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赋制度的演进历史_第1页
中国田赋制度的演进历史_第2页
中国田赋制度的演进历史_第3页
中国田赋制度的演进历史_第4页
中国田赋制度的演进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田赋制度的演进历史摘要:税收既是政治的范畴,也是经济的范畴。税制的 变迁作为一面镜子,深刻的反映了政治经济发展的脉络。田 赋制度是古典税制的重中之重,其成功与否影响着经济的繁 荣,政治的稳定,乃至国家的兴亡。中国田赋制度拥有十分 悠久的历史,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我田田赋制度产生最早, 也最有连贯性。在数千年中,田赋制度对我国经济历史以致 整个历史的发展,都产生过多种的、有时是很大的影响和作 用。古代田赋制度的丰富遗产在今天仍具有巨大的影响,使 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它的了解和研究。关键字:田赋制度 封建制度 封建经济 正文:在中国 封建社会,田赋被列为国家正供,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基本、 最主要

2、。中国田赋史富有特色,也富有成就,特别值得注意 的是,它具有一个完整的演变历史,并依靠传统的自身力量 完成了这一演变和发展,而每一次的改革都较前次有所发展 并日趋完善。一:夏商周时期的田赋制度赋税制度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由现的,夏商周三代的 田赋征收分别采用贡法、 助法、彻法,即“夏后氏五十而贡, 般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贡者贡也,助者助也,其实 皆什一也。”夏代的贡法,是由现最早的征课方式,相当于定额课征。商代实行助法,农民助耕公田,是劳役课征形 式。周代实行彻法,农民在公田上“通力而作”,收获时按 公田数量比例征课,是向实物课征的过渡形式。总之,夏商 周三代的田赋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国有

3、制的基础上,是对农 业劳动者最直接的最残酷的财政剥夺。贡、助、彻的演变说 明了田赋制度的变革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田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田赋制度都有一些改革,其核心 内容大体一致,主要的基本形式是“分定等级,差别征税” 到“按亩征税”;其计税依据为“土地上的收获”到“田亩 面积”;课税形态为实物,即以粮食缴纳,兼有其他产品纳 税。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鲁国开始推行的“初税亩”即履亩而税,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占有田亩 的多少征税,是我国田赋的开端,是税制征收劳役转向征收 实物的重要变革。“初税亩”的推行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土 地所有制王田制向私人占有制的巨大变革在赋

4、税制度上的 体现。止匕外,于常年战乱,春秋战国时期对田赋的横征暴敛现 象极为普遍。虽说田赋采用实物征收,并按土地肥瘠,物产 丰歉,制定不同的税率,但因国用不足,各国竞相提高税率, 重税课征。秦国更是在田租的基础上,征收刍蒿税,以弥补 军用。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农民负担是极其沉重的。三:秦代的田赋制度秦代的田赋制度包括田租与刍蒿两种形式。公元前408年,秦简公七年,颁布了 “初租禾”,国家承认了私田的合 法性,土地私有权被确认,但需依法纳税。公元前 359年开 始的商鞅变法,废除了奴役制所有制,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在 秦国快速发展起来。自此,广大的自耕农和中小地主必须按 秦律规定,以“受田之数”缴纳

5、赋税,即田租。史称田租“二 十倍于古”,“收泰半之赋”,此可见当时的税率实际 上是承袭六国旧制。当时秦国的粮食亩孟子滕文公汉书食货志 汉书食货志产量已有六石四斗,较前相比,高由六倍之多,这也是 劳动者能支付起如此税负的主要原因。而究其根本,是商鞅 在变法中提到的“诱三晋之民,已尽地利,任其所耕,不限 多少”此举刺激了拓荒开垦, 有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分说明了秦代的寓垦于征的土地课税制度较于其他各国 更胜一筹。止匕外,刍蒿之税是秦代的土地附加税,可以追溯到奴隶 制时代,及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刍蒿交纳已基本定型,秦承旧 制,也对农民课征刍蒿。秦代还有根据法律规定活为帝王临 时诏令,免除劳动者应

