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 (1)ppt [自动保存的]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6/ba05136a-db6a-4faf-819d-ca7264b984b4/ba05136a-db6a-4faf-819d-ca7264b984b41.gif)
![格式塔心理学 (1)ppt [自动保存的]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6/ba05136a-db6a-4faf-819d-ca7264b984b4/ba05136a-db6a-4faf-819d-ca7264b984b42.gif)
![格式塔心理学 (1)ppt [自动保存的]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6/ba05136a-db6a-4faf-819d-ca7264b984b4/ba05136a-db6a-4faf-819d-ca7264b984b43.gif)
![格式塔心理学 (1)ppt [自动保存的]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6/ba05136a-db6a-4faf-819d-ca7264b984b4/ba05136a-db6a-4faf-819d-ca7264b984b44.gif)
![格式塔心理学 (1)ppt [自动保存的]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6/ba05136a-db6a-4faf-819d-ca7264b984b4/ba05136a-db6a-4faf-819d-ca7264b984b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o 前言和简介o 第一节 思想渊源o 第二节 主要领导人o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和似动现象的研究o 第三节 基本观点o 第五节 知觉理论o 第六节 学习与认知理论o 第七节 勒温的拓扑心理学o 第八节 评价前言o 格式塔这个词最先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埃伦菲埃伦菲尔斯尔斯提出的,最初是应用在听觉领域。埃伦菲尔斯在1890年所写的论格式塔特质一文中通过对音乐曲调的分析提出了这一概念。在文中他强调了曲调的整体性,认为一首乐曲决非是连续音符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种格式塔特质,即内在的整体性。埃伦菲尔斯提出的格式塔概念后来由三个德国人o 魏特海默魏特海默(MWertheim
2、er)、苛勒苛勒(WKohler)和考夫卡考夫卡(Kurt Kottka)继承发展并形成了格式塔心理学,使之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简介o 德国德国 1912 完形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是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是1912年年产生于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格式塔是德产生于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格式塔是德文(文(Gestalt)的译音,其含义是)的译音,其含义是整体整体、形、形式和结构等等(其英文对应词是式和结构等等(其英文对应词是configuration )。)。“整体整体”代表了这个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基本主张和宗旨。学派的基本主张和宗旨。o 元素主义和行为
3、主义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 在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反对冯特的心在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反对冯特的心理学,认为那种寻找意识成分的元素主理学,认为那种寻找意识成分的元素主义研究方式并不能使我们了解作为整体义研究方式并不能使我们了解作为整体的意识状态。格式塔心理学的几位领导的意识状态。格式塔心理学的几位领导人移居美国后,他们又对行为主义把行人移居美国后,他们又对行为主义把行为分析为刺激和反应的联结的观点展开为分析为刺激和反应的联结的观点展开批判,认为行为主义的这种研究方式同批判,认为行为主义的这种研究方式同样是元素主义的。样是元素主义的。o 整体论的观点整体论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研究现象的经验,即格式
4、塔心理学主张研究现象的经验,即自然的、未经认为分析的经验。同时,自然的、未经认为分析的经验。同时,格式塔心理学也主张行为的研究,但是格式塔心理学也主张行为的研究,但是他们心目中的行为是整体的、指向一定他们心目中的行为是整体的、指向一定目标的行为,而不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目标的行为,而不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经典表述:经典表述: 1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总和; 2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3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性质和意义。第一节 思想渊源一、整体论的思想传统 整体论观
5、点的来源 哲学中的整体论 心理学中的整体论思想 厄棱费尔的“形质”学说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厄棱费尔形质学派概述o 形质学派起源于1890-1900年间,由布伦塔诺的弟子厄棱费尔和麦农创立的,他们接受了布伦塔诺的思想,将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具体运用到形(form)、形质(form-quality)的形成有赖于意动。到了1910年,这一学派的思想又通过威塔塞克的努力继续传播于世。由于这一学派的主要成就或课题在于形质的形成,故称为形质学派。o 这一学派对后来的格式塔心理学有直接的影响。在知觉理论上,它是由元素主义到格式塔心理学的桥梁。o 在形、形质问题上的不同看法,是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
