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篇目总复习(十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1页
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篇目总复习(十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2页
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篇目总复习(十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3页
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篇目总复习(十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 ,孟子名 ,是战国时期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反对 ,主张以 统一天下,本文是一篇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得道( ) 寡( ) 天时( ) 地利( ) 人和( ) 郭

2、 ( ) 环( ) 城非不高也( ) 池( ) 兵革( ) 委( ) 去( ) 域 ( ) 固 ( ) 威( ) 至( ) 畔 ( ) 顺 ( ) 以( ) 故( ) 君子( ) 三. 翻译句子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 委而去之 3.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 阅读理解1 .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什么?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表明了作者什么主张? 2. 为什么说本文的观点(中心论点)是孟子“仁政” 主张的具体表现? 3. 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 其中起决定因素的是什么? 4. 作者围绕中心论点,

3、 分别从哪两方面逐层论证? (用原文回答) 5. 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证了什么? 6. 地利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委而去之”是指什么人? 7. 第三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证了什么? 第三段用了什么句式? 什么修辞? 有什么作用? 8.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改变? 为什么? 9. 战必胜的原因是什么? 10. 第四段用了什么句式? 什么修辞? 有什么作用? 11. 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 得道的结果怎样? 12.最后一段有哪两种论证方法? 13. 写出文中的两组排比句? 答案 一.孟子·公孙丑 轲 儒 不义之战

4、仁政 短论二.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施行仁政 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心所向, 内部团结 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城 外城 围 城墙 护城河 武器装备放弃 离开 限制 巩固 震慑 极点 通”叛”,背叛 归顺、服从 凭着 所以 得道者三翻译1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 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2(守城者)弃城而逃3 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4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四 理解阅读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仁政2 在天时、地理

5、、人和这三个因素当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他的“仁政”主张。3天时 地利 人和 人和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 举例论证 天时不如地利6 城高 池深 兵革坚利 米粟多 失道者(守城者)7举例论证 地利不如人和 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语气,突出守城一方地理条件的优越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8 不能 从“域民”到“固国”到“威天下”是治国的顺序,必须做好前一阶段的事,才能有可能实现后一个目标,它们之间是递进的关系。9得道多助(施行仁政)10 否定句 排比 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人和”的重要性11施行仁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