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_第4页
三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013年9月2日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内容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1 / 23教材简析这一组有4篇课文。课文从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叙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

2、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教学措施加强词、句训练。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

3、逐步提高理解能力。要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做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时间我们的民族小学 2课时金色的草地 2课时爬天都峰 2课时槐乡的孩子 1课时园地一 3课时课 时 教 案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第 1 课时 总序第 1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编写时间: 9月2日 执行时间: 教材分析我们的民族小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教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部分词语能组词、造句。2能比较流利、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

4、文,初步感受文中语言魅力。3背诵课文第一段。教学重点:“蝴、蝶、铜”为形声字,“戴、舞,雀”三字笔画多,要掌握好结构教学难点:能比较流利、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中语言魅力。教学准备:寻找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

5、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范读课文。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3、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坪坝(bà)

6、绒球花 傣(di)族 景颇(p)族批 注阿昌(ch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o) 山狸凤尾竹 摇晃(huàng)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自豪、赞美)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讨论交流。2、(出示句子):(1)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3、谁呢读好这几句话?各自练习读,赛读。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1、 指名读生字卡片。做游戏巩固字词。(1)“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2)玩找字

7、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1)学生自己识记,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师范写。“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2)学生练写,师随指导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第 2 课时 总序第 2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编写时间: 9月2日 执行时间: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比较流利、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

8、步感受文中语言魅力。2、背诵课文第一段。教学难点:能比较流利、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中语言魅力。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知道了作者是怀着自豪赞美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自豪的情感呢?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学校的美和团结)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2、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交流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学生读后交流描述。3、指导

9、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的喜欢他们的学校。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学生自读自练,指名读,交流评议。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学生上课的认真及下课玩耍时的快乐)引:还有哪些地方让小作者感到自豪的?1、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豪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步摇了,鸟儿步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

10、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指名读,评议师: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正是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批 注1、小作者喜欢那儿的课间活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那就来读一读吧!(出示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指名读,评议,齐读。2、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感情,放飞我们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2、3自然段吧。第四段(进一步感受自豪之情)1、(出示句子):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指名读,齐读。2、齐读全段。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着读

11、着,我们都已被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深深地记到我们的心里去吧!自由背,指名背,同桌互背。四、拓展活动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板书设计: 美丽我们的民族小学 友爱 (自豪 赞美)和谐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课题: 金色的草地 第 1 课时 总序第 3个教案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

12、间:9月2日 执行时间: 教材分析金色的草地孩子们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和句子,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2、结合课文理解,学习四个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句子,体会情感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二、初读感知 学习生字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

13、同桌合作学习(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1)指名抽读生字。(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3)开火车读词语:玩耍 使劲 绒毛 假装 这些 朝向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盛开 注意:“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4)分节读课文 随机纠正字音三、再读课文 寻草地之趣(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3)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

14、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5、学生质疑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批 注四、书写生字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耍、绒、瓣、掌” “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成“成”。“假”“察”关键笔画提醒。2、学生临写生字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课题: 金色的草地 第 2 课时 总序第 4教案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15、:9月2日 执行时间: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3、初步体会、学习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体会。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句子,体会情感一、读题引入 揭示目标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师: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

16、自己的书!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1、自读感受: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2、熟读精思: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1)分角色,自读自悟批 注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2)引导读,入情入境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

17、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将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合作朗读: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板书:带来快乐(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1、看,(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2、探究合作:(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文第三自然段) (

18、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三、多元解读 悟作者之情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

19、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

20、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指名读)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 )你会怎样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五、总结全文 升华感悟 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

21、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板书:我 们 金色的草地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课题:爬天都峰 第 1 课时 总序第 5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编写时间:9月2日 执行时间: 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

22、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教学准备:天都峰资料介绍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

23、垫。二、检查预习情况。1、用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2、认读多音字“假、都”。3、提名分节读课文。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读后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教师投影出示:来到天都峰(1)在脚下(2-5)爬上(67)爬上之后(810)2、小组讨论,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课文,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全班讨论,老师再补充解答。(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批 注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3、提名读,齐读。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5、

24、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与险,要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五、布置作业1、自己学习生字。2、感情朗读课文。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课题:爬天都峰 第 1 课时 总序第 6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编写时间:9月2日 执行时间: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2、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

