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伐他汀钙中间体分析软件使用说明_第1页
阿伐他汀钙中间体分析软件使用说明_第2页
阿伐他汀钙中间体分析软件使用说明_第3页
阿伐他汀钙中间体分析软件使用说明_第4页
阿伐他汀钙中间体分析软件使用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阿伐他汀钙中间体分析软件使用手册一、相关术语阿托伐他汀是目前全球处方量最多的降胆固醇药物。由于其含有(3R,5S)-双羟基的侧链,并且要求e.e.99.5%,因此合成此侧链的中间体很有挑战性,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合成,得到的侧链中间体也就有所差别,本文就介绍一下几种中间体的合成路线。1 中间体TBIA(tert-Butyl isopropylidene amine)的合成主要是通过DERA(EC4.1.2.4)突变体Ser238Asp催化的醛醇缩合反应得到内酯化合物,再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得到TBIA1,具体的合成步骤如下:2 阿托伐他汀钙中间体ATS-8的合成 ATS-82的中文名称为6-氰甲基-2

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乙酸叔丁酯,英文名称为(4R,6R)-1,1-dimethylethyl-6-cyanomethyl-2,2-dimethyl-1,3-dioxane-4-acetate,其合成以高烯丙醇为原料生成碘代的内酯,具体合成步骤如下:3 阿托伐他汀侧链的1,3-二醇中间体的合成该方法主要是通过L-脯氨酸催化正丁醛发生-氨基氧化以及碘发生的分子内亲电子环化反应,具体的合成路线3如下:4 中间体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的合成以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得到2-羟基-1,3-二氰基丙烷,此合成的关键步骤就是利用腈水解酶催化该化合物发生不对称反应,从而得到目的产物4。具体的

3、合成步骤如下:二、使用介绍1 主界面主界面如图1所示。图1 主界面 图2 测量界面1.1 操作1.1.1 测量测量界面如图2所示。1) 测量(全血模式,稀释模式详见1.2.6)a) 点击测量按钮,提示栏:请吸入全血标本;如需在测量的同时输入病员信息,则点击测量按钮旁边的编辑病员信息,如不需马上测量,则点击保存按钮保存病员信息; b) 将采血管倾斜并轻轻晃动,充分混匀血液;c) 将采血管塞取下(注意不要使血液溅出);d) 将采血管放到吸样针下方,并使吸样针浸入采血管中液面以下(吸样针不要紧贴采血管壁,也不要触及到采血管底部),按下“吸样开关”吸入全血标本;e) 取样完毕后,吸样针自动从采血管中移

4、出,当吸样针从采血管中完全移出后,移开采血管,仪器开始测量,屏幕显示“正在测量,请稍候”;f) 测量结束后仪器报警,屏幕显示测量结果。此时,应察看各细胞直方图的鉴别线是否异常;(如果鉴别线异常应采用“曲线手动解析”的方法进行调整(手动解析的方法下文有介绍),以确保结果值的准确性。如鉴别线未见异常,则可按照上述步骤,开始新的测量。注1:由于末梢血(耳朵、手指血)容易产生血小板凝固现象,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建议使用静脉血测量。注2:由于稀释模式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建议使用全血模式测量。注3:测量经冷藏后的血液,从冰箱取出后,必须在常温下放置30分钟,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测量,否则结

5、果值会出现异常。注4:操作者进行标本测量时,如被血液等污染,有被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带上橡胶手套。注5:不要用力触摸吸样针,以防止吸样针弯曲变形,造成仪器故障。2) 补测对于只存储病员信息未测量的记录测量,需点击补测按钮。a) 点击补测按钮;b) 同常规测量方法测量(按1)中的步骤c)g)操作)。;3) 重测对于已经测量过的样本,如需重新测量则点击重测按钮。a) 点击重测按钮;b) 同常规测量方法测量(按1)中的步骤c)g)操作)。4) 手动解析针对本仪器,正常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直方图及鉴别线的位置应分别如图a)、b)、c)所示。鉴别线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如果鉴别

