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汁_普济方卷五十五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
黄耆汁_普济方卷五十五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
黄耆汁_普济方卷五十五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
黄耆汁_普济方卷五十五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
黄耆汁_普济方卷五十五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耆汁_普济方卷五十五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黄耆汁_普济方卷五十五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11.原方51.1.组成: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51.2.功效:虫入耳肿,不闻人语声,有脓出。51.3.来源:普济方卷五十五。6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62.相似度67%:吴茱萸丸62.1.组成:吴茱萸(汤洗,焙干炒)3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2两,干姜(炮)1两。62.2.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62.3.加:吴茱萸62.4.减:黄耆62.5.功效:小便利多。62.6.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六。63.相似度67%:蜀椒丸63.1.组成: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

2、1两,干姜(炮裂)1分。63.2.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63.3.减:黄耆63.4.功效:小儿深秋冷痢。63.5.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八。64.相似度67%:木香丸64.1.组成:木香1两,蜀椒(去闭口及目,炒令汗出)1两,干姜(炮裂)1两。64.2.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64.3.加:木香74.4.减:黄耆74.5.功效:痃气胃冷,不入饮食。74.6.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三。75.相似度67%:附子丸75.1.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肤)2两,干姜(炮)1两,黄耆(锉)1两。75.2.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75.3.加:附子75.4.减:蜀

3、椒75.5.功效:风冷腰脚痿弱,(疒帬)痹不仁。75.6.来源:圣济总录卷八。76.相似度67%:大建中汤76.1.组成:蜀椒2合(去汗),干姜4两,人参2两。76.2.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76.3.加:人参76.4.减:黄耆76.5.功效:中阳虚衰,阴寒内盛,或蛔虫为患,脘腹寒痛,呕不能食,腹皮高起,出现头足状包块,痛而拒按,或腹中漉漉有声,舌苔白滑,脉细紧,甚则肢厥脉伏。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饮食下咽,自知偏从一面下流,有声决决然。心腹寒痛,呕不能食,腹中虫物乘之而动。阴黄。厥逆,脉伏。寒饮升降,心腹剧痛而呕;疝瘕腹中

4、痛者;又治挟蛔虫者。76.6.来源:金匮卷上。87.相似度60%:塞耳黄耆丸87.1.组成:黄耆(锉)1两,芍药半两,当归(切,焙)半两,干姜(炮)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1分。87.2.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87.3.加:芍药、当归87.4.功效:诸虫入耳,耳肿不闻语声,有脓血。87.5.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五。88.相似度50%:温中汤88.1.组成:甘草6分(炙),干姜6分,附子(炮,去皮脐,破)6分,蜀椒240粒(去目,闭口者,出汗)。88.2.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88.3.加:甘草、附子88.4.减:黄耆88.5.功效:痈疽取冷过多,寒中下痢,食

5、完出者。88.6.来源:鬼遗卷四。89.相似度50%:蜀椒丸89.1.组成: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干姜(炮)半两,猪牙皂荚(去皮,涂酥炙)1两,葶苈子(隔纸炒)3分。99.2.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99.3.加:猪牙皂荚、葶苈子99.4.减:黄耆99.5.功效:肺气喘急,坐卧不得。99.6.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八。910.相似度50%:如圣丸910.1.组成:干姜(炮)、高良姜、胡椒、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各等分。910.2.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910.3.加:高良姜、胡椒910.4.减:黄耆910.5.功效:水泻滑肠,气虚久冷。910.6.

6、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四。911.相似度50%:人参汤911.1.组成:人参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出汗)1分,干姜(炮)1两,阿魏(酒浸,去砂石,面和作饼,炙)3分。911.2.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911.3.加:人参、阿魏1011.4.减:黄耆1011.5.功效:寒疟胸满。1011.6.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四。1012.相似度50%:人参蜀椒汤1012.1.组成:人参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分,干姜(炮)1两,阿魏(面和作饼,炙)3分。1012.2.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1012.3.加:人参、阿魏1012.4.减:黄耆1012.5.功效:

7、胃疟腹满。1012.6.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六。1013.相似度50%:甘草干姜汤1013.1.组成:甘草5分,干姜5分,蜀椒3分,附子3分。1013.2.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1013.3.加:甘草、附子1013.4.减:黄耆1013.5.功效:诸疝泄利者。1013.6.来源:疝气证治论。1014.相似度50%:大效四神丸1114.1.组成:草乌、蜀椒、苍术、干姜各等分。1114.2.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1114.3.加:草乌、苍术1114.4.减:黄耆1114.5.功效:丈夫妇人,元气血气交冷,腰膝重沉,行步无力,手足痠痛,下元虚惫,小便夜多。1114

