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学教学改革_第1页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学教学改革_第2页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学教学改革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传承与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目前人文工作者最重要的责任之一。 莫砺锋先生在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中说:“中国 古代的文学艺术直观地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 它是中华传 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1 中国古代文学同时也是塑 造中国人民文化品格与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 古代文学教学就是 在教授系统文学知识的同时, 将这种传统文化品格与精神内涵及 审美情趣弘扬, 并将之传承给新一代大学生, 使得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得以薪火相传。那么,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古代文学教学改 革应在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上进行相应的调

2、整, 使得古代文学教 学能深入配合十八大提出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 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一、将知识体系的架构与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相结合 中央台举办的中华诗词大会, 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对于弘扬 中华传统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在“国学热”的新形势下, 高校中 国古代文学教师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责任日益重大。 如何在大学 生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培养其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 进而 自觉地弘扬与传承, 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古代文学 是中文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 对于中文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文化 品

3、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应该将古代文学知识体系架构与传统文 化传承相结合。我国古代文学评论家虽也有文学史的概念阐述和论证,但如文心雕龙这种系统阐述文学发展理论的著作却后无来者,对古代文学的评论与研究往往以“诗话”、“诗评”的只言片语方式进行。古代文学史的理论总结只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受到西方理论和日本文学研究方法的影响,才渐渐成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样的知识体系是以史的角度对我国三千多年的文学发展进行 阐述总结。这就是我们目前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所用的知识体系, 以文学史为中心串联各时代作家作品为知识点。以唐诗为例,教师教学多以初、盛、中、晚四个发展阶段的文学风尚与文学特点 为出发点,串讲每个阶段代表性

4、的作家及其作品。在讲述文学发展时会涉及一些社会文化背景的内容, 在讲述作家作品时会涉及 作家的精神人品风范,但总体着墨并不多,并不能在教学中明确 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很多正是通过古代文学作品显现 出来的,如屈原对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及对与国家命运同生共死 的爱国情怀正是通过离骚等作品得以淋漓尽致的表达,文天 祥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也是通过 过零丁洋等作品得以真切细 腻的抒发。因此,在新的古代文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自己作 为文化传承人的责任,在古代文学的知识体系架构上将一些重要 的传统文化精神,从历代文学家身上提取出来,加以重视并深化,指导学生汲取并传承古代文人的文化精

5、华。如关于爱国精神,历代文人前仆后继,为国捐躯者有之,宁死不屈者有之,忧国忧民 者有之,怀才不遇者有之,教师在讲述这些爱国文人的时候应深 入比较其不同,并将这种传统文化精髓贯穿起来内化成古代文学 整个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又如魏晋南 北朝文人中的自由精神,他们对于自由与个性的追求为中国文人 独立不羁与浪漫气质添下了浓重的一笔。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乱 世中仍然追求人身自由与诗意生活的文化精神,值得专门将其内化到古代文学知识体系中, 将之教给学生,并将其与当今社会的 所谓自由不羁进行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魏晋风度”的核 心概念。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6、 我们可以 增加一些可以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互动式教学,设计一系列文化精神主题,如爱国、诚信、自由、民主等主题,通过表演、朗诵 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立体再现古代文学史上重要事件发生的 场景,使学生多角度地、深入地理解并自觉传承古代文学所传达 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二、迅速更新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学术前沿研究成果作为一门大学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应随时与新的学术研 究前沿相接轨。但从目前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状况来说,一些教师只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更新研究成果,很难及时将整个学术前沿的东西传达给学生,这是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中需要密切关注 的。近几年,对于我国中华传统文化在异域的传播取得优秀成果,

7、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影响研究更是取得硕果累累。 从古代文学的教 材编定来说, 应迅速更新学术前沿知识, 尤其是这样有利于弘扬 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 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力与凝聚力有 重要作用。从二十世纪末开始, 中国古代文学在东亚的影响就不断进入 学术界的视野,随着我们与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交流日渐频 繁,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如关于我国梁代昭明太子编选的 文选, 在日本流传极为广泛, 直接促进和催生了日本汉诗文的发展。 日 本最早的诗歌总集 万叶集 即沿袭了文选的很多诗句。怀 风藻、敕撰三集等汉诗受文选影响深远。平安时期著 名文学家大江匡衡有长诗题云: “顷年以累代侍读之苗胤, 以尚 书一部

