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信经济学论文_第1页
信信经济学论文_第2页
信信经济学论文_第3页
信信经济学论文_第4页
信信经济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信息经济学研究领域选题论文结构摘要内容理论分析应用分析排版参考文献总分10201020201010100信息经济学课程论文我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5年9月我国对信息经济的学研究我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摘 要我国一些经济学家、情报学家、计算机研究领域内的学者,包括高等学院的老师,在接受并掌握国外信息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信息经济学研究领域,形成了我国在信息经济学方面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信息经济学在我国形成了一系列相对对立的科学研究领域。关键词: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经济学I目 录摘 要I引 言11 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

2、程21.1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21.2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22 信息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阶段32.1 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探索阶段32.1.1 翻译国外信息经济学文献32.1.2 国内所编专著及所写的学术论文32.2 信息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32.2.1 萌芽期32.2.2 发展深化期33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43.1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43.1.1 不完全、非对称信息经济学研究43.1.2信息转换经济学领域的研究43.2 当前中国信息经济学所关注的热点内容43.2.1 不确定条件下的信息经济分析43.2.2 应用信息经济学分析43.2.3 信息网络的经济学分析53.2.4 国际信息经济学分析5结

3、论6参考文献7I引 言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而中国却是在此时期刚起步。尽管,中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特别需要信息经济学的知识来指导,因为中国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而不是西方国家的原版市场经济。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很多市场失灵问题,而信息经济学的产生的起源就是修正西方传统经济学的某些指导思想的失误,故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于中国来说意义显得特别重大。本文试从信息经济学在中国基本的发展阶段和研究内容进行综述。1 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1.1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信息经济学的启蒙思想最早出

4、于凡勃伦1918年所写的资本的性质中,但信息经济学的一词最早却出现在马尔萨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中。1961年,斯蒂格勒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第一次把信息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的概念阐述了他的著名论文信息经济学。1962年,美国的马克卢普出版了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在书中他首先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对知识产业的生产与分配的经济特征及规律进行了分析,为此,大家把他视为宏观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1970年,乔治阿克洛夫提出的柠檬市场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由形成进入到发展阶段。继马克卢普之后,1976年,日本的增田米二在其信息经济学中对信息时代出现的第四产业进行了划分,并较详细地界定了第四产业中信息产业、

5、知识产业、情绪产业和伦理产业四大领域的范围。1977年,波拉特以信息经济为题出版了九卷巨著,在第一卷信息经济:定义与测度中,对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的概念、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了论述。1979年丁希契莱福门和J赖利从与不确定性经济学关系的角度对信息经济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基本概念进行了研究,对信息经济学的完善做出了贡献。1.2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非常火热。1983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应把信息看作与劳动力和资金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重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罗伯特、巴罗和英国的经济学家莫里斯也基于同样的观点,他们认为信息和知识与一般的有形资产不同,应对其加以特别重

6、视。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K阿罗出版了信息经济学论文集,在该论文集中,他对信息经济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他认为信息经济学就是不确定存在情况下的经济学。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思提出了交易费用概念,信息成本是构成交易费用的重要部分。当然,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经济学进行了探讨,在此不一一列出。但是,要特别说明的,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得主(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重大贡献(研究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市场运作机制)构成了现代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和奠基石。2 信息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阶段2.1 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89)

7、此阶段是中国信息经济学的奠基阶段。有关的学者和部门就信息经济学问题,开展了各种学术会议及学术活动、大量地翻译了国外的相关文献,同时就国内经济社会的需要自己也编写了一些学术专著、学术论文。2.1.1 翻译国外信息经济学文献在此期间,信息经济学对于我们来说很是陌生,为了发挥后发赶超优势,我国学者不断地邀请国外这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华讲授有关信息经济学的知识,并大量地翻译一批在国外有影响的著作,例如:霍肯的下一代经济 (1983),马克波拉特的信息经济论 (1987),马克尤里波拉特信息经济 (1987),汤姆斯托尼尔的信息财富:简述后工业社会 (1987),阿罗的信息经济学 (1989)等。这些国外

8、成果的引进,给中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伴随着不断引进、消化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就可以站在较高的视角上来分析问题,同时这也为国内学者把更多的时间研究信息经济学的应用创造了有利的时机。惟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做得更好,这是一个永真的规律。2.1.2 国内所编专著及所写的学术论文在此期间,国内主要是翻译、消化国外的相关文献及研讨与信息经济学相关的问题,但是在此时期,国内还是有一些优秀的成果问世的,如:林德金的信息经济学导论 (1988),谭卫东的信息经济学导论 (1988),葛伟民的信息经济学 (1989),金建的󰀁信息市场与价格概论 (1

9、989)。从文献质量上看,谭卫东和葛伟民的成果开创了中国信息经济学专著的先河。在期刊中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大多也仅限于对国外的研究成果的介绍,故其学术成果多为概述性的。2.2 信息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2.2.1 萌芽期(1989年以前)这一时期是中国信息经济学的奠基时期,许多经济学领域内的学者、专家围绕信息经济学的相关问题,开展了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逐步构建起中国信息经济学的整体框架。同时一些知名高等学院的相关专业也开设了信息经济学课程,并出现了较为系统的教材,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有力的推动了我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2.2.2 发展深化期(1989年以后)1989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

10、信息经济学学术会议研讨会,对于中国来说有里程碑的意义。此次会议就信息经济学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议,并提出了体现中国国情的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总体框架。自此,中国的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了一新的阶段: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深化阶段。在此时期,中国学者在不断引进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大量地编写了相关专著与学术论文。3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3.1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3.1.1 不完全、非对称信息经济学研究这一领域又称主流信息经济学。其研究主要是基于西蒙、斯蒂格勒、阿罗、维克瑞等著名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些新观点、思想。其主要内容涉及信息搜寻及搜寻成本、信息与资源配置、不完群信息条件下的经济行为

