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碳建筑_第1页
浅谈低碳建筑_第2页
浅谈低碳建筑_第3页
浅谈低碳建筑_第4页
浅谈低碳建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低碳建筑“低碳”是一个涵盖内容非常广的概念,所有能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都可以统称为低碳。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据统计,人类每年所消耗的能量中建筑能耗最大。推行低碳建筑和研发建筑节能技术已成为最瞩目的课题之一。低碳建筑主要技术要求外墙节能技术: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我国采用夹心保温作法的较多;在欧洲各国,大多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而其中70%均采用泡沫聚苯板。门窗节能技术: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

2、)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高强度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屋顶节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幕墙等 。国内外经典低碳建筑案例 英国伦敦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位于伦敦西南的萨顿镇,在一片曾是荒芜废弃的污水处理厂址上,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社区,在这里诞生。她占地1.6

3、5公顷,包括82套公寓和2500平方米的办公和商住面积,于2002年完工。“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永续发展社区,我们要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设计一个高生活品质、低能耗、零碳排放、再生能源、零废弃物、生物多样性的未来。”设计师将生命的三大重要元素:阳光、空气和水,和建筑进行永续的对话。阳光BedZED的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太阳能光电板,由于光电板的造价较高,因此设计者将它尽量用于多种用途,家中的热水和电车充电都来自阳光。这些太阳能电池板可为40辆汽车提供电力,这种用太阳能电力供应汽车的模式将太阳能光电板的投资回收周期从通常的75年缩短到BedZED中的6.5年。虽然冬天的英国非常寒冷,但是BedZED却

4、没有任何的中央暖气系统。BedZED的屋顶、墙体及地面均采用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保证冬天住房的舒适温度。其外墙是一种夹心构造,墙体的内芯内300mm厚的矿毛绝缘纤维,保证吸收的热量在5天内不会消散;外窗为木窗框,具有良好的断热构造;窗户玻璃有3层,尽可能多地吸收热量,在夏天,这些设计又能尽可能地减少室外高温的传导,避免了空调的使用。而另一个保持室内温度的方法则是屋顶的绿化,将一种名为“景天”的半肉质植物覆盖于屋顶,大大减少了冬天室内的热量散失,夏天开花时,整个生态村又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这也是住户在采暖制冷方面比常规住宅节省90的能源的主要原因。水伦敦降雨丰富,BedZED通过对雨水以及生活污

5、水的回收利用,使得水消耗量比普通住宅减少1/3。每次降雨结束时,位于屋顶和花园的集水设施会把雨水传送到房子的下面的储水器里,经过自动净化过滤器的过滤,就可以直接清洗卫生间、灌溉树木以及用作公园水景。空气BedZED屋顶上矗立着的一排排色彩鲜艳,外观奇特的热压“风帽”(Wind Cowl),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空气送入第一个房间。这种被动式通风装置完全由风力驱动,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转动,利用风压给建筑内部提供新鲜空气,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 此外,其内部设有热交换器,可回收排出废气中的5070的热量,从而来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废物利用BedZED低能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组合热力发电站发挥了巨大作用:

6、通过燃烧木材废物发电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用电,用这一过程产生的热能来生产热水。热水罐位于每户核心位置,在寒冷季节可起到供暖的作用。燃料主要为附近地区的树木修剪废料,往常这些废料被丢弃并填埋而成为城市的负担。 德国巴斯夫“三升房”(3-LiterHouse)本项目是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巴斯夫在一幢已有70年历史的老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因其每年每平米(使用面积)消耗的采暖耗油量不超出3升(相当于当量煤约4.5千克)而得名。经过现代化改造的老房子,既有商业利益的考虑,更有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责任感。“3升房”所在的节能小区位于德国莱茵河北部,共有7500套住宅。改造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7、、设置可回收热量的通风系统、截热技术等措施。与改造前相比,采暖耗油量从20升降到了3升,如按100平米的公寓测算,每年取暖费可从5400元人民币降至770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降至原来的七分之一,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环保价值。“3升房”采用了经过创新的隔热通风复合系统,新鲜空气由外部进入装置后,与一部分试图外出的热空气相互“切磋”,再进入室内各个房间,保证居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天然而清新。整座建筑的屋顶铺上由Neopor泡沫材料构成的隔热面板,它含有如一颗香米大小的石墨颗粒,拥有极强的反射热辐射本领,夏日可以拒绝阳光闯入屋内,避免室温蹿升;冬天可以防止屋内的热气溜出户外。“3升房”对太阳能电池板极

