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歌始鉴赏 绝对实用_第1页
读懂诗歌始鉴赏 绝对实用_第2页
读懂诗歌始鉴赏 绝对实用_第3页
读懂诗歌始鉴赏 绝对实用_第4页
读懂诗歌始鉴赏 绝对实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懂诗歌始鉴赏诗歌鉴赏第一步诗歌鉴赏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诗歌鉴赏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所写的所写的内容内容,知道具体每一句都在讲什么;,知道具体每一句都在讲什么;第二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第二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艺术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诗歌表达了什么感;第三步是掌握诗歌表达了什么感情情。其中第一步是。其中第一步是基础基础。今年各省的高考题。今年各省的高考题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侧重对诗歌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侧重对诗歌内容内容的考查。的考查。要想在高考中赢得诗歌鉴赏的高分,必须学要想在高考中赢得诗歌鉴赏的高分,必须学会读懂诗歌。在复习时必须转变会读懂诗

2、歌。在复习时必须转变“轻读诗、轻读诗、重做题重做题”的观念,沉下心去,反复咀嚼,多的观念,沉下心去,反复咀嚼,多加品析,做到真正了解诗歌的内容。加品析,做到真正了解诗歌的内容。v 角度一读懂诗的题目角度一读懂诗的题目v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有的奠定了作品的的感情基调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如果

3、我们注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如果我们注意了诗的题目,答题就不会有偏差。意了诗的题目,答题就不会有偏差。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卷别卷别诗题诗题重要信息重要信息20132013年山东卷年山东卷山寺夜起山寺夜起点明了地点点明了地点( (山寺山寺) );点明了时间;点明了时间( (夜夜) );事件事件( (起起) )20132013年福建卷年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蜀送何遁山人归蜀交代了诗的题材交代了诗的题材( (送别诗送别诗) );暗示了全;暗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诗的感情基调( (惜别惜别) )20132013年四川卷年四川卷九日和韩魏公九日和韩魏公点明了时间点明了时间

4、( (九月九日九月九日) );点明了人物;点明了人物( (韩魏公韩魏公) );唱和之作;唱和之作20132013年江苏卷年江苏卷醉眠醉眠点明了诗人的状态:诗人终日喝酒、睡觉点明了诗人的状态:诗人终日喝酒、睡觉20122012年课标全年课标全国卷国卷思远人思远人交代了写作目的交代了写作目的( (怀念远方之人怀念远方之人) );暗;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 (怀人诗怀人诗) )20112011年课标卷年课标卷春日秦国怀古春日秦国怀古交代了写作时间交代了写作时间( (春日春日) )、地点、地点( (古秦国古秦国) )和事件和事件( (怀古怀古); ); 点明了诗的题材点明了诗

5、的题材( (怀古诗怀古诗) );暗示了诗的情感暗示了诗的情感( (怀古伤今怀古伤今) )卷别卷别试题试题主要信息主要信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年新课标全国卷含山店梦觉作含山店梦觉作点明了地点(含山点明了地点(含山店)点明了诗人的店)点明了诗人的状态(梦觉)点明状态(梦觉)点明了时间(夜里)了时间(夜里)宿渔家宿渔家点明了事件(宿)点明了事件(宿)点明了地点(渔家)点明了地点(渔家)2014年四川卷年四川卷秋暮吟望秋暮吟望点明了时令(秋)点明了时令(秋)点明了时间(暮)点明了时间(暮)点明了事件(吟望)点明了事件(吟望)2014年浙江卷年浙江卷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点明了诗人的状态点

6、明了诗人的状态(溪行)点明了事(溪行)点明了事件(逢雨)点明了件(逢雨)点明了写作对象(柳中庸)写作对象(柳中庸)v还有一些诗歌,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其体裁。如汉代以后的诗人用古乐府诗的题目写诗,一般在题目中含有“歌、行、引、曲、吟、谣”等表示体裁的字,如塞上曲、塞下曲、从军行、陇西行、长干行、子夜吴歌等,其体裁还是乐府诗。唐代诗人崔颢的长干行,由题目可以断定这是乐府诗。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对点训练对点训练】v阅读下列诗歌题目,指出从题目中读阅读下列诗歌题目,指出从题目中读出的内容。出的内容。v1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v答:答:_交代了写作缘由交代了写作缘由( (左迁

