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复习专题演练_第1页
2011届高考地理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复习专题演练_第2页
2011届高考地理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复习专题演练_第3页
2011届高考地理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复习专题演练_第4页
2011届高考地理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复习专题演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一、 选择题(2010·巢湖模拟)下图为某地沉积岩的地质剖面图,读后回答12题。1、下列描述该地岩层形成的过程,最合理的是A.褶皱断裂侵蚀沉积B.褶皱断裂抬升沉积下沉侵蚀C.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D.沉积断裂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2、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仅受内力作用 B.处不可能出现变质岩C.石油一般储存于类地质构造中 D.岩块为地垒地貌(2010·宿迁模拟)今年3月20日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一场沙尘暴天气,下图为沙尘器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

2、度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4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流水侵蚀,易形成沟谷 B乙地风力搬运,易形成戈壁C丙地风力沉积,易形成沙丘 D三地风力侵蚀,易形成风蚀蘑菇【命题意图】 对地理现象的成因、影响的分析,注意图文的转换。突出考查环境问题生产的地域特点以及外力作用与地貌景观的关系。(2010·朝阳模拟)乞力马扎罗山(3°N,37°E)(图3),距离东非大裂谷约160公里,山顶终年积雪。图4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第56题。 图3 图45乞力马扎罗山形成的主要成因是A火山喷发 B岩层发生褶皱C岩层断裂错动 D外力侵

3、蚀6与喜马拉雅山相比,乞力马扎罗山地垂直自然带A数目更多,因为其纬度较低 B数目更少,因为其海拔较低C南北坡数目差异大,因为其南北坡纬度差异大 D南北坡数目差异小,因为其南北坡地势差异大(2010·广东模拟)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地质时期,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地层。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的作用,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切割戍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右图)。据此完成第7题。7从地质作用来看,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A风化作用 B地壳的下沉运动 C流水的沉积作用 D流水的侵蚀作用 (2010·温州联考)图为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

4、线示意图。其中专线穿过的张茅隧道是目前世界上首座在湿陷性黄土上建设的、超大断面特长铁路隧道。由于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工程的安全风险和施工难度世界罕见。据此回答89题。8下列关于郑西客运专线走向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9造成张茅隧道工程艰险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需穿越的山体主要为背斜构造,岩体承压能力较差 B地处我国大的地层断裂带,地层构造不稳定 C石质隧道,距离长,地质构造复杂多变 D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开挖大断面隧道时非常容易变形塌方(2010·湛江模拟)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据此回答第10题。径流带降水量(mm)径流深度(mm)蒸发量(mm)径流系数(%)A<200<

5、;10<200<10B过渡带CD>1600>900>700>6010表中A、D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 流水利用 风力作用 B. 风力作用 流水作用C. 冰川作用 风力作用 D. 风力作用 海浪作用(2010·江苏模拟)读图,回答1113题。11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岩石与处岩石相接触,使处岩石变质 B处岩石因高温高压而形成 C处岩石埋藏较浅,易变质 D处岩石具有气孔构造12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正确的是 A皱褶的形成晚于断层的形成 B水平岩层的形成晚于倾斜岩层的形成 C沉积物的形成早于喷出岩的形成

6、D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的形成13关于图示地区地形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处是风力侵蚀形成的谷 B乙处是堆积作用形成的山C丙处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谷 D丁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二、非选择题14、(2010·上海模拟)图23是“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0分)(1)处地质构造是 ,该处河流不宜修建电站大坝,原因是 。图23ab(2)处地貌名称是 ,一般分布在 地区,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3)根据这里丰富的含煤地层,可以推断在地质史上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若在a、b两处采煤,分别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可能是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简述其原因。14、10分(1)断层 地质不稳定,岩石破

7、碎易渗水。(2)冲积扇 山地河流出山口 流水沉积作用 (3)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a处为背斜构造,(1分)易储存煤气层,可能会发生瓦斯爆炸;(1分) b处为向斜构造,(1分)且其上层为含水层,易发生透水事故。(1分)15(2010·江苏联考)图 17 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及沿 BC 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4 分)(l)该区域参与的是 (水循环类型),该水循环具有 等意义。(3分)(2)字母 A 代表的地形名称是 ,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在 m以上。( 2 分来(3)分析沿着剖面线 BC 的地质剖面图中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 。( 2 分)(4)P、Q两支流

8、,水流较缓的是 ,理由是 。(3分)(5)在河流和两处中,河流横断面呈“V”形的是 处,其成因是 ;河流横断面呈“U”形的是 处,其成因是 。(4分)15.(14分) ( 1 )海陆间水循环(l分) 促进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淡水的更新;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塑造地表形态等。(2分) (2)陡崖(1分) 50(1分) (3)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处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2分) (4) P (1分) 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河流落差小(2分) (5)(1分) 由于流水向下侵蚀切割河床,呈“V”形(1分) (1分) 由于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呈“U”形(l分

9、)16.(2010·浙江联考)(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 在距离首都太子港约16公里的地方发生了里氏7.0级的地震,这是海地200年来最强地震。而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材料二(1)震中位于我国 和 两大地形区之间。(4分)(2)科学家发现,B所在高原每年以37毫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并且一直在不断升高,此次大地震也与此有关。试说明B所在地区的升高对周边地区气候及河流等产生的影响。(8分)(3)B所在高原地区人口、聚落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6分)(4)说出两地地形区中

10、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6分)(5)试列举青藏高原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并分析这些资源丰富的原因(至少三种)(6分)16. (1)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4分)(2)青藏高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北上,使高原北部地区降水减少,并导致中亚及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更加干旱;(2分)青藏高原还影响东亚和南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加大了季风的影响范围;(2分)青藏高原是亚洲不少大河的发源地,使亚洲河流呈现放射状水系,(2分)在高原与其它地形的交界处形成丰富的水力资源。(2分)(3)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呈带状分布(2分)。这些地区地势相对低平,气候较温暖,土壤较丰富,水源较充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11、,交通及建筑条件也较好。(4分)(4)地区:风蚀蘑菇等,风力侵蚀作用;(2分)沙丘、沙漠,风力沉积作用。(2分)地区: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作用。(2分)(5)水能丰富:高原尤其是东部落差大;(2分)太阳能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2分)地热能丰富: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2分)风能丰富:高原北部降水少,大风天气多。(合理可酌情给分,满分6分)17、(2010·吉林模拟)(22分)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

12、获取如下数据: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毫米/年)广西中部相对均匀1500200020220.120.3湖北三峡中等1000120012150.06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3(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6分)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2)请在乙图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4分)(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4分)(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8分)17. (2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