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讲义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与朱元思书一、作者: 吴均,南朝粱文学家。二、知识点:1、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2、一字多义:(1)若: A你:若为佣耕B像,好像,如:烨然若神人/非若是也/猛浪若奔、若听茶声然/若无兴德之言c这样,这个:其言,兹若人之俦乎D如果,假如:若士必怒特殊:(不若,比不上):曾不若孀妻弱子/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负 凭借:负势竞上背: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箧曳屣/负者歌于途(3)从 跟随:隶而从者/战则请从 顺、随:
2、从流飘荡 听从、顺从:民弗从也(4)绝 (见三峡)断绝消失/很、非常(5)则:那么:(在句首,连接句子)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然则何时而乐耶就(句中,表连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如果: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词类活用:猛浪若奔:飞奔的马(动作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互相轩邈:(高,远 )往高处爬,往远处伸展。(形作动) 恢弘 (发扬扩大) 横柯上蔽:上-在上面(名作状语)负势竞上向上。(名作动)任意东西向东,向西。(名作状)4、重
3、点句子: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好像飞奔的马。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么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看到太阳。5、组成语: 皆:全、都 比比皆是 草木皆兵 俱:全、都 面面俱到 万事俱备 /
4、 负:凭借。负隅顽抗穷:尽 山穷水尽 穷途末路/ 窥:看 管中窥豹 窥豹一斑解释下列加点词:1.风烟俱净:都 2.一百许里:上下 3.天下独绝:极 4.急湍甚箭:厉害5.猛浪若奔:好像 6.千转不穷:尽 7.鸢飞戾天: 至 8.经纶世务:筹划 9.窥谷忘反:看 10.在昼犹昏:好像三、内容理解。1、本文的主旨句和体现的思想感情。主旨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怎样理解主旨句?(译句理解)译句:(见译句)理解:抒发了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2、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本文写景的特点。摘句/总括特点(以动衬静,修辞)/结合句子分析
5、(写出了)(1)夸张+侧面衬托,突出水清澈的特点;运用比喻、夸张手法,突出水湍急的特点。(2)夹岸高山这句拟人、夸张的修辞,突出山的峻峭、青葱、生机勃勃的气势。(3)泉鸟蝉猿声这句以动衬静衬托出山林的寂静,表现出山林的无限生机。4、全文的总领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5、写“异水”突出了水什么特点?怎样表现的?水“清”(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和“急”的特点(急湍甚箭,猛浪若奔)6、文章怎样突出山“奇”的特点?山:峻峭。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山,而是先从视觉角度用拟人、夸张写了山上的树,树凭借山势争高直指,从侧面烘托了山势的险峻。五柳先生传一、作者:陶渊明 体裁:自传二、一词多义:(1
6、)许: 上下/ 拟声词/ 处所 答应 /同意、赞同 (2)或(有时)或置酒而招之(见三峡)(3)意: 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 宾客意少舒:心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企图 醉翁之意:情趣每有会意:文章的主旨、内容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4)会: 适逢,正赶上:会宾客大宴/会天大雨:聚会,集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体会:每有会意()因:于是、就:(因而、因此)因以为号焉因屏人曰因使唐雎使于秦余因得遍观群书根据、凭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罔不因势象形2辨析下列多义词以为 “以为”把当作:因以为号焉、 以君为长者认为:吴广以为然、 自以为不如 自以为大有所益、 或以为死2、词类活用:乐:形容词意
7、动用法,以为乐。3成语辄:(就) 浅尝辄止 动辄得咎会:(体会,领会) 心领神会 融会贯通志:(志趣) 志同道合 淡泊明志4解释加点词 因以为号:于是 造饮辄尽:往,到 就 既醉而退:已经 吝情:舍不得 萧然:空寂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俦:辈,同类5译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
8、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译:简陋的房子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却安然自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组成语:好(喜欢)好为人师 好逸恶劳 好大喜功既(已经) 一如既往 既往不咎 辄(就)浅尝辄止
9、动辄得咎箪(饭篮) 箪食壶浆 箪食瓢饮三、内容要点:1、 本文主旨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全文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2、 如何理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是为了求知的满足,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不是为了求名求利,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3、 赞语中的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联系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分析陶渊明的思想。答:厌恶世俗,远离官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喜欢田园生活,悠闲自得,淡
10、泊宁静的心志。5五柳先生有哪些志趣爱好?其中表现出他怎样的品质? 读书 方法:不求甚解 程度:欣然忘食 目的:为了求知的满足与精神的愉悦,不追名逐利 淡泊名利饮酒 “造饮辄尽”“曾不吝情去留”率真自然 著文章 “自娱”“忘怀得失”自得其乐、淡泊名利6.五柳先生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他对此持有怎样的态度?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状况“环堵萧然箪瓢屡空”清苦贫寒态度“晏如也”安贫乐道(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对艰苦的生活不以为意)7. 本文“不”字句很多,有什么用意?表明了自己是一个隐姓埋名的人,已不在意自己的姓字,突出了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是对东晋门阀制度的反抗。与众不同,