6、纳的租税和应服的徭役的复除制度。四:汉代的田赋制度汉代的田赋,仍称作田租,是国家向土地所有者课征的 土地税,属收益税,其课税对象为土地,课税标准为土地总 收益量,纳税人为土地所有者。 两汉的天赋制度田租、 刍蒿、 附加和减免四部分组成。1 .田租:汉初坚持“轻田租”的原则,是其“与民修养 生息”政策的主要措施之一。两汉的田租税率基本定为“三 十税一”。宋人感慨,田租“在昔独两汉为最轻,非后世不 可及,虽三代亦所不及焉”。今人评述“三十税一的田赋 在旧中国历史上是最轻的”但汉代虽有意减轻徭役,却征 收很重的人头税。在“轻田租,重人税”的思想指导下,人 头税税率不断提高,甚至成为汉代收入的主要。2

7、 .刍蒿:汉承秦制,不但继续征收刍蒿,而且其在国家 财政收入中的重要性逐渐上升,史载:“已奉谷租,又由蒿 税”,又“田租刍蒿,以给经用”。两汉坚持田租刍蒿 并行,它们已成封建王朝极为重要的量大赋税收入。3 .附加:汉代田租还有临时附加。属田租额外之征,实 属横征暴敛。4.复除制度:复除为依法规定或为帝王临时 诏令,免除劳动者应纳的租税和应服的徭役。汉代田租刍蒿 的减免,大致分为以下 4种:灾荒减免,抚慰减免, 恩幸减免,贫困减免。五:三国时期的田赋制度三国时期的田赋制度主要包括租调制和复除制度租调制亦称田租户调制,是沿袭秦汉的田租口赋制度演 变而来的,它创始于曹魏,成为唐代租庸调制的先导。曹魏

8、 时期,曹操在屯田制的基础上推行租调制,按亩征租,按户 征调,并废除了口算赋制和 “什一税、三十税一”的比例税, 改为定额税,以实物缴纳,并采取“九品相通”计资纳税。 西晋政权随着占田制的实行,对租调制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对户调制的改革,纳税标准按每户劳动力的强弱不同 而纳税。北魏推行均田制,对租调进行全面改革,如租调分 征、降低征税额等,并与三长制相配合,使户调制更系统、 周密。租调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基础上对小农经济的一种课 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赋税制度。三国时期的复除制度,主要是身份性复除。曹魏和孙吴 都实行“给客”制度。即:将屯田户赐给有功的将士,为其 私家僮仆。“复客”即免除

9、客的租掉或徭役。“复田”则为 免除田租。另外,也有一般性减免。诸如延康元年“其复谯 租税二年”;青龙元年“鳏寡孤独无由今年租赋”;景 元四年“特赦益州土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等等。六:两晋时期的田赋制度西晋武帝于太康元年颁布了占田法令,在实行占田制的 同时,颁布了租调制。西晋沿袭通典卷一食货田制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汉租最轻 中国农民负担史第 1卷,中国财经由版社 1991年 版,第49页。汉书贡禹传 续汉书百官志三三国志魏书文帝记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三国志魏书少帝纪了曹魏的租调制,只不过田赋每亩四升提高到每亩八 升,户调增加了绢一匹,棉一斤。与曹魏的租调制相比,西 晋的占田课田制要完善的多,自然

10、劳动者的负担也要重一 些,田租高由一倍,户调增加三分之一。但是总的来说西晋 的占田课田制是成功的,在执行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租 调制的特点是,田租从丁征,户调从户征。随着租调制的推 广和发展,劳动者的赋役负担不断加重,租调制的缺点日益 暴露,流弊甚大,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田租制度是对小 农经济的实行超经济剥削。户调制度又缺乏一定的公平性。东晋和十六国的田赋户调制度也与西晋大相径庭。东晋 的租调制的特点是税无定制,征收混乱,只考虑国家的赋税 收入,不顾及人民的负担,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赋税制度。十 六国大部为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史籍也鲜有记载,可 查的记录只能看由他沿袭了魏晋的租调制度,但其