6、分歧的具体体现。形质学派也正是在批判内容心理学的知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前所所述,在冯特看来,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个,即感觉与感情。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元素的集合。感觉是知觉的元素,它只有强度和性质两种属性。知觉则是感觉的集合。o 这种观点表面看来似乎有些道理,但在说明具体的知觉问题时却常常遇到麻烦。当时就有人提出,如果说看见一个红斑点在一个黑斑点之旁得到的是两个感觉,那么,看见两个距离很近的黑斑点得到的究竟是一个感觉还是两个感觉呢?我们好像不应该说两个黑斑点是一个感觉,而白色的背景又是一个感觉。但如果我们称两个黑斑点为不同的感觉,那么我们对元素的辨别显然是以空间的隔离为根据,而不是以属
7、性为根据了。o 这便与元素主义的假定发生了矛盾。又如,我们如果用一条黑线连接两个黑斑点,结果得到的是什么呢?究竟是一个感觉呢还是两个感觉?或者是一系列的感觉,如果是一系列的感觉,那么又有多少感觉呢?一个元素在空间上究竟以什么作为他的界限?很显然,元素主义不能圆满的回答这些问题,针对元素主义知觉论的困境,形质学派对它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与元素主义不同的主张。o 形质学派在提出自己主张的过程中,也注意吸收了马赫关于形式的感觉学说的部分内容。1885年马赫出版了感觉的分析一书,在这本书里,他把一切经验都看成感觉,例如,一个圆周是空间形式的感觉,一首乐曲的连续音程是时间形式的感觉,。这样,马赫扩大了感
8、觉的概念,把属性和形式都包含在感觉之内。o 马赫还认为,形式可以独立于属性而存在。我们可以改变一个圆周的颜色和面积,而不改变其圆周性或者其空间的形式。我们也可以更换一个乐曲的实际音符符号,而不更换其曲调或者其时间的形式,形式是独立地为我们所经验,经验就是感觉,因此我们仍有形式的感觉。这上,通过承认形式的单独存在,马赫就似乎回避了元素主义所遇到的困难。但这也仅仅是回避而已,在形质学派看来,马赫并未真正解决形质形成的问题。o 这样,在形、形质的形成问题上,形质学派既反对元素主义的知觉论,也不同意马赫的形式的感觉论。他们认为,形、形质的形成即不是感觉的复合,也不是马赫所说形式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而是由
9、于意动,才使形、形质呈现出来,这样就形成了形质学派在形、形质上的特有见解。二、形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o 1、厄棱费尔克里斯蒂安冯厄棱费尔(1859-1932)o 厄棱费尔认为,时间或空间的形式并不是感觉的集合,而是一种新属性。例如,一个四边形由四条直线所组成,直线是四边形的基本的感觉,可称为基素,合起来,便可以说是组成一个基体。但是四方形并不附着于这些元素的任何基素之内,因为直线本身只具有直线的性质,而不含四边形的性质。o 只有当基素(直线)构成基体以后,四边形才可呈现出来。形式显然是直接经验的,所以应该是一种新元素,即一个形质。o 厄棱费尔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形质,即时间的形质和非时间的形质。时
10、间的形质包括音调、“色调”及感觉的任何时间上的变化,如变红或者变冷。非时间的形质大部分是空间的,但也包括音的混合、响乐的铿锵、香味及运动的知觉。o 从厄棱费尔的上述观点来看,还未见得厄棱费尔就是一位意动心理学家。因为在意动与形质之间本没有多少必然的联系,但厄棱费尔却使形质和意动联系起来了。他所持的理由是,比较或集合的心理的意动可把形质从基体中抽出来。如果一个人在心理上把四点形成一个四边形,而再通过经验的集合作用,便完全可以了解这个意动是实在的了。这样,厄棱费尔就站到了布伦塔诺的立场上,o 成为一位意动心理学家了。o 2、麦农(A.Meinong,18531920),奥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格拉茨
11、学派领袖。他是布伦塔诺的学生,又是厄棱费尔的老师。1870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德国语言学和历史,后受布伦塔诺影响,对哲学和心理学发生了兴趣。1882年任维也纳大学副教授,1889年起任格拉茨大学的哲学教授,直至去世。研究领域为理论心理学和知识论。o 代表作有对价值论的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研究(1894)、科学体系中对象论的地位(1907)等。(二)主要观点o 两个基本术语及其关系o 提出了“创造的内容” 和“被创造的内容”两个基本术语,前者相当于厄棱费尔所讲的基素,后者相当于厄棱费尔所讲的基体即形质。“创造的内容”与“被创造的内容”存在等级关系,“创造的内容”称为下级,“被创造的内容”称为上级o 关
12、于“复型”的含义o “创造的内容”与“被创造的内容”合在一起,可构成一个“复型”。实在的复型等于知觉,依赖于被认识的物体所固有的关系;思想的复型等于概念,依赖于创造的意动。o 3、威塔塞克 威塔塞克的知觉心理学受布伦塔诺的影响较大。威塔塞克认为,复型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心理的创造意动。并且,复型可以是简单的(如在响乐和简单的曲调之内),在这时,创造几乎是自动的;复型也可以是复杂的(如在复调乐曲的创造中),在这时,复型既取决于客体刺激物的外在因素,也决定于内在的创造的意动。o 由此可见,威塔塞克在知觉心理学上与厄棱费尔、麦农的见解差异不大。他在形质学派中的主要贡献在于,形质学说的延续。o 形质学派的
13、初衷是对元素主义进行批驳。他们自称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并由注重形质而研究复型,后又由复型的分析发现倾向于意动的探讨。但是他们仅想提供一种新元素,而不想提供一种全新的观点,因而他们的观点一方面受到了元素主义的反对,另一方面又遭到了格式塔心理学家的批驳,最终不得不归于失败。o 但是,形质学派一方面发展了马赫的感觉理论,另一方面又为格式塔心理学派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形质的概念与理论根据,这不能不说是形质学派的贡献。在知觉理论上,形质学派乃是由元素注意向格式塔心理学过渡的桥梁。o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几乎所有随后与格式几乎所有随后与格式塔心理学的观念相联系的理论和概念间问题塔心理学的观念相
14、联系的理论和概念间问题都在厄棱费尔那里得到一定程度的表述。都在厄棱费尔那里得到一定程度的表述。”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惠特海默是厄棱费尔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惠特海默是厄棱费尔的学生,在的学生,在1898年年1901年这段时间,年这段时间,惠特海默跟随厄棱费尔学习心理学,无疑深惠特海默跟随厄棱费尔学习心理学,无疑深受厄棱费尔形质思想的影响。受厄棱费尔形质思想的影响。二、现象学的思想方法现象学的思想方法 现象学及其方法现象学及其方法 现象学是由胡塞尔创立的。胡塞尔以现象学是由胡塞尔创立的。胡塞尔以“纯粹意纯粹意识识”作为他的哲学出发点。他认为若要发现超作为他的哲学出发点。他认为若要发现超时间的、无条
