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B. 60dB/decD. +40dB/decA. +20dB/decC. OdB/dec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毎小题3分)1.关于系统的传递函数,下述说法正确的是(CA.与输入信号有关B.与输出信号有关C.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D.和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及输入信号有关2.比例环节的相频特性甲(3)为(C)oA. 90°B. -90°C. 0°D. -180°3.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征为(D).A.当时间常数T较大时有振荡B.当时间常数T较小时有振荡C.有振荡D.无振荡4.某二阶系统阻尼比为0. 2,则系统阶跃响应为(CA.发散振荡B.单调衰减C.衰
2、减振荡D.等幅振荡5.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BA.代数方程B.特征方程C.差分方程D.状态方程6. 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書五,则其时间常数为(B)0A. 0.5B. 5C. 2D. 17.已知线性系统的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系统传递函数为G(s),则输出Y(s)的正确表达式是(B)oA.、Q)=L7sG(s)b.加)=世C. X(s)=Y(s) - G(s)D. Y(s)=s G(s)8.二阶欠阻尼系统在阶跃输入下的输出响应表现为(A)oA.衰减振荡B.单调上升并趋于稳态值C.振荡发散D.等幅振荡9.理想纯微分环节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A)的直线。A.
3、+20dB/decC. OdB/decB. 60dB/decD. +40dB/dec10.频域分析法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使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C)0A.抛物统函数B.斜坡函数C.正弦函数D.双曲线函数11.某二阶系统的特征根为两个纯虚根,则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BA. 单调上升C. 衰减振荡12.系统的根轨迹(A).A. 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B. 起始于闭环极点,终止于闭环零点C. 起始于闭环零点,终止于闭环极点D. 起始于开环零点,终止于开环极点13.PI校正为(A)校正。A.滞后 B超前C.滞后超前 D.超前滞后,其系统的増益和型次为(B14.系统的传递函数G(s)=g诙gA.5
4、,2 B.5/4,2C.5,4 D. 5/4,15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G(s)=原宜e-靜,则该系统可看成由(C)环节串联而成。B.惯性、超前D.侦性、比例A.比例、延时C.惯性、延时16.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 *(s+2),则此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输入 下的稳态误差为(A)。A. 0B. 1C. sD. 1/s17.频率特性是线性系统在(B)输入作用下的稳态响应。A.三角信号B.正弦信号18.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CC.脉冲信号D.阶跃信号C.系统闭环极点的分布D.系统的输入B. 系统干扰点的位置A.系统干扰的类型19.已知线性系统的输入x(t),输出y(t),传递函数G(
5、s),则正确的关系是(B20.PI校正为(A)校正。A.滞后C.滞后超前D.超前滞后B.超前A. y(t) = x(t) L_1 EG(s)B. Y(s)=G(s) - X(s)C. X(s) = Y(s) - G(s)D. Y(s) = G(s)/X(s)A. 5,221.系统的传递函数G(s) =s2(s+i)(sT如,其系统的增益和型次为(BC. 5,4B. 5/4,2D. 5/4,4A.比例、延时C.惯性、延时22.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G(s)=pye"ts,则该系统可看成由(C)环节申联而成。B.惯性、超前D.慣性、比例1.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
6、比称为线性系统(或元件)的().A,传递函数B.微分方程T2PC.根轨迹D.差分方程2.单位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A. 1/sB.SC. 2/sD. 2s3.PI校正为()校正。A,滞后B超前C.滞后超前D.超前滞后4.一阶系统不41则其时间常数为()。1A.4TB. 3TC. 2TD.T5.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G(s)-3E1e-",则可看成由()环节串联而成。A.比例、延时B.惯性、超前C.惯性、延时D.惯性、比例6.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函为G(s)-1,系统的无阻尼自振荡角频率为()。A.1 B.2 .C. 3 D.47.单位负反馈结构的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42,根轨迹分
7、支数为().KA. 1B. 2C. 3D.48.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425,则此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A.0 B. 1 C. 1/s D. 1/2s二、判断题1.0型系统(其开环增益为K)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o (×) 2.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嘉市,其时间常数为150()。 ×3.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全部具有负实部,也就是所有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都位于s平面的左侧()。4.两个二阶系统具有相同的超调量,则这两个系统具有不同的阻尼比。(×)5.