11、分析、非对称信息和激励机制的设计、信息与经济组织理论等。3.1.2 信息转换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信息转换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对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处理、管理和利用,其目的是使信息流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服务。在我国,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经济学方面。其中,在两个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一是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如信息系统的投资决策分析、信息系统的经济评估体系、信息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等;二是信息系统的管理与营销,如信息系统管理、数据处理与信息网络、信息系统营销等。3.2 当前中国信息经济学所关注的热点内容3.2.1 不确定条件下的信息经济分析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市场上每个经济行为者都拥有有关方面的一切信息。例如,

12、用户完全了解商品的质量、价格、效用,及其它有相关商品的信息等,而生产厂商则对其生产的产品信息、市场行情及消费者的消费爱好、购买力等情况了如指掌。在这样的条件下,经济行为者都是在确定条件下做出自己的最优决策的,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厂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经济行为者并不能完全知晓一切信息,于是人们就提出了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这两个概念并对这两者从经济学上进行深入研究。斯蒂格勒在信息经济学一文中,提出了最优信息搜寻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这奠定了不完全信息经济分析的基础。非对称信息其实是不完全信息的一种典型形式,它是指并非所有市场经济行为者都知道的信息。而非对称信息人们常常按

13、照建立委托代理关系的时间顺序分为事前逆向选择和事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会导致次优产品充斥市场,道德风险则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效用成本的非合理转嫁。既然不确定信息带来经济效率的下降,人们就开始研究如何能尽量减少非对称信息,目前经济学家主要是从内外两方面去研究的。在经济行为者内,建立合理委托代理关系;而在经济行为者外,则研究政府如何从政策、法规和机制等方面确保和监督委托代理关系的顺利。在这一方面,研究成果最丰硕的应算张维迎教授,他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中用博弈论方法基本上重新改定了信息经济学。马费成和靖继鹏合编的信息经济分析和董新民的信息经济学讲义等也都在书中大篇幅地探讨了不确定信息条件下的经济

14、分析问题。3.2.2 应用信息经济学分析应用信息经济学在中国的研究主要涉及信息商品与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政策法规、信息资源配置、信息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等。在信息商品与信息市场这一方面,很多学者都是从信息商品的特性,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及价值,信息商品的定价理论基础及定价方法,信息商品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方面来研究。信息产业则主要是从产业角度来分析信息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娄策群主编的信息经济学通论 (1998)中重点分析了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及其影响因素,信息产业集团等。靖继鹏的应用信息经济学(2002)则对信息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部门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等

15、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马费成主编的信息经济分析中研究了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信息产业的产值情况。信息经济政策法规研究比较多的是怎样规范参与市场的经济行为者,特别是要对提供、经营信息产品商及组织的行为进行规范。娄策群教授对信息产业政策法规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信息资源配置一向被认为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任何资源都是稀缺的,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把有限的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信息经济学也不能例外。当前大家研究比较多的是网络信息资源。靖继鹏在网络信息管理研究论纲中在比较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传统信息资源管理差异的基础上,概括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马费成、陈锐的𘀀

16、1;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列中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必要性及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等。信息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这两方面主要是研究信息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其关系。在此方面较多的是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信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等。3.2.3 信息网络的经济学分析信息网络的经济学分析的研究内容其实就是现在被大家炒得火热的网络经济学所研究的范畴。关于网络经济学的定义有很多,但是其研究的核心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网络产品市场分析,具体内容涉及到网络系统的经济学分析、信息网络产品的经济学分析、信息网络用户消费行为分析及网络市场的政策法规分析等。现今

17、的网络经济学,如果用信息网络经济学来代替就更为准确。因为信息网络经济学一词更能明确地说明其是其于互联网的信息经济学这一确切的含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如:王健伟主编的网络经济学研究了网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网络经济的运行,网络经济下的市场结构、竞争与垄断、市场绩效、企业及政府职能、国际金融与贸易等内容;黄磊主编的网络经济及其发展安全阐述了网络经济和新经济现象和理论,重点介绍了网络经济安全的内涵与外延,并就加强网络经济发展安全的观念认识、制度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还有很多学者就网络产业、网络产品及网络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了大量的研究。3.2.4 国际信息经济学分析国际信

18、息经济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梅尔慕贾斯瓦娜(1980-1983),赫伯特多尔迪克(1984),加雷斯洛克斯利(1986)等人对此理论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国际信息经济学涉及范畴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内容,即,国际信息经济理论与方法,国际信息经济发展与跨国比较,世界信息产业与国际信息市场,国际信息贸易,以及世界信息资源与国际信息经济政策。国际信息经济理论主要以马克卢普、波拉特和鲁宾建立的一般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为基础,以世界经济学或国际经济学理论为背景,讨论世界信息经济、跨国信息经济比较、世界信息产业与信息市场、国际信息贸易等领域的问题。其研究方法主要借助信息经济测度中的投入产出模型,及乘数方法,并大量吸收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国际信息经济发展与跨国比较主要是对世界各国的信息经济规模及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世界信息产业与国际信息市场主要研究世界信息市场容量测度及国际信息市场竞争、垄断与合作等。结 论尽管对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众说纷纭,但是,信息经济学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信息经济化与经济信息化理论研究,信息资源研究,信息商品研究,信息市场研究和信息产业研究。不过,在深入探讨以上各方面内容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更加深入研究有中国特色的信息经济学。中国没有自己的经济学是个悲剧,步入信息经济时代,我们如果还没有自己的信息经济学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