11、使文章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马说 韩愈一、文常:韩愈,唐代,“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一词多义:1、 策:a:名词,鞭子:执策而临之 b: 动词,鞭打:策之不以其道2、以 a: 因为:不以千里称也b:按照:策之不以其道/必以信/必以情3、其:他、她、他们:他的、她的、它的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卜者知其旨意/其妻献疑曰这、那: 其必曰(那)/其岸势犬牙差互(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 其西南诸峰(那)加强推测、反问、命令语气 其真无马邪(反问) 其如土石何(反问) 其许寡人(命令)/ 其真不知马(肯定)/其恕乎(推测)4、之 :a: 的,助词:虽有千里之能 b: 不译,后置定语的标志
12、:马之千里者c:代词,它,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d:不译,补充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且:a尚且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况且 且壮士不死即已/且秦灭韩亡魏/且焉置土石C将近 年且九十虽 虽然: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故虽有名马 虽千里不敢易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 承接:不知其能千里而食转折: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修饰:执策而临之四通假字:1“食”通“饲”,喂养。 2“见”通“现”,表现。3“材”通“才”,才能。 4“邪”通“耶” 吗五词类活用: 策:鞭打。策之不以其道(名作动)六.解释下列加点词祗辱于:只是 在 骈死:两马并驾 称:著称 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尚
13、且 同样 其道:方法 执策而临之:拿 面对 其真无马邪:加强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加强肯定语气 是马也:这六、成语:临(面对)临危不惧 临危受命 七阅读理解: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本文托物寓意的手法,借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现了韩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和控诉。主旨句:其真不知马也 中心词:不知马 2、本文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其中“伯乐” “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伯乐: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答: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直接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14、食也。根本原因4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什么?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点明了伯乐的重要性。5、理解分析:当今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德才兼备,有创新意识,开拓意识怎样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识别、尊重重用人才,充分发挥其才能。6、末段刻画食马者形象(“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的目的?答:刻画食马者的愚妄无知,表达作者的讽刺和愤慨之情。八、翻译句子: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日行千
15、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的粮食,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鞭打马,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不识得千里马啊。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常:宋濂 明代文学家。二、文言知识: 通假字:1、四支僵劲 支:通“肢” 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通“披” 穿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腰:腰佩 緼袍敝衣
16、:穿着緼袍敝衣2名词作状语 手自笔录:用笔一词多义: 1、 道: 道路:道不通/伐竹取道学说:益慕圣贤之道 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施行仁政:得道者多助 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2、然: 正确、对:吴广以为然这样,那样,如此:然则何时而乐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转折连词:(但是)然足下卜之鬼乎/然操遂能克绍的样子:烨然若神人 屋舍俨然3、 虽 (虽然)虽有千里之能/故余虽愚4、以 无从致书以观 来 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 计日以还 来 以衾拥覆 用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为 把 俯身倾耳以请 来 不敢出一言以复 来 不以物喜 因为 以君之力曾不能 凭借 以此夸能 凭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认为 以咨诹善道
17、 用来 以伤先帝之明 以致 不以臣卑鄙 因为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认为5、之 走送之 代书 益慕圣贤之道 的 弗之怠 代抄书余之勤且艰若此 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 主谓间6、其 他、她、它、他们:或遇其叱咄 俟其欣悦 处其间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他的、她的、它的、 门人弟子填其室 其妻献疑曰 卜者知其旨意这、那 其必曰 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西南诸峰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加强推测、反问、肯定、命令语气 其真无马也邪 其如土石何 其许寡人 其真不知马 其恕乎7盖 表推测、大概是 盖大苏泛赤壁云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若 若听茶声然烨然若神人猛浪若奔非若是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像,好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徐公不若君