15、件的绝对真理,哲学家就必须摒时间的、无条件的绝对真理,哲学家就必须摒弃事实科学的经验态度,把先验的纯粹的自我弃事实科学的经验态度,把先验的纯粹的自我意识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这种纯粹的自我意意识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这种纯粹的自我意识既非物质的,也非感性经验的,它是一种识既非物质的,也非感性经验的,它是一种“纯粹意识纯粹意识”、“纯粹逻辑纯粹逻辑”。现象学为达到。现象学为达到这种纯粹自我意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这种纯粹自我意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现象学方法:现象学方法: 第一,面向事物本身第一,面向事物本身 第二,中止判断第二,中止判断 第三,本质还原第三,本质还原 第四,先验还原第四,先验还原
16、改造应用:改造应用: 由于胡塞尔的现象学太抽象了,充斥着神由于胡塞尔的现象学太抽象了,充斥着神秘学的色彩。格式塔心理学家改造了他的现秘学的色彩。格式塔心理学家改造了他的现象学方法。象学方法。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那里,现象就是特定时在格式塔心理学家那里,现象就是特定时间内被主题所描述和观察的经验资料。现象间内被主题所描述和观察的经验资料。现象学方法就是对意识经验不加任何粉饰、不进学方法就是对意识经验不加任何粉饰、不进行任何人为地分析、如实描述的方法。它对行任何人为地分析、如实描述的方法。它对意识经验采取朴素的态度,对自然的经验进意识经验采取朴素的态度,对自然的经验进行如实描述,不做任何的推测和解释
17、。行如实描述,不做任何的推测和解释。o 现象学的内省,格式塔心理学家要求被试把格式塔心理学家要求被试把意识经验看成是一个整体,对经验进行如实、意识经验看成是一个整体,对经验进行如实、直接的描述,不进行任何人为地分析。直接的描述,不进行任何人为地分析。o 现象学的实验,它要求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它要求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以便通过直观去把握,排除推测和解释的作以便通过直观去把握,排除推测和解释的作用。用。o 三、先天论的思想倾向三、先天论的思想倾向 经验论经验论 洛克洛克 休谟休谟 先验论先验论 笛卡尔笛卡尔 莱布尼茨莱布尼茨 康德康德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领导人o 惠特海默o 考夫卡o 苛勒
18、一、一、惠特海默惠特海默1880 出生于布拉格出生于布拉格1898布拉格大学预科布拉格大学预科 法律法律 哲学(哲学(18岁)岁)1901-1903 柏林大学柏林大学 斯顿夫斯顿夫1904 符茨堡大学符茨堡大学 屈尔佩屈尔佩毕业后毕业后 先后在先后在布拉格大学布拉格大学 维也纳维也纳大学大学 柏林大柏林大学任教学任教1910-1916 法兰克福大学法兰克福大学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1912)1933 离开德国离开德国 美国纽约的社会研究新院美国纽约的社会研究新院1943 去世去世1945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1988 德国心理学会追授冯特奖章(德国心理学会追授冯特奖章(德国心理学会的最高
19、荣誉德国心理学会的最高荣誉)二、二、考夫卡考夫卡1886 出生于德国柏林出生于德国柏林1903 柏林大学柏林大学 哲学哲学 心理学心理学1909 斯顿夫斯顿夫 博士学位博士学位1909-1910 符兹堡大学符兹堡大学 屈尔佩助教屈尔佩助教1910 法兰克福大学法兰克福大学1912 基赞大学基赞大学1921 心灵的成长:儿童心理学引论心灵的成长:儿童心理学引论1924 美国美国 史密斯学院史密斯学院 客座教授客座教授1935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41 去世去世o三、苛勒三、苛勒1887 出生于波罗的海出生于波罗的海1892 迁至德国北部迁至德国北部1909 柏林大学柏林大学 博士
20、学位博士学位1910 法兰克福大学法兰克福大学 工作工作1913-1920 康纳利群岛康纳利群岛 “黑猩猩研究黑猩猩研究”1921 哥汀根大学哥汀根大学1922 柏林大学柏林大学 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研究所所长1925-1926 美国卡拉克大学美国卡拉克大学 客座教授客座教授1935 哈佛大学哈佛大学 詹姆士心理学讲座詹姆士心理学讲座1936-1958 宾夕法尼亚州的斯瓦默尔学院宾夕法尼亚州的斯瓦默尔学院1938 价值观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价值观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1940 心理学中的动力学心理学中的动力学1944 图形后效图形后效1967 去世去世1969 遗著遗著格式塔心理学的任务格式塔心理
21、学的任务o 荣誉 苛勒担任过美国科学院院士苛勒担任过美国科学院院士 1956 美国心理学会授予杰出贡献奖美国心理学会授予杰出贡献奖 1959 被推选为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被推选为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第三节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火车上的惠特海默火车上的惠特海默似动现象及其研究似动现象及其研究一些学者对一些学者对“似动现象似动现象”的解释的解释1、眼球运动说、眼球运动说2、推力作用、推力作用3、空隙说、空隙说4、视觉后像说、视觉后像说o 惠特海默对“似动现象”的解释无法解释的原因:第一,以元素的组合,即两条线的感觉解释似动这个整体的心理现象。第二,以物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惠特海默
22、的解释: 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或格式塔,而不是孤立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或格式塔,而不是孤立的感觉元素可以解释的。被试这种整体的感的感觉元素可以解释的。被试这种整体的感觉是直觉过程固有的特性,是大脑的整体属觉是直觉过程固有的特性,是大脑的整体属性同两条线的感觉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性同两条线的感觉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一种朴素的、不能认为地进行分析的经验。是一种朴素的、不能认为地进行分析的经验。似动直觉就是似动直觉,不能用对两条线的似动直觉就是似动直觉,不能用对两条线的感觉来进行解释。感觉来进行解释。o 似动现象的意义 确立了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新观点 1912年年,惠特海默发表了运动直觉的实验研究的
