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范文_第1页
有关《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范文_第2页
有关《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范文_第3页
有关《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范文_第4页
有关《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关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再别康桥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一、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二、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1、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2、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重点:一、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二、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设想:一、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二、媒体设计:1、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

2、桥。2、播放动画再别康桥。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

3、、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四、播放动画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分小组讨论。(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

4、析这首诗歌)(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

5、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提问: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2、学生讨论:选择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明确: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

6、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

7、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8、。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点拨: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六、小结本文。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七、作业1、背诵课文。2、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再别康桥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二、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

9、。三、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学生重回母校的情况,结合学生再次离开母校时的感受导入新课。(去年的这个季节,大家离开了伴随你六年的母校,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了附中,(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大家有没有从她的大门前经过或者利用假日重回母校去看看?)当你再次离开她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语来描述。生交流感受师引入:诗人徐志摩在告别自己的大学母校康桥时,他的感情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再别康桥,来了解他的内心,体会他的感情。)(板题)二、解题,了解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1、学生思

10、考,交流自己的理解;2、老师点拨,总结:再一次告别康桥或又一首告别康桥的诗。两次重返母校。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生自读诗歌,画出重点词语。2、联系注释、运用工具书,小组交流,掌握其读音和含义。3、个别质疑,老师点拨,强调:浮藻沉淀?长篙?漫溯斑斓笙箫4、再读诗歌:1)自由读;2)个别读,其他同学点评,强调;3)齐读。四、理解体会,朗诵诗歌。1、你从中读出了作者对康桥怎样的感情?2、你认为应该怎样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请任选一节,从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五个方面设计朗读脚本,并进行朗诵。1)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老师点拨:依恋(眷恋)之情。2)老师示范设计一节朗读脚本,并进行范读。3)学生

11、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进行朗诵,其他同学点评补充,再读本节诗。4)老师示范朗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景物,感受诗人的感情。五、品味语言,赏析诗歌。1、老师任选词句进行赏析示范;2、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赏析;3、个别质疑,师生共同探究解惑。六、小组竞赛,协作背诵。七、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请大家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创造性的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对母校的深情。1、学生动笔写作;2、小组代表交流,师生共同点评。八、总结本课,学有收获。1、学生交流;2、老师补充,并以一首小诗结束本课。再别康桥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象美,语言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A、通过教师的指

12、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重点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两卷新诗,廿年老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这是一副挽联,所挽对象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徐志摩。“两卷新诗”,指的是徐志摩的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而“九点齐烟”是济南郊区九座小山的总称,此借指徐之遇难地。他是1931年因飞机失事遇难的,时年35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走进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去感受他

13、对母校的一片赤子之情。(多媒体展示课题和作者)我们这节课的上法是(课件:美听,美读,美析)第一教学模块:美听。请学生第一次听读全诗。听的时候关上课本,闭上眼睛,注意诵读的节奏和重音。课件(男声配乐朗读。)请学生第二次听读全诗。听的时候仍关上课本,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课件(男声配乐朗读。)请学生第三次听读全诗。听的时候看着屏幕,轻声的跟读,并感受诗人流露的情感。课件(男声配乐朗读。)(教师过渡:我们刚刚是听别人的朗读,下面换由我们自己实践了。)第二教学模块:美读。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诵全诗,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把握朗读的节奏和重音。2、请一位同学朗诵全诗。请其他的同学注意这位同学的

14、朗读与朗读带中的朗读相比,在朗读的节奏、速度、轻重音等方面有何不同。3、请同学们评点,教师作补充。4、再请一位同学朗诵全诗。5、请同学们在音乐中朗诵全诗。(课件:轻声的音乐)(教师过渡:“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伤的离别诗牵动了许多文人学者的心。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诗人志摩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心中。)第三教学模块:美析。第一步:整体把握。1、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说这首诗美在哪里?2、教师小结:(课件出示)意象之美再别康桥两美语言之美第二步:分步赏析1、赏析诗歌的意象之美。(1)作者选择了哪些独具特色的意象?(“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这些

15、意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教师分析示范第二节。(3)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节讨论分析。(4)教师归纳总结:无论是大家刚刚赏析的,还是老师分析的诗节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在这些美丽的意象中的对于康桥的深深喜爱和眷恋之情。(5)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诵读全诗,领悟诗歌的意象美。2、赏析诗歌的语言形式之美。提示;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去感受绘画美三美音乐美建筑美请同学们试着有感情的背诵全诗学法迁移:请同学们赏析徐志摩的另一首诗沙扬娜拉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课堂总结:少年是诗,青春如歌。让我们去读诗吧!让心灵徜徉在诗歌的花园,让思绪飞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