从而达到以此开拓学生视野,深化学生思维的目的,并且使学生能够深切领悟到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怀、使命感和责任担当。【过程设想】教学目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本诗意象,领会诗人深沉的情感。教学过程:一、 导入激趣1. 由我们国家盛大的阅兵式导入。2. 回顾 77

12、年前,我们祖国的样子。 (提供相关的时代背景的资料。 )3. 揭示课题 我爱这土地(设想:借抗战七十周年阅兵激发学生兴趣并进行时代对比。)二、 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2.自由朗读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诗歌,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3.小组互读4.互读互评(设想:通过教师示范和反复朗读,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内容,为后面深入学习打好基础。)三、 共研释疑(一)诗人爱怎样的土地?1. 默读诗歌,诗中哪几句在描述诗人所爱的土地?2. 品味事物背后的深刻含义。 (暴风雨 河流 风 黎明)3. 小组讨论。先各自作批注,完成后,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体会。4. 指导朗读这四句诗。(二)诗人怎样爱这块土地?1. 诗人是

13、怎样去爱这块土地的呢?他为这块土地做了什么?2. 为什么诗人将自己化作一只鸟呢?而且是一只喉咙嘶哑的鸟呢?3. 揣摩写鸟的四句怎样读出情感来。4. 八行诗后还有一节,这节诗有什么作用?5. 全诗朗读展示( 设想:形成两个主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的意象内涵,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情感,并通过朗读指导表现出来。)四、迁移拓展1. 一个人:其实,在那样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深爱自己这方热土的岂止艾青一人?这是当时被誉为“时代鼓手”的诗人田间的作品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PPT投影)2. 一群人: 不仅仅是 “忧郁的诗人” 艾青、“时代的鼓手” 田间,还有那掀起万丈狂澜的 黄河颂、那力争上游的白杨礼赞 、那风在吼马在叫的保卫黄河 、那激荡人心的义勇军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