18、之美也未若柳絮因风起 比得上若有作奸犯科若无兴德之言若士必怒 如果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你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这9、加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戴上 大王加惠:给予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而山不加增:更加10、或 a有时:或遇其叱咄/ 或王命急宣/或置酒而招之11、则:那么:(在句首,连接句子)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然则何时而乐耶如果: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就(句中,表连接):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三、重点解词:尝趋百里外 曾经、 快步走 援疑质理
19、提出、 询问 俟其欣悦 等待 皆被绮绣 通披,穿着 烨然若神人 光彩照人的样子 手自笔录 用笔腰白玉之环 腰佩 主人日再食 每天无从致书以观: 弗之怠: 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未尝稍降辞色: 援疑质理: 俟其欣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 主人日再食: 烨然若神人:四、组成语益: 更加 精益求精 /多多益善/ 老当益壮 患:担心 患得患失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辞:言语 辞不达意/义正辞严汤:热水 固若金汤/扬汤止沸 假:借 狐假虎威/假公济私 色:脸色 喜形于色/和颜悦色/色厉内荏足:脚 足不出户/画蛇添足 负:背 负荆请罪 负薪救火若:好像
20、 呆若木鸡/若明若暗/固若金汤 走送之 飞沙走石 奔走相告礼愈至 无微不至 仁至义尽 四、有关刻苦勤奋的成语和诗句: 韦编三绝:(孔子)/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 凿壁借光:(匡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五、内容理解: 1、主要内容和主旨:本文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中心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如何理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苦乐观?答:(翻译理解) 生活固然艰苦,但作者把全部
21、精力投入到刻苦勤奋的学习中去,以苦为乐,在读书中获得乐趣,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的贫困,在学习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精神上获得巨大满足。 3、“余幼时即嗜学”总领全文。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勤奋刻苦 守信 求师迫切虚心好学,态度诚恳恭敬5作者着力渲染求学时的艰难,有何目的?与同舍生对比,突出自己学习条件的艰苦和勤奋。表现自己能以苦为乐,在读书中获得乐趣,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的贫困。鼓励马生勤奋好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6.作者在求学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无书借书阅读、不懈抄录。无师趋百里外向乡之先达虚心求教。外出求学行走深山巨谷中,吃不饱、穿不暖,住简陋旅店不以为苦,以学
22、习为乐,勤奋学习。7. 作者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勤奋刻苦:手自笔录,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守信: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六、翻译句子: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没有一点羡慕他们的意思。4、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
23、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大概我求学时的勤劳和艰苦就是这样。小石潭记(06中考题)1、柳宗元 唐 文学家 山水游记 2、一词多义以 全石以为底(把) 以其境过清(因为)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知其源(可以) 乐 心乐之(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蔓 青树翠蔓(藤蔓) 不蔓不枝(生枝蔓)居 居住:面山而居 停留:不可久居 处在:鲁直居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潭西南而望(向西南)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
24、(像狗牙一样)4、内容理解小石潭的特点?抒发怎样的感情?从哪一句体现出的?潭的总体特点:幽静,幽深冷寂。抒发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寂悲凉的心境。 从“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看出来的。3、重点词释水尤清冽(格外) 参差披拂(参差不齐) 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游动) 日光下澈(照射) 影布石上(反映) 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 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其岸势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以其境过清(因为) 4、重点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石潭中
25、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似的)。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逗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附2006年济南市中考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
26、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骊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其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27、。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梁骊(lì):栋梁。堡坞:土筑的小城堡。箭:小竹子。疏数(ù):疏密。中州:指中原地区。更:经历。伎:同“技”,即“技巧”,此指优美的景色。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吾 疑 造 物 者 之 有 无 /久 矣下列句中加点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
28、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柳宗元 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的思想感情。(3分)岳阳楼记(09年中考)一、常识: 范仲淹:北宋 文学家 政治家二、文言知识: 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俱 ,全、都 属予作