7、左迁) )、地点、地点( (蓝蓝关关) )和特定读者和特定读者( (侄子孙湘侄子孙湘); ); 暗示了诗暗示了诗的类别的类别( (贬谪诗贬谪诗) )。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2 2咏素蝶诗咏素蝶诗答:答:_v交代了写作对象交代了写作对象( (素蝶素蝶) );点明了;点明了诗的类别诗的类别( (咏物诗咏物诗) );暗示了写作手法;暗示了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3 3征人怨征人怨答:答:_v交代了写作对象交代了写作对象( (征人征人) );揭示了;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感情基调( (怨怨) );暗示了诗的类别;暗示了诗的类别( (边塞诗边塞诗)

8、 )。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4 4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答:答:_v交代了时间是中夜交代了时间是中夜( (半夜半夜) );地点;地点是西园;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是西园;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园的月亮。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5、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答答 : 点明了时间(休暇日)点明了事件点明了时间(休暇日)点明了事件(访王侍御)点明了事件结果(不遇)(访王侍御)点明了事件结果(不遇)6、阮郎归阮郎归 西湖春暮西湖春暮答:答:点明了地点(西湖)点明了时令(暮点明了地点(西湖)点明了时令(暮春)春)v 角度二读懂诗歌正文角度二读懂诗歌正

9、文理解理解“诗家语诗家语”v古代诗歌的语言属于抒情话语系统,古代诗歌的语言属于抒情话语系统,这种语言,简而言之,是一种这种语言,简而言之,是一种变形变形的语言,的语言,即我国古代诗评家所说的即我国古代诗评家所说的“诗家语诗家语”。诗。诗歌的语言之所以要做变形处理,完全是由歌的语言之所以要做变形处理,完全是由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决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决定的。那么,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做定的。那么,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做变形处理的呢?变形处理的呢?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1 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v词语的错综颠倒是指古代诗歌词语

10、的运用,词语的错综颠倒是指古代诗歌词语的运用,打破了一般语法上的固有顺序。其具体情形打破了一般语法上的固有顺序。其具体情形大致有二:大致有二:一是词语在单个诗句内的错综颠一是词语在单个诗句内的错综颠倒,二是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倒,二是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先说词语在单个诗句内错综颠倒的情形。如先说词语在单个诗句内错综颠倒的情形。如崔颢崔颢黄鹤楼黄鹤楼中的颈联: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是这是“汉阳树晴川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的倒装变形,我们的倒装变形,我们分析这个例子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分析这个

11、例子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作者表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情达意的需要”和和“诗词格律的要求诗词格律的要求”这两这两个因素。个因素。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接下来说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接下来说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如王翰的变换。如王翰的凉州词凉州词有这样两句:有这样两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第一句的第一句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第二句是第二句“欲饮欲饮”的对象,这种跨句位移,极大地强化了的对象,这种跨句位移,极大地强化了“葡萄美酒葡萄美酒”这一形象的感觉呈现力量,这一形象的感觉呈现力量,让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筵席盛况直接让五光十色、琳琅满

12、目的筵席盛况直接撞击读者的视神经,视觉效果强烈。这撞击读者的视神经,视觉效果强烈。这种词序颠倒变形的跨度相当大,往往是种词序颠倒变形的跨度相当大,往往是由此句跳跃到彼句,弹跳力极佳,因此由此句跳跃到彼句,弹跳力极佳,因此较难掌握。较难掌握。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2 2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v所谓超常搭配是指词语突破了常规的搭所谓超常搭配是指词语突破了常规的搭配习惯,表面上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具配习惯,表面上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合乎诗意的真实。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合乎诗意的真实。以这种方式组接的句子最能表现出诗人的以这种方式组接的句子最