11、具体的征 收方法,史无记载。七:南朝时期的田赋制度 宋、齐的租调制度南朝宋、齐时期的租调制,基本上沿用了东晋旧制,又 有所改进。这一时期田租的变化繁杂多变,但主要趋势是按 丁口税米制方向发展。宋、齐的户调征收对象、征收方式皆 承西晋旧制。西晋法定“户调绢三匹,”而宋大明五年规定 “天下民户岁输布四匹。”此可见,征收数量增加一匹,加重了人民的生活负担。 同时,南北朝时期,常年战乱,社会经济动荡不安。南北方 经济发展极为不均,对货币制度处置不当,使通胀通紧交替 发生。产生了畸形的“折变”征收方式。使得人民的租调负 担进一步加重。梁、陈的租调制度从史料隋书食货志记载中不难发现,梁、陈时期 的租调从以

12、往的户调征收逐步往丁调征收靠拢。显然,“记 丁为布”或许给劳动者带来的不仅是经济负担,更是一场灾 难。其次,梁、陈的租调制并没有除去田租部分,二十田租 与丁调相结合的双重赋税制度,更是加重了人民的生活负 担。最后,梁、陈在户调中加入了许多新的税目,是对劳动 者的残忍榨取和无情的掠夺,直接导致了农民阶级的绝对贫 困化。八:北朝时期的田赋制度北魏均田制实施之前的租调征收,仍然沿袭魏晋的“九 品通混”法,即租调征收,先召集县乡三老,按贫富程度把 本地农户分为九等,然后将规定征收总额,按户等分摊,户等高的负担多,户等低的负担少,客户负担不尽相同。至此,苟重的赋税,随时导致中等农户破产转为荫附, 而下等

13、农户只能一贫如洗,亡命他乡,国家税源不断湮灭, 财政收支入不敷由。为此,北魏政府只得改革田制税制,另 谋生路。为使农民能切实占有一定数量的田地,从而“齐等”地负担赋役,南北朝时期北魏实行了均田制。均田制就是政 府对每户男女劳力授予规定数量的田地,并随人口的增减不 断调整土地占有情况,同时征收一定数量的赋税。北魏均田制实施之后的租调征收,有以下特点:第一, 租调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第二,租调即按户征收也按 丁征收;第三,租调制有负担均衡的作用;第四,租调制执 行“轻税入官”的政策。均田制的实施,俨然实现了从孟子到汉儒的理想,它从 公元480年代开始,中经北朝、隋,到唐代前叶,实行了有 数百年

14、之久,成为中国土地和赋役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北齐的租调制是按床征税,相比北魏,税负有所增加。北周的租调制同样从床计征,并且根据收成情况确定相应的复除政策。 九:隋代的田赋制度隋代的天田赋制度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他同样沿 用前朝采用“床”作为其计税单位。一般来说,租调的负担不能算重,相比以往各王朝,应该是减轻了不少,这主要是 得益 宋书,孝武帝纪于均田制的推广。隋代均田制的最大特点是他扩大了实 施范围,以府兵为例,他们划分到的土地按率要缴纳税负, 相应的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支由,特别是军费支由。这对隋代 实行“轻徭薄赋”或“轻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隋代有固定的田赋减免制度,这对隋代的社会

15、经 济发展和财政充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开皇三年,度支 部尚书长孙平建议隋文帝开设义仓,让民众自愿存粮以备凶 年。开皇十六年二月,义仓粮自愿缴纳变成强制按户征收, 近乎“税”的性质。十:唐代的田赋制度 唐代前期国家颁布租庸调制是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有 田则有租,有户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具体来讲,租是田赋,按田征收,是农民以课 税形式缴纳的实物地租,庸是以绢丝等实物抵充徭役的代役 金;调是按户征收的家庭手工业品。租庸调制是一种比较成 熟的封建租税形式,将劳役课征的方式改为实物课征,体现 了赋役合一的思想萌芽。同时,唐前期在租庸调制以外,还征收户税和地税。也就是说租庸调制与户税、地税是