25、: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教学准备:天都峰资料介绍一、复习检查。1、提名朗读课文。2、听写生字。二、学习新课。1、“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批 注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2)他们相互汲取

26、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4、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三、完成练习第二、三题。四、布置作业用“终于”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6、爬天都峰来到天都峰(1)在脚下(2-5)爬上(67)爬上之后(810)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课题:槐乡的孩子 第 1 课时 总序第

27、 7 个教案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9月2日 执行时间: 教材分析“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教学目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学会六个生字,认读四个生字,积累叠句。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了

28、解槐树、槐花。教学过程 一、导入: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八月份,满山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香味可以说是香飘十里。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课件:槐花)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2、 板书课题。3、 齐读课题,提出问题。俗话说:文章十题目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读书。书中自有我们要的答案。那你想怎么读?下面同学们就采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老师也有一个要求,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

29、请你认真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行吗?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也要听仔细,等会可以当小老师来评一评。3、朗读评价后,交流感受。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疑问、感受或是想法?4、老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能有这么多的感受。老师相信,在下面的学习中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批 注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1、提出学习要求:A、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遍,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把题目改一下。但是我还没想好怎么改,同学们愿意帮帮我吗?我想改成( )的槐乡的孩子。(出示课件)你们能帮我吗?B、(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让学生回答,为时尚

30、早,学生因为读书不够充分,准备得不够充分,所以能回答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学生:看来同学们都面露难色,那怎么办?C、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是很好的办法,但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出示课件)先读一读书,然后再自己认真想一想,在书上画出相应的语句,或者和同学们说一说,讨论一番,你们看行吗?2、学生自由读书,画出相应语句并和同学讨论。3、交流。提要求:交流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发言的同学请你先把自己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把依据读一读,最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请仔细倾听,听听他的意见是否和你的一样,如果有补充,可以举手示意。A、(勤劳懂事)的槐乡孩子课文的第二自然段。u 学生

31、读课文,交流感受。(使学生明白:槐乡的孩子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而是用自己的劳动采摘槐米来换取学费,可见他们非常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u 指导朗读。创设情境(出示)。同学们,看看这幅照片,你想说什么?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槐乡的美?(出示课件)指名读,评价,再读。B、(吃苦耐劳)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13句。u 读句子,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指导朗读: “吃苦耐劳”,“吃”的是什么苦?课文是怎么描述的?谁能读出天气的炎热? 指名读,评价,再读。u 拓展:还能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天气非常热吗?u 指导朗读:在这

32、么热的天气里,槐乡的孩子上山采摘槐米真是吃苦耐劳呀!谁能读出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呀?指名读,评价,再读。C、(快乐)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46句。读46句,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孩子们在互相合作的劳动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板书:快乐。u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很快乐?u 交流:男孩子: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削着。女孩子: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塞着,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用法)u 想一想,他们还会怎么采摘槐米呢?如果能用上比喻句就更好了。u 指导朗读:为什么这么快乐呀?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D、(快乐)的槐乡孩子第四自然段。u 学生读课文,交

33、流想法。(使学生感受到:劳有所获,非常愉快。)u 指导朗读。四、拓展练习:1、同学们,看到这么勤劳的槐乡孩子,看到他们热烈的劳动场面,是不是也激起了你对自己劳动体验的回忆?那谁能为大家说说你在家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或是和同学们一起值日时的劳动体验?(出示课件)2、学生发言,师生评议。五、总结。同学们,槐乡的孩子是勤劳懂事的,是吃苦耐劳的,是在劳动中体验(板书:体验)着快乐的,他们能够体谅父母,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老师也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勤劳的孩子、快乐的孩子。六、课后作业。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在摘抄本上,老师更希望你能把它记在心里。板书设计:勤劳懂事吃苦耐劳 槐

34、乡的孩子体验快乐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课题:语文园地一 第 1 课时 总序第8个教案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9月2日 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行口语交际2、过程与方法: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训练语言能力。批 注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学准备:课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2前

35、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2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3共同评议。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

36、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课题:语文园地一 第2 课时 总序第9个教案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9月2日 执行时间: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完成习作教学,展示作品2、过程与方法

37、:学会写作。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教学重点: 这是孩子们的第一次习作,所以我觉得作文写得怎么样并不重要,在这次习作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孩子们对与习作的兴趣,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教学准备:习作范文习作指导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3、 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c.个人爱好,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