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气候特征_第1页
杭州气候特征_第2页
杭州气候特征_第3页
杭州气候特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届丁业热带季风气候按行星风系的气候分带,这里届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干旱区, 但由丁海陆差异及 宵藏高原隆起所导致的温压场的改变,季风环流改变了近地面层行星风系的环流 系统,变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为湿润的业热带季风气候,变干旱的荒漠景观为湿润的常绿阔叶林景观。再经过几千年的人为作用,使本区成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 发达的区域。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本区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丁13 C 20 C之间, 1X积温为4000 C 6500C。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长江以北0 C 2C,江南2 C 10C,南岭 一带10 C12C。由丁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

2、, 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 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 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长江以北,绝 对最低气温可达一10C以下,汉口曾出现一18.1 C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长江以南,多在一7C10 C之间。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 幅度常可超过10 C,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 C的记录。所以,本 区虽届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由丁冬季的低温,中国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个纬度。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但中国的业热带,特别在华

3、中区,夏季普遍高 温,7月平均气温均达28 C左右,有些地区超过29 C。59月常出现高丁35 C的酷热天气。78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 率最大,绝对高温常超过40 C,浙江的金华,湖南的安化,都有41 C以上的高 温记录。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16 C 21C,秋温略高丁春温。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区冬温夏热,四季分明。一般冬长14个月,长江以北4个月左右,南岭一带不到1个月;夏长在4个月以上,一般由5月中下旬开始 至9月下旬结束,南部则迟至10月上旬;大部分地区看、秋季节各长2个月, 南部可达3个月。本区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1600 mm,比华北区

4、多12倍,比西南区也 要丰富些。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浙江丘陵年降水量1200 mm1800 mm ,南岭山地和江南丘陵1500 mm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1000 mm1200 mm。地 形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显著。一般山地多丁平地,向风坡多丁背风坡。例如安徽的 屯溪和黄山,两地相距很近,而黄山的降水量就比屯溪多700 mm(屯溪1507.8 mm,黄山2263.9 mm)。罗霄山、雪峰山年降水量可超过降水的季节分配,以u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 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 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冬雨比率较高、 春雨最为 丰沛的地区。1800 mm o降水季节分配的这

5、一特点是与长江中下游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过程密 切相关的。长江中下游区处在宵藏高原的东面,冬季高空西风带南北两支急流在本区上空辐 合,形成一条比较稳定的切变线,再加上南岭山地的影响,在地面层出现一条比 较持久的华南准静止锋,气旋过境频繁,云雨天气特多,大部分地区12月与1月平均降水量均在40 mm50 mm左右,2月份在60 mm80 mm左右。从3月开始,南来暖湿气流增强,降水频度增加。3月下旬,赣南最先进入春雨期,并以此为中心,春雨渐次向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图12.1.2)。大部分地 区直到6月上、中旬,春雨始告结束。江南丘陵春季降水多、雨期长,大部分地 区春雨从4月上旬开始,

6、5月下旬结束,雨期长达60天。本区春雨较多,长沙、 南昌等地春雨比率在40%左右,比J!雨还多。南京、上海、温州等地,春雨约 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一)平均降水量和雨日。杭州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600毫米之间,年雨日130 160天。但在环流和地形影响下,各地降水量和雨日多寡悬殊,其分布总趋势是自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自河谷平原和新安江水库区向丘陵山地递增。市域西北部、中部、西南部山区,雨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雨日大于160天,为多雨区。特别是大目山东西两边的市岭和双石,昱岭东北部马山,白际山东侧的陈家村、樟村、千里岗的白马、 西岭和建德大坑源等地,年平均降水量多达1

7、800毫米以上,雨日超过165天。临安、富阳以南沿江至寿昌盆地、 梅城盆地及新安江水库区年平均降水量13501500毫米,雨日145155天。东北部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下,雨日少于150天,为全市少雨区。萧山、余杭的滨海、水网平原,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200毫米,雨日不到140天。(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杭州市全年有两个雨季和一个多雨时段。第一个雨季自5月初前后开始,6月底至7月上旬结束,俗称梅汛期,多由极锋(梅雨锋)北移,雨带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停滞而产生。该时段内,雨量集中,有大到暴雨出现,平均降水量35055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2531%。多雨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至西北部山区,