13、能表现出诗人的独特感受。如南宋词人张孝祥的独特感受。如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西江月西江月 黄陵庙黄陵庙上阕的起调两句上阕的起调两句“满载一船秋色,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千里秋江平铺千里秋江”就属于词语超常搭配、锤就属于词语超常搭配、锤炼颇佳的句子。从这里,我们亦可窥见张炼颇佳的句子。从这里,我们亦可窥见张孝祥词作的风格应介于苏轼与辛弃疾之间,孝祥词作的风格应介于苏轼与辛弃疾之间,既有苏的清旷,又有辛的雄豪。既有苏的清旷,又有辛的雄豪。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3 3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v诗歌语言为了力求凝练传神,蕴含极丰富的诗歌语言为了力求凝练传神,蕴含极丰富的审美信

14、息,往往会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审美信息,往往会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省略压缩的情形比较复杂,所以要求学生利用省略压缩的情形比较复杂,所以要求学生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贾岛的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深不知处。” ” 有时就连极关键的动词也可以全有时就连极关键的动词也可以全部省略。如温庭筠部省略。如温庭筠商山早行商山早行中的中的“鸡声茅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店月,人迹板桥霜”,按句意当为:闻鸡声,按句意当为:闻鸡声,出茅店,见残月一弯,上板桥,踏秋霜,留下出茅店,见残月一弯,

15、上板桥,踏秋霜,留下移行足迹。移行足迹。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4 4句子的反常组合。句子的反常组合。v在古代诗歌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组接顺在古代诗歌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组接顺序也可以突破常规,它不一定会遵循时间的先序也可以突破常规,它不一定会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事物的前因后果、情感的次第演进等后顺序、事物的前因后果、情感的次第演进等方面的逻辑规律,这样反而能收到突兀奇警、方面的逻辑规律,这样反而能收到突兀奇警、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如李颀的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如李颀的送魏万之送魏万之京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

16、城树色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空令岁月易蹉跎。” ” 古代诗歌中这类句子的古代诗歌中这类句子的倒装现象,被诗评家称为倒装现象,被诗评家称为“逆挽逆挽”笔法。笔法。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在读懂在读懂“诗家语诗家语”的基础上,把诗歌当作文言文来的基础上,把诗歌当作文言文来对待。对待。如杜甫的如杜甫的登高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

1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可以翻译为:风急天高猿可以翻译为: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了浇愁的酒杯。读

18、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 【对点训练对点训练】v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v吴松吴松 注注 道中二首道中二首( (其二其二) )v晁补之晁补之v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v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v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v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v 注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吴松:即吴淞,江名。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5读懂诗歌。(6分)v(1)题目提供信息:_v点明了作者的行程和地点:行船在吴淞江上。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2)翻译诗歌正文: _v

19、早晨的路上(晓路),细雨潇潇(雨萧萧),空气中有几丝清冷,江南水乡(江乡)正是翻飞黄叶的时候(叶正飘)。因为都已经深秋了(天寒),大雁怎会不急?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雁声急),现在已经岁末了(岁晚),我远望归家的路,却遥迢不可及(客程遥)。鸟儿躲避着时而后退的船(鸟避征帆却),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开去(鱼惊荡桨跳)。独坐孤舟的我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孤舟宿何许)?放眼望去,最佳地点就是一轮霜月下(霜月)那久负盛名的枫桥(系枫桥)。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3)有明显“诗家语”特征的句子是:_v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读懂诗歌始鉴赏读

20、懂诗歌始鉴赏v(4)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v答:_v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5)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v答:_v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 角度三读意象、表情词语角度三读意象、表情词语v诗歌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寓意,诗人常用诗歌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寓意,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因此,意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思

21、想感情。因此,意象也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象也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有助于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象,有助于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如如“柳柳”与与“留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等。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等。“月亮月亮”“”“鸿雁鸿雁”是相思的代名词。是相思的代名词。“梧梧桐桐”“”“芭蕉芭蕉”“”“猿猴猿猴”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是凄凉、悲伤的象征。“红豆红豆”“”“连理枝连理枝”“”“比翼鸟比翼鸟”用以表达美用