8、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越小,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6.叠加性和齐次性是鉴别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的根据。()7. 劳斯稳定判据能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8. 微分环节传递函数为5s,则它的幅频特性的数学表达式是5s相频特性的数学表达式是一 90°。(×)9. 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均位于复平面的左 半平面。()10. 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警+c(t) = r(t),其中c(t)为输出,r(t)为输入。则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gs) = $。()11. 某二阶系统的特征根为两个具有负实部的共扼复根,则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表现为等幅振荡。(&
9、#215;)12.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13. 0型系统(其开环增益为K)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匸矣。()14. 2的拉氏变换为畐.()15. 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为(×)16.将被控量的全部或部分反馈回系统的输入端,参与系统的控制,这种控制方式称为反 馈控制或闭环控制。()17.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结果是1。(×)18.两个二阶系统具有相同的超调最,这两个系统也会具有不同的阻尼比。(×)19.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越小,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20.叠加性和齐次性是鉴别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的根据。()22.劳斯稳定判据
10、能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21.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5(s1)决詳方则该系统零点为1,极点为0,-2)23.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常用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等。10.对于负反馈结构的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H(s),则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闭环传递函数为,iB.(O10.对于负反馈结构的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H(s),则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闭环传递函数为,.()13.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7i1,则此系统为I型系统。()14.
11、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K.(× )15.若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大于1,则其阶跃响应不会出现超调,最佳工程常数为阻尼比等于0.707.)()16.设系统的频率特性为G(ja)=P()+jQ(w),则P(a)称为实频特性,Q(w)称为虚频特性。( )17.频率分析法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使用的典型输人信号是抛物线函数。(×)18.传递函数Gs)-s(+2(2,+1的零点为一1,极点为0,-2,-1/2.()2、 填空题1.用频域法分析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正弦函数O10 稳定性、 快速性(不分次序)和准确性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2.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输入
12、量和 反馈量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3.决定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是阻尼比和无阻尼自振荡角频率4.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 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 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5.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0型系统、I型系统、II型系统,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 的 积分环节数来分类的。 6.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系统根轨迹的分支数为 3 ,根轨迹的起点包括 ,在实轴上的根轨迹区间有 O根轨迹的起点包括 0 ,23 在实轴上的根轨迹区间有7.二阶系统的阻尼比为 零时,响应曲线为等幅振荡。8.设系统的频率特性为G(jw) = P(w)+jQ(«),则PS)
13、称为 实频特性,Q(o>) 称为虚频特性9.开环传递函数为G(s)的单位负反馈系统,其闭环特征方程为 1+G(s)=010.将被控量的全部或部分反馈回系统的输入端,参与系统的控制,这种控制方式称为 反馈控制或闭环控制11.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结果是 。12.对于负反馈结构的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G(s)H(S)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 则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闭环传递函数为 。5(s 1)13.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 s膏阮则该系统零点为 1,0,极点为 2。14.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常用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有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15.二阶稳定
14、系统的两个极点分布于复平面的 左半平面。16.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2s,则它的幅频特性的数学表达式是 A(W)=2(W ),相频特 性的数学表达式是 . 17.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 果,它包含的典型环节有 比例及惯性环节 18.系统根轨迹的起点是开环 极点,终点是开环 零点。三、综合题1.设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试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p(s) = lo图12.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试求(1)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2) 系统的阻尼比及无阻尼自振荡角频率。(3) 计算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中的超调量。(写出表达式即可)和调节时间L(取5%的 误差带)。(4) 当输入为r(t)=l时,系统的稳
15、态误差。3.(10分)(1)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G(S)= s(0. 02s+l)试绘制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特性曲线。集答:该系貌开济増苣K=30;有一个积分环节,低頻渐近线通过(l,201g30)这点,斜率 为一20dB.,dec;有一个惯性环节,对应转折頻率为此=島 = 50,斜率増加-20dB/deco系统对致幅頻特性渐近特性曲统如下所示。4.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求 s(s + 6)(1. )系统的阻尼比f和无阻尼自然频率3“ ;(6分)(2)系统在阶跃函数输入下的超调量及调整时间ti (取5%的误差带z,=) o (9分)5.已知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顷示,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图1系统结构图6.(20分)已知单位负反愤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KGkG)=7+2)求:(1)写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10分)(2)确定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并确定使得闭环系统稳定的K的取值范围。(10分)947.(15分)已知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T(S)= 0. 25s2+0. 707s+l求系统的性能指标8.(1。分)某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写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及相应的频率特性表达式。78(13分)已知系统的待征方程如下,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办幼儿园帮扶协议书范本
- 企业资产报废处理审批流程
- 员工绩效指标制定指南
- 高中英语必修四Unit测试汇编
- 电位滴定分析仪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企业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教程
- 医院药品管理操作规范及考核
- 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协议范本
- 视频咨询解决方案设计(3篇)
- 咨询业务新媒体推广方案(3篇)
- 安全部经理竞聘汇报
- 《物料摆放规范》课件
- 《智能建造技术与装备》 课件 第二章 BIM技术与应用
- 手术切口的分类
- 基于传统知识体系的民族医药标准化研究
- 2024年中国香辣酥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天津市和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诊)生物试卷(含标准答案)
- (正式版)QB∕T 8058-20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椰油酰胺MEA
-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必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