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常用方剂_第1页
肛肠科常用方剂_第2页
肛肠科常用方剂_第3页
肛肠科常用方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医院肛肠科常用方剂1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桅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苜、当归、白芍、黄苓、连翘、甘草、白术(炒)主治:1、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2、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呕啰寒热,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 浮而按之无力。2 .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组成: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桅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苜、当归、白芍、黄苓、连翘、甘草、白术(炒)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 短赤,大便秘结,凄痈初起,风疹湿疮。3 .葛根苓连汤(伤寒论

2、)组成: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苓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二次温服。【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功效】清泄里热,解肌散邪。身热,下利臭秽, 胸脱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4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太子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功用:益气 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 便清,舌淡苔白,脉虚弱。(该方常用于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等属脾气虚 者。)5 .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豆(炒)、莲子、意较仁(炒)、

3、砂仁、桔梗、甘草。主治:脾气虚弱,湿邪内生,症见脱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清泻,四肢乏力, 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象细缓者。亦治小儿脾疳,面色萎黄,形容憔悴,毛发枯槁,精神萎靡,不思饮食,睡卧不宁,或脾虚丞及,或脾虚带脉不固,白带过多,绵绵不断,如涕如唾者。6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黄茜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 15克、当归10克、陈皮 6克、升麻 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 6枚主治: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2.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3.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4. 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7

4、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组成: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茯苓二钱宜里十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 木香七分加生姜二钱 水煎服。主治: 脾胃虚寒,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口舌生疮8 .黄茂汤(千金要方)组成: 生黄甚15克、鱼腥草 30克、赤芍9克、丹皮6克、桔梗 6克、瓜篓9克、生大黄(后下)9克,水煎服。 功效:益气托脓,泻火解毒9 .健脾益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茂(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钱,木香五分,甘草(炙)各三分,人参一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10 .四物汤(仙授理方续断秘方)组成: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苜各等分。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

5、七分,空 心热服。功效:调经止痛、养血疏筋11 .四物消风汤(医宗金鉴)组成: 当归3钱,川苜2钱,赤芍4钱,干地黄 5钱,防风2钱,荆芥穗 2 钱,白鲜皮 5钱,生蔗琮仁 6钱。主治: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尊麻疹。功效:养血祛风。12 .八珍汤(丹溪心法)组成:当归,川苜,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用补益气血。主治: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 ,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13 .六味地黄丸(汤)(小儿药证直诀)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

6、遗精。14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遐1、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 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辅料为蜂蜜。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15 .右归饮(景岳全书)组成:熟地 69克或加至 3060克,山药 6克(炒),山茱萸 3克,枸杞 6 克,甘草 36克(炙),杜仲6克(姜制), 肉桂36克,制附子 39克功效: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阳衰阴胜,腰膝瘦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咳喘,泄泻,脉弱; 以及产妇虚火不归元而发热者。16 .十全大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当

7、归、川苜、白芍(酒炒) 、熟地黄、炙 黄茂、肉桂。功效主治:温 补气血。用于 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 必上,头生自汗,体倦 乏力,四肢不温, 月经量多。17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组成:当归生地沙参枸杞麦冬金铃子(川楝子的别名)功用: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胸脱 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 脉细弱或虚弦。并治疝气疱聚。18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组成: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陈皮(3克) 半夏(4.5克)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 痰湿证。食少便清,胸脱痞闷,呕逆等。19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组成:熟地15克、当归

8、15克、 白芍10克、 川苜8克、 桃彳二9克、红花6O功效:养血活血。主治:血虚兼血瘀证。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腹痛等。20 .六一散(伤寒直格)滑石、甘草功能主治: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琲子21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钱 (各15g)白扶苓三钱(9g)甘草炙,一钱半(4.5g)生姜七片,乌梅一个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证.咳嗽痰丝,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 心悸,舌苔白滑或腻 ,脉滑。22 .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合击局方)23.四神丸 (校注妇人良方)24 .四逆散(伤寒论)

9、25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6 .柴 胡疏肝散(景岳全书)27 .痛泻药方(景岳全书)28 .当归芍药汤(千金要方) 29 .丹桅逍遥散(内科摘要)30.良附丸(良方集腋)31 .六磨汤(证治准绳) 32 .沉香化滞丸(中医大辞典)33.四磨汤(济生方)34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35 .桃仁承气汤(伤寒论)36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37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38 .槐花散(普济本事方)39 .十灰散(十药神书)40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1 .地榆丸(证治准绳)42 .活血祛瘀汤(外科正宗) 43 .黄土汤(金匮要略)44 .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5 .清营汤

10、(温病条 辨) 46 .凉血地黄汤(脾胃论) 47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48 .三黄丸(证 治准绳)49 .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50 .普济消毒饮(景岳全书)51 .龙胆 泻肝汤(外科正宗)52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53 .白头翁汤(伤寒论) 54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55.疏风清热饮(医宗金鉴)56.玉女煎(景岳全 书)57 .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8 .黄苓汤(伤寒论)59 .乌梅丸(伤 寒论)60 .三仁汤(温病条辨)61 .胃苓汤(证治准绳)62 .除湿胃苓汤(医 宗金鉴)63 .二妙散(丹溪心法)64 .三妙丸(医学正传)65 .滋阴除湿汤(外 科正宗)66

11、 .化毒除湿汤(疡科心得集)67 .理中丸(伤寒论)68 .附子理中 汤(和剂局方)69 .黄茂建中汤(金匮要略)70 .四逆汤(伤寒论)71 .当归 四逆汤(伤寒论)72 .赤石脂丸(中医大辞典)73 .保和丸(丹溪心法)74 .木 香槟榔丸(儒门事亲)75.人参健脾丸(汤)(景岳全书)76.枳实导滞丸(内外 伤辨惑论)77 .凉膈清肠散(汤)(证治准绳)78 .麻子仁丸(伤寒论)79 .五 仁丸(世医得效方)80 .灰蓉润肠丸(金匮翼)81 .济川煎(景岳全书)82 .增 液承气汤(温病条辨)83 .大承气汤(伤寒论)84 .调胃承气汤(伤寒论)85 .酸 枣仁汤(金匮要略)86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87 .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88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