6、线的位置严重偏离正常位置,则需进行手动解析,使鉴别线尽可能接近正确位置,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手动解析方法如下:a) 点击曲线手动解析按钮;b) 选择需要调整的直方图,如:WBC;c) 选择需要进行调整的鉴别线(如:第一条线);d) 点击 (左微调,鉴别线向左移动一个单位)或 (左粗调,鉴别线向左移动五个单位)或 (右微调,鉴别线向右移动一个单位)或 (右粗调,鉴别线向右移动五个单位)按钮,进行鉴别线左移或右移的调整,测量结果会随鉴别线位置的改变而自动调整。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图3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直方图及鉴别线的位置5) 质控点击质控按钮,将当前记录结果值存入质控区。

7、6) 校准点击校准按钮,将当前记录结果值存入自动校准区,供自动修正校准因子用。7) 修改记录a) 选中欲修改的记录后,点击编辑按钮,在文本框中输入欲修改的内容;b) 修改完毕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此次修改。8) 打印报告单a) 选中欲打印报告单的记录;b) 点击打印按钮,即可打印当前记录的报告单。9) 删除记录a) 选中欲删除的记录;b) 点击删除按钮,即可删除当前记录。10) 记录检索可根据序号检索选定日期内的记录。注:序号是系统按照测量顺序自动生成的,不是用户设置的样本编号,每天的序号都是从1开始的。为了方便检索和记忆,可以将样本编号和记录编号设置成相同。11) 曲线解析模式1为后台解析,

8、模式2为前台解析,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曲线解析模式。1.1.2 质控图质控图界面如图4所示。1) 预览质控报告单点击预览质控图形按钮,打印(使用外置打印机打印质控报告单)或预览质控报告。2) 设置质控参数在作质控之前,应按照质控品说明书上的参数要求设置质控参数。点击设置质控参数按钮,进入“设置质控参数”界面。在“设置质控参数”界面中,输入质控品说明书上的质控参数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新的质控参数值。3) 清空质控数据点击清空质控数据按钮,可以删除全部的质控记录,在做每一组质控前都应清空质控数据。图4 质控图界面1.2 设置1.2.1 设置中间体参数设置中间体名称界面如图5所示。注:当初次使用本仪

9、器时,都应按如下方法修改中间体名称,以确定报告单的标题。a) 在文本框中输入中间体名称;b) 点击保存按钮,保存新的中间体名称。图5 设置中间体名称界面 图6 设置科别界面1.2.2 设置科别等相对固定的信息 设置科别界面如图6所示。1) 增加新记录a) 点击增加按钮;b) 在文本框中输入欲增加的科别名称;c) 点击保存按钮保存新增加的记录。2) 修改记录a) 点击修改按钮;b) 在文本框中输入欲修改的信息;c) 点击保存按钮保存修改。 3) 删除记录点击删除按钮删除当前记录。4) 清空记录点击清空按钮清空所有记录。其它项目(检验医生、临床诊断等)的设置方法和“科别”的设置方法相同,请参照“科

10、别”的设置方法操作。1.2.3 设置打印机设置打印机界面如图7所示。本仪器报告单有两种输出方式:内置热敏打印机、外置打印机。内置热敏打印机是仪器自带的,可以打印条形报告单;外置打印机需用户自备,可以打印A4幅面的报告单。仪器默认设置为使用“内置热敏打印机”。如需使用外置打印机,则在如图7所示的界面中选择“外置打印机”后退出即可。1.2.4 设置打印方式设置打印方式界面如图8所示。本仪器设有两种打印方式:测量后自动打印、测量后手动打印。仪器默认设置为“测量后自动打印”,如需设置为“测量后手动打印”,则在图8所示的界面中选择“测量后手动打印”后退出即可。图7 设置打印机 图8 设置打印方式1.2.