8、.6.来源:普济方卷二二一引圣惠。11111. 原方1.1. 组成: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1.2. 功效:虫入耳肿,不闻人语声,有脓出。1.3. 来源:普济方卷五十五。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2. 相似度67%:吴茱萸丸2.1. 组成:吴茱萸(汤洗,焙干炒)3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2两,干姜(炮)1两。2.2. 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2.3. 加:吴茱萸2.4. 减:黄耆2.5. 功效:小便利多。2.6.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六。3. 相似度67%:蜀椒丸3.1. 组成: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两,干姜(炮裂)1分。3.2. 原方

9、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3.3. 减:黄耆3.4. 功效:小儿深秋冷痢。3.5.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八。4. 相似度67%:木香丸4.1. 组成:木香1两,蜀椒(去闭口及目,炒令汗出)1两,干姜(炮裂)1两。4.2. 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4.3. 加:木香4.4. 减:黄耆4.5. 功效:痃气胃冷,不入饮食。4.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三。5. 相似度67%:附子丸5.1. 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肤)2两,干姜(炮)1两,黄耆(锉)1两。5.2. 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5.3. 加:附子5.4. 减:蜀椒5.5. 功效:风冷腰脚痿弱,(疒帬

10、)痹不仁。5.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6. 相似度67%:大建中汤6.1. 组成:蜀椒2合(去汗),干姜4两,人参2两。6.2. 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6.3. 加:人参6.4. 减:黄耆6.5. 功效:中阳虚衰,阴寒内盛,或蛔虫为患,脘腹寒痛,呕不能食,腹皮高起,出现头足状包块,痛而拒按,或腹中漉漉有声,舌苔白滑,脉细紧,甚则肢厥脉伏。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饮食下咽,自知偏从一面下流,有声决决然。心腹寒痛,呕不能食,腹中虫物乘之而动。阴黄。厥逆,脉伏。寒饮升降,心腹剧痛而呕;疝瘕腹中痛者;又治挟蛔虫者。6.6. 来源:金

11、匮卷上。7. 相似度60%:塞耳黄耆丸7.1. 组成:黄耆(锉)1两,芍药半两,当归(切,焙)半两,干姜(炮)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1分。7.2. 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7.3. 加:芍药、当归7.4. 功效:诸虫入耳,耳肿不闻语声,有脓血。7.5.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五。8. 相似度50%:温中汤8.1. 组成:甘草6分(炙),干姜6分,附子(炮,去皮脐,破)6分,蜀椒240粒(去目,闭口者,出汗)。8.2. 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8.3. 加:甘草、附子8.4. 减:黄耆8.5. 功效:痈疽取冷过多,寒中下痢,食完出者。8.6. 来源:鬼遗卷四。9.

12、 相似度50%:蜀椒丸9.1. 组成: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干姜(炮)半两,猪牙皂荚(去皮,涂酥炙)1两,葶苈子(隔纸炒)3分。9.2. 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9.3. 加:猪牙皂荚、葶苈子9.4. 减:黄耆9.5. 功效:肺气喘急,坐卧不得。9.6.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八。10. 相似度50%:如圣丸10.1. 组成:干姜(炮)、高良姜、胡椒、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各等分。10.2. 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10.3. 加:高良姜、胡椒10.4. 减:黄耆10.5. 功效:水泻滑肠,气虚久冷。10.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四。11. 相似度

13、50%:人参汤11.1. 组成:人参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出汗)1分,干姜(炮)1两,阿魏(酒浸,去砂石,面和作饼,炙)3分。11.2. 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11.3. 加:人参、阿魏11.4. 减:黄耆11.5. 功效:寒疟胸满。11.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四。12. 相似度50%:人参蜀椒汤12.1. 组成:人参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分,干姜(炮)1两,阿魏(面和作饼,炙)3分。12.2. 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12.3. 加:人参、阿魏12.4. 减:黄耆12.5. 功效:胃疟腹满。12.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六。13. 相似度50%:甘草干姜汤13.1. 组成:甘草5分,干姜5分,蜀椒3分,附子3分。13.2. 原方对照:黄耆4分,干姜2分,蜀椒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