23、文章,描述了似动现象的研究以及他们的解释,这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的诞这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的诞生。生。第四节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o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观点,但不反对将直接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反对行为主义的观点,但认为行为也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直接经验和行为直接经验和行为o 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指一个人直接感受或体验到的是指一个人直接感受或体验到的一切。一切。o 包括:客观经验(客观经验(这是可共证的,彼此可取的一致这是可共证的,彼此可取的一致的经验的经验)和主观经验()和主观经验(如个人的思维过程、
24、情感过如个人的思维过程、情感过程等等程等等) 行为行为,“分子行为分子行为”与与“克分子行为克分子行为” 克分子行为克分子行为是整体的和有一定目的的,产生与环境之内,是由环境决定的。 o 分子行为产生于有机体内部,是由刺激及其分子行为产生于有机体内部,是由刺激及其在神经纤维上传到的神经冲动决定的,而克在神经纤维上传到的神经冲动决定的,而克分子行为产生于环境之内,是由环境所决定分子行为产生于环境之内,是由环境所决定的。的。o “环境”(与普通意义上的环境不同与普通意义上的环境不同):地理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环境和行为环境(例子1)o 人,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来定义,或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
25、合。 生物学生物学上上,人被分类为人科人属人种,是一种高级动物。 精神层面上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 文化人类学上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o 中国古代对人的定义是:有历史典籍,能把历史典籍当作镜子以自省的动物。那些没有历史典籍的部族,虽有语言,能使用工具劳动,都只能算野蛮动物,其邦族称号在汉字中都从犬旁。o 人是一种社会的人,能够使用语言,思维,人是一种社会的人,能够使用语言,思维,工具,能与其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发生相互工具,
26、能与其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高级动物。作用的高级动物。行为的分类行为的分类一、真实的行为二、外显的行为三、现象的行为o 相由心生、人不可貌相与相由心生、人不可貌相与知人知面不知心?o “相由心生”指面相容易受长期心境的影响而变化。o 1 出处典故o 相由心生“相由心生”源自一个典故:据说唐朝裴度少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o 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依大师之意,裴度前后脸相有如此不同的变化差别是因为其不断修善、断恶
27、,耕耘心田,相随心转。科学解释科学解释o 人体由骨骼、皮肤、毛发、血液等组成,骨骼是支撑,而心则维系着生命,如自然的动植物一样,人的心情、心念主导着人的身心,它是生命支配者、是中枢的中心,身体的其他器官受他支配并相互影响着,内在的心理状态会通过外在的器官表现出来,并通过时间的累计影响、改变着外在形态。 o 3. 心理学的理解心理学的理解o 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每个人的面相都反应着其相对应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比如一个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的人,其通常在相学中都天庭饱满、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相反,一个身体有病,或者苦恼忧愁的人通常愁云密布、眉头紧锁,其多半是很难有顺心的事。眼界即是心界,而面相即为心相
28、,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o 人不可貌相,不能只根据外貌来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相学中指看相不能只看相貌,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品德操行,即相心与相德即相心与相德。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场论和同型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场论和同型论o 场 脑包含着由点在化学力量组成的结构化的场。这些脑包含着由点在化学力量组成的结构化的场。这些场先于感觉刺激而存在。刺激所导致的神经冲动进场先于感觉刺激而存在。刺激所导致的神经冲动进入脑内的这些场时,感觉信息既改变着立场的结构,入脑内的这些场时,感觉信息既改变着立场的结构,也被力场所改变。也被力场所改变。 所以,我们在意识中意识到的东西是感觉信息和力
29、所以,我们在意识中意识到的东西是感觉信息和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场相互作用的结果。例:金属离子与磁场o 同型论 苛勒的定义:“空间上所经验到的秩序在结空间上所经验到的秩序在结构上总是与大脑基本过程分布上的功能秩序构上总是与大脑基本过程分布上的功能秩序相一致。相一致。” 在格式塔心理学那里,同型论指的是意识经验与大脑基本过程的结构一致性。 区别: 功能结构的同型和物理结构的同型 同型论所涉及的是意识体验和大脑过程意识体验和大脑过程的关系,而不是物理事件物理事件同大脑过程大脑过程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家不是说大脑的电子化学活动与心理活动的模型在结构上同型的,而是说心理活动总是心理活动总是由大脑的某些