8、十三卷、毛诗一部廿卷、文选一部六十卷及礼记、文集, 侍圣主御读。皆是莫不润色鸿业,吹莹王道之典文。” 2 他们 家族累代为天皇侍读,将文选与其他中国典籍视为润色鸿业 的经典。平安时期还多次举办北堂文选竟宴诗会活动。菅原 道真北堂文选竟宴,各咏史、句,得乘月弄潺诗序载:“仁 寿(851854)年中,文选竟宴,先君咏句,得樵隐俱在山。古 调,多叙所怀。予,今习先君体,寄诗言志,来者语之。” 3 菅原文时( 899981)有诗七言北堂文选竟宴各咏句得远念贤 士风、大江澄明有北堂文选竟宴各咏句探得披云卧石门等 作。另一位诗人白居易在日本平安时代更是天皇巨星一样的存在,深深笼罩日本和汉文学四百年的发展。

9、都良香都氏 文集中白乐天赞载:“集七十卷,尽是黄金。” 4 岛田 忠臣吟白舍人诗载:“坐吟卧咏玩诗媒, 除却白家余不能。 ”5 体现平安前期汉诗人效仿白诗创作的盛况。 公元 894 年,大江千 里受宇多天皇敕命, 搜集古诗句以构成新和歌, 编成句题和歌 献于天皇,收录 125首古句中有 74 句源于白诗。大江维时(888963)编纂唐诗秀句集千载佳句其中就有一半是白诗, 1013 年前后编的和汉朗咏集所选唐诗中白诗所占比也是一 半。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 185 处,其中白诗达 106 处。日本文人还把白居易视作文曲星下凡,模仿其言行,甚 至把白居易图像画在屏风上, 以至于多位诗人在梦

10、里与白居易相 逢。这些知识的传达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有重要作用。王维、元稹、刘禹锡、苏轼等文人对韩国、日本文学的影响 深远,诸如此类的材料,更是不胜枚举。这些中国诗人在东亚汉 字文化圈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值得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充分讲 解,能非常真切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但我们在古代文学教 材中,不论是文选、白居易还是苏轼等章节,很少涉及这方 面的内容,一些教师不关注学术前沿的话,也不会传达给学生。 因此,古代文学教学应该在这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 在教材上完 善和更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鼓励教师出去进修,学习学 术前沿成果。 目前关于域外汉文学研究主要有南京大学域外汉籍 研究所、 上海

11、师范大学域外汉文古文献研究中心、 浙江工商大学 日本文化研究所、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等研究机构, 他们完全可 以承担这方面的培训工作。三、鼓励学生进行诗词曲赋的文学创作当今社会, 古典诗词鉴赏往往是学者们的业余爱好。 中国诗 词大会的武亦姝夺冠, 媒体争相报道, 误将其高度评价其为才女, 实际上会背些诗, 并不能够上“才女”的称呼。 正如复旦大学陈 尚君先生所评的: “熟读古诗只是入门, 还要能出口成章吟诗作 赋,搞原创。” 6 真正的才女应该是像鱼玄机、薛涛、李清照、 林黛玉那样会进行文学创作的女性。 由此可看出整个社会对古典 诗词创作领域的陌生感。即使有些附庸风雅的人号称创作律诗、 绝句,

12、也只不过是字数对了,完全置押韵、平仄与对仗于不顾。 唐诗宋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正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潘 鼎坤所呼吁的, 不能让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就在我们这个时代 消亡。因为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 高雅文化的诗词曲赋能让 我们感悟人生与人性的美好, 成为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 高校古 代文学教师更有义务教育和指导学生将诗词曲赋的创作传承下 去。然而,一些大学的古代文学教学主要是系统地教授学生关于 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 指导学生赏析优秀作品, 却很少涉及古 代文学创作的传承。 即使是一些中文系的学生, 对于古典诗词的 创作仍然望而却步。一些古代文学教师只讲授诗词发展史及作 品,古代汉语

13、教师只讲授诗词格律规则, 并没有承担起教授学生 进行诗词曲赋创作的责任。进行文学创作恰恰是传承古代文学最 直接最重要的方式。这却是目前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中最缺失的一 环。这样的情况应该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教授学生进行诗词曲赋的创作, 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古人文 学创作的艰辛与快乐,可以深刻理解古人的创作心态, 有助于对 作品的深入理解。笔者这两年一直在努力教授学生进行律诗创 作,经过大约两次课堂的教学, 大多数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律诗的 规则,写出真正的律诗作品。但初学者创作起来自然是非常艰辛 的,有的学生就评价说自己充分理解了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受。有的学生说自己平时舞文弄墨地写点诗词, 学了这门课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以前写的并不是真正的古诗。这些学生的亲身感受可以说从实践上证实了大学生对诗词写作的 认可与向往。另外,使学生学会诗词曲赋创作, 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 精神修养,直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学生是以后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和国家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精神状态与文化水平直接决定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学会 诗词创作并坚持下去,时间长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