8、平均都在500毫 米以上。第二个雨季出现在8月底到9月底,因受台风或极锋南移影响所致,俗称台风秋雨期,平均降水量12022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8-13%。多雨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和 东北部平原。天目山东侧为台风暴雨的频发中心,平均在200毫米以上。此外,34月为一多雨时段,称春雨期,平均降水量20030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1323%。7、8月和10月至次年2月为两个相对干季。前一干季为盛夏伏旱期,即夏干期,全市受副热带高压 控制,夏季风极盛,高温少雨,除西北部大目山区和中部昱岭山区平均降水量超过350毫米外,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为250300毫米,东北部平原沿钱塘江河谷到新安江水库区降水量最

9、少,平均在250毫米以下,后一干季为冬干期, 因受蒙古南下的极地大陆干冷气团影 响,连续五个月的平均降水量仅300400毫米,占年总量的2027%。(三)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年降水相对变率。杭州市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年降水量的相对变率(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各年降水量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 比)为1217%。其中临安、淳安、建德西部和西南部、萧山东部多在15%以上,其它地区为1215%。全年各月的相对变率以36月最小,为2535%,说明春雨量和梅雨量相 对稳定,而常年36月降水量为年降水总量的一半,故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和湿害。7、8两月降水较少,相对变率较前期有所增加(3550%

10、),故易出现伏旱,只在台风降水和9月秋雨影响下,旱情才得以缓和或解除。10月至次年2月冬干期,降水多寡悬殊,相对变 率最大(5080%),常出现“燥冬”或“烂冬”年份。(四)暴雨日的分布。除冬季外,杭州市各地都可能出现日降水量 A50毫米的暴雨日, 年平均25天。6月为最多,9月次之。暴雨日的地域分布,以东北部河网平原、滨海平原 为最少,年平均2天左右;中部和南部的低丘谷地及新安江水库区年平均34天;山区最多,年平均都在4天以上,几个暴雨中心均达到或超过5天。日降水量100毫米的大暴雨日各地年平均少于2天。其中,东北部平原区和新安江水库区在0.5天以下。日最大降水量,梅汛期西部山区可达200毫

11、米上;台风秋雨期有超过300400毫米的特大暴雨,每每出现 在天目山东侧和东部平原。江河洪水在一年中集中出现明显的时期称为汛期。我国各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降雨季节不同,汛期长短不一,有长有短,有早有晚,即使是同一条河流的汛期,各年情况 也不尽相同,有早有迟,汛期来水量相差很大,变化过程也是千差万别。 为了做好防汛工作, 根据主要降水规律和江河涨水情况规定了汛期,我省汛期确定为4月15日至10月15日。每年4月15日为我省“防汛防台日”。五、信息管理(一)预警信息。1.1. 市气象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市林水局的汛情、旱情预警信息和森林火灾、林业生物灾害信息, 市科技局(市地震局)的地

12、震趋势预测信息,市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市农业局的主要农作物 重大生物灾害预警信息,要及时向市减灾委办公室通报。2.2. 市减灾委办公室根据有关成员单位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预警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 会经济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启动救灾预警响应,并向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区、县(市)通报。(二)灾情管理。各区、县(市)民政部门要按照民政部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民发20112011168168 号),利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工作。1 1 .对于突发性自然灾害,各区、县(市)民政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2 2 小时内将本行政区域的

13、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向市民政局报告;市民政局在接报灾情信息2 2 小时内审核、汇总,并向省民政厅报告。各区、县(市)民政部门对于本行政区域内造成死亡人口(含失踪人口)1010 人(含)以上或房屋大量倒塌、农田大面积受灾等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应在灾害发生后2 2 小时内同时上报市民政局、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市民政局接到灾情报告后,在1 1 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2.2.特别重大、重大自然灾害在灾情稳定之前,市和区、县(市)民政部门执行2424 小时零报告制度;各区、县(市)民政部门每天 9 9 时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 2424 时的灾情向市民政局上报,市民政局每天1010 时之前向市政府、省民政厅报告情况。特大灾情应随时报告。灾情稳定后,各区、县(市)民政部门应在5 5 个工作日内核定灾情,向市民政局报告。市民政局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应在 3 3 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将全市汇总数据(含县级灾情数据)向市政府、 省民政厅报告。3.3. 对于干旱灾害,各区、县(市)民政部门应在旱情初露、群众生产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进行初报; 在旱情发展过程中,每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