30、基本过程导致的由大脑的某些基本过程导致的。o 心理活动的模型尽管在功能上功能上与大脑活动的模型是同型的,但是他们分属不同的领域。就像城市的地图和城市本身的关系一样,尽管两者相互联系,但是两者有质的区别。o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方法论策略第一、以现象学现象学的方法指导心理学的研究第二,主张整体论整体论,反对元素主义第三,强调质质的分析先于量量的分析(量-质-量)第四,在研究方法上的开放开放的态度 o以现象学的方法指导心理学的研究 现象学的方法贯彻到心理学中,就出现了现象学的内省和现象学的实验。 现象学的内省现象学的内省要求直接面对经验,反对实验内省的分析态度,对经验进行如实的描述。 现象学的实验现
31、象学的实验不追求实验条件的精密性和客观性,也不强调以数量分析和其他统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它所要求的是被试对问题情景一目了然:需要他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都十分清楚,不隐瞒实验的目的。o 主张整体论,反对元素主义 认为冯特的元素主义将心理现象的整体分解为不同的元素,破坏了心理现象的整体特性。 认为行为主义虽然与冯特和铁钦纳的意识心理学相对立,但是在元素主义方法论方面却一脉相承。o 强调质的分析先于量的分析(量-质-量) 模仿成熟的物理科学的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 苛勒认为应注意物理科学的早期阶段,物理学家重视质化的研究方法o 在研究方法上的开放的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在研究方法上的开放的态度(具体情况具体
32、分析)分析) 格式塔心理学的特色方法是现象学的方法,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学家并不反对采用其他方法的应用。 苛勒:“只要能适用于特定研究对象,任何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如果缺乏了这种适用性,则这种方法就不是一种好的方法。”第五节第五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理论o 早期格式塔心理学家将重心放在知觉的研究上,通过知觉的研究论证心理的整体属性。o 通过大量的实验,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知觉的组织原则。o 一、图形与背景 什么是图形和背景? 丹麦心理学家鲁宾的两可图形可以说明这一点。 o 在一个特定的知觉领域里,有些对象突出出来形成易于被感知的图形,而其他对象则退居次要地位而成为背景。
33、o 视觉图形视觉图形是由轮廓以及与背景有关的不同亮度和颜色的间隔所决定的,图形与背景的区别越大,图形就越有肯成为知觉的对象。o 二、接近原则 在一个知觉领域里,彼此之间邻近或接近的各个部分容易组合起来形成总体,无论在空间或时间上,两个成分越是接近,有越有可能被感知成一个整体。图:接近原则图示图:接近原则图示o 三、类似原则 类似原则指人们倾向于把形状、颜色、结构等特征类似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图:类似原则图示图:类似原则图示o 四、包含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被知觉的图形是一个复杂图形,即图形中还包含着其他图形时,我们更有可能知觉到的是那个包含其他图形的图形,而忽略被包含的图形。 例如,军
34、事学中的伪装o 五、客观定势原则 假如我们观察到某种图形,且对这种图形形成一种定势,那么即使这一图形发生一些微小得变化,我们仍然倾向于以原有的方式去知觉它。图:客观定势原则图示图:客观定势原则图示o 六、闭合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的知觉对不完全的图形或残缺图形有一种使其完全的倾向。若一个图形没有封闭,我们的知觉就倾向于把它组合成一个封闭的完型。图:闭合原则图示图:闭合原则图示o “九点”问题o 七、简单性原则 若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们在知觉时倾向于把知觉到的东西看成是简单的规则图形。图:简单性原则图示图:简单性原则图示o 八、完型趋向性或良好完型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知觉的组织作用总是趋向完
35、型或完善,它使我们把不完全的图形知觉为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成有意义的图形。第六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与认知理论o 格式塔心理学家以知觉研究为开端,把由知觉的实验研究中得到的整体性原则应用于学习领域,对学习的性质、学习迁移、创造性思维和记忆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看法。o 我们从苛勒对黑猩猩学习的实验开始,阐述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和认知理论。一、苛勒对黑猩猩学习的实验研究苛勒对黑猩猩学习的实验研究 苛勒于1913年到1917年间在特纳利夫岛猩猩研究所从事黑猩猩学习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高等类人猿是否和人类一样具有智慧活动。o 苛勒认为智慧行为的本质是可以从迂回的道路或已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
36、。若人或动物采取由它本身组织产生的活动方式直接打到他们的目的,我们就不能把这种行为称为智慧行为。o 但是如果直接通向目的物的道路被堵塞了,人或动物就能采取迂回的道路或以间接的方式适应这种情景,这种行为就可称为智慧行为。o 苛勒的实验都以迫使动物采取迂回的道路或间接的方法解决问题为指导。这些实验主要由下面几种类型:(一)迂回实验 在迂回实验中,动物可以看到目的物通常是食物,但却不能直接到达目的物,而必须首先离开目的物,绕开障碍,最终达到目标。(苛勒发现猩猩和狗能顺利,鸡不能)(二)利用现成工具的实验 在这类实验中,动物必须利用现成的工具,例如绳子、木棍等才能得到目的物。(三)制造工具的实验 在这
37、类实验中,动物没有可以利用的现成工具,它必须对情景中的物体进行一番改造,然后将改造的物体用作工具,来获取目的物。(四)建筑实验 建筑实验要求猩猩不仅要利用现成的木箱,还要把木箱叠起来,即把一只放在另一只上面,然后爬到木箱上才能取得目的物。(五)利用中介勿的迂回实验 这类实验要求猩猩在取得最后的目的物之前,必须先获得一个辅助的目的物,然后用辅助的目的物去获得最终的目的物。二、顿悟说以及对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的批判顿悟说以及对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的批判 通过上述的实验可以认为,猩猩拥有与人类有些类似的智慧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对整特点在于它是在对整体情境有了充分的认识以后而产生的。体情境有了充分的