29、文以记之:属:嘱,嘱托(二)一词多义 1、或:(有人、有时、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2、则:(1)如果: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得之则生(3)那么: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4)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5)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以: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千里称也/ 以中有足乐者/以其境过清来:(连接两个动作):属于作文以记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 临 靠近:临溪而渔/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面对:临表涕零
30、/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三、课文分析1、文章叙述了作者应友人之托为重修岳阳楼之事作记,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对友人的规箴和慰勉之意。2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3、组成语际(边、涯)一望无际 无边无际 /仁(仁爱)仁人志士 仁至义尽 仁义道德忧(忧患)忧国忧民 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4、名句:a旷达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政治抱负:(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悲喜之情:(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喜)心旷神
31、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2009年济南市中考题【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而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
32、,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注】相:辅佐。上卿:古代最高的官衔。其:表推测,“也许,大概”的意思。爱:吝啬。使国家有光彩。5.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2分)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6.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写出一个含“临”字且义项相同的成语。(2分)把酒临风 临: 面对
33、160; 成语:临水登山,亲临其境,临危不惧。 7.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34、0; )(2分)A先天下之忧而忧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B. 则有心旷神怡 入则无法家拂士C.或异二者之为 无衣帛之妾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安陵君其许寡人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水面上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鬻爨纛9.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抱负?(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10.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分)醉翁亭记一、 文常: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二、1、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山行六七里
35、”沿着山路。 “朝而往,暮而归”在早晨,在晚上。“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酿泉为酒”用酿泉的水。 杂然而前陈 在前面 2意动用法:乐其乐:以为乐 一词多义:1、 意 醉翁之意:情趣 意稍舒:心情 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意思:鸣之而不能不能通 每有会意:文章的主旨、内容2、而 日出而林霏开 顺承 水声潺潺而泻出 顺承 而年又最高 顺承 佳木秀而繁阴 顺承 水落而石出 顺承 朝而往 暮而归 修饰往来而不绝者 顺承 临溪而渔 顺承 溪深而鱼肥 并列泉香而酒洌 并列 杂然而前陈 修饰 起坐而喧哗者 并列太守归而宾客从 顺承 而不知人之乐 转折 蔚然而深秀 并列得之心而寓之酒
36、也 顺接3开 日出而林霏开:消散 连月不开:放晴4、然:正确、对:吴广以为然这样,那样,如此:然则何时而乐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然后知生于患而死于安乐也转折连词:(但是)然足下卜之鬼乎/ 然操遂能克绍的样子: 若听茶声然烨然若神人 屋舍俨然5秀 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滋长6、临: 靠近 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 面对 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7、于 a泻出于两峰之间从b临于泉上=歌于途,休于树在c太守与宾客来饮于此到三、内容要点:1、主旨句:“醉能同其乐”即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理想抱负。2、本文以什么为主线写景抒情?抒发了哪些情感?以“乐”为主线,抒发了欣赏山水之乐、与宾客宴
37、饮之乐、与民同乐的喜悦之情。“三乐”归一:“与民同乐”3点明核心命意的句子(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为下文写景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4理解“醉”与“乐”的关系:“醉”是表象,“乐”是实质,“醉能同其乐”将“醉”与“乐”统一起来,醉于山水,醉于游宴,醉于民乐,归结起来就是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5、名句积累:(1)写山间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2)写山间四季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3)核心命意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6、出自本文的成语:(4个)醉翁之意不在酒 峰回路
38、转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组成语: 辄:(就)动辄得咎 浅尝辄止 绝(断绝)弹尽粮绝 不绝如缕 恩断义绝临(靠近)临池学书 临阵磨枪 临阵脱逃 临(面对)临危不惧 临危受命 临渊羡鱼 负(背)负荆请罪 负薪救火7“醉”的含义? 饮酒而醉陶醉于山间美景沉醉于与民同乐的生活中(核心)寄情山水排遣抑郁心境(借酒消愁)6、比较: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从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发展而来,体现了儒家仁爱思想,精神实质一样。 (2)不同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以天下为己任,超越个人的得失,积极进取,境界是最高
