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的计量方法_第1页
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的计量方法_第2页
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的计量方法_第3页
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的计量方法_第4页
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的计量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的计量方法分析一、经济理论背景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具有极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仅仅每年由于人口因素新的劳动力增量就是1000万,这还不包括巨大的劳动力存量:下岗、失业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现在,我国同许多国家一样,还面临着金融海啸的冲击,因此,扩大就业的任务无比艰巨。因此,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就业问题无疑是政府面临的首要目标。如果今后政府还继续实行财政政策的话,那么提升政策的效率,即怎样实施政策才能在创造就业岗位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值得进一步深思。本文就是讨论财政支出对就业的影响问题。 从我国的国情上看,财政支出政策

2、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比如:通过财政拨款兴修水利、进行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的投资,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服务等方面的财政支出,缩短工人寻找工作的时间,增强工人在不同岗位的就业适应能力等等。因此,研究财政支出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寻求扩大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有关财政支出对就业的影响的理论财政支出政策是一个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稳定和协调经济发展的作用。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经济出现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以及流动偏

3、好等一些心理因素的作用引起的,所以通常状况下都会有“非自愿失业”存在。因此主张在经济萧条、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应扩大支出,减少税收,增加国家投资和公共消费,以期达到“有效需求”,从而促进充分就业。现实生活中,市场在调节经济时总会存在缺陷,市场自身的调节很难使经济总量达到平衡,长期的失衡状态势必导致经济的衰退,进而引起“非自愿失业”人数的大量增加。这时就需要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使宏观总量达到平衡,也可以减少“非自愿失业”人口总数。近几年来,我国一直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并缓解了近些年的就业压力,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财政支出对就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

4、对不同时期的财政支出对就业的影响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就需要研究这两个经济变量内在的关系,同时也为财政支出政策的制定提出有效依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推进经济市场化和国民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我国的国情上看,严峻的就业压力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我国的财政支出一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90年以后,财政支出水平明显高于前期。通过计算表明,1990年以前,财政支出的平均增长为8.759%,而1990年以后的平均增长为15.438%,将近前期的两倍。从财政支出的结构上看,基本建设支出水平呈下降趋势,从1

5、979年的38.21%下降为20.15%,并且近几年所占的比重比较平稳;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1979年的11.37%上升为26.48%;其它主要支出,如:工、交、商业部门支出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以及政策性补贴支出等,也都在发生一定的变化。另外,就业人员总数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990年有一个明显的增长。三、相关数据收集年份财政支出(亿元)就业人口数(万人)1978989.694015219791161.274102419801109.264236119811033.404372519821113.46452951983128

6、6.114643619841531.364819719851755.514987319861959.165128219871967.855278319882159.555433419892393.105532919903083.596474919913386.626549119923742.206615219934642.306680819945792.626745519956823.726806519967937.556895019979233.5669820199810798.1870637199913187.6771394200015886.5072085200118902.587302

7、5200222053.1573740200324649.9574432200428486.8976823200533930.2877877200640422.7378244200749781.3578645四、模型的建立根据收集的关于就业人数(Y)与财政支出(X)的数据,用Eviews 作图如下:图一根据上图,我们建立财政支出(X)对就业人员总数(Y)的回归模型:五、实验过程(一)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用Eviews 对模型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下:即: (2114.714) (0.309205)t = (23.77629) (6.288053) F=39.53961 d=0.120115

8、(二)模型检验:1、t检验::在显著性水平=0.05条件下, ,而t=6.2880531.7081,拒绝原假设,即认为财政支出(X)对就业人员总数(Y)有显著影响。说明财政支出每增加1亿元,平均而言,就业人员总数增加1.944299万人,但 ,模型拟合度较低。2、DW检验:在显著性水平=0.05条件下,查表在23, 时得 , ,由于式中d=0.120115 ,表明该模型中的误差序列存在一阶正自相关。(三)模型的重新设定:由于上述模型中存在较强的一阶正相关,我们要对模型进行重新设定,仔细观察图一,我们会发现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所以决定引入虚拟变量,做分段线性回归,以提高模型的设置精度。引入虚拟变

9、量后的模型为: 其中,为虚拟变量, 引入虚拟变量以后,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分别为 和 。最初考虑在T1990年、1991年、1992年和1993年四处都分别设置转折点,比较设置后的模型是否有所改进。用Eviews 对模型分别对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下:当T1990年时:,d=0.651891当T1991年时:,d=1.176752当T1992年时:,d=1.481197当T1993年时:,d=0.965267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引进虚拟变量后,模型精度均有所提高,但是只有当T1992年时, d=1.481197,模型不存在自相关。于是,选定模型的形式为: 其中, 为虚拟变量, 即: (99

10、8.9046) (0.439414) (0.494333) t =(29.88811) (26.91995) (22.73670) F=721.7435我们对此模型分别进行了t检验、DW检验和ARCH检验,结果表明其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拟合度也较好,因此: 在19791992年之间:在19922007年之间:即:财政支出对就业的影响在1992年以后趋于平缓。六、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解释经济学意义财政支出对就业出现两阶段的影响,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原因,具体如下:首先,支出的投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九十年代以前我国财政支出的主要投向是企业部门,这部分财政支出能迅速地转化为投资,投资增加势必会引起企业

11、规模的扩张,就业增长的幅度自然也就比较大。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支出的主要投向是文教、科学、卫生事业以及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等,这部分支出由于发挥作用的周期比较长,短期内很难见效。其次,19791992年这一时期的特点为以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良为主,经济转轨尚未全面展开。国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就业需求扩大;私营个体经济开始萌芽,快速上升,就业人数也快速增加。因此这一阶段的改革处于“普遍受益”的阶段,产出和就业人数不断上升,失业问题比较缓和。在1992年以后的这一时期全面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需要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部分国有经济的所有权开始被转让,逐渐演变为股

12、份制、国有控股、联营模式等新型的所有制模式,有的国有和集体企业直接出售给私人,国有经济原来享有的政策优惠也逐步被取消。所有制结构的转变带来的是对原来企业内部组织模式的调整,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削减计划经济时期“高就业模式”下产生的企业冗员,于是国有集体等传统正规部门就业需求出现滑坡。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就业趋于平缓财政支出对就业的影响:首先,财政可通过投资性的支出,直接增加就业岗位。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兴修水利、进行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的投资,从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失业压力。第二,政府通过采购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性支出,增加对社会商品和劳务需求,从而刺激企业的生产,促进企业的投资行为,间接增加就业机会。第三,政府通过各种转移性支出,增加社会成员的收入,这些收入按一定的比例转化成消费和储蓄,从而增加对社会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间接增加就业岗位。最后,政府在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服务、产业结构转化等方面增加财政支出,如通过财政补贴、税式支出等手段,可以缩短工人寻找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