38、认识以后而产生的。这不是不是一种盲目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对自己的行为和情境的关系,特别市行为与目的物的关系有了领悟或顿悟领悟或顿悟,用格式塔的话来说就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格式塔,即对情境产生了整体的认识。对情境产生了整体的认识。o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是一种顿悟的过程。o 顿悟学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问题解决前阶段 (二)问题解决阶段o 顿悟学习的四个特点: 第一,从问题解决解决前阶段到问题解决阶段的过度是突然的、飞跃的,不是一种渐变的过程,而是突发性的质变过程。 第二,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通常极为顺利,很少出现错误的行为。 第三,由顿悟而产生的问题解决方法通常能在记忆
39、中保持较长的时间。 第四,由顿悟而产生的问题解决方法通常易于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学习情境。o 顿悟说与尝试错误说的区别 一、学习是否需要理解、领会和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参与 二、学习过程究竟是渐进的、连续的量变过程,还是突变的、飞跃式的质变过程o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桑代克的常识错误说提出了批评。 他们认为桑代克的结论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他的实验设计不科学,实验情境的复杂性超过了动物可理解的范围。 例如:桑代克的猫开迷箱实验o 格式塔心理学家也反对桑代克的学习是一种渐进的、量变的过程的观点。 黑猩猩的问题解决o 学习本质上是智慧水平上的顿悟,而不是机械地尝试错误。o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桑代克的练习律和效果
40、律提出批评 无效动作的次数远远大于有效动作,那么无无效动作的次数远远大于有效动作,那么无效动作应该被保留,这与练习律不符。效动作应该被保留,这与练习律不符。 在实验中,成功的动作只有一个,而且每一在实验中,成功的动作只有一个,而且每一个成功的动作并不完全相同,那么前一次的个成功的动作并不完全相同,那么前一次的动作的效果如何影响下一次动作的成功率呢?动作的效果如何影响下一次动作的成功率呢?效果律无法解释。效果律无法解释。o 实际上,尝试错误与顿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存在的,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三、顿悟与迁移 桑代克认为迁移的先决条件是两个情境中具有共同的因素。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
41、迁移并不是共同因素的迁移,而是一个“整体”的迁移,是一种整体关系的迁移。o 苛勒的小鸡啄米实验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四、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惠特海默晚年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极其感兴趣,他撰写了创造性思维一书,以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原则。o 惠特海默之处,创造性思维的最基本原则是把握问题的整体。 当然,细节也是需要关注的。但是应该把细节放在整体的关系中进行考虑,从整体出发。这种思维方式是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的。o 惠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要求冲破形式逻辑的束缚。o 应当在把握整体情境的前提下,从认知上安排或重新安排问题的各种成分。o 惠特海默反对联想主义的观点 联想主义认为问
42、题解决在于一个新的SR连接的形成。 惠特海默不否认一个新的连接可以解决某些问题,但他认为这种问题解决方式对于顿悟说来说是琐碎的,甚至是无效的。有时甚至会阻碍问题的解决。o 惠特海默区分了三种类型的思维 a型思维,有聚集和再聚集两个阶段。 聚集阶段:主题对情境采取一种客观的观点,即以客观的和整体的方式看待情境 再聚集阶段,主题打破旧的认知框架,以一种全新的观点看待问题,从而导致问题的解决。 y型思维:这是一种盲目的尝试错误式的思维。主题不了解情境的结构以及问题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只是盲目的、机械的尝试各种可能导致问题解决的方式。即使问题得以解决,也是偶然。 b型思维:介于a型与y型之间思维。一般
43、是有步骤的有计划的,一半是盲目的。 主张a 反对y 改进bo 怎样培养创造性思维? 惠特海默认为最根本的一点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问题的基本特性,使学生知道怎样解决问题和为什么这样解决问题,而不是机械地记住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步骤。o 惠特海默认为缺乏理解的以及不仅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而会导致愚蠢的错误。 例子: 1、护士喂吃安眠药 2、“3571962”o 因此,惠特海默认为,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是要使学生产生建筑与顿悟基础上的理解。只有对问题的情境和性质产生了真正的理解,才能举一反三,真正的促进思维的发展。五、记忆 考夫卡在1935年出版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格式塔心理学
44、关与记忆的基本观点。 (一)记忆痕迹 记忆痕迹是指记忆过程之后依然保持在大脑中的那部分信息。 经验的活动导致了记忆过程。活动结束后,记忆痕迹仍留存于大脑中。这些记忆痕迹将影响未来与之相似的记忆过程,是其与痕迹相一致。痕迹越深刻,影响越大。 (二)个别痕迹与痕迹系统考夫卡认为每种复杂的技能都由许多小的、简单的技能组成,而这些小的技能都有与之相应的记忆痕迹。这些个别的痕迹由于都与同一个复杂的技能相联系,因而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痕迹系统。痕迹系统一旦形成,就支配着个别的记忆痕迹,使个别痕迹失掉个别性,服从于痕迹系统的共性。(三)记忆内容的动力性变化 考夫卡把知觉的组织原则应用于解释记忆内容
