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制度_第1页
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制度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 欢迎下载 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制度 1 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连体衣、隔离服或工作服。 2 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 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 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 应戴上合适的手套。 手套用完后, 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3 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 前,都必须洗手。 4 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 害,必须戴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 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 (如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 图书馆、员工休息室和卫生间) 。 6 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2、7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8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9 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精选 欢迎下载 危险废弃物、尖锐器具的处置规程 1 废弃物处置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 19489-2004 ) 和消毒技术规范( 2002 年版)。 2 从艾滋病实验室出来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培养 物和其它物品,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密封防 漏容器中,安全运至消毒室,并在高压消毒后再进行处理或废 弃。 3 要对感染性物质及其包装物进行鉴别并分别进行处理, 相关工作要 遵守国家和国际规定。废弃物可以

3、分成以下几类: A 可重复或再 使用,或按普通“家庭”废弃物丢弃的非污染(非感染性)废弃物; B 污染(感染性)锐器 皮下注射用针头、手术刀、刀子及破 碎玻璃;这些废弃物应收集在带盖的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并按感 染性物质处理; C 通过高压灭菌和清洗来清除污染后重复或再使 用的污染材料; D 高压灭菌后丢弃的污染材料; E 直接焚烧的污 染材料。 4 皮下注射针头用过后不应再重复使用,包括不能从注射器上取下、 回套针头护套、截断等,应将其完整地置于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中。 单独使用或带针头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应放在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 器内焚烧, 如需要可先高压灭菌。 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必须是不易

4、 刺破的,而且不能将容器装得过满。当达到容量的四分之三时,应将 其放入“感染性废弃物”的容器中进行焚烧,如果实验室规程需要,可 以先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绝对不能丢弃于垃圾 场。 5 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任何高压灭菌后 重复使用精选 欢迎下载 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不应事先清洗,任何必要的清 洗、修复必须在高压灭菌或消毒后进行。 6 废弃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除了锐器按上面的方法进行处理 以外,所有其他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在丢弃前应放置在防渗漏 的容器(如有颜色标记的可高压灭菌塑料袋)中高压灭菌。高压灭菌 后,物品可以放在运输容器中运送至焚

5、烧炉。如果可能,即使在清除 污染后,卫生保健单位的废弃物也不应丢弃到垃圾场。 如果实验室中 配有焚烧炉,则可以免去高压灭菌:污染材料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如 有颜色标记的袋子) 内直接运送到焚烧炉中。 可重复使用的运输容器 应是防渗漏的,有密闭的盖子。这些容器在送回实验室再次使用前, 应进行消毒清洁。 应在每个工作台上放置盛放废弃物的容器、 盘子或 广口瓶,最好是不易破碎的容器(如塑料制品) 。当使用消毒剂时, 应使废弃物充分接触消毒剂(即不能有气泡阻隔) ,并根据所使用消 毒剂的不同保持适当接触时间。 盛放废弃物的容器在重新使用前应高 压灭菌并清洗。 7 污染材料的焚烧必须得到公共卫生、 环保部

6、门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 官员的批准。 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制度 1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2 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 伤处的血液,用 70% 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口。 3 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 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 70% 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 精选 欢迎下载 4 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5 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6 污染物泼溅: 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 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 负责人到达事故

7、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7 重大意外和事故必须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意外和事故发生的时 间、地点及详细经过。 处理方法和经过,包括专家或领导赴现场指 导和处理的情况及随访检测的日期、项目和结果。 8 发生重大事故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 告。同时抽血检测 HIV 抗体,暴露后 4 周、8 周、 12 周、 6 个月要 定期检测。发生小型事故时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 法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 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消毒制度 1HIV 常用的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 2物理消毒方法:高压蒸汽消毒,121 C,保持15-20min;干燥空气 烘箱消毒(干烤消毒),140 C,保持2-3h。 3 HIV 常用的化学消毒方法: HIV 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 2000-5000mg/L )、75%乙醇和 2%戊二醛,保持 10-30 min 。 4 废弃物缸: 5000mg/L 次氯酸钠。 5 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 75% 乙醇。 6 溢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