8、为器重,它是整座建筑的“脑袋”。屋顶上的太阳能板群吸收太阳光,用来发电,电能随之进入市政电网,由发电所得收入来填补建筑取暖所需费用;屋侧墙壁上悬挂的太阳能电池板,则服务于日常家居生活,例如用来洗澡的热水。“3升房”的基础工作重在保温,首先对墙体进行保温处理,外墙和地下室顶板,均铺设厚度不等的银灰色保温板材,这种性能优越的隔热保温材料中含有红外吸收剂Neopor。“3升房”内墙还藏有储备能量的隔热砂浆,其10%25%的成分为蓄热石蜡。通过石蜡遇热吸收熔融、遇冷释放热量的调节作用,可使室内温度保持在平均22摄氏度,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欧洲节能示范住宅AtikaAtika住宅是一座欧洲的节能

9、型住宅试点项目。这个项目以全球性的设计竞赛开始,西班牙建筑事务所ACXT/IDOM的设计获胜,并最终实现了这一项目样本的建造。这是一座将未来的居住理念、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等设计理论相结合,运用斜屋顶技术、低能耗策略、全方位的太阳能系统(不仅是取暖,同时包括降温)、楼宇智能化管理体系以及模数化技术而建造一座欧洲最新的节能型住宅试点项目。Atika住宅所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当地气候引起的能源消耗问题。由于西班牙位于欧洲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冬天温暖,夏天炎热,通风和空调设备是主要的能源消耗点。Atika外形呈现为一个连串白色的“Z”形。内部,与传统的地中海建筑一样,围绕

10、中庭分布的居住空间。中庭包括遮阳系统、水面和植物,成为气候调节器。Atika每年每平方米只需要5升以下的加热油或5立方米的天然气,它通过低能耗设计,实现了使用特有新能源技术的建筑技术加强太阳能和空气循环性,使Atika成为几乎无二氧化碳排放的建筑物。第一个Atika住宅的样本是在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Bilbao)组装成型的,并计划在未来通过汽车运输到不同的国家组装。这就意味着,这种技术可以在数次拆装之后,仍旧保证良好的品质。这种模数化的预制体系,可以节省大约1/3的建造时间,同时也保证建构更为精确的建筑结构体系。 南京朗诗国际街区朗诗国际街区位于南京河西新城南部,总用地面积为15.75公顷。总

11、体布局上通过板式单体的“风车式”围合布局,营造了一个超乎想象的居住空间,栋距基本超过50米,最大超过100米。项目采用了多种成套节能技术系统、较全面地进行了建筑节能综合利用技术;该项目节能建筑技术应用符合国家建筑节能发展政策要求,技术先进,构造合理,综合节能率达到80.8% 。地源热泵系统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为天棚系统及新风系统提供冷热源。机组COP(能效比)值在采暖时达4.0以上,制冷时则高达5.5以上,与普通空调相比,其节能达40%-50%,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机组在工作过程中噪音小、不耗水、不产生任何废弃及污染物,使用的是可再生能源,环保效果显著。混凝土顶棚辐射制冷制热系统住宅像人体一样

12、调节温度。常温水不断循环,冷却夏天闷热的混凝土楼板,加热冬季干冷的顶棚。通过辐射效应,调节室温。楼面没有难看的空调“补丁”,室内没有机械转动的噪音。更减少热胀冷缩对楼板的损失。24小时持续置换新风系统主要用于湿度调节,采用了全热回收装置,能有效地回收排风中70%左右能量,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生活热水系统由于系统夏季的排热量大于冬季的取热量,故采用了带热回收的地源热泵机组,夏季利用制冷机的冷凝废热来制取生活热水,减少了系统对大地的热排放,有利于解决夏热冬冷地区夏季放热量大、冬季取热量小的土壤热平衡问题。地源热泵主机提供60/55生活热水,夏季加热生活热水的热量全部来自于热回收。冬季及过度季节由地

13、源埋管系统提供热量来加热生活热水,制备生活热水时其COP高达4.5。同层排水系统用隐蔽式水箱和同层排水技术,排水横管在本层与立管连接,消除了卫生间排水管穿越楼板的渗透隐患,降低排水噪音对邻里的干扰。隔音降噪系统外墙和外窗的厚度都比普通住宅厚2倍左右有效阻隔外界噪音。上海首个低碳办公示范区“印象钢谷”申城首个低碳办公示范区“印象钢谷”,倡导绿色生活前沿新科技低碳建筑。作为申城首个低碳办公示范区,“印象钢谷罗森宝工业研发中心”是一个占地600亩的别墅式办公园区。 “印象钢谷”的墙面选择素混凝土,节省了一次性瓷砖贴面、花岗岩大理石和粉刷层,避免了开采石材时对大自然造成的人为破坏。 “印象钢谷”的主要建筑材料为具有很高再循环性的钢材,且在宝钢就地取材节省了运输所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