45、的动力性变化。他认为记忆同知觉一样,也遵循完型趋向性原则,其内容向着完善和有意义的方向转变。例子1:沃尔夫的不规则图形实验例子2:似猫非猫的图形实验第七节 勒温的拓扑心理学一、勒温的生平二、拓扑心理学的思想渊源三、基本观点四、勒温的群体动力学一、勒温的生平大学生涯1890年勒温生于普鲁士的波森省莫吉尔诺乡村(今在波兰)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二。父亲拥有并经营一家百货店。1905年,全家迁往柏林,他在柏林上完中、小学,弗赖堡大学计划学医,但很快他放弃了这种想法。在慕尼黑大学上了一学期1910年勒温开始攻读心理学哲学博士,成为C.斯图姆夫的关门弟子,当时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三位
46、创始人M.韦特海默、K.考夫卡和W.柯勒也都是斯图姆夫的学生。在柏林大学期间,除学习心理学外,他也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完成了许多关于联想和动机的重要研究,并开始创建他的场论。从军参战1914年勒温完成博士生必修课,此时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1916年他才获得博士学位。大战期间他在德国陆军作为志愿兵服役4年,作过陆军中尉,曾因受伤而获颁铁十字勋章。1917年,他和教师玛利亚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这场婚姻维持了10年。在1917年受伤疗养期间,他发表了“战争形式”一文,文中首次提出场论的初步概念。战争结束后,他回柏林大学在心理研究所作教员和研究助教。他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员,很多学生纷
47、纷跑到他班上,并在他指导下做研究工作。学术生涯1921年他成为柏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次年任讲师,1927年晋升为教授,在此期间与格式塔心理学派建立联系,并成为该学派的积极倡导者。1929年他参加了在美国耶鲁举行的国际心理学家会议,同年他和盖特尔德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孩子。1931年,勒温发表儿童行为及其发展中的环境力量1932年应E.波林之邀赴美任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6个月1933年,因逃避纳粹执政后对犹太人的迫害,从德国来到美国定居1933-1935他在康奈尔大学任儿童大学教授两年之后,他被任命为爱达华州立大学儿童福利所心理学教授。1935年,他来到衣阿华大学儿童福利中心工作1944年
48、受聘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担任由他创办的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他还是美国犹太人会议的社会相到关系委员会主任,该会从事社会问题研究。 1947年2月12日,他因心脏衰竭于马萨诸塞州纽顿维尔突然逝世,终年56岁。二、思想渊源(一)格式塔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整体观的影响 场论思想的影响(“生活空间”)(二)弗洛依德动力心理学的影响 除整体观外,强调心理现象的动力特性也是勒温理论的主要特色。弗洛依德从人的潜意识的心理因素中发掘行为的动因,建立了一个深层心理学,这给了勒温以很大启发。(三)拓扑学和向量学的影响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以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为其基础。在拓扑
49、学中,没有形状、面积、体积的差别。 勒温之所以将拓扑学得概念应用于心理生活的描述,是因为心理现象也是难以区分形状和质量的,而它还为描述心理事件在心理生活空间的移动提供了一种便利的工具。o 勒温吸收表述空间路线的向量学的概念,对心理活动的方向进行定性的描述。三、拓扑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勒温认为,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思想方法或两种科学观,即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观和伽利略的科学观。 亚里士多德式的科学观强调事物的本质和范畴。事物依照其共同性而分为不同的范畴。同一范畴内的各个成员享有的共同特征就是这个范畴内所有成员所具有的本质。 这种科学观认为内在本质是事物发展的动因,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这种内在
50、的本质。表现在心理学中,就是以本能、驱力、性格类型等因素解释行为的产生,力求发现决定行为的这种内在因素。 在伽利略的科学观中,一个物体或有机体的行为不是由其内部特征所决定的,而是由当时当地作用于物体或有机体的所有因素的整体所决定的。 勒温信奉伽利略式的科学观,他认为,伽利略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在于使科学研究的焦点从内部本质的探讨转到内外结合的综合因果关系的探讨。 勒温将这一观点应用到心理学中,就是要在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区寻找行为产生的原因。 由于亚里士多德式的科学观把事物的共同特性作为分类的标准,因而这种科学观注重的是事物的普遍性和共同性,不注意事物的个别性和差别性。个别差异被看成是共同性的扭
51、曲和特例。在科学探讨中,注重抽象分类、平均数、频率等等,而忽视个案研究。 勒温认为这种研究方式是不科学的。与之相反,伽利略式的科学观注重个案的研究,认为所有发生的事件包括那些仅仅发生一次的事件都是有规律的。效度不取决于个案的数目和频率,而取决于个案的纯度和对个案的精心的、谨慎的处理。 因此,勒温认为从亚式到伽式的发展的“最为显著的特性之一在于,普遍概念和个别事件之间的对立得到克服。规律和单个事件具有密切关系。因此,描述一个具体个案有助于获得新的重要科学意义。在此之前,单个事件可能被认为只是偶然事件,对它的描述只是作为罕见个例才具有价值。只有众多个案的平均数看来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如果人们考虑到单
52、个时间也有规律只配,人们就必须从具体的“纯个案”中,而不是从大量历史上已知事件的平均数中得出科学证据。因此,描述个案可以获得新的科学意义。它对确定普遍规律具有直接影响”(二)拓扑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第一,“实在性”原则。勒温反对把本能、驱力、适应、性格、人格类型作为解释行为的有效概念。 要把实在的事实作为考虑的重点,实在的不一定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但它一定是有效果的和影响的。第二,“关系型”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的场论思想对勒温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勒温把这一思想运用到拓扑心理学中,提出了因果事实的关系性原则。 依据这一原则,一个刺激的效应不仅仅取决于刺激本身,还取决于这一刺激周围事件的性质;对行为
