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教育方法的研究_第1页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教育方法的研究_第2页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教育方法的研究_第3页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教育方法的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教育方法的研究摘要: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的一生,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开展。局部农村家长责任缺位,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的匮乏,成为农村家长合理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障碍。家长只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去教育,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家风建设,并使子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开展,学会与人相处,才能为子女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开展奠定坚实的根底。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研究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1-0

2、187-02DOI:10.16657/j ki.issn1673-9132.2021.01.093中国古代“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充分说明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培养品德优良、学问渊博的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重视家庭教育。1996年,全国妇联发布了?家庭教育“九五规划?,呼吁和主张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的一生,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开展。如何正确教育好孩子是家长关心的问题。然而,我国广阔农村家长虽然对子女的教育比以前重视了许多,但还存在着责任缺位、方法单一等问题。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3、,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才能使农村的家庭教育适应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一家庭教育责任缺位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开展,很多农村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由于工作繁忙,且条件所限,很多父母无法照顾孩子,使得孩子只能留在家里,由祖辈的亲人抚养。祖辈的亲人不仅要务农,还要操持家务,对于孙辈的照顾有时力不从心,且他们所受教育有限,文化水平偏低,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无从谈起。还有一些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放任孩子自由开展,也很难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以上的情况都导致这些儿童缺乏家庭教育,且家长的责任意识不到位,使得儿童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二家庭教育方式欠佳家长是

4、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着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等习惯的养成和文明礼仪、社交能力的形成。能否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以恰当的启发和鼓励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然而,当前家庭教育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1.个别家长过分溺爱或放纵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不加限制,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孩子听之任之,这样培养出的孩子任性、脾气暴躁,没有自立能力和独立精神。2.个别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心的只表现在口头上,嘴上说着、喊着催促孩子完成作业,但由于知识水平受限或忙于其他工作,却疏忽了对孩子完成作业的检查,长此以往,孩子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会敷衍了事,不能

5、积极完成任务。3.有的家长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孩子不能及时进行劝导,不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使孩子养成了拖拉的不良习惯。4.有的家长对孩子的错误或不良的行为习惯等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认为只有打骂才能解决问题。然而,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孩子充满挫折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5.很多家長不与孩子交流、沟通、疏导、启发,使得孩子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并感到孤独、迷茫,从而丧失责任心,极易养成内向、不善于交流、随意的性格。二、农村家庭教育的方法一提高素质,转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的教育是我们每个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

6、找到科学的教育方法,就要求家长从自身出发,既要加强学习,又要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责任观念,给孩子做好典范。家长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了解现代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开展趋势,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杜绝玩、好逸恶劳等不良行为,给孩子创设一个整洁、安静、积极学习的家庭环境。二加强沟通,改善家庭教育方式1.不随意打骂孩子,专断独行,在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见的根底上,坚持正面疏导、耐心说教和行为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消除孩子逆反、孤独、迷茫等因素。2.爱是孩子成长的必要养料,但是施用不当,会产生很大的反作用,过分溺爱或放纵孩子,会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依

7、赖性和任性心理,缺乏独立能力和自控能力。因此,家长对孩子的爱一定要遵从适度原那么,既不能过分宠溺,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3.父母与孩子沟通时,应该遵循孩子的关注点,选择孩子想说而且说话最多的话题,并把握好时机了解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对于孩子的错误观点,家长应及时加以引导,告知其应如何正确去想、去做,这样才能高效进行沟通。具体来说,在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只是批评、教训、告诫孩子,没有表扬和鼓励,就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打击,让他们感到挫折,无形中会和父母之间有了距离,慢慢地会不再和父母进行交流。如果家长自由地接受孩子的思想,与孩子一块讨论,研究可能的结果,经常问“那样的话将

8、会有什么发生?“你会有什么感觉?“别人会有什么感觉?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觉得在解决人生疑难的问题上有了同伴。这样平等自由地跟孩子沟通,孩子会更加容易接受。2家长与孩子沟通时尽量不要喋喋不休地说教,有时干巴巴的语言表达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沟通效果,适当的采用拥抱、抚摸、亲吻、倾听等非语言沟通形式,都给孩子传达一种友善关爱的信息,可以让孩子更加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家长平时也要多注意观察孩子情绪的变化,一旦有不同于平常的状况,就要及时询问沟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爱自己、理解自己的,让孩子养成愿意和父母交流的习惯。三长期坚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成绩,还能为未来的开展

9、奠定良好的根底。因此,家长要用心去培养,并持之以恒,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平时书写前,家长就要对孩子提出坐姿端正、书写整洁,字迹工整、格式标准等要求。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一定要从刚入学就要求孩子把字写标准,在写作业时一定要求“眼离书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一拳,要求孩子按照每个数字或汉字的笔画顺序,在田字格里标准书写、大小适宜、正确握笔。到中高年级要求孩子字迹端正,卷面整洁,格式正确。家长要做到随时提醒,循循善诱。2.培养孩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预习是学习步骤的第一个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做到

10、有的放矢,专心听讲,为课堂學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学校里教师虽然提出了预习的内容和要求,但班级人数多,教师时间有限,这就需要家长经常催促孩子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预习,并检查预习情况。只要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提前预习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根底。3.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独立完成作业、自觉检查、及时改错、整理“错题集等习惯。在孩子写作业时,家长注意不要让孩子借助、学习机等电子产品。对于孩子做错或不会的内容,家长应引导讲解切记不要直接说出答案,或让孩子加以标记到学校里问老师。孩子做完作业后,家长应催促孩子进行检查,并做好错题集。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不仅

11、能够提高孩子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能力,培养孩子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长期训练下去,还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4.培养孩子良好的复习习惯。及时复习在学习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复习不但可以让孩子稳固以前的知识,还可以从中学到新的知识。但复习时要让孩子掌握复习的方法,如联系法、归纳法、拓展法等。如复习英语单词mother时,引导孩子想到其他家庭成员的英语单词:爸爸father,爷爷grandfather,奶奶grandmother,儿子son,女儿daughter,姐姐sister,兄弟brother等。这样通过联系、归纳法等进行复习,就能使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不仅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锻炼

12、孩子的思维能力,还能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四持之以恒,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包括作息、饮食、卫生、生活自理能力、文明礼仪、与人相处等很多方面。它的养成,需要家长从细节抓起,在平时的生活中因势利导,抓住时机教育孩子。生活中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错误或缺乏之处,家长要给予科学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拥有优良习惯的,这需要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持之以恒地对孩子进行培养,如培养不偏食挑食、不浪费粮食的饮食习惯,学会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文具等的自理能力,进他人门前先敲门,不随意动他人的东西,主动问候来客等文明礼貌。如从幼儿园就培养孩子早上起床后自己穿衣服,刚开始孩子不会穿,家长在旁边耐心指导,小孩子穿得慢,这时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千万不能代替孩子穿;晚上孩子脱掉衣服后,让其把衣服叠整齐放到指定的位置,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会自己穿衣服、脱衣服、叠衣服了。这些好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如果不能及时培养,就会带来很多问题,阻碍孩子的开展,到时将追悔莫及。总之,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环境,父母承担着孩子启蒙之重任,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开展奠定坚实的根底。因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并积极探究如何开展有效地家庭教育,以使孩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