39、的。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与范仲淹的思想行为模式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也反映了作者不计个人得失,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但更多的体现了宽厚仁爱之心。7、理解1、2节写景的作用:借山水之景,表现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乐的情感,烘托人物喜悦、愉快的心情,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8出自本文的成语:(4个)醉翁之意不在酒 峰回路转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9、修辞:借代a“伛偻提携”同于“黄发垂髫”代指老人和孩子。 b“非丝非竹”同与“无丝竹之乱耳”代指音乐。10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各是什么?禽鸟之乐:山林之乐 游人之乐:山水之乐,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之乐:与民同乐四、翻译句子:(1)醉翁之意不在酒,
40、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幽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或明或暗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了,散发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
41、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满井游记1、 文学常识:袁宏道,明代著名文学家, 2、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泉而茗者:泉,汲泉水。茗,煮茶喝。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罍,端着酒杯。蹇,骑驴。3、虚词选择而 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 顺承 泉而茗者 顺承罍而歌者 修饰 红装而蹇者 修饰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转折之 一室之内 限定 脱笼之鹄 的 镜之新开冷光之乍出于匣 主谓间 倩女之靧面 主谓间 髻鬟之始掠 主谓间 曝沙之鸟 的 郊田之外 限定毛羽鳞鬣之间 的 城居者未之知 代郊外之春
42、余之游将自此始 的四、组成语:余寒犹厉 还 记忆犹新 困兽犹斗 冻风时作 起 兴风作浪 兴妖作怪飞沙走砾 跑 走投无路 东奔西走 未百步辄返 就 动辄得咎 浅尝辄止4、山峦为晴雪所洗被动句五、内容分析1、中心思想: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无意于官场的处世态度和欢快、恬适的心情以及喜爱郊游追求自由的愿望。2、主旨句:始知郊田之外末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的追求。3、比喻句:(l)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表达了出城游玩的喜悦心情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写
43、出了水光的明丽 (3)如倩女之面贵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写出了春山的美好可爱)。(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写出了麦苗破土初生而又齐整喜人的情景。 4、重点问题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1、2、3、 心情。2、 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欲扬3、4、5、6、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第二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
44、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 “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藤野先生读一读写一写绯(fi)红 标致(biozhì) 落第(luò dì)不逊(xùn) 诘(jié)责 托辞(tucí) 油光可鉴(jiàn) 抑(yì)扬顿挫 (cuò)深恶(wù)
45、痛疾课下注释:精通时事 客死 芦荟(huì) 掌故 匿(nì)名 诘(jié)责 凄然 适值(shìzhí ) 课内: 畸(j)形2 我的母亲读一读写一写翳(yì) 责罚 气量(qì liàng) 质问 广漠 管束(shù) 宽恕(shù)文绉绉(zhu zhu)课下注释: 穈(méi) 做好做歹3我的第一本书读一读写一写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fù)去 课内: 磨磨蹭(cèng)蹭 4列夫·托尔斯泰读一读写一写黝(yu)黑 滞(zhì)留
46、愚钝(dùn) 器宇 禁锢(gù) 轩(xun)昂 犀(x)利 侏儒(zhrú) 酒肆(sì) 尴尬(gn gà) 粗制滥làn造 藏污纳垢(gòu)郁郁(yù)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jn)危坐 颔(hàn)首低眉 诚惶(huáng)诚恐 无可置疑 黯(àn)然失色 广袤(mào)无垠(yín)课下注释: 鬈(quán)髭(z)课内:乱蓬蓬(péngpéng) 崎(qí)岖(q) 粗鄙(b) 犀(x)利 无可置疑 粲(c
47、24;n)然 意趣盎(àng)然5 再塑生命读一读写一写搓捻(cu nin) 企盼(q) 繁衍(yn) 迁徙(x) 觅(mì)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cù) 美不胜收 繁花似锦 风云突变 不可名状 落英缤纷冥(míng)思遐(xiá)想 期期艾艾(q q ài ài) 课内: 不求甚解 悔恨莫及 第二单元6 雪读一读写一写博识(shí) 美艳 消逝(shì) 褪(tuì)尽 凛(ln)冽(liè) 升腾(téng ) 脂粉奁 (lián)课下注释: 磬(qìng)口 朔(shuò)方7雷电颂读一读写一写睥(pì)睨(nì) 污秽(huì) 犀利 迸(bèng)射 播弄(nòng) 虐(nüè)待 雷霆(tí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镍电池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济南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 集安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电解池原理课件
- 电表费控开关课件
- 电表箱用电知识培训课件
- 高血压发病机理课件
- 电脑培训知识课件
-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oraclesql考试题及答案
- 医院培训课件:《护理人文关怀的践行-仁心仁护彰显大爱》
- PETS5词汇表总结大全
- 应届生培养方案
- 保险代位求偿权答辩状
- 《英语句子成分及基本结构》课件
-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册讲课课件
- 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学
- 《腹腔镜操作方法》课件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防与治疗
- 《高等数学》说课文档
- JJF 2069-2023静态热机械分析仪校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