53、动力的考虑,不仅仅要考虑个体的内部因素,还要考虑环境的影响。第三,“同时性”原则。 在行为的因果研究方面,勒温认为存在着两种因果观: 一是系统因果观。这种因果观在此时此刻的情境中寻找事件的原因。 二是历史因果观。这种因果观是按照历史的因果关系来说明当前的事件。 勒温认为,联想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理论对于心理的解释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历史的因果观,都是以个人生活史上的事件说明现在的心理特征,但是这两个学派却把它们的解释混淆于系统的因果观,这导致对心理生活的严重曲解。 因此,勒温认为要区别两种因果观,对心理生活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加以理解,更要从现实的角度进行思考。从系统的因果观出发,以目前的情境对行
54、为动力进行解释,这就是所谓的“同时性”原则。(三)拓扑心理学的“生活空间”概念1.生活空间的基本含义 亚式的科学观和弗洛依德的动力说 勒温从整体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只有在物体和它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才能发现事件的原因。把这一观点应用到心理学中,就是要在个体和环境影响中寻找行为的动因。 生活空间包含了人及其环境。如果B表示行为,P表示人,E表示环境,LS表示生活空间,那么,B=f(PE)=f(LS),意即行为随人及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随生活空间的变化而变化。2、生活空间中的三类事件 勒温在论述生活空间时,提出了一个动力原则,即“实在的有影响的”。依据这一原则,凡存在于生活空间中的事件或事实,必
55、然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和效果。如果以这一原则为标准来确定一个事实的存在与否,就必然包括大量事实。这些事实可以分为:o 准物理事实o 准社会事实o 准概念事实“准”?o 物理事实与准物理事实是有差距的。对同一物理环境来说,不同的人所察觉到的可能极为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心理环境。o 社会学意义上的客观的社会事实同生活空间内的社会心理事实即准社会事实也是可以区别的。o 概念事实和准概念事实的区别也是如此。概念有它自己的客观含义,但是概念被个体掌握的水平随个体知识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四)拓扑心理学的动机学说联想主义心理学认为经验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导致了观念的联合,以后只要其中一个观念的运动就可以引起
56、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行为主义以刺激和反应的连接解释行为反应的产生,也是贯彻了联想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勒温认为观念联合不能解释心理活动的原因,行为背后应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推动有机体去行动,观念的联合并不具有任何的动力因素。例子:火车车厢与火车头o 心理能力来源于何处?勒温认为是有机体自然存在的能量,这些能量由刺激释放出来,从而引起行为。过程为:第一,存在一定的刺激引起知觉经验,知觉经验引起一种目的、意向或需要,这些目的、意向、需要导致了某些心理能量的产生第二,这些目的、意向、需要引起了一种紧张的心理系统,从而产生对某一事物的倾向性或排斥性。勒温认为,行为的动力本质上是一种紧张的心理系统第三,行为动力
57、也要同知觉相联系。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知觉场,行为动力就是知觉场中的势力。(正、负)第四,由紧张系统导致一定的行为,而行为的结果导致需要的满足,紧张系统因此消除,知觉场中的势力也随之改变。总之,勒温以需求和需求引起的紧张心理系统来解释行为的动力。2、需求和准需求 根据“实在的有影响的”原则,准需求是再心理生活空间对心理事件起实际影响的需求。3.心理冲突的向量学分析 勒温以为心理的力可有三种性质来加以规定:方向、强度、着力点。第一、第二种性质可吸收数学概念“向量”来表示,着力点则仿照物理学的惯例,以箭头符号表示。心理力可区分为驱动势力和限制势力。 心理力如果强度相等而相互反抗,其结果会引发心理冲突。冲突的情境可以分为三类:o 趋近趋近式心理冲突o 趋近回避式心理冲突o 回避回避式心理冲突四、勒温的群体动力学 以拓扑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研究群体的生活空间,把群体作为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有机整体,并在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版权工作述职报告
- 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案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战略意义研究试题及答案
- 节奏与旋律的关系分析试题及答案
- 护送学员考试题及答案
- 电商直播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特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试题及答案
- 物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与反思的自我评估试题及答案
-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策略实施效果与2025年合规风险控制报告
- 试岗期协议书模板
- 广东省2024-2025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二)高三试卷(佛山二模)
- 档案法律法规知识试题及答案
- 第四单元《比例尺》(单元设计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 2025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试题真题及答案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情分析
- 清洗清洁功能无人机
- 富士数码相机finepix-S205EXR使用说明书简体中文版
- 【MOOC】《学术交流英语》(东南大学)章节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环保公司简介范文6篇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