11、5 设置报告单格式(外置打印机)设置报告单格式界面如图9所示。此项操作仅适用于外置打印机,内置热敏打印机的报告单格式只有一种。本仪器根据字号共有四种A4幅面报告单格式供选择,分别为:中文小五号字报告单、中文五号字报告单、中文四号字报告单、英文报告单、自选打印项目报告单。如需重新设置,则在如图9所示的界面中选择欲设置的报告单格式后退出即可。图9 设置报告单格式界面 图10 设置测量模式界面 1.2.6 设置测量模式 设置测量模式界面如图10所示。本仪器有两种测量模式供选择,分别为:全血模式和稀释模式。l 全血模式:直接对全血测量(详见: 1.1.1中的1)。l 稀释模式:将全血稀释后作为待测样本

12、液测量。本仪器稀释模式需要20l全血(当要求采血量很小时适用),使用步骤如下:1) 采全血20l;2) 将测量模式设置成“稀释模式”;3) 在测量界面中点击测量按钮,待吸样针完全转出后,提示栏提示:吸样针准备吐液;4) 准备一个洁净的容器(仪器配件中的样品杯等)放在吸样针下方; 5) 按下仪器的吸样开关,吸样针吐液到上述容器中, 提示栏:吐液完毕,请吸入待测样本液测量;6) 将采到的20l全血全部倒入上述容器中,轻轻摇晃混匀(注:不要使液体溅出)后作为待测样本液,按下“吸样开关”吸入待测样本液,同常规测量方法测量(请参考1.1.1中的1);注:不使用“稀释模式”时应及时修改为 “全血模式”,否

13、则第一次按下吸样开关时吸样针吐液会污染全血。1.2.7设置结果值参考范围设置结果值参考范围界面如图11所示。本仪器可以设置五种参考范围:通用、成年男、成年女、儿童、新生儿,修改完毕后点击保存设置值按钮保存。图11 设置结果值参考范围界面 图12 查找记录界面1.2.8设置中英文界面转换在此菜单中可以进行中英文界面转换。1.2.9设置结果值精度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结果值的精度(即:小数点后保留位数)。1.3 数据管理1.3.1 查找记录查找记录界面如图12所示。1) 样本查询a) 在“条件查询”一栏中,选择并填写查询条件。b) 点击查找按钮,显示栏中显示查找后的结果。2) 打印点击打印按钮,打

14、印或预览当前记录的报告单。1.3.2 删除删除记录界面如图13所示。1) 部分删除(删除所选采样日期以前的全部记录)a) 在“删除条件”一栏中选择“删除所选采样日期以前的全部记录”;b) 在采样日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采样日期;c) 点击删除符合条件的全部记录,删除当前采样日期以前的全部记录。2) 全部删除a) 在“删除条件”一栏中选择“全部删除”;b) 点击删除符合条件的全部记录按钮,删除仪器内部现存的全部记录。 图13 删除记录界面 图14 数据备份界面 图15数据恢复界面1.3.3 数据备份用户应定期备份数据,以避免由于系统破坏等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如:将数据备份到USB设备(优盘)中。则

15、按照如下步骤备份数据。a) 插入USB设备(优盘),选择优盘所在的路径; b) 点击图14所示界面中的备份数据库按钮,即可完成数据库的备份。1.3.4数据恢复当由于某种原因数据丢失时,请参照如下步骤恢复备份过的数据。a) 选择备份过的数据所在的路径;b) 点击图15所示界面中的恢复数据库按钮,即可完成数据库的恢复。1.4 校准设置校准因子界面如图16所示。图16 设置校准因子界面当仪器由于长期使用部件老化等原因,结果值出现偏差时,可以调整校准因子值,以确保结果值的准确性。1) 校准因子值的计算方法:各项校正因子均按以下公式确定: -(1)式中 -计算后的校正因子值 -原来的校正因子值 -某项目的标准值 -仪器测得的某项目的结果值(应为测量5次的平均值) 现以红细胞(RBC)为例说明校正因子值的计算方法: 设RBC原来的校正因子值=1.25 ,用以校准的质控血的红细胞(RBC)的标准值=4.5。计算方法:a) 对该质控血标本连续测量5次,记下红细胞(RBC)的结果值分别为:4.1 95、4.176、4.201、4.185、4.189 ;b) 计算5次测量红细胞(RBC)的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