22、以表达美好的恋情。好的恋情。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诗词中有一些词语往往透露着作者的诗词中有一些词语往往透露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抓住这些词语,特别是动词和情感,所以抓住这些词语,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也有助于读懂诗歌。例如孟浩然形容词,也有助于读懂诗歌。例如孟浩然的的宿建德江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一个个“愁愁”字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字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7分)v淇上送赵仙舟v王维v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v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23、。v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v解缆君已遥,望君空伫立。v8读懂诗歌。(6分)v(1)题目提供信息:v点明了地点(淇上)、事件(送赵仙舟)、题材(送别诗)。v(2)(2)翻译诗歌正文:翻译诗歌正文:_v短暂的相逢,未及尽情喜悦,却又离别在即,短暂的相逢,未及尽情喜悦,却又离别在即,现在又悲伤起来了。饯别的时候,我已悲伤不现在又悲伤起来了。饯别的时候,我已悲伤不已,哪堪别你独自进城呢。天凉了,微微的寒已,哪堪别你独自进城呢。天凉了,微微的寒风衬着几丝哀伤,远方的山间,依旧是那般明风衬着几丝哀伤,远方的山间,依旧是那般明净清幽。黄昏时节,那急湍的黄河水亦奔腾咆净清幽。黄昏时节,那急湍的黄河水亦奔腾咆

24、哮着流向远方。解开那紧系的缆绳,转眼间友哮着流向远方。解开那紧系的缆绳,转眼间友人已然远去,只在身后留下一线滔滔的江水,人已然远去,只在身后留下一线滔滔的江水,而那远去的身影,在诗人的视线中渐渐模糊,而那远去的身影,在诗人的视线中渐渐模糊,却又是那般清晰,恍若依旧伫立在诗人眼前。却又是那般清晰,恍若依旧伫立在诗人眼前。v v 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 v(3)(3)读意象、表情词语:读意象、表情词语:_v v意象:意象:“荒城荒城”“”“天寒天寒”“”“远山远山”“”“日日暮暮”“”“长河长河”。表情词语:。表情词语:“笑笑”“”“泣泣”“”“伤伤离离”“”“愁愁”。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

25、歌始鉴赏v(4 4)请用几个短语概括这首诗中诗人)请用几个短语概括这首诗中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所经历的情感阶段。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具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体诗句简要分析。(6(6分分) )v 答答_v相逢时的欢愉,离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相逢时的欢愉,离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 (答对后两种即可给答对后两种即可给2 2分分) )v借景抒情,借景抒情,(2(2分分) )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

26、2(2分分)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2(2分分) )颔联直接点出颔联直接点出“伤离伤离”“”“愁愁”的情的情感;感;(2(2分分)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2(2分分) )以伫立河边的细节,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诗人内心的怅惘以及对友人的不舍。表现诗人内心的怅惘以及对友人的不舍。(2(2分分)()(能能答对任意一种,并能简要分析,即可给答对任意一种,并能简要分析,即可给4 4分分) )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 角度四读注释角度四读注释v诗歌注释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的信息,因为诗歌注释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的信息,因为如果是可有可无的注释,命题者肯定不会加上,加上如果是可有可无的注释,

27、命题者肯定不会加上,加上了就必然会对理解诗歌有帮助,所以这些注释信息也了就必然会对理解诗歌有帮助,所以这些注释信息也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注释所暗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注释所暗示的内容有:介绍疑难词语、地名示的内容有: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帮助读懂诗句。介绍写作背景句。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相关诗句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感情或写作风格。提供暗示本诗的思想感情或写作风格。提供“诗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作于贬官或流放”一类的注解一类的注解暗示诗人仕途失意、暗示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读懂诗歌始鉴赏读懂诗歌始鉴赏v 【对点训练对点训练】v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4(14分分) )v生查子生查子独游西岩独游西岩v辛弃疾辛弃疾v青山招不来,偃蹇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