16、并存的两种税收制度。唐朝的户税即按户收税,但公元769年,唐代宗李豫进行了户税改制,其特点主要是:第一,课税范围扩大;第二, 税率提高;第三,官吏按品级纳税;第四,游离户照章纳税; 第五,将士从轻纳税。其次,唐代的地税是沿袭隋代的义仓 税,但在唐代,其本质失去了以往了样子,从以备灾荒变为 了一种正式的税种直接列入国税,供官府衙门之用。唐代中期唐德宗建中元年,新任宰相罢租庸调旧制,颁行“两税 法”。其主要改革内容包括:采用量由为入的财政原则;课 税主体不分主户客户,均在现居住地就地纳税;课税标准, 按贫富即拥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纳税;纳税期限分夏秋两季 征收;以银定税。两税法将各种赋税统一征收,

17、简化了税制, 扩大了征税面,推行以银定税,增大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范 围,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我国赋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虽然“两税法”对当时社会经济有促进作用,但也存 在一些不足。第一,税负不合理;第二,立法犯法,法外加 征;第三,折钱纳物,额外盘剥;第四,“量生为入”导致“横征暴敛”。止匕外,唐代还有一定的田赋附加, 主要包括:1.青苗钱; 2.税草;3.脚租;4.加征两税钱。十一:五代十国时期的田赋制度五代基本沿袭了唐代的两税法,十国田赋没有统一制 度,只是因时因事而定。 也各自对田赋进行整顿。 后梁有“两 税之法,咸因唐制”。后周有“均定田租”这也是最为著 名,影响最大的。这次“

18、均定田租”是按计划实行的,在这 较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五代以来两税不均的状况,故而,其意 义和影响较为深远。五代十国的田赋均按亩征收,采用夏钱秋米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计亩税捐。在一定的时期,将钱、谷折合成绢, 从而构成钱、谷、绢的三大色,分夏秋两季交,钱折的绢称 为夏绢,谷折的绢称为秋绢。止匕外,这一时期还有一定的田赋附加,主要包括:1.省耗;2.农器钱;3.曲钱;4.布袋钱;5.牛皮税;6.进际税。十二:宋代的田赋制度宋承唐制,其田赋主要是两税及附加。两税为正税,附 加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的数倍。秦晖并税式改革与“黄宗羲定律”册府元龟卷四八八宋代的田赋按其税目分为五类:1 .公田之赋;2.民

19、田之赋;3.成廊之赋;4. 丁口之赋;5.杂变之赋宋代的田赋征收,以田亩为标准,田亩按土质、色泽分 等定级,按等级定税率,分为夏秋两次缴纳,夏税以钱记,秋税以米记,故又称夏税秋米。关于田赋收入数,建炎三年林藏;上奏曾说“本朝二税之 数,视唐曾至七倍”可见当时农民负担之重。宋代两税的征收,还有所谓的“折变”,这是因官府临 时需要而改征他物,避免所征非所需的一种变通办法。此外,宋朝两税的缴纳,还有“支移”,即强制纳税者自备运输工 具和盘缠,将税粮送到指定的地点才算完纳。宋代的田赋附加主要有:头子钱、加耗、义仓税、农器 税、牛革税、其他田赋附加六项。止匕外,宋代的天赋制度还 有田赋预借和田赋减免。十三:辽、金的田赋制度辽代的田赋制度既受唐宋之影响,又有自身的特点。辽代亦行两税法,但其纳税依据既有田产多寡,又有门 第、官品高低。史载所言“辽人士庶之族赋役等差不一” 这是其一。其二是辽代折纳之法特殊,即以钱折物,而一般都是以 物折钱。对劳动者而言,当然是一项“善政”。其三是纳税期限与唐宋的两税法有差异。辽代的税收法令不甚严密,随意性强,百姓税负因时因 地而又较大的差异,对其税收负担的评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才能还原历史真面貌。金代的田赋制度可以分为地租、牛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